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秋柞蚕放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秋柞蚕放养是指二化性地区秋季放养第2次柞蚕或早秋柞蚕。春季饲养的柞蚕于6月中旬营茧、化蛹及羽化制种后.所产的卵在22℃温度下经10d左右的保护便继续孵化。秋柞蚕放养的目的是生产缫丝原料茧(丝茧)及食用茧,繁种单位还要为明年春柞蚕生产繁育一定数量的种茧。  相似文献   

2.
种茧是柞蚕业的主要生产资料,有了数量充足的优质种茧,才能发展柞蚕生产。春用种茧的优劣不仅直接关系到春柞蚕种卵的生产,还直接影响到幼虫生命力,并影响到秋柞蚕生产及一化性地区翌年的春柞蚕生产。因此,准备好优质种茧,才能为下一季的种茧生产和原料茧生产的高产稳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秦利  王勇 《中国蚕业》2015,(1):85-87
秋柞蚕制种又称夏(伏)季制种,一是为秋季生产商品茧提供种卵,这一部分数量比较大(约占80%);二是繁殖下一年种茧生产用种,约占20%。1秋柞蚕的制种时期和特点1.1秋柞蚕制种时期春柞蚕摘茧后,在自然条件下保护约10 d即开始羽化。辽宁、吉林及山东省的胶东半岛等二化性地区的制种时期在7月中旬;当地的生产经验为"头伏蛾子,二伏蚕"。北部地区如吉林等地,为防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是我国一化性柞蚕生产的主产地,柞蚕年产茧量居全国第二位.但近几年来我省柞蚕生产,由于制种原因,微粒子病发生普遍,合格种茧很少[1],致使各制种单位纷纷从二化及化性不稳定地区引种,以满足广大蚕农的饲养需求,特别是今春遇上特殊的气候条件影响,致使今春柞蚕二化率出现明显偏高的现象,给蚕农和客户造成很大损失.为此,笔者对今年伏蛾发生较多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提出一些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5.
朱绪伟 《北方蚕业》2008,29(2):68-68
柞蚕生产是河南省山区农民赖以脱贫致富的传统支柱产业。目前,现有的一化性柞蚕品种是以缫丝为主的工业型用茧品种,不能满足市场上对蚕蛹食品的需求,而在我国北方育成的二化性柞蚕大茧型品种只适用于柞蚕二化性地区放养。根据这种现状,从1995年开始,我们开展了一化性柞蚕大茧型品种选育研究,以期解决一化性蚕区柞蚕品种的更新换代问题。为了解大茧型品种-豫大1号的茧丝品质,我们于2005年10月委托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进行了茧丝工艺测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张金山 《北方蚕业》2003,24(3):31-33
我国二化柞蚕区包括辽宁省和山东省、吉林省部分蚕区,柞蚕茧产量占全国的80%以上.二化柞蚕区由于年放两季柞蚕,放春蚕是为秋蚕生产种茧,放秋蚕才用于生产原料茧.所以,利用杂交种放秋蚕是使原料茧增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印度桑蚕饲养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印度位于南亚大陆的印度半岛上,地处热带、亚热带地区,蚕业生产历史悠久,是全球蚕丝第二大生产国,能同时生产桑蚕丝、柞蚕丝、蓖麻蚕丝和琥珀蚕丝.印度蚕丝业几乎遍及全国,北部克什米尔地区养二化性蚕,但饲养规模小.蚕茧生产主要集中于南方的卡纳塔克、安得拉和泰米尔纳都等热带地区,一年四季都可养蚕,主要饲养多化性蚕品种,形成了较完善的热带品种选育、饲养推广和管理体系.上世纪80年代后期,印度意识到二化性生丝在市场中的重要地位,开始大力发展二化性蚕种的生产,积极寻求各种国际支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为充分利用鲁山县柞坡资源,2015年进行了"一化二放"秋柞蚕制种生产试验,取得了种茧羽化率34%、蚕卵孵化率80%以上、平均单产118.5kg的好成绩,总结探索出一化性柞蚕种茧感光制种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9.
辽宁省柞蚕业资源丰富,气候适宜饲养二化性柞蚕,产茧量占全国产量的75%,是我国主要柞蚕茧产区。 通过1979—1983年的资源调查和区划,基本查清了柞蚕场资源1,117万亩其中一、二、三、四类柞蚕场分别是314、469、310和24万亩,并了解到地区分异规律;将辽宁省划分为四个柞蚕区,为分区指导柞分生产,利用、保护和建设柞蚕场提供了比较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秋蚕放养是柞蚕生产上主要的部分,除了一化性地区外,一般春期是种茧放养,秋期为繁殖阶段,因此秋期生产的好环,直接影响全年生产计划的完成与保证工业原料茧的供应,但是,历年来在秋蚕生产上虽采取了一些改进的措施,然产量总是不稳定,每蛾摘茧量只在40粒左右,甚  相似文献   

11.
为改良二化地区一化性柞蚕品种并取代现有的二化一放品种,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以春滞育的二化性大型茧品种9906的雄性个体与稳定的一化性当家品种四青杂交创造材料,历时11年育成了柞蚕二化地区一化性新品种辽四。新品种属青黄蚕血统,一化性,4眠,春养辽四的平均产卵量、千粒茧质量、克卵收茧量、收蚁结茧率分别比对照高12.29%、9.64%、33.97%和20.79%,早秋养辽四的平均产卵量、千粒茧质量、克卵收茧量、收蚁结茧率分别比对照高15.24%、10%、42.75%和24.88%。在缫丝试验中,辽四解舒率比对照四青高16.20%,解舒丝长比对照长74.10 m,生丝公量比对照高2.14 g,回收率比对照高6.93个百分点。在新品种繁育试验中,单蛾收茧数分别平均增产19.10%,千粒茧质量比对照高12.61%。综上所述,辽四具有化性稳定、强健性好、高产、稳产等优点,是适合于二化地区放养的一化性柞蚕品种。  相似文献   

12.
郭军 《北方蚕业》2004,25(1):32-33
我国北方地区的二化性柞蚕地区,每年春季产茧常作为秋季生产的种茧来源,从柞树资源的利用率、劳动力成本和原料茧的商品价值来衡量,都不如年放一次蚕更经济合算,也就是将上一年秋季的种茧贮藏到翌年夏秋使用.  相似文献   

13.
<正> 柞蚕化性变化的规律是比较复杂的,有些问题还在探索中。柞蚕化性因地区而异,如贵州、河南等省的柞蚕种属于一化性,而辽宁的柞蚕种属于二化性,如将上述不同地区的柞蚕种易地放养,其化性又随着地区的改变而发生变化。根据柞蚕化性的地区变化,可以把北纬36度作为分界线,36度以南为一化性地区,以北为二化性地区。但是,这种划分并非绝对的,  相似文献   

14.
我省解放前的蚕业生产均饲养大造及轮月黄茧本地种,解放后在党政的关怀领导以及科技工作者的努力与群众的配合下,蚕品种不断更新,成绩显著。我省现在一、七造已全部饲养二化性白茧种,高温造除佛山市老蚕区仍有一部分饲养多化性白茧种外,新蚕区绝大多数均饲养二化性白茧种。二化性白茧生产的比重由50年代占10%左右,1985年提高到89%。但如以全国高质量蚕茧标准  相似文献   

15.
以蚕茧高产、稳产,全茧量雌雄开差小作为柞蚕新品种的选育目标,选择柞蚕高饲料效率品种8821及其早熟、大型雄性成虫突变个体为亲本材料,采用杂交和系统分离的育种方法,历经10年19代育成了高产、优质,对柞蚕微粒子病有一定耐受性的柞蚕新品种辽蚕582。新品种属青黄蚕系统,二化性、四眠,秋蚕期的千粒茧质量为11.38 kg,全茧量雌雄开差率春、秋蚕季平均为25.37%,比对照品种8821缩小20.42%,平均一粒茧丝长1 219.38 m,解舒率57.98%,生丝回收率为70.13%。新品种感染柞蚕微孢子虫(Nosema pernyi,Np)的雌蛾产卵孵化的幼虫在室内正常条件下饲养,其结茧率为73.60%,比对照品种青六号提高28.22%;Np对新品种4~5龄幼虫的半数致死剂量(LD50)比对照品种8821高2.82倍,比青六号高7.10倍。新品种在小区品种比较试验及繁种试验中,蚕茧产量分别比对照品种8821增加9.39%、19.20%。综上认为,辽蚕582是丰产、稳产性好,全茧量雌雄开差较小,茧丝加工工艺性状优良并对柞蚕微粒子病感染有一定耐受性的品种,适合在二化性蚕区放养。  相似文献   

16.
柞蚕一化二放(以下简称秋柞蚕)是利用一化性春蚕种茧,采用人工方法解除蛹的滞育,达到羽化发蛾,一年内放养两次柞蚕。这是柞蚕一化地区放养体制和放养方法上的一项重要改革,将有力地促进我省柞蚕生产的发展。 四川是柞蚕地理上的一化地区,历来只放养一次春柞蚕。春蚕壮蚕期温度高,生育期短,茧小茧层薄,于5月中下旬结茧化蛹后种蛹随即进入滞育,直到翌年春暖后才能羽化发蛾。经历长达八个多月的种茧保护时期,七、八月间的酷暑季节,室内温度高达30℃以上,对蛹体滞育生理代谢消耗多,越年健蛹率低,削弱了体质,又助长了病毒繁殖蔓延。同年12月至翌年1月蛹体解除滞育后,保种室内又常遇10℃以上的温度,蛹体缓慢地发育,又增大了体养分的消耗,引起种蛹的生理障碍,可供制种健蛾少,交配力弱,单蛾  相似文献   

17.
杨宝山  何龙 《北方蚕业》2004,25(3):35-36
为验证柞蚕新品种 2 1 4在保种期内长途运输的安全性 ,开展了 1 5~ 2 0℃历时 8d的感温试验。结果表明 ,一化性柞蚕新品种 2 1 4的死蛹率、畸形蛾率都极显著地低于“二化一放”的柞蚕种茧 ,证实了一化性柞蚕种在保护过程中比二化性种茧有更强的耐变温能力。  相似文献   

18.
<正> 柞蚕化性一般以北纬35度作为分界线。35度以北是二化性地区,35度以南是一化性地区。我县位于北纬37度18分,属二化性地区,历年放养的柞蚕是二化性品种,每年放养春蚕和秋蚕两季。但近几年出现滞育(群众叫二化变一化)较多,一般达20-30%,个别严重的高达70-80%,致使秋蚕缺种,严重影响了柞蚕生产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自1978年以来,作了多次调查和试验,初步找到了柞蚕卵感光是发生滞育的主要因素。肯定这一因素后,1981年我们又做  相似文献   

19.
柞蚕一化性品种选育与应用的新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柞蚕群体中普遍存在着不同化性及其变化现象,我国东北地区多为二化性,河南、四川等省多表现为一化性,也有像山东省一、二化相同的地区,而且倘若将一、二化性柞蚕相互移地,则有出现所谓移地变性现象,给生产造成一定障碍。笔者汲取多年来中外学者在这方面研究成果,结合东北地区目前的柞蚕生产现状,认为如将这些论述与实践结合起来,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因地制宜,春育夏秋用种,北育南用,则东北地区的一化性品种将会在生产中呈现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20.
黄林生 《蚕桑通报》2000,31(4):45-46
华峰、雪松是由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培育而成的一对多丝量春秋兼用新品种 ,其一代杂交种具有体质强 ,茧质好 ,产量高 ,解舒好 ,茧价高 ,抗氟性能强等优点 ,深受氟污染严重地区蚕农及丝厂的普遍欢迎。我县于1997年秋及1998~1999年春在东衡蚕种场章家桥原蚕区分别饲养了404g、1812g 和1074g,均取得了较理想的成绩。其饲育经过、种茧调查及生产实绩见表1、2。通过一秋两春三期饲养 ,我们对华峰、雪松这对品种的性状及饲育要点有了一定的认识。现就该对品种的饲养要点谈几点体会 :1华峰为中系 ,二化性 ,限性斑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