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缘毛雀麦种子成熟过程中干物质积累动态、种于含水量、落粒率及种子活力等的研究,探讨出缘毛雀麦适宜的采种期。结果表明,缘毛雀麦种子发育成熟过程中,种子于物质积累呈“S”型曲线增长。种子内脱落酸含量达最高值时,种子迅速脱水,干物质积累转缓至停止,此时标志着种于达到生理成熟。其适宜的采种期是在种子含水量降至28~35%的时期。种子含水量作为牧草适宜采种期的定时指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黔南扁穗雀麦牧草生产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选地、种子选择及处理、播种、草地建植、管理及利用等方面阐述黔南扁穗雀麦牧草生产技术规程,为大面积生产黔南扁穗雀麦提供1套简单易行的技术规范,以确保黔南扁穗雀麦在贵州及其同类区域的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3.
缘毛雀麦适宜采种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缘毛雀麦种子成熟过程中干物质积累动态,种子含水量,落粒率及种子活力的研究,探讨出缘毛雀玫适宜的采种期。结果表明,缘毛雀麦种子发育成熟过程中,种子干物质于“S”型曲线增长。  相似文献   

4.
在4年生秦艽品系GQ05-2采种田中选取健壮植株作为研究对象,于开花盛期选取同一天开花的植株用吊牌标记,并从标记后4 d开始,每隔4 d采样1次,分别测定秦艽种子千粒鲜质量、千粒干质量、种子含水量等指标,对秦艽种子灌浆动态进行研究,旨在为秦艽种子采收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结果表明,秦艽种子千粒鲜质量在开花后第40天达到最大值,随后迅速下降到接近干质量的水平;秦艽种子籽粒千粒质量变化呈"S"形曲线趋势,符合Logistic方程,花后第4~8天种子千粒鲜质量缓慢增加,灌浆处于渐增期,花后第8~28天种子鲜质量快速增加,灌浆进入快增期,花后第29~40天为稳增期,鲜质量增加速度趋于平稳,并在花后第40天左右千粒鲜质量达到最大值(0.221 7 g),开花后第60天灌浆基本结束。灌浆速率呈"快—慢—快—慢"规律,籽粒脱水速率大致随灌浆的进行而加快,含水量持续下降,含水量下降最快的时期为灌浆高峰结束期。由结果可以看出,秦艽种子籽粒脱水加快、干质量和含水量趋于稳定是种子成熟的标志,采收期应在开花后第56天左右(9月中下旬),蒴果种荚尚未开裂时为最佳,秦艽种子应根据成熟情况采取及时分批采收为宜。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适宜机收粒春玉米品种筛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机械化籽粒直收技术条件下北京地区春玉米不同品种之间收获质量的差异,以农华101、郑单958(CK)等15个品种为试验材料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9月18日收获的15个参试品种中籽粒含杂率均小于3%,符合国标要求;籽粒破损率仅宁玉735、丹玉8201、良玉66和宁玉525符合国标,分别为3.84%、4.02%、4.94%和4.97%;总损失率除中单909(5.27%)和京科528(10.36%)以外,均小于5%,符合国标要求,其中联创808、宁玉525和宁玉735三个品种最低,分别为0.06%、0.14%和0.21%。进一步对上述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含水量与破损率、落穗损失率和产量损失率呈正相关关系,与杂质率和落粒损失率呈负相关关系,但差异不显著。杂质率与落粒损失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产量损失率与含水量、杂质率和落粒损失率呈正相关关系,与落穗损失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破损率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小麦干物质积累与穗粒重形成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试验研究了11个品种(系)穗粒重形成过程中的干物质累积分配特性。小麦开花后穗粒重形成可分为初期(即穗粒形成期,开花至花后10天)、中期(花后10天至30天),和后期(花后30天至成熟)三个阶段穗粒重与中、后期的灌浆速率密切相关,其相关数分别为0.9757和0.8518后期灌浆速率存在较大的遗传变异性,可供育种家利用。本研究指出,重穗育种应在增加同化源的基础上,着重提高穗粒数。  相似文献   

7.
对云南野生种牧草扁穗雀麦的繁殖对策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云南扁穗雀麦的有性繁殖和营养繁殖效果较好,其种子产量可达270.00 g/m2,种子自然发芽率达80%以上,且种子无后熟期,收种之后即可播种.在扁穗雀麦的生活周期中,总繁殖效力平均为34.24%,其中,营养繁殖效力占总繁殖效力的46.8%,有性繁殖效力占总繁殖效力的53.2%.此外,对扁穗雀麦的营养繁殖及有性繁殖特征研究表明:扁穗雀麦有性繁殖苗期生长缓慢,生长速率为0.361 cm/天,但分蘖以后生长速率加快,抽穗开花期达最大;而营养繁殖成活率较高,为89.7%,生长速度比有性繁殖快,并且随植株长大,生长速率呈下降趋势;种子产量随地上生物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8.
盐胁迫对扁穗雀麦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NaCl和Na2CO3对扁穗雀麦新品系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2%~0.4%的NaCl和Na2CO3处理与对照相比,发芽启动时间相同,均在第5天,随着浓度的升高,发芽开始的时间推后.在不同浓度NaCl和Na2CO3处理下,扁穗雀麦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随着盐浓度的增加而呈下降的趋势,同浓度条件下,扁穗雀麦种子对NaCl的忍耐能力大于对Na2CO3的.不同浓度NaCl和Na2CO3处理下,扁穗雀麦种子的胚芽和胚根受到的抑制程度不同,但都是胚根受到的抑制作用大于胚芽;在同浓度条件下,NaCl处理组对胚芽和胚根的抑制程度大于Na2CO3处理组.  相似文献   

9.
在细叶羌活种子繁育田中,选用4年蚕羌种子采收田完整的蚕羌盛花期植株,选择株型相似、花型一致的蚕羌种株统一挂牌标记,开花后10 d开始每隔6 d采种取样测定,采收蚕羌头穗2~3穗,测定成熟动态变化指标,直至羌活种子完全成熟,旨在探索蚕羌种子成熟型态变化动态及最佳采收期。结果表明,蚕羌种子在花后58 d左右(8月上旬)百粒干重0.246 g,含水量14.82%;百粒分果干重0.300 g,含水量2.7%;种子形态指标基本稳定维持在长3.56 mm、宽1.54 mm,分果长4.61 mm、宽2.49 mm,种子分果颜色由褐黄色转变为灰褐色,种子由青灰白色变为浅褐色时可分批采收,时间为花后60 d左右,8月上旬至中旬,立秋前后为宜。  相似文献   

10.
选用甘肃陇南市武都区红芪GAP基地建设规范化栽培示范园两年生红芪植株,在盛花期挂牌标记开花一致的花朵,开花后第10天开始每隔4d采种1次,每次随机采18个花序,测定种子灌浆动态,观测种子发育进程.结果表明:两年生红芪植株7月下旬进入盛花期,花后第10天开始种子鲜质量呈直线上升趋势,质量不断增加.种子百粒鲜质量由花后第10天的0.468 3g上升到第22天的1.062 7g,百粒干质量由0.124 0g上升到0.372 0g,分别增加0.594 4g和0.248 0g.此时种子开始转入灌浆高峰期,持续时间达到33d,花后第38天红芪种子鲜质量开始明显下降直至花后第58天趋近于种子干质量0.611 0g的水平.红芪种子灌浆期间百粒种子干质量和含水量、平均灌浆速率和灌浆持续期之间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灌浆过程符合Logistic方程,走势符合"S"型曲线;9月下旬,种皮由青紫色变化成白褐色,种子由青紫色变成红褐色,籽粒开始陆续脱落,种子已经成熟,为适宜采收期,红芪种子开花后58d左右(即秋分前后)采收最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茄子种子发育过程中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为新品种种子快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自开花后15d起,每隔5d,取种测定茄子鲜干重、含水量及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直至花后55d。[结果]茄子种子发育过程中含水量持续下降;在种子发育前期干物质迅速积累;花后第45天可溶性糖含量积累达到最高峰,随后缓慢回落;花后第35天开始,淀粉积累速度加剧,随后较缓上升;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呈明显的双峰曲线,分别在花后第25、40天达到峰值,花后第40天后开始明显下降。花后第50天,茄子种子具备基本发芽力,此时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干物质积累均已经达到峰值或越过峰值。茄子各项指标与对照品种差异较显著,其有机物质积累水平均低于对照。[结论]花后50d茄子种子已经达到生理成熟度。  相似文献   

12.
于2016年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种子生产田实施了4个收获期和2个收割高度的两因素随机完全区组试验,以研究收获期和收割留茬高度对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收获期从花后15 d至花后36 d,有籽粒脱落的穗子和有籽粒脱落的小穗的百分率和千粒重逐渐提高,而每小穗粒数逐渐下降,致使种子产量先增加后降低;在4个收获期处理中,最高籽粒产量出现在第2期,即花后22 d,其显著高于第1期(花后15 d)和第4期(花后36 d)的种子产量,而与第3期(花后29 d)收获的种子产量间没有显著差异;第2期收获的种子千粒重、种子发芽率和种子萌发苗株高与第3、4期收获的优质种子间没有显著差异;籽粒产量和质量在留茬高度16 cm(收割全株)和留茬高度58 cm(割穗)间差异不显著,该效应不随收获期的不同而异。据此推断:上海地区高产优质高羊茅种子的适宜收获期为首批开花穗的花后22~29 d,于全田尚有12%的嫩穗和59%的小穗顶部有1~3粒籽粒脱落时开始尽快收获;可以根据不同收获方式的需要在高于地面16 cm至穗颈节间(割穗留茬高度)范围内灵活确定植株收割高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不同落粒时间无芒雀麦种子形态与萌发特性,种子脱落是植物为应对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及种群繁衍而表现出的生存策略,而脱落时间的早晚对种子的发育情况产生重要影响。【方法】以天山北坡中段原生境野生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居群为材料,研究4个不同自然脱落时间种子的长、宽、厚、附属物(外稃长、内稃长、芒长)、种子重量,以及发芽率、发芽势、萌发指数和平均发芽速度,分析自然落粒时间差异对种子形态及萌发特性的影响。【结果】无芒雀麦的落粒率在4次收集时间分别为2.87%、2.55%、2.87%及3.49%;随着脱落时间的推移,种子形态特征整体表现出种子长、宽、厚及种子重量增加,外稃长、内稃长先减后增,芒长呈减小的趋势,芒长较长的种子最容易脱落;随着脱落时间的推移,种子发芽率、发芽势、萌发指数增加,平均发芽速度减小;落粒率与芒长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达到1.000。【结论】自然状况下,野生无芒雀麦属于弱落粒性种质;脱落时间的推迟不但使种子大小变大,而且增加了种子的重量,进而提高了种子的萌发能力。  相似文献   

14.
选用扁穗雀麦新品系种子,分别在NaCl和Na2CO3溶液中(均设0(CK)、0.2%、0.4%、0.6%、0.8%、1.0%和1.2%7个处理)进行发芽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盐溶液质量分数的增加,扁穗雀麦新品系种子的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指数和相对活力指数与对照(CK)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0.2%~0.8%的NaCl对胚根的生长有促进作用,胚根长度比对照平均高40.2%,但胚根生长的程度随盐质量分数的增加而降低.0.2%~1.2%Na2CO3处理下,胚根的生长受抑制,当质量分数为0.8%时,大量无根畸形苗出现.对相对发芽率进行回归分析,扁穗雀麦新品系种子在NaCl胁迫下的适宜值、临界值和极限值分别为0.65%、1.14%和1.93%,均比Na2CO3胁迫下(0.38%、0.71%和1.24%)高.扁穗雀麦新品系种子耐NaCl胁迫的能力大于耐Na2CO3的.  相似文献   

15.
云南地区扁穗雀麦繁殖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云南野生种牧草扁穗雀麦的繁殖对策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有性繁殖和营养繁殖效果都很好,种子产量可以达到270.00 g/m2,且种子发芽率在无任何处理的情况下也能达到80%以上,总繁殖效力平均为34.24%。扁穗雀麦有性繁殖苗期生长缓慢,生长速率为0.361 cm/d,但分蘖以后生长速率加大,抽穗开花期达最大;扁穗雀麦营养繁殖成活率较高,为89.7%,生长速度比有性繁殖快,并且随植株长大,生长速率呈下降趋势;种子产量随地上生物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6.
为扁穗雀麦种子生产与新品种培育提供理论依据,在土壤肥力不同的2块地(以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养分含量分级标准,分为高肥区和低肥区),研究肥力对9份扁穗雀麦种质材料生殖枝高(x1)、单株平均穗长(x2)、小穗数(x3)、小穗小花数(x4)、种子数(x5)、每穗节数(x6)、小穗长(x7)、小穗宽(x8)、分蘖数(x9)、生殖枝数(x10)、百粒重(x11)和单株种子产量(y)的影响.结果表明:扁穗雀麦种质间的种子产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高肥区,最高为9号(来源于福泉市),单株种子产量达8.39 g;在低肥区,最高为4号(来源于平坝县天龙镇),产量达5.98g.土壤肥力是影响扁穗雀麦种子产量的主要因素,肥力低降低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发挥.在高肥区,分蘖数、生殖枝高和小穗宽是影响扁穗雀麦产量的主要因素;在低肥区,主要影响因素是百粒重、种子数、生殖枝数与小穗小花数.其高肥区(y1)与低肥区(y2)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1 =-4.436+0.078x1-4.089x8+0.597x9,y2=-2.658-0.538x4 +0.014x5-0.443x10 +4.790x11.在肥力较好地块进行扁穗雀麦种子生产时,其增产的技术关键是增加植株分蘖数与生殖枝高;在肥力较差或土壤贫瘠的地块,要增加种子的饱满度和成熟种子数,同时应保障生殖枝完成生育期和增加小穗小花的结实率.  相似文献   

17.
为扁穗雀麦种子生产与新品种培育提供理论依据,在土壤肥力不同的2块地(以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养分含量分级标准,分为高肥区和低肥区),研究肥力对9份扁穗雀麦种质材料生殖枝高(x1)、单株平均穗长(x2)、小穗数(x3)、小穗小花数(x4)、种子数(x5)、每穗节数(x6)、小穗长(x7)、小穗宽(x8)、分蘖数(x9)、生殖枝数(x10)、百粒重(x11)和单株种子产量(y)的影响。结果表明:扁穗雀麦种质间的种子产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高肥区,最高为9号(来源于福泉市),单株种子产量达8.39g;在低肥区,最高为4号(来源于平坝县天龙镇),产量达5.98g。土壤肥力是影响扁穗雀麦种子产量的主要因素,肥力低降低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发挥。在高肥区,分蘖数、生殖枝高和小穗宽是影响扁穗雀麦产量的主要因素;在低肥区,主要影响因素是百粒重、种子数、生殖枝数与小穗小花数。其高肥区(y1)与低肥区(y2)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1=-4.436+0.078x1-4.089x8+0.597x9,y2=-2.658-0.538x4+0.014x5-0.443x10+4.790x11。在肥力较好地块进行扁穗雀麦种子生产时,其增产的技术关键是增加植株分蘖数与生殖枝高;在肥力较差或土壤贫瘠的地块,要增加种子的饱满度和成熟种子数,同时应保障生殖枝完成生育期和增加小穗小花的结实率。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黄皮两个主要栽培品种鸡心黄皮和郁南无核黄皮果实生长动态及其发育过程中糖、酸和维生素C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两个黄皮栽培品种果实纵、横径生长均呈双“S”型曲线;糖、酸和维生素C含量的变化两品种间虽有差异,但随着果实发育成熟呈规律性变化。果实糖含量随着果实发育成熟逐渐增加,其中鸡心黄皮在果实转黄后第3周(即花后12周)剧增,而无核黄皮在转黄后第5周(即花后14周)剧增;果实酸含量随着果实发育成熟逐渐下降,其中鸡心黄皮在果实转黄后第3周(即花后12周)开始剧降,而无核黄皮在转黄后第4周(即花后13周)开始剧降,直至果实成熟;维生素C含量在果实发育成熟的早期有升有降,但在果实成熟后期即果实转黄后第3 ̄5周含量均急剧升高,最后成熟果维生素C含量显著高于青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分析扁穗雀麦(Bromus catharticus)不同种质资源萌发期和苗期抗旱性差异,为贵州扁穗雀麦抗旱种质的筛选和品种选育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采用PEG-6000溶液不同浓度(0、5%、10%、20%)模拟干旱处理,研究41份扁穗雀麦在不同干旱胁迫下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幼苗的成活率、株高、水分率及干物质量等指标,在此基础上综合评价不同种质萌发期和苗期的抗旱性。【结果】随着处理浓度增加,大部分材料幼苗的成活率均为100%,与蒸馏水(对照)处理没有变化,发芽率、株高和水分率呈下降趋势,但其中部分材料的株高和水分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随着发芽天数的增加发芽率呈增加趋势,处理13d时4个浓度的种子发芽率达80%以上的分别有36份、25份、17份和1份;No.10、No.12、No.16和No.23在20%PEG-6000溶液处理下13d时的发芽率达43.33%~81.67%;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有17份材料的株高呈下降趋势,23份材料株高在10%PEG-6000溶液胁迫下达最大,全部处理中No.39在10%PEG-6000溶液胁迫下的株高最高,No.19在20%PEG-6000溶液胁迫下株高最矮;33份材料的水分率呈下降趋势,其中,28份显著降低,8份材料的水分率在10%PEG-6000溶液胁迫下达最大;20%PEG-6000溶液处理后,13d发芽率、株高的抗旱系数和抗旱指数越大材料抗旱性越强,而敏感指数则相反,地上干物质量的抗旱系数、抗旱指数、敏感指数则趋势相同,扁穗雀麦的13d发芽率、株高、地上干物质量的抗旱系数、抗旱指数、敏感指数在20%PEG-6000溶液处理下变异较大;41份材料被聚类谱系图分成4个等级,其中,第Ⅰ类为高度抗旱型,共16份,占总数的39.02%,第Ⅱ类为抗旱型,共10份,占总数的24.39%,第Ⅲ类为敏感型,共6份,占总数的14.63%,第Ⅳ类为高度敏感型,共9份,占总数的21.95%。【结论】41份材料的隶属函数值排序1~6的是No.10、No.16、No.12、No.33、No.24和No.2,排序36~41的材料分别是No.22、No.38、No.27、No.36、No.7和No.37,No.10的萌发期、苗期综合抗旱性最强,No.37的最弱。  相似文献   

20.
落粒性是牧草种子生产中的关键制约因素,通常造成无芒雀麦(Bromue inermis)、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草地早熟禾(Poa pretensis)、路氏臂形草(Brachiaria ruziziensis)等优良牧草种子严重减产。本文重点阐述种子生产中影响落粒性的因素,种子落粒性对种子生产的影响,相关减少种子落粒性的研究进展及措施,为今后在生产中降低牧草种子落粒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