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1 毫秒
1.
苏州古典园林的空间丰富多样,常以小中见大、错落有致、流动多变而著称。通过揭示苏州古典园林空间变化规律,可为空间配置与序列提供理论依据,因而提取构成苏州古典园林空间的要素:庭园的面积、庭园空间长宽比、庭园空间的构成要素、场景、空间布局、高差变化作为变量,进行因子分析。结果表明:苏州古典园林以水、山及山水为重要的组织要素;水园呈面状展开,庭绕水布,序列完整;山园立体开敞,序列递进;面状与立体布局叠加成混合式山水园等苏州古典园林特有的空间配置特点及序列关系。  相似文献   

2.
空间划分与组合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空间布局的基本手法,是古典园林空间研究中的重要环节。从中国古典园林空间的整体划分与组合特征入手,分析了古典园林空间划分与组合的4种结构方式及其空间分割连接体。  相似文献   

3.
基于国内外的研究,阐述微气候的概念和特征,指出其与园林空间、苏州古典私家园林空间的潜在对应关系,并以园林中最为重要的植物要素为客体,以微气候视角讨论苏州古典私家园林中植物景观如何营造具有微气候效果的景观。进而从植物自身生态特点、苏州城市特点、苏州园林空间及立意特点,重点分析了其中的植物景观在地域性的种植方式上、空间性的微气候营造上、融合性的生长方式上及精神性的立意表达上营造微气候的方式。最后提出启示当代设计的植物景观营造要点,以期为解读古典园林、创新当代园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园林植物的空间组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园林空间是园林景观中的主角。园林植物景观不仅是中国古典园林景观空间构成要素,更在现代园林景观空间构成中日益为人们所重视。着重于研究如何从植物形体的分枝习性,从植物外形与方向感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形体之间组合形成的空间氛围等方面,进行空间景观的塑造,并对园林植物在园林空间景观营造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以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作——苏州拙政园、留园为例,定点实测园林中的微气候参数,如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以及风速等。分析微气候在近地面的状态与古典园林空间布局的关系,定性定量地解读江南私家造园的空间营造理法。结果表明,园林中的水体对微气候的优化效果最为明显,植物配置对微气候的优化主要体现在风速及湿度上,建筑形式会影响场地的温度及风力,场地地势的高低会明显影响场地风力的大小。  相似文献   

6.
试析空间观念与中国古典园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园林是一种空间艺术。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创造具有明显的民族文化特征。本文从中国古代人们的空间观念入手,在历史的溯源中分析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空间观念及其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7.
实体与表现——中国古典园林空间意识与实体要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典林空间与实体要素之间存在形式与内核的哲学本体关系,建筑,山石,水体,植物和园路广场等五大要素的有机构成是形成中国古典园林有限到无限的空间拓展及意境表达的重要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8.
从古代到现在,庭园设计都是园林景观中的最精致的一个亮点,仅仅就中国南方私家庭园举例来说,它就具有以小见大,"虽有人做,宛自天开"的古典园林的特色,它所展现给人们的是"庭院深深几许,浓郁的古典水墨山水画意境."其次小小的庭园还会融  相似文献   

9.
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历史的角度,对日本庭园的特征进行了分析,指出儒家思想为日本庭园提供了完全理性的理论基础;佛教与日本本土的神教相结合产生的禅宗佛教,使日本庭园走向了宗教园林;道家思想的“道法自然”哲学精髓,则影响了日本的“象征式庭园”的造园手法。正是由于中日两国有相同的造园哲学思想以及历史上长期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决定了日本庭园与中国古典园林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0.
从庭园的性质、功能及类型出发,着重阐述了庭园空间中植物所起的积极作用及庭园空间对植物的限定性影响,并通过详细的实例剖析,确立了庭园中植物的景观配置原则。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北京皇家园林内廷花园是一种特殊的皇家园林类型,以建筑围合的花园布局突显了植物景观对山林空间营造的重要作用。本文以历史典籍为研究依据,开展以植物种类、植物配置为核心的植物造景研究,并结合内廷花园的空间布局、活动形式等进行综合的植物景观环境搭建,希望能够揭示内廷花园植物造景的基本特征与一般规律。  方法  以4处内廷花园为研究对象,对古树活本、御制诗文、图档、图像4类历史典籍进行梳理,并结合3种考据资料以“二重证据法”治史理念为引导对植物文献名、图画与图像进行学名考证,进而结合植物文化寓意进行种类应用特征分析。在结合历史典籍绘制植物配置图的基础上,对各庭院空间的种植形式、种植位置、种植空间布局结合植物种类考证结果进行频次统计与比较分析,结合聚类分析方法总结得到3类代表性的植物配置类型。  结果  (1)考证得到内廷花园栽植有19种次植物,涉及13个科、16个属。(2)内廷花园的植物种植形式有散植、对植、孤植、丛植、列植5种,其中散植应用最多,列植应用最少。(3)内廷花园的植物种植位置有平地、山石、花台3种,其中平地栽植最多,花台栽植最少。(4)内廷花园的植物空间布局有平行型、U字型、口字型、L字型、一字型5种,其中平行型最多,L字型和一字型最少。(5)结合花园的活动形式可总结得到庭院四面观赏型、庭院中心游乐型、庭院中轴引导型3种代表性植物配置类型。  结论  本研究对植物种类与植物配置进行了图示化研究与数据化统计,综合搭建了北京皇家园林内廷花园35处庭院空间的植物景观环境,可为内廷花园及传统园林植物造景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苏州古典园林造园艺术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苏州古典园林造园艺术与中国古典文学、绘画、手工等艺术紧密联结、源远流长,是中国园林大系中私家园林代表之作。简单介绍了苏州园林的几个代表名园,并就其构景艺术及理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苏州古典园林是东方造园艺术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木文通过对现存苏州园林的考察和分析,总结了苏州园林艺术的主要特征,讨论了苏州古典园林艺术的具体内容及其处理手法,对当前继承发展传统园林艺术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以苏州古典园林留园冠云峰庭院为研究对象,以造园要素的量化特征及其意境为研究目标,重点研究了我国古典庭院的造园艺术与手法特点。着重研究了冠云峰庭院建筑、峰石、水体的平立面布局在尺度上的量化数据及其特征;花木的总体布局特征;冠云峰庭院追园要素营造的实景与空间意境的联系;人与冠云峰庭院空间景境营造的关系。试图从定量和定性两方面,深入剖析我国传统庭院空间造园要素的营造手法及其量化特征;也提示观赏者在观赏具体庭院空间时,应从“切入点一路径一出口”的思考角度,来理解古代造园家营造具体空间的真正目的。旨在更好地传承和借鉴园林遗产精髓,并将其融入我国现代园林的理论与方法体系之中,逐渐形成真正蕴涵传统园林血脉的现代园林理论与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典园林的成就举世瞩目,但是能将古典园林融入现代景观的成功案例却很罕见。本文从造园的角度剖析苏州博物馆新馆,总结出四种获得古典意韵的造园手法,即材质创新和传承、符号的运用、隐喻的手法、距离的保持。  相似文献   

16.
林啸  张海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2999-13001
阐述了中国寺观园林现状及成都文殊院背景,解析了文殊院的景观空间形态特征是内向型布局的封闭型四合院,包含宗教活动区、生活活动区、园林休憩区3部分。从文殊院的禅宗建筑元素、内向型民族文化、建筑空间的宗教色彩、人文景观等方面探讨了禅宗意境对景观空间场所精神的各类影响,并提出文殊院在绿化、园林后期管理方面存在的缺陷,以及空间过于封闭与周边与其呼应的历史文化载体的建筑和环境空间脱离等问题,指出景观保存是一个长期过程,要发挥历史文化载体的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就不能只局限于载体空间内部环境的保护,还应加强其外部与其相关部分的修复。  相似文献   

17.
苏扬园林风格差异及其成因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扬州园林色彩艳,建筑大,有市民化的倾向;苏州园林色彩雅,建筑巧,有文人化的倾向.扬州园林具有开放性和多样性的特点;苏州园林具有传统性和纯正性的特点.究其原因,苏、扬两地园林风格的差异性,是因为两地不同的园主、画风和学风造成的.扬州多盐商巨贾造园,苏州多官宦文人构园.扬州园林受扬州画派和扬学的影响;苏州园林受吴门画派和吴学的影响.参15  相似文献   

18.
园林空间类型划分及景观感知特征量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以地形、山石、水体、植物、建筑作为构成园林空间的基本要素,运用排列法和特尔菲法对园林空间类型进行了划分和确定;其次运用SD法,以对应24种园林空间类型的24段录像为分析样本,对空间景观感知特征进行了量化评价;最后利用因子分析法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因子分析,得出了园林空间视觉效果的评价结构。研究结果表明:色彩因子、形式因子、自然因子、空间因子代表了园林空间景观感知特征的大部分信息;各种空间类型的美感和吸引力评价最高;围合和半围合空间类型则表现出缺乏光感、易生郁闭之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