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津松75     
正中熟青梗松花菜品种,秋季定植后75天左右采收,春季定植后50天左右采收;植株生长旺盛,抗性好,耐湿、耐热,易于栽培,花球松大,球面洁白亮丽,单球质量2 kg以上,肉质柔软,商品性好,是目前市场所需求的高品质中熟松花菜品种。  相似文献   

2.
‘优松60’为秋季露地早熟松散型花椰菜杂交新品种,是以胞质雄性不育系GZ-265为母本,自交系36-3为父本配制而成。秋季栽培60 d左右花球成熟。株型紧凑直立,株高约60 cm,株幅约65 cm,叶片嫩绿色。花球雪白,品质优良,单球质量1.1 kg左右,产量约45 000 kg ? hm-2。  相似文献   

3.
高立波  潘荣 《广西园艺》2011,22(2):34-34,36
秋莴苣是秋季接档蔬菜主要品种之一,近年来红茎莴苣品种较受消费者欢迎,它营养好、食味佳,且熟期短、投资少、经济效益高,从播种到收获只需70d左右,是较适宜桂林市秋季生产的蔬菜品种.2010年9月笔者在永福县罗锦镇尚水村委种植红茎莴苣30 hm2,加上辐射带动该县永福镇、广福镇以及罗锦镇岭桥村、高崇村、上笑村等地共种植50多hm2,于9月上旬播种,11月下旬~12月上旬收获,每667 m2产量达3 500~4 500 kg,经济效益显著,现将栽培管理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根据市场行情,选择适销对路的品种,合理安排茬口是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基础.结合安徽本地消费习惯,采用特早熟毛豆-西瓜-秋玉米一年三熟栽培模式,每667 m2可产鲜毛豆500 kg左右、中熟西瓜4 000 kg左右、秋玉米2 000 kg左右,年纯收入近万元.现将其栽培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5.
津松75     
《中国蔬菜》2015,(2):5
<正>中熟青梗松花菜品种,秋季定植后75 d(天)左右采收,春季定植后50 d(天)左右采收;植株生长旺盛,抗性好,耐湿、耐热,易于栽培,花球松大,球面洁白亮丽,单球质量2 kg以上,肉质柔软,商品性好,是目前市场所需求的高品质中熟松花菜品种。  相似文献   

6.
德阳地处四川西北部,农业生产以稻——麦茬口为主,一年两熟,水稻收获后至小麦播种有近2个月的空闲时间。马铃薯属菜、饲、粮兼用型作物,耐贮运,1998年以来我市开展了稻田秋马铃薯免耕稻草覆盖栽培试验示范,一般667 m2产量达1000 kg左右,增收1000元左右,因此得到迅猛发展,2001年全市栽培面积达到5000 hm2以上,现将该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圣雪3号是以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M4-11为母本,以自交系2010-35为父本配制而成的中熟花椰菜一代杂种。植株生长势中强,叶片灰绿色,花球圆形近高圆形,洁白、紧实,自覆性好,品质优良,春季栽培从定植至采收80d(天)左右,平均单球质量1.20kg,每667m2产量3000kg左右;秋季栽培从播种至采收117d(天)左右,平均单球质量1.30kg,每667m2产量3300kg左右。适宜甘肃及西北相同气候区域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8.
詹成 《上海蔬菜》2011,(4):63-63
双季茭一般在春季或夏秋季种植,可连收两季,故又称两熟茭。第1熟在当年秋季(9-10月)采收,称为秋茭;第2熟在翌年夏季(5-6月)采收,称为夏茭。为获得优质高产,现将其主要施肥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前,秋莴苣种植在无锡地区逐年发展,每年栽培2000亩左右,亩产1500一2000kg,现将有关栽培要点简介如下: 一、选择品种 适时播种 一般选择较耐热且对高温长日照反应较迟钝的品种。如晚熟品种二白皮、梨庄莴苣、柳叶莴苣、西安尖叶莴苣;还有中早熟、中熟品种浦巷莴苣、中熟青皮。 但各品种在播种期上有所差别。据当年引种、试种观察:二白皮可于6、7月间播种,梨庄莴苣8月10-16日播种,柳叶莴苣8月初-8月18日播种,中熟青皮8月26-30日播种,浦巷莴苣可于8月底至9月初播种。延秋栽培一般采用柳叶莴苣较好,于8月底9月初播种。 二、浸种催芽 培育壮苗 夏秋季育苗气温高,种子发芽困难,播前必须进行低温浸种催芽。先用冷水浸种5—6小时,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取出后将水吹干,再放入冰箱最下一层,温度控制在5-6℃,大约放1—2天时间,当少量胚根露白时拿出来。一般来说,同一个品种留种于不同的地区,其发芽的时间会有长短。譬如无锡留种的发芽较快,山东留种的发芽较慢,大体相差1天左右。也就是说无锡的种子在冰箱里放1天多,而山东的种子则要放2天左右。从冰箱里拿出种子后,摊在室内比较阴凉又能见光的地方,并使其保持适度湿润,一般1天就能露出胚根。种子露白后即可播种,一般每亩苗床播种子1-1.5kg.畦宽1.50-1.67m,预  相似文献   

10.
秋季栽培应市的莴苣,称之为秋莴苣。通过多年来的种植实践,逐步摸索和掌握了秋莴苣高产稳产栽培技术和关键措施。一、选择好品种作为秋季栽培的莴苣,应选用对光照长度反应迟钝,且耐高温的中晚熟品种。适合我地栽培的有四川柳叶莴苣,无锡本地中熟种南站莴苣。柳叶莴苣上市略晚,但单株重,不易抽苔,产量高,品质好;南站莴苣对肥料要求较高,上市早、品质好、产量高。  相似文献   

11.
津秋606是由自交不亲和系H79和J185配制而成的秋早熟直筒叠抱型大白菜一代杂种,生育期65 d(天)左右,株型半直立,较紧凑,株高37 cm,开展度59 cm,球高30 cm,球径16 cm,叶球质量2.0 kg;叶深绿色,外叶稍皱,帮浅绿色;结球紧实,叶球筒形、顶部叠抱。田间抗病性调查结果显示,津秋606对病毒病、霜霉病和软腐病的抗性较对照小杂60强。商品品质和口感品质均好,粗纤维含量少。每667 m2净菜产量5 000 kg左右。  相似文献   

12.
早熟大白菜新品种津秋65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津秋65是由自交不亲和系H38和H218配制而成的秋早熟包头型大白菜一代杂种。生育期65 d(天)左右,株高45 cm, 开展度55 cm,球高37 cm,横径14 cm,单株质量2.5 kg左右。株型紧凑,叶深绿色,叶纹适中,叶球帮色浅绿,球顶叠抱。 品质优良,对霜霉病、软腐病和病毒病的抗性强于对照秋绿60。每667 m2净菜产量4 000 kg左右,适宜河北、河南、山东、 山西、辽宁、内蒙古、陕西等地种植。  相似文献   

13.
津秋78是以自交不亲和系J406和H229配制而成的中熟青麻叶类型大白菜一代杂种,生长期78 d(天)左右,株型直立,株高50 cm,开展度62 cm;外叶深绿色,叶缘钝锯,叶面微皱,帮浅绿色;叶球顶部舒心,长筒形,球外叶绿色,心叶黄色,球高44 cm,横径14 cm,球形指数3.3,单球质量3.0~3.5 kg;商品性好,品质优,抗霜霉病、软腐病和病毒病的能力强于对照秋绿75,每667 m2产量6 000 kg左右,适宜辽宁、山东、河北、河南、天津、陕西等地作中晚熟秋大白菜种植。  相似文献   

14.
金秋90是以细胞质雄性不育系RC7为母本、以自交系03S1207为父本配制而成的秋播、晚熟、高产大白菜一代杂种。生长期90 d;球叶浅绿色,白帮,叶球高桩合抱,长炮弹形;叶球纵径52 cm,横径16 cm,球形指数3.3;单球质量4.0~5.0 kg,净球率80%;产量90~100 t/hm^2;高抗霜霉病,抗病毒病和黑腐病;适应性好,丰产稳产,耐贮运。该品种适宜在山西、河北、北京、内蒙、陕西、甘肃、贵州、广西、辽宁等地种植。  相似文献   

15.
‘丽珍’是以‘05B90502’为母本,‘04B92201’为父本配制而成的秋早熟直筒中小型大白菜一代杂种。生长期55 ~ 60 d,株形紧凑,叶色深绿油亮,株高33.3 cm,开展度47.6 cm。心叶浅黄,叶球球高30.1 cm,球粗13.0 cm,球形指数2.3,净球质量1.1 kg,净菜率70%,净菜产量80 t · hm-2左右。品质好,抗病性强,适宜河北、河南、辽宁等省夏末秋初种植。  相似文献   

16.
赵美华  赵军良  巫东堂 《园艺学报》2018,45(9):1859-1860
‘晋绿3号’为中晚熟大白菜一代杂种。株高55~60 cm,开展度55~65 cm,生长势强。外叶深绿色,叶面较皱,叶帮浅绿色,叶脉不明显。叶球直筒拧心形,高50~55 cm,横径13~16 cm,结球紧实,单球质量3.0~3.8 kg,净菜率80.0%左右,平均净菜产量112.5 t·hm~(-2)。生长期80~85 d。抗大白菜病毒病、霜霉病、软腐病,适应性强,纤维少;口感好,耐贮藏。适宜在山西、河北、河南、辽宁、贵州等地秋季作为中晚熟大白菜种植。  相似文献   

17.
新中78是新乡市农业科学院培育的中熟大白菜一代杂种。生育期80 d左右,植株半开展,株高43~48 cm,株幅64~73 cm,叶球叠抱圆头形,外叶浅绿色;球高28.8 cm,球宽23.3 cm,球形指数1.23,结球紧实;净菜率77.62%,软叶率37.85%,单株净菜产量4 kg左右,每667 m2产净菜6 200~8 400 kg;丰产、抗病、品质优良,适宜在河南、河北南部、山东西部、安徽北部等地作中熟秋播大白菜种植。  相似文献   

18.
争牛是由萝卜胞质甘蓝雄性不育系CMS-101和甘蓝自交系2004-30选配而成的甘蓝一代杂种。株型直立,开展度53 cm左右,外叶倒卵形,叶色深绿,蜡粉较轻,叶球牛心形,紧实度0.5以上,球内叶浅黄绿色,口感糯嫩,品质好,球高20 cm,横径14 cm,中心柱长8.5 cm,小于球高的1/2,平均单球质量1.04 kg,平均产量2 700 kg?(667 m2)-1。冬性强,耐抽薹,可作为越冬春甘蓝栽培|抗黑腐病,也可作为秋甘蓝栽培,以补充秋冬季牛心型甘蓝的供应。适宜在华东、华中等甘蓝产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9.
科萌75大白菜是利用自交不亲和系配制的一代杂交种,直筒拧心型,叶色深绿,平均单株质量3.0~4.0kg,1hm2产量120~150t,净菜率80%,生育期75d左右。高抗大白菜病毒病,抗霜霉病和软腐病。适应性强、耐储藏、结球紧实、商品性好、纤维少、风味佳,适宜全国各地作秋季大白菜栽培。  相似文献   

20.
中甘9号为新育成的中熟秋甘蓝一代杂种,从定植到收获约85天。高抗TuMV兼抗黑腐病。植株开展度60~70cm,外叶15~18片,深绿色,叶球略扁圆,单球重约3.0kg,叶球紧实度0.52~0.55。叶质脆嫩,风味品质优良,较耐贮藏,平均产量5500~6000kg/667m2。适于我国各地秋季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