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根据多点试验资料,通过高稳系数、丰产性参数、稳定性参数及抗旱系数的计算,对参试玉米品种高产稳产及抗旱生态适应性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品种间、试验地点间的玉米产量有极显著差异,参试品种对不同试验地点的适应性有显著差异;灌溉增加了所有参试玉米品种的产量.洛玉1号和俞单3号高产稳产性最好.丰产性参数很好地反映了品种间的丰产性差异,高稳系数则较全面地反映了玉米品种的高产稳产综合性能.方差和变异度与玉米品种的稳产性关系不密切.参试品种间的抗旱系数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一个新育成的品种能否在生产上广泛应用,主要看它是否丰产性好,适应性强。本文试图应用基因型方差分析的方法,通过计算品种的主效和品种与地点互作的基因型方差,来了解品种的丰产性和适应性,以便为选育和利用新品种提供一定的依据。一、资料来源本文所用资料来源于我省1980~1981年小麦高肥组品种区域化试验中五个农科所的试验总结。参试品种8个,其中以郑引一号为对照,重复4次,随机区组排列,小区计产面积120平方尺。参试单位、参试品种及  相似文献   

3.
一、试验材料 1.参试生物菌肥品种:①百成生物菌肥。②富尔生物菌肥。③坤奇尔生物菌肥。④农大哥生物菌肥。2.参试冬小麦品种:伊农16号。3.试验地点:惠远镇新城村六区,央布拉克村一区,央布拉克村六区。  相似文献   

4.
玉米良种区域化试验结果的联合方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西玉米良种区域试验第十三周期(1996-1997年)试验结果进行多年多点联合方差分析表明,4个参试组合的丰产性和稳定性上无实质性突破,桂三5号和南三6号有较好的地点适应性,可作为改良(布局)品种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5.
正为尽快筛选出适合巴里坤县气候、土壤、水肥等栽培条件的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连续3年进行了春小麦新品种对比试验。现将2015年春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结果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地点试验设在巴里坤县石人子乡农业技术推广站试验地内。2.参试品种参试品种9个:新春11号、新春15号、新春23  相似文献   

6.
对华南早籼组区试品种(组合)丰产性和稳产性的分析表明,优优128丰产性最强,稳产性(适应性)最大,比对照种七山占增产24.97%,比汕优桂99增产21.64%,与其他参试品种的差异均达极显著,该品种与地点互作效应的相对变异和互作方差在参试品种中均为最小;特优18、优优8821、粤香占、汕优82、丰矮占1号、八桂占等均比对照种汕优桂99和七山占增产,且达极显著水平,品种与地点互作效应的相对变异和互作  相似文献   

7.
正一、试验目的通过开展棉花区域试验,观察分析比较参加区域试验各棉花品种在生育性状、丰产性能、抗病指数等方面的表现,逐步筛选出适合我区种植的优良、抗病、丰产的棉花品种。二、试验地点试验地设在温宿县依希来木其乡棉花良种繁育基地。三、参试品种参试品种共13个:新陆早52号、新陆早61号、  相似文献   

8.
一、材料与方法 1.试验地点 试验地设在英吉沙县沙汗乡17村2组和英叶乡6村1组。 2.参试品种 本试验参试品种11个,皇冠、风味4号、黄龙、风味5号、新红心脆、黄皮9818、新金雪莲、新伽师2号、金龙、百醉仙、乌尔艾力,其中乌尔艾力为对照。  相似文献   

9.
胡麻新品种高产稳产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5~2006年全国胡麻品种区域试验(新疆伊犁试点)2年汇总结果为资料,采用高稳系数法分析各参试品种的高产稳产性,并将结果与产量平均数、变异系数分析相比较。结果表明,11个参试品种中,伊04的高产稳产性优于对照品种陇亚8号,97047具有一定的丰产潜力,但稳产性稍差,其余8个品种的高产稳产性均不如对照品种。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玉米新品种丰产性和稳产性及应用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初步证明有应用前景的新苗头组合进行区域内多年多点鉴定试验,以检验玉米新杂交种在不同环境的产量稳定性和品种与地点的互作效应,对筛选出有应用前景的新杂交种在丰产性、稳产性和区域适应性方面作出综合评价。本研究于2013—2015年以江苏省种植的7个玉米品种组合在5个试验地点的产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品种产量的环境效应和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从参试地点看出明玉1301、苏试51417丰产性和稳产性综合评价很好;苏玉41稳产性很好,丰产性较好,综合评价良好,相对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空间,适合江苏省春夏播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11.
为吉林省玉米生产品种的选择与推广提供理论参考,对24个主推品种进行1年4个地点的产量对比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地点内区组试验产量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地点间、品种间、品种×地点间互作效应差异均极显著;品种×地点间互作效应品种表现优良的为京科968、吉单50、农华101、迪卡159、天农9、先玉335和迪锋128,玉米产量-含水量关联分析以先玉335、雄玉581、迪卡159、迪锋128较优;公主岭的迪锋128和先玉335,农安试验点的迪锋128和吉农大988,松原试验点的迪锋128、雄玉581和先玉335,吉林试验点的迪锋128和迪卡159产量和含水量均表现较优。  相似文献   

12.
根据抗病基因在抗病材料和感病材料中的SNP位点设计引物,通过PCR扩增或CAPS标记,对16份水稻材料中的4个抗病基因Pi25、Pi56(t)、Pit和Pita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9份水稻材料中携带Pi25,6份材料中携带Pita,1份材料中携带Pit(杂合型),无材料携带Pi56(t)。  相似文献   

13.
借助AMMI模型分析了2009年国家西瓜品种区域试验中的产量数据,结果表明: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效应小于基因效应和环境效应,但是也达到了极显著的水平,而且基因型的效应占比例较大,其次为环境效应。不同西瓜品种在各试点的品种稳定性和不同试点对品种的分辨力差异较大:品种G4(09-N2)的稳定性参数最大(Dg=15.53360),G7(09-N9)的稳定性参数最小(Dg=2.56881);8个西瓜品种中高产稳产的品种是G2(09-N1)和G1(09-N7),产量低且不稳定的品种是G4(09-N2)和G6(09-N12),产量高而稳定性一般的品种是G8(CK,09-N15),产量低而稳定的品种是G7(09-N9),产量一般且稳定性一般的品种是G3(09-N5),产量一般稳定性差的品种是G5(09-N8);在4个参试点中,甘肃兰州试点对品种的分辨力强,宁夏中卫试点和宁夏中宁试点对西瓜品种的分辨力一般,宁夏海原试点对品种的分辨力较差。  相似文献   

14.
对已编入《中国稻种资源目录》来源子贵州不同生态稻区的5168份地方品种资源的命名状况进行综合分析表明,其命名上具有以植物学形态特征和翻天复地学特性的前性为主要依据的特点,并对地方品种普遍存在的同种异名和同名异种现象进行了讨论。这有助于通过对地方品种命名与其特征我关系的认识,促进优异种质资源的交流与利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深入了解安徽麦区软质小麦溶剂保持力(SRC)性状的基因型效应与不同种植区域环境效应的互作关系及稳定性,利用GGE双标图对种植于7个生态试点的12个大田推广软质小麦品种的蔗糖SRC、乳酸SRC、碳酸钠SRC和水SRC 4个性状进行了综合评价。GGE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的4个SRC性状的GGE变异值均大于50%,环境-基因型互作效应复杂。能较好区分蔗糖SRC和乳酸SRC的试点是濉溪,能较好区分碳酸钠SRC且具有强代表性的生态点是新马桥,能区分水SRC的生态点是阜阳。生态适应性和稳定性分析表明:蔗糖SRC值表现较稳定的品种包括华成863、龙科1109、荃麦725和涡麦99;乳酸SRC值稳定的品种有徽研912和瑞华麦516,碳酸钠SRC值稳定的品种包括徽研912和瑞华麦516,水SRC值表现较稳定的品种是华成863。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地方名优蔬菜品种的保护提供参考。[方法]对杭州市场上10个主要青菜品种绘制AFLP指纹图谱,研究AFLP标记技术在青菜品种上的鉴定作用。[结果]结果表明:最终筛选出的5对引物共扩增出多态性位点454个,平均每对引物扩增位点90个,多态性位点占总扩增位点的比例平均为57.5%;5对引物对10个青菜品种的区分率均达100%。其中1对引物在329 bp有1条明显的特异条带,可用于AFLP指纹鉴定青菜品种"油冬儿"。[结论]该研究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播期、品种类型对水稻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目的】研究稻-麦两熟制下,播期与品种类型对水稻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影响,为播期及品种类型的科学选用提供依据。【方法】以中熟晚粳、早熟晚粳、迟熟中粳、中熟中粳和迟熟中籼5个品种类型水稻为供试材料,设置4个播期,研究各品种类型水稻产量、生育表现及温光资源利用特点。【结果】不同品种类型水稻产量表现为迟熟中粳>早熟晚粳>中熟中粳>迟熟中籼>中熟晚粳。随着播期推迟,5个品种类型水稻产量呈下降趋势,但下降程度不等。不同品种类型水稻的减产幅度表现为中熟晚粳>迟熟中籼>早熟晚粳>迟熟中粳>中熟中粳。同一播期各品种类型水稻之间产量差异有随播期的推迟而增大的趋势。随播期的推迟,各品种类型水稻的生育进程延迟、生育期缩短,全生育期积温和光照时数极显著减少。播期对不同品种类型水稻温光资源利用率的影响按生育期长短分为两类,对生育期较短的中熟中粳及迟熟中籼影响较小,对生育期较长的迟熟中粳、早熟晚粳及中熟晚粳影响较大。对不同播期选择的适宜品种类型进行初步分类为:5月中旬应选用早熟晚粳,搭配迟熟中粳、中熟中粳和迟熟中籼;5月下旬应选用迟熟中粳,搭配早熟晚粳、中熟中粳和迟熟中籼;6月上旬应选用迟熟中粳,搭配中熟中粳和早熟晚粳;6月中旬应选用中熟中粳。【结论】随播期的推迟,5个水稻品种类型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均呈下降趋势。综合考虑稻麦两熟制与热量条件因素,初步明确了不同播期应选择的适宜品种类型,供大面积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18.
The traditional rice-fish farming system is selected as a "globally important 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 (GIAHS) by the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FAO),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UNDP), and Global Environment Facility (GEF), etc. In Zhejiang Province of China, where the pilot site for this GIAHS farming system is located, we compared the use of traditional rice varieties in rice-fish co-culture and rice monoculture. Further, we determined how traditional rice varieties were performed in this rice-fish system. Only 19% of the farmers who practiced rice monoculture planted traditional varieties while 52% of farmers who practiced rice-fish co-culture planted traditional varieties. Traditional varieties represented 13% of the total land cultivated under rice in the rice-fish system but only 2% in the rice monoculture system. In the rice-fish system, yield was lower for traditional rice varieties than hybrid varieties but application of fertilizers and pesticides was also lower. In a field experiment in the rice-fish system without pesticides, rice planthopper numbers and sheath blight incidence were lower from three traditional varieties than one hybrid variety; yields were 8 to 32% lower from the traditional varieties than the hybrid. Our results showed that traditional rice varieties can be preserved through conserving GIAHS rice-fish co-culture. Our study also indicated that traditional rice varieties can survive in the rice-fish system because these varieties are helpful to the whole system and beneficial to the farmers.  相似文献   

19.
对在贵州省的沿河县官舟镇联坝村此区进行的烤烟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生育期和烟叶形态差异不大;品种1、4、5、6的产量比对照低,品种2、3、7、8比对照高;品种1、3、4、5、6的产值比对照低,品种2、7、8比对照高。不同品种均易感气候斑点病和赤星病,对其他病害抗病均较好。  相似文献   

20.
水稻品种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抗性鉴定和抗性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室内选用致病力强的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株S_2对550个水稻品种进行了三次苗期的抗性鉴定,供试品种对细菌性条斑病的抗性存在明显的差异。抗性机制初步研究结果,发现供试抗病品种健叶内过氧化物酶活性、酚类化合物和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感病品种,而感病品种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却高于抗病品种:接种后3天和6天测定抗病品种的酚类化合物和可溶性糖含量下降,感病品种却有所上升;无论抗、感病品种其过氧化物酶活性均上升;感病品种的游离氨基酸下降,而抗病品种到后期才稍有下降。高抗品种杜勒的气孔孔隙比其它所有供试品种都小,但各品种的叶片气孔密度与抗性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