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9年对大兴安岭地区的阔叶混交次生林及白桦萌生低质林进行不同带宽皆伐,将每条皆伐带分为3段,分别种植西伯利亚红松、落叶松和樟子松,2011年8月测定林分的土壤理化指标。结果表明:不同方式改造后土壤密度均不同程度地降低,而土壤毛管持水量、毛管孔隙度均不同程度地升高;与对照样地相比,阔叶混交次生林不同诱导改造后土壤全氮含量均升高(落叶松林升高98.26%,西伯利亚红松林升高72.70%,樟子松林升高44.91%),除落叶松林土壤全磷含量3.35g·kg-1保持不变外,西伯利亚红松林和樟子松林全磷含量均降低;与对照样地相比,白桦萌生低质林不同诱导改造后土壤全磷、全氮含量均有所降低,全磷含量降低程度表现为西伯利亚红松林降低38.90%、落叶松林降低33.15%、樟子松林降低11.78%,全氮含量降低程度表现为西伯利亚红松林降低36.02%、落叶松林降低36.75%、樟子松林降低37.68%;综合分析所有改造林,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全氮、全钾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不同带宽西伯利亚红松林的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及全钾含量变异系数最大,说明带宽对西伯利亚红松诱导林土壤理化性质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大量调查资料及数据的分析、处理,得出了不同立地条件下合理结构长白落叶松工业纤维林的生长过程。弄清了长白落叶松工业纤维林的最适立地条件为山地下部立地指数13—17的立地,为长白落叶松工业纤雏林的培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大兴安岭林区自开发建设以来,由于没有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导致寒地落叶松林的生境遭到严重的破坏,多年冻土不断退化,寒地落叶松林逐渐北移,致使寒地落叶松林的生态环境极其脆弱。为使寒地落叶松林得到有效保护,文章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
大兴安岭林区自开发建设以来,由于没有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导致寒地落叶松林的生境遭到严重的破坏,多年冻土不断退化,寒地落叶松林逐渐北移,致使寒地落叶松林的生态环境极其脆弱。为使寒地落叶松林得到有效保护,在此提出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大兴安岭地区不同林型林隙的更新密度、边缘木数量及形成原因,结果表明:1)林隙一般由11~24株落叶松、白桦所形成,平均为16.94株;形成方式主要有立枯、折干和拔根倒,11.8%为折干,35.3%为立枯,41.2%为拔根倒。2)林隙所在坡位中58.9%为中下和下坡位,41.1%为中上坡位。3)在杜香-落叶松林、草类-落叶松林和藓类-落叶松林更新密度所受到的制约因子不同,杜香-落叶松林的林隙更新主要受坡度的影响,草类-落叶松林的林隙更新主要受长短轴比的影响,藓类-落叶松林的林隙更新主要受边缘木数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该文对落叶松速生丰产大径木林、落叶松一般用材林和阔叶杂木林,从植物多样性、土壤理化性质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落叶松大径木林中,由于抚育强度的增大使林分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植物多样性明显增加,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增强,向着更稳定的林分发展。  相似文献   

7.
大兴安岭林区,地处寒温带,分布着较大面积的兴安落叶松低产林。主要有藓类落叶松群落型;绿苔水藓落叶松群落型和土壤瘠薄的偃松落叶松群落型。多数为老龄过熟单层林。据调查资料证明,呼中局该类型的林分就有63 021ha,占全局有林地面积的9.4%。占用材林总面积的10.2%。该种林分主要分布在沟谷、水湿沼泽地和平缓山脊。林分的主要特征为:林龄大、  相似文献   

8.
兴安落叶松老龄林分幼苗天然更新及微生境特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落叶松老龄林幼苗天然更新及微生境研究采用样线法,沿样线设置样方,调查样方内幼苗数、测定环境变量。结果表明,原始老龄林各环境变量中地表层的作用最突出,光照的作用最小,灌木层居中。一般,枯落物、根系盘结层和苔藓的作用较大,其中枯落物对苔藓的发育有抑制作用。抑制兴安落叶松更新的主要因素:在丛桦落叶松林中主要是草本植物、赤杨落叶松林为苔藓厚度、杜香落叶松林为苔藓厚度和根系盘结层厚度。  相似文献   

9.
落叶松大径木林培育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落叶松大径木林培育效果调查,并与中小径材林采伐调查资料、不同抚育问伐强度对生长影响的固定标准地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不同立地、林龄、抚育强度对林木生长的影响,提出落叶松大径木林培育的技术措施和伐前更新方法,达到林地环境和经济效益同步增长。  相似文献   

10.
程伟 《中国林副特产》2013,(2):29-30,33
以牡丹江市青梅林场4种近自然化程度不同的林分(红松阔叶林、过伐林、水曲柳落叶松混交林和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研究比较了4种林分的林下植物多样性和生活型的组成。  相似文献   

11.
1983~1997年,在湖北省建始县海拔1750m处营造的试验林,用日本、华北、长白、西伯利亚、欧洲、波氏和西藏7种落叶松的33个种源,做了保存率和生长量的苗期和大田造林两阶段的观测比较。观察结果表明,除日本落叶松以外的其它6种落叶松均不适宜本地区条件而不适宜生产规模造林。日本落叶松次生种源间生长量也存在一定差异,有选择性发展的潜力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大兴安岭北部地区兴安落叶松原始林和渐伐林降水截留特征的观测表明,兴安落叶松原始林和渐伐林的林冠截留量与林外降雨量均呈幂函数关系;两种林地对林外降雨量的截留能力基本相同;研究表明,兴安落叶松渐伐林在经过多年的自然恢复后,林冠对降水的截留作用可恢复到经营前水平。  相似文献   

13.
对长白落叶松与水曲柳二代林栽培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来长白落叶松(Larix gmelini)人工林的二代林更新是林区营林工作面临的一个大问题,由于落叶松人工纯林的种种弊端,特别是林地酸化和肥力的减退,引起了人们关注。通过试验证明了对长白落叶松间伐第一次后,可以直接营造水曲柳二代林,通过第二次间伐可以保证二代林的正常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4.
为了阐明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不同林隙大小对更新的影响规律,对木兰围场低效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隙内苗木更新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隙内更新苗的主要种类有华北落叶松、山杨和油松。华北落叶松和山杨的密度在林隙面积为120~140m2时最大,达到2 411株/hm2;而油松的密度在林隙面积为20~40m2时最大,为196株/hm2。随着林隙面积的增大,华北落叶松和山杨大径级和大高度级更新幼苗数量基本呈现增加的趋势,在林隙面积达到160~180m2时达到最大值;而油松在40~60m2时达到最大,径级大于2cm的更新苗密度为69株/hm2。  相似文献   

15.
以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孟家岗林场的长白落叶松中龄林为研究对象,在2012年进行林隙间伐(5 m×5 m、7 m×7 m、10 m×10 m),并于2013年和2014年选择0~10 cm、10~20 cm、20~40 cm的土层进行取样,测定土壤的物理性质,其结果表明:林隙间伐能够改善长白落叶松中龄林土壤的物理性质,林隙7 m×7 m的林分,改善了土壤的松散程度,使容重减小,提高土壤毛管孔隙度,持水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16.
杨志昌 《中国林业》2008,(12):41-41
阿尔泰山山区天然林为水源涵养林,树种以西伯利亚落叶松、新疆云杉和桦树为主。在新疆,没有森林就没有各族人民的生存环境,就没有新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好阿尔泰山森林资源对全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7.
冀北山地落叶松人工林林隙对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冀北山地木兰林管局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样线与标准地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林隙与非林隙内植物种类、数量、高度等指标的调查,研究林隙对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林隙内的植物种类、总株数、植物平均高度以及多样性指数均高于非林隙地,林隙促进了草本层的发育,提高了草本植物的多样性;林隙内与非林隙内的灌木种类组成、总株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很相近,林隙没有改变灌木的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18.
丛燕  魏荣华  袁强 《林业科技》2011,36(2):17-19
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系列的方法,对阔叶林和白桦落叶松林火烧迹地生物量变化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在阔叶林和白桦落叶松林的火烧迹地中,总生物量随着火烧后时间的延长呈增长趋势;在中、重度火烧迹地中,草本生物量、灌木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比例在火烧后15年间波动比较大,15年后趋于稳定;在轻度火烧迹地中,火烧1年后波动趋于平缓。  相似文献   

19.
通过室外样地调查和室内木材材性分析及硫酸盐制浆实验,研究了不同立地条件下长白落叶松工业纤维林的生长过程、木材纤维特性、化学组成、物理性质和制浆特点,指出了立地条件对林分生长、木材纤维含量、纤维长度、纤维长宽比、得浆率、纸浆物理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长白落叶松工业纤维林生长最佳的立地条件是山地下部Ⅰ、Ⅱ地位级。立地条件对木材材性和纸浆特性有直接影响。在研究的林分密度和立地条件范围内,立地条件越差,木材纤维含量越少,纤维长度越短,纤维长宽比越小,1%NaOH提取物越多。而且这种现象有随林龄增长而加重的趋势。但立地条件对得浆率和纸浆的物理强度影响不明显。综合林分生长和木材材性,长白落叶松工业纤维林的培育最好在山地下部Ⅰ地位级和Ⅱ地位级的立地条件下进行。表4参17。  相似文献   

20.
兴安落叶松老头林的特征和经营管理方向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兴安落叶松老头林的分布、特征及成因进行了论述,并对其经营管理也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