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鹅大肠杆菌病是一种原发或继发性的鹅的肠道传染病,主要侵害鹅的生殖器官,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该试验从病鹅体内分离到一株细菌,对分离菌通过培养特性、菌体形态、菌落形态、染色特性、生化试验等一系列的系统鉴定,并进行了实验室诊断,确定该菌为鹅大肠杆菌。动物试验证明,该菌株对雏鹅有很高的感染率和致死率。  相似文献   

2.
鹅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鹅大肠杆菌病是一种原发或继发性的鹅的肠道传染病,主要侵害鹅的生殖器官,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该试验从病鹅体内分离到一株细菌,对分离菌通过培养特性、菌体形态、菌落形态、染色特性、生化试验等一系列的系统鉴定,并进行了实验室诊断,确定该菌为鹅大肠杆菌。动物试验证明,该菌株对雏鹅有很高的感染率和致死率。  相似文献   

3.
鹅大肠杆菌病(Goose disease,GED)是由鹅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所引起的细菌性传染病。2012年2月底,重庆市万州区某郎德鹅场有4 300多只鹅发生了以精神沉郁、拉稀、呈急性发病死亡为特征的病例。对该病例进行了病原分离与鉴定,并对分离株进行了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分离株在菌落形态、染色特性及生化特性上与大肠埃希氏菌相符,故将该分离株鉴定为鹅大肠埃希氏菌。对氟苯尼考、头孢噻肟、庆大霉素等26种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分离株对甲氧苄啶、青霉素、利福平等9种抗菌药物耐药。  相似文献   

4.
为有效防治雏鹅大肠杆菌病,试验无菌采集疑似大肠杆菌病例雏鹅的肝、脾等组织,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经过培养特性、形态染色、生化特性以及致病性试验,鉴定为大肠杆菌。选用7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进行药敏试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对庆大霉素、阿莫西林、氧氟沙星、头孢唑啉产生耐药性,对丁安卡娜高度敏感。试验结果为雏鹅大肠杆菌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从某大型种鹅场发病死亡的种鹅子宫、输卵管和卵黄中采集病料,经过细菌分离鉴定,诊断为大肠杆菌引起的种鹅"蛋子瘟".取发病鹅输卵管中分离纯化的大肠杆菌菌株,以纸片法做药敏试验,24种药物,4种敏感.  相似文献   

6.
吉林白鹅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指导临床合理使用药物 ,有效防治鹅大肠杆菌病 ,采取病鹅的肝、心血作细菌的分离培养 ,经革兰氏染色、镜检和多种糖发酵试验以及VP、MR试验 ,鉴定该细菌为大肠杆菌 ;采用试管液体二倍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 ,测定了 10种药物对鹅大肠杆菌分离株的最小抑菌浓度 ,从中筛选出最有效的抗大肠杆菌药物。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肉鹅大肠杆菌的生化特性、药敏情况、血清型和致病性。2010年12月江苏省某肉鹅场鹅群出现呼吸困难,死亡增多现象,对病死鹅剖检发现以气囊炎和肺部坏死为主,无菌采集病料分离到一株细菌,经分离培养、染色镜检、生化特性鉴定,确定为大肠杆菌,微量凝集试验表明其血清型为O2。经过肺结节压片镜检,没有发现霉菌的菌丝;检测健康鹅和患病鹅各10只的鹅新城疫抗体,发现其抗体滴度比较高且整齐度较好,两者之间的抗体无明显差异。对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对氟苯尼考等7种药物敏感,对先锋Ⅴ等16种药物已产生了耐药性。将分离到的菌株接种21日龄雏鹅进行动物回归试验,引起80%死亡率,说明该分离菌株对雏鹅具有较强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8.
<正>大肠杆菌病是养鹅场存在最为普通,且发病率较高的细菌性疾病。特别在春季母鹅开产时,发病率较多。该病死亡率最高可达10%左右。本文通过分析针对大肠杆菌病病因、症状以及防治方法进行简单叙述。1病原大肠杆菌病是由不同血清型埃希氏大肠杆菌所引起的雏鹅和种鹅细菌性疾病。此病为革兰氏阴性兼性厌氧的无芽孢、荚膜,四周有鞭毛的较短杆菌,且多种菌株可运动。此病在鹅肠道中属于常在菌,具有致病力血清型,有的大肠杆菌占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某驴场幼驹腹泻暴发原因,采集腹泻驴驹病料进行细菌分离,对分离菌进行了菌落形态、PCR、生化特性、序列分析及药敏试验等鉴定。结果表明,2株分离菌为大肠杆菌,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8.9%。其耐药性强,对头孢氨苄等6种药物均有耐药性,对庆大霉素等4种药物中度敏感,仅对氧氟沙星等4种药物敏感,提示可选用敏感药物用于防治临床上的大肠杆菌感染,本试验为临床上驴驹腹泻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确定重庆市荣昌区2个养鹅场发病雏鹅的病原,采集2个鹅场发病鹅病料进行了细菌分离,获得9株细菌,对分离菌株进行常规的染色、形态观察、生化特性鉴定、16S rRNA测定,构建了系统发育树,鉴定其为鸭疫里默氏杆菌,并同时进行了动物回归试验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能够致雏鹅死亡;分离菌对大观霉素、阿米卡星等抗生素敏感。  相似文献   

11.
鹅大肠杆菌病是由埃希氏大肠杆菌引起的多种病的总称,包括大肠杆菌性肉芽肿、腹膜炎、输卵管炎、脐炎、滑膜炎、气囊炎、眼炎、卵黄性腹膜炎等疾病,对养鹅业危害严重。本病主要危害成年母鹅,表现为成年鹅的生殖器官病和雏鹅的下痢,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发病率在10.0%-67.4%,死亡率在8.6%~49.7%,个别严重的鹅场可达50%左右,多取慢性经过。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从黄河三角洲区域2011年规模化肉鸭商品鸭场送检的病料中,通过细菌分离、培养特性观察、生化试验和致病性试验,分离到54株鸭源高致病性大肠杆菌。通过药敏试验,发现分离菌对多种抗生素存在多重耐药,其中对链霉素、氨苄西林和克林霉素3种药物的耐药性达到90%以上。敏感性较高的药物有阿米卡星、头孢噻肟、头孢曲松等药物。对分离菌进行了O抗原血清型分型,初步鉴定有12种血清型存在,其中O78、O35、O2、O18分别有12株、8株、6株和5株,为该区域优势血清型。本试验为了解和掌握该区域鸭源大肠杆菌病的流行情况,进一步研究和防控该病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确诊某朗德鹅养殖场大批雏鹅出现腹泻、急性死亡的病因,采集患病雏鹅心脏、肝脏、肾脏等病料接种胰蛋白胨大豆琼脂(TSA)、麦康凯和伊红美蓝等细菌培养基,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革兰染色、16S rRNA测序和系统发育分析,并对分离菌进行小鼠致病性试验和抗菌药物药敏分析。结果显示:鉴定得到1株肠道沙门菌(Salmonella enterica)和2株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3株分离菌对小鼠均具有较强的致病力;药物敏感性试验显示分离株对呋喃唑酮、复方新诺明、多黏菌素B敏感,对诺氟沙星、氨苄西林、环丙沙星等抗菌药物具有多重耐药性。诊断分析结果为朗德鹅养殖场雏鹅大肠杆菌病和沙门菌病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铁力市某种鹅场10~14日龄的雏鹅发生死亡,根据发病情况、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检查、细菌分离培养、染色镜检及生化试验,诊断该雏鹅发病是由沙门菌与致病性大肠杆菌所致。采用药敏试验,将分离菌分别接种12种药敏纸片,结果表明,沙门菌对头孢噻呋、氟苯尼考、土霉素和磺胺二甲基嘧啶高敏,大肠杆菌对先锋霉素V、复方新诺明和阿米卡星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15.
鹅大肠杆菌病是由某些血清型的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引起的鹅的非肠道传染性疾病的总称、鹅大肠杆菌随着鹅日龄的不同可出现多种病型,主要有败血症型、浆膜炎型、肉芽肿型、气囊破裂型、蛋子瘟型、小鹅肿头型等。其中鹅的蛋子瘟型能导致大批种鹅发病和死亡,发病率最高达35%以上,致死率高达70%左右,而且致病性的大肠杆菌还可以穿过鹅蛋蛋壳引起鹅胚感染,造成死胎增多、孵出率下降和弱雏鹅增加。雏鹅及仔鹅发病率增高,鹅群一旦发病,则不易根除,其发病率达45%~90%,死亡率可达10%-47%。  相似文献   

16.
川西北牦牛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牦牛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埃希氏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剧烈腹泻、脱水、虚脱及急性败血症.牦牛大肠杆菌病在牧区普遍存在.该病既是原发性疾病又可继发多种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随着抗生素的大量使用,耐药菌株不断增多,耐药谱也越来越广,牧民很难准确选用高效药物.既影响疗效,又造成药物的浪费.我们在对发病牦牛进行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离鉴定的基础上,并用抗菌药物对分离菌进行了药敏试验,为临床合理选择用药、有效防治牦牛大肠杆菌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某养鹅专业户病死产蛋鹅的病原分离,革兰氏染色镜检,生化试验,药敏实验。结果表明:分离菌为大肠杆菌,对头孢噻肟、阿米卡星、壮观霉素等高度敏感,对青霉素、四环素等产生耐药。分离菌制成蜂胶灭活苗免疫该专业户产蛋鹅后,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具有较好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8.
找出重庆丰都县某肉牛场肉犊牛呼吸道病的病原,从肉犊牛的鼻分泌物和肺组织共分离到24株细菌,经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生化试验、致病性试验及16S rRNA鉴定,结合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证实该肉牛场肉犊牛呼吸道病是由奇异变形杆菌、产生碱杆菌和普罗威登斯菌混合感染所致;通过药敏试验证实,分离菌对头孢曲松等大部分头孢类药物、呋喃妥因、氨曲南和亚胺培南敏感性极高.  相似文献   

19.
湖北荆州地区鸭大肠杆菌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荆州地区鸭场的145份病料中分离到68株鸭大肠杆菌,并通过菌体形态、菌落形态、革兰氏染色特性、生化特性、血清型等一系列的鉴定,确认为鸭大肠杆菌。药敏试验证明各菌株的耐药谱不同。动物致病性试验表明该菌对小白鼠有较强的致病性,可引起小白鼠死亡。各菌株感染雏鸭,均能复制典型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0.
奶牛乳腺炎是制约奶牛养殖效益和奶品质的主要疾病之一,为了解当前长春市某大型集约化奶牛场奶牛乳腺炎病原菌流行和耐药情况,本试验对该场奶牛乳腺炎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对采集的119份临床型乳腺炎乳样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并对分离鉴定的病原菌进行小鼠致病性试验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场奶牛乳腺炎发病率在4%左右,初产牛乳腺炎发病率明显高于经产牛,乳腺炎发病率还与胎次、年龄等因素相关。本试验共分离鉴定出木糖葡萄球菌49株(42.2%)、松鼠葡萄球菌39株(33.6%)、大肠杆菌15株(12.9%)、金黄色葡萄球菌5株(4.3%)、无乳链球菌3株(2.6%)、菠萝泛菌3株(2.6%)、产酸克雷伯菌1株(0.9%)和铜绿假单胞菌1株(0.9%);其中菠萝泛菌、无乳链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小鼠具有较强致病性。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的耐药性普遍存在,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种类最多。除无乳链球菌外,其他菌株均对庆大霉素或阿米卡星敏感,可作为该场奶牛乳腺炎治疗首选药物。本试验通过对该场乳腺炎调查、分离菌鉴定和耐药性分析,为该场乳腺炎的防治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