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正>保护性耕作玉米在裕民县已试种了两年,增产效果明显。但是由于裕民县耕地坡度大,保护性耕作没有埂畦浇水困难,农民难以接受。因此,解决保护性耕作浇水方式,是大面积推广保护性耕作面临的大问题。裕民县近几年引进膜下滴灌技术进行打瓜种  相似文献   

2.
<正>温泉县在2004年开始施实保护性耕作试验,2006年已列为农业部保护性耕作项目县,三年来通过秸秆覆盖、免耕播种、机械深松、化学除草等四项综合的技术的施实,感觉到免耕播种这项关键技术不易掌握。  相似文献   

3.
2002年,陕西省铜川市开始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试验地位于铜川市王益区宜兴村。土壤类型为黄绵土,连片面积200多亩。种植一年一作冬小麦,2003年夏季开始实行保护性耕作,所采取的技术模式为“前茬小麦收获留高茬覆盖→机械深松→化学除草→免耕播种→田间管理”。试验实施以来。小麦收获留高茬覆盖、机械深松、化学除草、免耕播种等各项保护性耕作田间作业及田间管理都比较规范。试验田块为山坡地,小平大不平。总体属于面积较大,地势不平坦地形多变的地块。  相似文献   

4.
一、什么是保护性耕作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通过少耕、免耕、化学除草技术措施的应用,尽可能保持作物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水蚀、风蚀,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农业耕作技术。 二、保护性耕作的技术内容 保护性耕作技术有利于旱区保水保土,增产增收和保护环境。主要内容是用秸秆残茬保护土地、减少耕作、免耕播种、化学  相似文献   

5.
1保护性耕作是一种新型的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技术,取消了铧式犁的翻耕,在保留地表覆盖的前提下免耕播种,以保留土壤自我保护和营造机能,是机械耕作由单纯改造自然到利用自然,与自然协调发展农业生产的革命性变化。是治理环境,减少污染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在能保证种子发芽的前提下,通过少耕、免耕、化学除草技术措施的应用,尽可能保持作物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水蚀、风蚀,达到保水、保土、保肥的目的。保护性耕作的基本概念是秸秆覆盖、免耕播种、以松代翻、化学除草。2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核心是少…  相似文献   

6.
<正>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又称"免耕法",是以秸秆覆盖、减少耕作和化学除草为特点的一种新型的耕作技术,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具有保护农田、减少扬尘、抗旱节水、培肥地力、提高单产、降低成本、增加收  相似文献   

7.
保护性耕作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其主要内容是:用大量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田间耕作,通过机械化手段,保证免耕播种质量。保护性耕作基本要求是:秸秆覆盖。免耕播种、以松代翻、化学除草。由于它有利于保水保土,所以称为保护性耕作。  相似文献   

8.
小麦玉米一年两作机械化保护性耕作试验研究与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运城市盐湖区一年两作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入手,通过对作物秸秆覆盖、化学除草、免耕播种的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关键环节的试验、研究与分析,阐明小麦、玉米一年两作区的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增产机理及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9.
免耕播种法从专业的角度讲,就是保护性耕作种植方法,是不使用铧式犁翻耕土壤,且以地面有秸秆覆盖物为标志。基本要求是在秸秆覆盖的地面上,尽可能少的搅动土壤进行直接播种,以保持土壤原有的结构和层次。免耕播种有节能、省工、增产的效果,且对防止土壤侵蚀和保持水土方面有显著作用。免耕播种利用作物、土壤生物和土壤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使之形成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一是生物耕作代替机械耕作;二是秸秆覆盖代替翻土覆盖;三是化学除草代替中耕除草。  相似文献   

10.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又称“免耕法”,是以秸秆覆盖、减少耕作和化学除草为特点的一种新型的耕作技术.我国与1992年与澳大利亚合作.在山西省北部地区开展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的试点探究。历经10年的研究表明.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具有保护农田、减少扬尘、抗旱节水、培肥地力、提高单产、降低成本、增加收入等多种功效.  相似文献   

11.
从约翰迪尔产品看美国保护性耕作技术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美国保护性耕作的概念、保护性耕作设备及耕作模式特点,分析了切茬碎土类、深松除草整地类、条状少耕类和联合作业机型(复式作业)4种类型的John Deere公司保护性耕作机具和免耕播种机的主要功能及特点.同时,总结了免耕播种机3种结构形式的开沟、播种、覆土、镇压和防堵塞等构成组件的关键设计技术,以及对发展我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通过不同覆盖方式(不覆盖,覆草,覆地膜)下保护性耕作试验,对套种春小麦和豌豆的生育期、基本苗数、干物质、土壤水分和产量进行调查和测定,研究春小麦和豌豆的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免耕覆膜、传统耕作覆膜条件下水分利用效率、产量明显高于传统耕作不覆盖、传统耕作并将秸秆翻入、免耕覆秸秆和免耕不覆秸秆的处理,而基本苗数和前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却低于传统耕作不覆盖、传统耕作并将秸秆翻入、免耕覆秸秆和免耕不覆秸秆处理。因此,免耕覆膜、传统耕作覆膜种植是黄土高原西部半干旱区相对较好的保护性耕作措施。  相似文献   

13.
4各种保护性耕作体系的利弊 4.1免耕体系采用此体系时,需要较高的管理水平,一旦某环节出了错就不好弥补.例如:当发现除草剂灭草效果不好时,往往杂草已经长出来了,再喷药已来不及,因为那样会伤苗(此时可以中耕除草,但如果那样做就不再是这个耕作体系了).因此,免耕体系对药剂除草有着严格地限制.  相似文献   

14.
由于保护性耕作实行免耕或少耕,土壤耕作的减少,容易滋生杂草和病虫害。因此防治病虫害是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大规模普及保护性耕作必须考虑的风险因素。其中,病虫害的影响程度与传统耕种模式相比并不突出,而控制杂草却是主要矛盾。控制杂草的措施有两类:一是化学除草,二是机械除草。采用化学除草首先要针对杂草类别及其不同生理阶段选择除草药剂,再选择气候等因素确定适宜的喷洒时机,以最低的投入达到高效除草的目的。如果化学除草搞得好,还可以免除或减少中耕除草作业程序。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就是在解决了化学除草后,保护…  相似文献   

15.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免耕播种机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在能够保证种子发芽的前提下,通过少耕和免耕和化学除草技术等措施的应用,尽可能保持作物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水蚀、风蚀,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保水、保土、保肥、节本、增产和增收的实际效果。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的主要作业有:地表作物残茬处理、合理深松、免耕施肥播种、用化学药剂进行杂草控制和病虫害综合防治。为此,在分析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对免耕播种机要求的基础上,阐述了国内外免耕播种机的机型、特点及其研究现状,提出了设计免耕播种机的方向,指出研究和开发与大功率拖拉机相配套的高效免耕播种机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所谓保护性耕作,就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用作物秸秆覆盖地表,减少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其核心技术:一是取消铧式犁翻耕土壤的传统耕作方式,实行免耕少耕;二是利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三是实行免耕播种,在有秸秆或残茬覆盖的地表实现开沟、播种、施肥、施药、覆土、镇压一次性复式作业,二至三年深松一次;四是改耕翻铲地为药剂除草。  相似文献   

17.
保护性耕作概念、机理与关键技术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一、保护性耕作的基本概念 保护性耕作是相对于传统翻耕的一种新型耕作技术。它的定义是:“用大量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将耕作减少到只要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主要用农药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的耕作技术”。由于它有利于保水保土,所以称为保护性耕作。针对保护性耕作的基本要点,也可用4句话来概括:秸秆覆盖、免耕播种、以松代翻、化学除草。  相似文献   

18.
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得到越来越多的新型职业农民的认可,深松技术和药剂除草虫害技术已经很成熟,免耕播种技术的难题还是秸秆全覆盖条件下难以实施免耕播种,通过使用"秸秆归行搂耙",就能实现免耕播种机无障碍播种,达到秸秆全部留在地表实现秸秆覆盖,也使保护性耕作技术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9.
由于保护性耕作对土壤不进行翻耕作业,夏收后的免耕休闲地时逢盛夏多雨季节,充足的雨水、良好的光照、适宜的温度给杂草大量生长创造了条件.杂草种类多、数量大、生长茂盛,不仅大量消耗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而且严重影响冬小麦的播种质量,成为制约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的瓶颈之一.本试验针对保护性耕作休闲期杂草危害较重的情况,通过测试4种药剂及不同浓度对田间杂草的防除效果,从中筛选出适合陇东旱作区免耕休闲地化学除草的最佳处理,为促进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性耕作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或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水蚀、化学除草、培肥地力、节本增效和增强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