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莱芜片姜 莱芜片姜又名莱芜小姜,山东省莱芜市地方品种。近年来,北京、河南、河北等省(市)相继引种,为华北、华东地区主栽品种。该品种生长势较强,一般株高80-90厘米,生长旺盛时可达1米以上。叶绿色,  相似文献   

2.
辽宁鞍山地膜拱棚生姜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引进种姜 选择适合本地栽培的优质、高产、抗病虫、商品性好的山东莱芜片姜和莱芜大姜做姜种。种姜于3月中、下旬运回,由于当时天冷,运输汽车必须采取防寒保温措施,以免姜种受冻。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索化学诱变剂DES和NaN3对莱芜大姜的影响,利用不同浓度的DES、NaN3溶液对莱芜大姜的萌动根茎和幼芽根茎进行了不同时间的浸渍处理,并对VM1代材料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所有处理对莱芜大姜VM1代的生长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萌动根茎对诱变剂的敏感性高于幼芽根茎。其中,用0.035mol/L的DES溶液浸渍莱芜大姜的萌动根茎和幼芽根茎30 min,或用0.001 mol/L的NaN3溶液浸渍莱芜大姜的幼芽根茎180 min,其VM1代的株高均比对照降低30%以上,又保持了较高的成活率,是进行生姜化学诱变育种的适宜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4.
对莱芜姜、大黄姜、来凤姜、怀姜、沙姜、罗平小黄姜、南姜、竹根姜中游离氨基酸和水解氨基酸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罗平小黄姜中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达7.04‰,竹根姜中游离氨基酸含量最低,仅0.04‰,莱芜姜、沙姜、南姜、怀姜中游离氨基酸含量集中在0.50‰~3.00‰.沙姜中水解氨基酸含量最高,达10.69‰;莱芜姜、罗平小黄姜、来凤姜、怀姜、南姜、竹根姜中水解氨基酸含量集中在5.50‰~9.00‰;大黄姜中水解氨基酸含量最低,仅4.34‰左右.生姜中含人体必需氨基酸共6种,分别为苏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缬氨酸,其中缬氨酸仅存在莱芜姜、罗平小黄姜、沙姜中,以组合态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5.
生姜芽尖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寒青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4):11037-11038
以山东莱芜片姜和黄苗生姜两个品种为试验材料,进行了芽尖芽、愈伤组织等诱导培养试验。结果表明:山东莱芜片姜和黄苗芽诱导最佳培养基配方均为MS+6-BA 0.5 mg/L+NAA 0.1 mg/L;诱导莱芜片姜、黄苗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配方均为MS+2,4-D 0.2 mg/L+6-BA 1.0 mg/L。  相似文献   

6.
生姜光合特性研究再探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试验结果表明 ,莱芜大姜的光合速率高于莱芜小姜。中部壮龄叶的光合作用强于基部叶 ,顶部嫩叶光合作用最弱。生姜全生长过程的光合速率变化呈单峰曲线 ,其光合作用的日变化 ,呈双峰曲线。生姜光合作用的适宜光强为 90 0~ 1 2 0 0 μmol·m-2 ·s— 1,适宜温度为 2 5~ 30℃。  相似文献   

7.
我国生姜地方资源品质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从各地搜集到生姜资源9份,对其品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四川生姜的可溶性糖含量最高,而莱芜大姜、河南黄姜、潍坊大姜最低;安徽大别山生姜、贵州小黄姜、河南黄姜和四川生姜的可溶性蛋白含量较高;莱芜小姜和贵州小黄姜的粗纤维含量在20%以上;云南黄姜Vc含量最高,其次是四川生姜;山东莱芜小姜、贵州小黄姜干物质含量远远高于其他生姜资源,其次是安徽省大别山生姜、云南黄姜、四川生姜。  相似文献   

8.
^60Co-γ射线辐照生姜诱变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研究用25cy和30Gy的^60Co-γ射线辐照处理莱芜大姜和金昌大姜的萌动根茎与幼芽根茎,并系统分析了其VM1、VM2和VM3代材料的田间表现。结果表明,辐照处理对VM1和VM2代的抑制效应明显,且剂量越大抑制作用越强。两品种的萌动根茎对辐照处理更敏感,诱变效应更强。莱芜大姜幼芽根茎的临界剂量为25Gy,是对莱芜大姜幼芽根茎进行辐照诱变处理的适宜剂量。金昌大姜的临界剂量低于25Gy。筛选出了2个增产20%以上的高产突变株系GDC2531和PZC3026。  相似文献   

9.
乙烯利浸种对不同品种生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不同浓度的乙烯利(EPT)浸种处理生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品种莱芜大姜、莱芜小姜及宜春风亭山姜,研究了乙烯利浸种对生姜发芽、植株生长的影响及增产效应。结果表明,使用乙烯利150~500mg/L浸种莱芜大姜和莱芜小姜及150~250mg/L浸种宜春风亭山姜,都能提高生姜的出苗率,使植株增高,分枝数、叶片数增多,根茎产量提高;但不同生姜品种增产的幅度有一定的差异,均以250mg/L乙烯利处理的增产效果最好,3个品种分别比对照增产了31.7%、25.2%、39.0%。  相似文献   

10.
通过不同浓度的诱变剂甲基磺酸乙酯(Ethyl methane sulfonate,EMS)和秋水仙碱对莱芜大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cv.Laiwu ginger)和金昌大姜(Z.officinale Rosc.cv.Jinchang ginger)的幼芽根茎进行不同的时间处理,调查VM1代的生长指标表现情况,结果发现多数生长指标均受到显著的抑制作用。同一EMS处理浓度下,抑制作用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强。4g/L的EMS溶液浸渍处理莱芜大姜及金昌大姜的幼芽根茎3 h,或者0.15%的秋水仙碱溶液浸渍处理莱芜大姜及金昌大姜幼芽根茎3d,其VM1代的株高抑制率均在30%左右,因此这两种处理方法是利用EMS和秋水仙碱处理生姜进行诱变育种的适宜方法。  相似文献   

11.
<正>1播种前准备选种选用山东省济南、莱芜大姜或菜姜。选种时应严格剔除具有黑色或黄褐色圈纹的病姜块,若区别不开,可将姜块置于28℃环境中,经30分钟后有白色液体流出的即为病姜。  相似文献   

12.
名牌诞生记     
1997年,金秋时节,来自北京的喜讯飞进了齐鲁大地。 莱芜市农科所培育参展的脱毒生姜,在中国第三届农业博览会上,被评委会评定为名牌产品。消息传来,全所科研人员,群情振奋。沉默了十多年的莱芜生姜,终于再度辉煌,驰名中外。 姜瘟猛如虎 莱芜生姜种植历史悠久,在春秋时期已盛行栽培,据今已有2000年的历史。 《论语》中有“不撤姜食”的记载,北魏《齐民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钢架大棚的利用效率,增加农民收入,我们于2002~2004 年在姜屯镇胡村示范园进行了拱棚各种栽培模式的研究示范,形成了一套成熟的高效栽培管理技术。试验表明,拱棚马铃薯套种姜栽培模式,每 666 7m2 可产马铃薯2000kg,姜3500~4000kg,产值可达11000元,效益非常可观。1 品种搭配马铃薯选用早熟、高产、结薯集中的荷兰 7号、荷兰15号、费乌瑞它、鲁引 1 号等优良品种;姜选用生长势、抗逆性强、商品性好的莱芜大姜脱毒品种。2 合理安排茬口马铃薯采用大拱棚、地膜双覆盖的反季节栽培技术。一般于每年“立春”前后下种,4 月中下旬收获…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莱芜片姜的群体结构与产量构成因素试验分析,总结出种植莱芜片姜必须采取科学的栽培措施,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使群体与个体协调发展,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莱芜小姜的群体结构与产量构成因素试验分析,总结出种植莱芜小姜生产上必须采取科学的栽培措施,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使群体与个体协调发展,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1 品种选择 根据栽培目的和市场需求,选择优质、丰产、抗逆性强、耐储运、商品型好的莱芜大姜脱毒品种.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莱芜大姜的群体结构与产量构成因素试验分析,总结出种植莱芜大姜生产上必须采取科学的栽培措施,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使群体与个体协调发展,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利用秋水仙碱处理莱芜小姜的幼芽根茎,经过多代筛选、标准化繁育,经连续三代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及评价,获得了优异的大姜新品种鲁优1号,并对品种的一组特性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19.
生姜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播种前准备 选种选用山东省济南、莱芜大姜或菜姜。选种时应严格剔除具有黑色或黄褐色圈纹的病姜块,若区别不开,可将姜块置于28℃环境中,经30分钟后有白色液体流出的即为病姜。  相似文献   

20.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光质对不同品种生姜试管苗生长及其对试管微型姜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蓝光(B)处理的试管苗繁殖系数较白光(W)处理增加18.97%,绿光(G)处理则降低15.31%,红光(R)、黄光(Y)处理与W处理无显著差异,试管苗单株生物量除G处理与W处理无显著差异外,R、B、Y处理分别较W处理降低14.16%、22.70%、34.61%,且G、R处理的试管苗株高较W处理显著增加,G、Y、R处理的茎粗则显著降低。G、B、R处理试管苗微型姜形成时间分别较W处理提早19.76%、17.44%、10.12%,而Y处理则延迟了11.86%;微型姜鲜质量以G处理较高,达2.23 g,较W处理增加34.34%,而R、B、Y处理则与W处理无显著差异。不同品种生姜试管苗生长量及微型姜形成也显著不同,其繁殖系数以莱芜小姜(LWXJ)处理较高,莱芜大姜(LWDJ)处理次之,山农大姜(SNDJ)处理较低,单株生物量则相反,分别为3.49、3.82、4.10 g;LWXJ、LWDJ、SNDJ处理微型姜形成所需时间分别为39.05、37.18、34.51 d,其微型姜鲜质量分别为1.35、1.52、2.60 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