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科技论文的质量与数量是科技产出的一项重要指标,对某一领域科技论文发表状况进行定量分析与研究,可以从侧面反映出这一学科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水平,为客观评价学科发展提供依据。为此以猪的阉割(去势)为研究内容,通过文献分析,全面了解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发展与现状。1检索策略选择《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作为数据源,该数据库也是目前中国最大的综合性文献数据库,收录的论文较为全面。检索时间是2007年1月26日,检索策略以主题检索为主,检索字段为“题名或关键词”,结合分类检索,时间范围为1989年至2006年,采用的检索式为:猪*去势,得到检索…  相似文献   

2.
细胞凋亡(apoptosis)又称细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是多细胞动物生命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正常过程,它与细胞增殖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它与生物体的生长发育以及生物体疾病的产生和控制都有极大的关联。因此,这一领域的研究受到了的生命科学研究的广泛重视,特别是近年来其研究发展非常迅速,研究的方法及检测手段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本文将从细胞凋亡的定义、形态学特征、诱导、检测方法、分子调控等方面综合分析国内外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正> 在中国农科院畜牧研究所主持下,于1988年12月13~16日,召开了全国畜禽遗传标记(Genetic markers)研讨会,全国12个省、市、自治区40位多年从事这方面工作的研究人员出席了会议。本次会共收到论文36篇,有26人在会上作了学术交流。会议很清楚地展示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在各方面的努力下,已经逐渐地追赶了上来,和其它国家相似,已在猪、牛、鸡的红细胞血型,牛白细胞型以及应用血液蛋白多态性,酶多态性对我国猪、黄牛、鸡、绵羊、山羊、水牛、牦牛和马等畜种内、  相似文献   

4.
苦参碱在畜禽疾病防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畜禽规模化、集约化养殖的发展,畜产品质量安全以及动物卫生安全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近年来,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已成为动物营养研究的热点。从中草药苦参中提取的苦参碱具有增强动物机体免疫机能,提高动物抗应激、抗疾病能力,改善动物生产性能等优点。本文从我国畜牧业现状和苦参碱的特性出发,重点介绍了苦参碱的性状、来源、药理作用以及其在畜禽疾病防治中的应用现状,包括抗虫、保健促生长、抗菌、抗病毒等方面的作用,并提出了今后在这一领域的努力方向,旨在为苦参碱在畜禽疾病防治中的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的科研人员经过一年多努力,成功地完成了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上海河口地区对虾病毒病的病原鉴定及PCR检测方法的建立”。这是我国虾病毒研究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并使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跨人国际先进行列。 1992年以来,我国由南至北发生虾病大流行,造成很大经济损失,引起中央有关部门和各地政府的重视,虾病防治也被纳入我国动植物重大病害的综合防治项目。去年8月,中科院上  相似文献   

6.
<正> 中国农业大学李宁教授领导的课题组经过一年多的科技攻关,终于得到了回报,在河北省三河市明慧养猪公司,中国首例自主完成的体细胞克隆小猪顺利诞生了,该项目得到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以及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它的诞生填补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据河北省三河市明慧养猪公司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在转基因动物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目的基因整合入动物体细胞染色体中,并将其作为供体核移植入受体--去核卵母细胞构成重建胚,然后将其移植入假孕母体,待其妊娠、分娩,便可得到经定向遗传修饰的转基因克隆动物。本文就这一领域的发展历史、研究现状、应用前景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8.
严朝晖 《饲料工业》1993,14(12):32-34
<正> 改善养殖鱼虾类体色问题是目前世界各国水生动物营养学家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近些年来,国外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我国还少有这方面的报道。为今后国内开展这一领域研究提供参考,笔者重点就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作些介绍。 1.鱼虾体色的成因鱼虾的体色是由色素细胞构成的。色素细胞内含有不同种类的色素物质,根据呈色的不同,色素细胞分类如下:  相似文献   

9.
上接2011年第9期(总第151期)宠物保健栏目3健康犬、猫不同生长阶段的饲喂准则3.1妊娠及哺乳期犬、猫的饲喂对于哺乳动物来说,妊娠期要满足母体与胎儿双方对营养的大量需求。鉴于这一生命阶段的营养需求,重要的是,饲喂的饮食除了可以供给满足胎  相似文献   

10.
外源基因导入蚕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蚕(Bombyx mori.L.)是以中国为发祥地(田村俊树,1994;吕鸿声,1992)向世界传播的昆虫。长期以来家蚕既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昆虫,又是生物科学研究的模式昆虫之一。随着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的发展,生物技术开始渗透到各个学科,蚕业科学这一领域也不例外。由于转基因  相似文献   

11.
鸡新城疫病毒(NDV)抗原的制备是鸡新城疫疫苗生产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着疫苗的产品质量和免疫效果,安全高效的疫苗产品更是关系着鸡新城疫疾病的有效防控和养殖业的健康发展。近年来,人们在NDV培养技术以及相关疫苗开发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不少新的成果。本文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自1899年Landsteiner等在动物中首先发现精子抗体以来,母体和孕体的生殖免疫学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本文仅就最近国外对这方面的部分研究作一综述,以供借鉴。孕体携带母体和父体的遗传物质。即胎儿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体,另一半来自母体,来自父体基因所产生的抗原(包括各种血型抗原,组织相容性抗原,同种异型抗原等)大部或全部与母体不同;母体内  相似文献   

13.
《中国猪业》2005,(4):14-14
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以及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由中国农业大学李宁教授主持的课题组经过一年多的科技攻关,终于取得成果:一头体重1130g的克隆小香猪在河北省三河市明慧养猪公司顺利诞生。这是我国独立自主完成的首例体细胞克隆猪,填补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这头克隆小香猪的诞生表明我国在此项研究上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4.
《江西饲料》2015,(2):48
<正>在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的资助下(31170394),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边疆晖团队以栖息于青藏高原的根田鼠(Microtus oeconomus)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母体密度应激对子代应激轴、适合度及种群统计参数的影响,以及母体密度应激的环境制约性适应性及其在动物种群调节中的作用。他们发现,1)母体应激介导的程序化效应损害了子代对当前环境  相似文献   

15.
彭焕伟 《饲料工业》2006,27(13):13-18
生物素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在动物体内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动物体存在着生物素主动吸收机制,参与生物素主动吸收与转运的载体为SMVT(sodiumdependentmultivitamintransporter)。对SMVT的研究已经深入到分子水平,文章就生物素以SMVT为载体时的主动吸收与转运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综述了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吕朋 《山东饲料》2013,(18):129+137
研究性学习即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探索、研究的方式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形式。这是一种崭新的课程。在这一领域,不少教育工作者作了大量的有益尝试和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17.
消息信使     
中国农业大学将加强中草药研究(本刊讯)中药新药研究与产业化已引起国内外的重视。然而我国现有的中草药品种大都缺乏规范化栽培技术,严重阻碍了中草药现代化研究与产业化的发展步伐。中国农业大学将在这一领域作出自己的贡献。今年2月该校召开了“关于加快中草药现代化研究与产业化发展”的会议,作物学院、化学学院、资环学院、动物医学院、西区教务处、研究生院、校医院等单位的负责人及有关专家指出:我校应组织力量,充分发挥农科大学的学科优势,突破限制我国中草药现代化研究与产业化发展的瓶颈,填补中草药生产中前期研究、教学与…  相似文献   

18.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特别是纳米技术的发展,微观有序的材料以其不同的特异性能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众多研究人员投入这一领域。在各种各样的有序材料中,有序的多孔性材料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人们很早就认识了多孔性的材料,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利用它质轻、多孔的特点将多孔材料用作结构材料、吸附材料、载体材料和阻隔材料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19.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特别是纳米技术的发展,微观有序的材料以其不同的特异性能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众多研究人员投入这一领域.在各种各样的有序材料中,有序的多孔性材料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人们很早就认识了多孔性的材料,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利用它质轻、多孔的特点将多孔材料用作结构材料、吸附材料、载体材料和阻隔材料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20.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得到长足的进步,当下的物联网已经成了多数人熟知的名词,物联网技术也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重视,在数字化飞速发展的今天,物联网技术为产品设计的发展趋势提供了新的导向,这将产品设计的创新以及提高引向了新的发展方向,在此背景下,产品的设计创新向着系统层次逐步的迈进。本文主要就当前我国的产品设计在物联网的背景下的发展现状,对其产品设计的理念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实际对其产品设计变革加以探究,希望通过此次研究对这一领域的实际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