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硅胶柱色谱法从粤东产内折香茶菜(Rabdosia inflexus)茎叶的乙酸乙酯部分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用波谱学方法将其结构鉴定为:胡麻素(Ⅰ)、熊果酸(Ⅱ)、β-谷甾醇(Ⅲ)和Kame-bacetal A(Ⅳ),化合物Ⅰ~Ⅳ均为首次从内折香茶菜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邵玉田  杨超  夏吾炯 《农业科学与技术》2012,(7):1447-1449,1464
[目的]对卷柏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与鉴定。[方法]从传统中草药卷柏全草中分离得到化合物,采用柱层析色谱法及制备型薄层色谱法对化合物进行纯化,再通过核磁及质谱分析的方法确定化合物的结构,最后用MTT法测试化合物的抗癌活性。[结果]试验分离得到了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巴西棕榈酸(1)、葡萄糖(2)、β-谷甾醇(3)、穗花杉双黄酮(4)、selaginellin(5)、selaginellin M(6)和selaginellin A(7);并且在所测试的3种化合物中,以化合物7抑制HeLa癌细胞生长的活性最好。[结论]为更好地开发利用卷柏植物资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紫云产线纹香茶菜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硅胶柱层析对紫云产线纹香茶菜进行提取分离,然后结合光谱数据与文献资料对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从紫云产线纹香茶菜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为线纹香茶菜酸(Lophanic acidⅠ)、Gerardianin A(Ⅱ)、Gerardianin B(Ⅲ)、齐墩果酸(Ⅳ)和熊果酸(Ⅴ)。[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紫云产线纹香茶菜化学成分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黄艳  谭睿  王静  罗琴  崔文婷  吴梅  曹雨虹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3):11553-11554
[目的]研究藏紫草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菌活性。[方法]采用浓度95%乙醇冷浸提取藏紫草得到总浸膏(A),依次采用不同溶剂进行萃取,得到石油醚提取物(B)、乙酸乙酯提取物(C)和正丁醇提取物(D),将C通过硅胶柱色谱技术分离纯化,并采用光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用滤纸片法对A、B、C和D进行抑菌活性研究,并用2倍稀释法测定其MIC值。[结果]从C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齐墩果酸、苯甲酸、阿魏酸和胡萝卜苷。[结论]化合物1~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A、B、C和D均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姜黄(Curcuma longa L.)非药用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姜黄非药用部位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姜黄非药用部位中分离鉴定了5个化合物,通过波谱解析分别鉴定为3-吲哚甲醛(1)、光色素(2)、3-O-(α-D-半乳糖)-(1″→6')-O-β-D-半乳糖苷–丙三醇(3)、姜糖脂A(4)和noralpindenoside B(5)。[结论]5个化合物均是首次从姜黄非药用部位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和5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射干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射干中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和Sephadex LH-20等多种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射干中分离得到了11个化合物,除化合物7属于双苯吡酮外,其他化合物均属于异黄酮类。在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经波谱解析分别鉴定为鸢尾苷元(tectorigenin)、鸢尾甲黄素A(tectorigenin A)、野鸢尾黄素(irigenin)、鸢尾甲黄素B(iristectorigenin B)、次野鸢尾黄素(irisflorentin)、白射干素(dichotomitin);正丁醇萃取物中分离鉴定了5个化合物,分别为芒果苷(mangiferin)、鸢尾甲苷A(iristectoridin A)、鸢尾苷(tectoridin)、鸢尾甲苷B(iristectoridin B)、野鸢尾苷(iridin)。[结论]该研究结果涵盖了异黄酮和双苯吡酮类成分,为射干药材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飞扬草地上部分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利用正反相硅胶和Sephadex LH-20对飞扬草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MS,NMR等光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流式细胞术对化合物1,4,5,6进行了小鼠脾细胞免疫刺激活性测试。[结果]从飞扬草地上部分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邻苯二甲酸二异丁基酯(化合物1)、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基酯(化合物2)、高车前素(化合物3)、过氧化乙酰(化合物4)、槲皮素(化合物5)和没食子酸(化合物6),所有测试化合物均未发现有明显的免疫刺激活性。[结论]成分1~3为首次从飞扬草中分离得到,4为首次从天然产物中得到。该研究为从飞扬草中寻找生物活性物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飞扬草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飞扬草地上部分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利用正反相硅胶和Sephadex LH-20对飞扬草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MS,NMR等光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流式细胞术对化合物1,4,5,6进行了小鼠脾细胞免疫刺激活性测试。[结果]从飞扬草地上部分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邻苯二甲酸二异丁基酯(化合物1)、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基酯(化合物2)、高车前素(化合物3)、过氧化乙酰(化合物4)、槲皮素(化合物5)和没食子酸(化合物6),所有测试化合物均未发现有明显的免疫刺激活性。[结论]成分1~3为首次从飞扬草中分离得到,4为首次从天然产物中得到。该研究为从飞扬草中寻找生物活性物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蔡小华  谢兵  李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3):11571-11572,11590
[目的]研究米仔兰中环戊烷并苯呋喃类化合物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层析及制备薄层色谱等分离方法从米仔兰枝叶中分离含有环戊烷并苯呋喃结构的化合物,并通过1H NMR、13C NMR和MS等波谱技术对分离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米仔兰枝叶的氯仿和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4个含有环戊烷并苯呋喃结构的化合物,经鉴定为3'-Hydroxyrocaglamide(化合物1)、aglaroxin E(化合物2)、rocaglamide(化合物3)和3'-Hydroxyrocaglamide(化合物4);其中,化合物2在米仔兰植物中首次被发现。[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米仔兰中环戊烷并苯呋喃类化合物的化学成分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花叶九节木[Psychotria siamica(Craib)Hutch.]中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分离和纯化,并通过波谱学方法鉴定其化学成分的结构。结果表明,从花叶九节木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经波谱解析确定化合物分别为正三十五烷、正二十四烷酸、正二十六烷酸、β-谷甾醇、熊果酸、间苯二酚、胡萝卜苷,这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上述7种化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