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食用菌原种和栽培种生产细化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配料、灭菌、无菌操作技术、培养条件、培养检查、贮藏条件几个方面对食用菌原种和栽培种生产工艺技术要求进行了详细陈述.对食用菌原种和栽培种生产进行细化管理,实现其规范操作、规范生产.  相似文献   

2.
食用菌覆土栽培获得高产已是普遍被认可的事实,覆土技术的推广也已在各地、各类食用菌生产中大胆进行并取得了很好效益。本文阐述了食用菌覆土栽培的机理、栽培覆土的效应,并就食用菌栽培覆土技术的弊端提出了相关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3.
为了推广代料栽培食用菌机械化生产技术,改变我国当前食用菌生产落后状况,福建省农业机械鉴定推广站受农牧渔业部农机化管理局的委托,于四月二十日在福建省古田县召开了代料栽培食用菌机械化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4.
1 菌草的概念   可以作为栽培食用菌、药用菌培养基的草本植物亦称为菌草:运用菌草栽培食用菌、药用菌和生产菌物饲料、菌物肥料的综合技术,亦称为菌草技术;运用菌草技术及相关技术形成的产业,亦称为菌草业.……  相似文献   

5.
肖远金 《蔬菜》2004,(11):26-27
食用菌生产机械化技术是用机械手段完成食用菌栽培的技术,它将优良菌种、栽培工艺和机械化技术融为一体,是一种变人工操作为机械作业、变分散经营为集约经营的食用菌生产技术。一、机械化生产技术的优势1.生产优势采用机械化进行食用菌生产,可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一般可提高工效3~25倍,还可提高专业化生产水平,在较短的时间里,生产出较多的产品,且不受季节影响。2.质量优势机械化生产专业化程度高,生产稳定,净化条件优越,管理制度严格,与人工生产相比,质量上有明显的优势:(1)木屑粉碎粒度符合要求,搅拌均匀度好,装瓶、装袋松紧度优于人工生…  相似文献   

6.
嘉定县是上海的一个主要的食用菌生产基地.近年来,随着生产的迅猛发展.乡、村两级菌种厂如雨后春笋般兴办起来.但是,由于我国食用菌尚未形成工厂化生产,而是千家万户分散栽培,所需菌种.除母种和部分原种由科研单位供应外,绝大部分原种和栽培种均由农村菌种厂自行制作.由于技术力量不足,管理薄弱,菌种生产中出现一些问题:一是生产能力不适应.1987年我县食用菌生产突破了111.1万米~2,1988年食用菌种植面积达165.61万米~2.种植户数急剧增加,而乡、村两级菌种厂重产出、轻投入,菌种供不应求.二是生产管理薄弱.制度不健全.乡、村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释了二氧化氯、增抗剂等2种食用菌消毒剂的作用机理和优点,以及采用制剂拌料+常压蒸汽法灭菌处理方法应用于食用菌栽培料的制备技术。经过3年试验示范筛选出二氧化氯3000倍水溶液+灭菌6 h和增抗剂拌料+灭菌6 h的食用菌栽培料常压灭菌方法,并做好后续生产管理。探索总结了全过程的技术要点,便于在食用菌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是我国近年来发展速度最快的珍稀食用菌种类之一,也是食用菌研究的热点之一,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都很高,但目前生产上仍存在较多问题.现主要从新品种选育及应用、栽培方式、配方筛选、工厂化栽培、病害防治、菌糠再利用等方面综述了杏鲍菇生产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目前杏鲍菇生产上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为逐步完善杏鲍菇生产技术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9.
新型栽培基质生产食用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近十年新型栽培基质生产食用菌的研究进行归纳和概括,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最后对新型栽培基质生产食用菌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专家系统的定义和食用菌栽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食用菌栽培管理多媒体专家系统的设计思路、系统结构及功能。本系统利用了当前食用菌栽培的最新技术,模拟专家推理过程,实现了以图、文、声、像等直观的对话方式向用户提供技术咨询和生产过程的决策指导。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种植户将农作物秸秆制作成培养基,用来栽培食用菌,采用工厂化方式生产食用菌,提高了经济效益。利用秸秆栽培食用菌,不仅可以解决生产食用菌原材料短缺的问题,还能解决秸秆的处理问题,避免焚烧秸秆引起的环境污染,变废为宝,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本文简述了秸秆生产食用菌的特点、操作工艺、技术要点,及提高效益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卢木庚 《食用菌》1996,18(1):29-30
食用菌是一类营养保健食品,市场潜力很大。为此,应建立起适应社会需求日益增长的生产技术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实现食用菌的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一些发达国家已对蘑菇、金针菇通过人工控制条件,实现了工厂化周年生产。我国近年来在利用室内菇房进行周年栽培食用菌方面也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对于在室外条件下,仅作过一些如菌林间作、菇菜结合、菌粮套种或单一季节的栽培尝试,尚未进行周年连茬栽培的系统性研究,整体效益不是很高。我们根据菇耳的生物学特性和当地气候特点,通过用食用菌多品种搭配和技术组装配套,建立周年连茬栽培模式,使之在一块土地上能够四季出菇,提高了食用菌的总体经济效益。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规程制定了如何利用发酵生产的食用菌菌渣基质栽培菠萝的技术流程。内容包括发酵合格基质的定义、菌渣基质产品包装和标识、菠萝种植园场地选择与规划、园地整地、选苗和菌渣施用要求、种植要求、栽培期管理、病虫害防治、果实采收与采后处理等生产技术要求,建立一个系统化的菌渣栽培菠萝技术规程,为食用菌菌渣栽培菠萝种植提供科学化的参考指导,最终实现食用菌菌渣的高效利用和菠萝产业的高效优产的双赢。  相似文献   

14.
根据食用菌的生产工艺流程,北京市农业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设计一款小型的食用菌立体工厂化生产系统.该系统包括准备室、接种室和培养出菇室3个生产车间,用于食用菌培养基配置、装袋、接种和培养等生产过程,在相对有限的空间内实现食用菌从二级菌种接种培养至可销售的农产品的生产全过程,同时采用多层的立体栽培架培养,大大提高栽培密度和生...  相似文献   

15.
为评估大棚栽培食用菌的生产经济效益,通过定义投入成本与产出指标,构建生产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在该体系中,按照大棚栽培食用菌的流程,统计食用菌的栽培成本,综合多个影响因素估算食用菌产量及盈利。据此分析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得出栽培食用菌的投入产出比,从而得出大棚栽培食用菌的生产经济效益评估报告。通过对比试验可知,应用该方法,大棚栽培食用菌的生产经济效益提高了56.25%。  相似文献   

16.
食用菌在京郊都市生态循环农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食用菌产业主要利用农林业生产中的秸秆、枝杈等副产品,生产口味鲜美、营养丰富的食用菌,为农民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收入;同时减少了秸秆的剩余量,降低了焚烧秸秆对环境的污染;食用菌采收后的菌渣还可生产出大量的有机肥,有利地促进了有机农业的发展。近年来,食用菌产业在京郊广泛推广,在工厂化栽培、农民散户栽培的基础上,依据北京地区气候特点,开展了反季节栽培、林下仿生栽培等各种新模式。着重介绍了食用菌产业在生态循环农业中的作用,目前京郊食用菌产业的基本情况,并以通州区、昌平区为例,介绍京郊食用菌工厂化栽培、反季节栽培与林下仿生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7.
发展林下食用菌生产可以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增加林地效益,使农民的利益长短期相结合,具有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近年来,课题组进行了优质香菇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及配套无公害栽培技术研究和推广工作,在廊坊、[JP4]北京通州建立了林下食用菌试验示范基地,林下栽培香菇每667 m2每年纯收益可达万元以上,现将林下香菇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食用菌作为农民脱贫致富的朝阳产业,既能充分利用我国现有废弃的农业资源,起到很好的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同时也能给农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是一项非常适合我国国情的好项目。但现有的食用菌生产农户大多分布零散、技术不均衡,经济效益不理想,因此通过建立示范性食用菌生产基地,广泛带动一方农民提高生产技术,规范化生产就显得格外重要。从结合当地资源、栽培场所、栽培规划、菌种场布局、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配套服务以及安全生产等方面,剖析了示范性食用菌生产基地建设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食用菌生产机械化程度很低,仍以手工操作为主,靠自然气侯生长,单产很低,品质较差,对发展食用菌生产和出口创汇带来了不利的影响.1982年,原农机部组织力量开始研制适于木屑栽培。“一菇三耳”的成套机械,各地也研制和推广了一些食用菌生产的专用机械和加工设备,受到菇农们和生产场的欢迎.为了帮助大家了解我国食用菌生产机械和装备的现状,以便选购使用,现结合代料栽培的生产工艺流程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0.
我国秸秆资源状况对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食用菌产业的持续发展,需要减少对秸秆资源和林木资源的过度依赖,研究食用菌专用原料植物培育技术及其配套生产技术,构建食用菌生物反应器体系.利用栽培后的菌料开发家禽和鱼类的养殖饲料.加工、生产土壤有机肥料,使食用菌生物转化产业真正纳入生态经济和农村循环经济的体系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