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随着袋栽黑木耳的迅速发展,加之森林资源的减少,传统的用锯末屑做培养料已远远满足不了全国各地栽培户的需求,而且成本大幅度提高。如何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开发黑木耳及食用菌原料,是摆在食用菌科技人员面前重要课题。林口县科协食药用真菌推广中心课题组,经过多年刻苦攻关,于1997年利用树叶代替锯末屑栽培黑木耳获得成功。这一新技术的推广,将产生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开发前景非常可观。 (一)树叶袋栽黑木耳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袋栽黑木耳的迅速发展,加之森林资源的减少,传统的用锯末屑做培养料已远远满足不了全国各地栽培户的需求,而且成本大幅度提高。现将利用树叶代替锯末屑栽培黑木耳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阔叶树叶原料处理 把林区落地的树叶和小树枝一起收集回来(新旧树叶均可),在阳光下晒干。用畜力或机动车、粉碎机等加工粉碎,同时每粉碎30千克干树叶,再粉碎10千克豆秸秆  相似文献   

3.
随着袋栽黑木耳的迅速发展,传统的用锯末屑做培养料已远远满足不了各地的需求。黑龙江林口县科协药用真菌推广中心课题组,利用树叶代替锯末屑栽培黑木耳获得成功,这一新技术的发明,将产生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树叶袋栽黑木耳高产新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袋栽黑木耳因完全采用锯末屑做培养料早已不能满足发展需要。而利用树叶代替锯末屑栽培黑木耳技术,不仅可节约大量木材,且原料来源丰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成本低,产量高,效益好,阔叶树木一年四季均可以采集,可使树叶的利用价值大幅增加。  相似文献   

5.
利用树叶袋栽黑木耳,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产量高、效益好的优点。树叶在阔叶林区四季均可采集,取之不尽,用它代替锯末屑栽培黑木耳,节省了木材,保护了生态环境,是一项值得推广的高效益、环保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张时  汪尚法 《新农村》2009,(2):13-14
用树叶代替锯末屑做培养料栽培黑木耳,不仅可节约大量木材,而且原料来源丰富、成本低、产量高、效益好。阔叶树木一年四季均可以采集树叶,按普通麻袋计算,每袋树叶成本约1~3元,而锯末屑每袋需8~10元。用树叶做培养料生物转化率比锯末屑提高20%~30%,  相似文献   

7.
黑木耳又称光木耳。利用多种农、林副产品作代料栽培黑木耳是继段木栽培技术之后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各地利用代料栽培黑木耳的方法有“块栽法”“、袋栽法”和“瓶栽法”三种。其中以“袋栽法”为普遍。但“袋栽法”用于光木耳则常因杂菌为害而导致减产。为此,近年来我们研究推广了光木耳瓶栽技术,对解决代料栽培光木耳的杂菌为害问题收到了理想的效果。特别在豫南稻区,以稻草为主料栽培光木耳,只有采用“瓶栽法”才能保证成功。一栽培季节光木耳属中温偏低型菌,在豫南气候条件下,适宜出耳期在9月中旬至翌年5月下旬,最佳出耳期为秋季的9…  相似文献   

8.
古田县有着悠久的食用菌栽培历史,是“中国食用菌之乡”,60年代就开始人工段术栽培银耳,70年代先后试验成功银耳瓶栽和袋栽技术,80年代室外袋栽香菇和生料栽培竹荪以及棉籽壳代料栽培银耳等取得成功,掀起了食用菌产业的三次发展浪潮。如今该县坚持“以菌立县”的指导思想,不断实施“基地化,工厂化,品牌化和科技兴菌”三大发展战略,推进了食用菌产业化进程,使整个产业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为了更好地谋划“十一五”,古田县提出要在“中国食用菌之乡”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食用菌特色产业的优势,真正建成全国规模最大、产值最高、品种最多、科技实力最强、营销网络最广、影响最深远的“中国食用菌之都”。  相似文献   

9.
这篇文章《树叶袋栽黑木耳》如今就好象走入博物馆中的“陈列品”,供人借鉴,但开发运用树叶资源仍有巨大价值,它适应一家一户发展黑木耳生产。据“中国菌王”地栽黑木耳专利权人——刘永昶介绍说吊袋法很容易烂耳,刘永昶基于此才发明了地栽黑土耳技术,详可见本刊杂志1999年第5期“学得种菇一技长,带起乡邻奔小康”。第6期“三色农业架金桥商机点拨早悟道”二文(上述资料备索,来信来电可寄出)“早起的鸟儿有食吃”(1999年2期),市场规则将汇聚英才,共创大业,如今食用菌产业化已见端倪,势成潮流。让我们在特种种养(庭院化)、产业化实践中提升我们的“三识”、“三性”;胆识、见识、认识;悟性、韧性、理性。重温长冈5年前就提出的走增收致富产业化之路吧!  相似文献   

10.
<正> 锯末是栽培食用菌的主要原料。然而松、柏、杉等针叶树的锯末,由于含有阻碍菌丝生长的物质,一般是不好直接利用。我省目前用的木材以松木最多,木材加工厂许多锯末中都混有松树锯末。可见,开发松树锯末来栽培食用菌,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林强 《福建农业》2006,(4):F0004-F0004
古田县食用菌生产历史悠久,是远近闻名的“菇乡”勤劳淳朴的古田人民从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人工段木栽培银耳,至上世纪70年代先后试验成功银耳瓶栽和袋栽技术,继而开发出袋栽香菇和大田竹荪三大生产的科技浪潮,并逐步形成独特的“古田食用菌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12.
鸡腿菇是一种营养保健价值较高、市场前景广阔的珍稀食用菌。该试验主要从品种选择、原料配方、栽培模式几个方面研究了鸡腿菇栽培新技术。结果表明:鸡腿菇菌株特白33和特白39产量高,品质优,适合在安庆地区栽培推广。在栽培配方上,用部分稻草代替棉子壳栽培鸡腿菇,可充份利用当地丰富的稻草资源,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在栽培模式上,室内箱栽模式优于室外袋栽模式,是鸡腿菇栽培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桉树木屑适宜栽培毛木耳,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毛木耳生产原料.利用桉树袋栽毛木耳及食用菌缓解了菌林矛盾,为实现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开辟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黑木耳袋栽发展较快,成为农村一项生产周期短、见效快的有效脱贫致富项目.由于在黑木耳栽培中,生产者大多数技术水平较低、条件简陋、各地气候不同,生产管理较粗放,杂菌污染较严重,造成了原材料、人力、财力等方面的巨大浪费和损失,严重地影响和制约了袋栽黑木耳生产者的积极性和可持续发展.为了有效地解决杂菌污染问题,现将主要防污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丽水市食用菌产业发展与资源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开我县食用菌的发展史,可以看到那艰苦创业和成绩辉煌的一页。自1990年我县实施以香菇为重点的“三种二养”农业综合开发以来,从1990年的115户计45万袋,扩展到目前的万余户,香菇栽培量也从1994年起一直稳定在4000~5000万袋,年产值超亿元,栽培的种类也从单一秋冬香菇生产,发展成冬菇、春菇、反季节高温菇、花菇、地栽菇并举的周年化生产,并成功开发了蘑菇、杏鲍菇、平菇、金针菇、黑木耳、竹荪、草菇、秀珍菇等多种珍稀菇。2004年全县共种植香菇5596万袋,其中在异地16个省市种植1050万袋,  相似文献   

16.
地栽黑木耳是把黑木耳的菌袋摆放在室外的田块上进行出耳管理的一种技术.是近几年来宜君县新兴起的一种栽培方式,该技术以木屑、秸秆为原料,很好地解决了木耳产业和林业发展的矛盾,改变了依靠木材生产木耳的历史.通过采取地栽技术,极大地扩宽了黑木耳栽培原料与栽培区域,大大缩短了生产周期,提高了生物转化率和产品商品性,经济效率高,有利于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生产,发展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7.
正东北高寒地区的食用菌栽培是以大、小兴安岭及长白山区的黑木耳生产为其代表。这一地区菇类产品除自给自足的平菇、榆黄蘑及小规模栽培外销的猴头菇等品种外其它菇类栽培末形成规模(吉林长白山区的花菇栽培正在兴起)。经过实践探索,这一地区生态环境好,又有丰富的食用菌生产原料及其它地区不可替代的冷资源利用等优势,不仅适宜黑木耳栽培还为中低温型食用菌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为"南菇北移"进行反季节栽培食用菌产业开发奠定了  相似文献   

18.
3种黑木耳营养成分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提供营养全面、质量安全的桑枝黑木耳,合理利用桑树伐条修剪产生的大量废弃枝条,提高黑木耳产品质量安全,促进食用菌及蚕桑产业的健康多元化发展,参照食用菌等食品国家标准方法对桑枝黑木耳与野生柞树黑木耳和市场普通黑木耳的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矿物质含量和重金属含量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桑枝黑木耳中粗蛋白、总糖含量均高于野生柞树黑木耳和普通黑木耳;粗脂肪、粗纤维含量低于野生柞树黑木耳和普通黑木耳;桑枝黑木耳中富含17 种氨基酸,包括8 种人体必需氨基酸中的7 种,总氨基酸含量高达10.51%;桑枝黑木耳中硒含量较高,为0.17 mg/kg,符合富硒食用菌的硒含量标准;铅、汞、镉、砷等重金属含量非常低,完全复合食品食用安全规定。桑枝黑木耳具有很好的营养膳食结构组合,是很有开发前景的富硒食用菌;用桑枝屑栽培黑木耳等食用菌,对蚕桑产业的可循环发展、保护生态环境促进食用菌产业发展均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云海雾天、溪涧环回,绿水青山,如梦如幻,美丽康县。康县是我国黑木耳原产地之一,自清代嘉庆年间就有栽培,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黑木耳因生于木段,形似人耳,色泽黑褐而得名,被称为食中“黑色瑰宝”,可食,可药,可补。1997年康县被中国食用菌协会命名为“全国黑木耳之乡”“全国黑木耳生产基地县”“中国食用菌行业先进县”;2008年,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康县黑木耳”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相似文献   

20.
反季节栽培黑木耳优质高产技术四川省林科院食用菌扬罗凡黑木耳的反季节栽培是指改传统的7-8月制作菌袋,10-11月采耳,为冬季低温期制袋春季自然气候出耳的新技术。实践证明此方法能有效地避开杂菌污染高峰期,较好地防止流耳发生,不仅高产,而且优质。一、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