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为研究药物诱导玉米孤雌生殖植株的倍性变异,用2%DMSO 40mg/kgMH诱导掖单13号等材料获得结实。实验结果表明,孤雌生殖根尖体细胞以二倍体细胞最多,其次为非整倍体细胞,其它异倍体和单倍体细胞极少。Pa1植株可分为二倍体和混倍体两类,以二倍体占绝对多数的混倍体植株最多。讨论了体细胞染色体变异的来源问题。  相似文献   

2.
通过观察82株大麦花药培养再生植株根实细胞有丝分裂和56株花粉母细胞(PMC)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结构和分离情况,结果表明,单倍体和二倍体植株各为17.1%和35.4%,混倍体植株47.5%,在混倍体植株中,有二倍体,三倍体,四倍体甚至六倍体细胞和一些非整倍体细胞,但仍以单倍体,二倍体和四倍体细胞为主,根尖细胞有线分裂过程中有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如染色体断片,环状染色体等,二倍体PMC减数分裂过程  相似文献   

3.
通过观察82株大麦花药培养再生植株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和56株花粉母细胞(PMC)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结构和分离情况。结果表明,单倍体和二倍体植株各为17.1%和35.4%,混倍体植株47.5%,在混倍体植株中,有二倍体、三倍体、四倍体甚至六倍体细胞和一些非整倍体细胞,但仍以单倍体、二倍体和四倍体细胞为主。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有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如染色体断片,环状染色体等。二倍体PMC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离有异常现象,如染色体“桥”,但绝大多数能正常完成。而单倍体和四倍体不能正常完成,单倍体染色体分离以2:5或3:4为主,并在中后期Ⅰ看到染色单体分离现象,四倍体细胞染色体有多种联会形式。酯酶同工酶(EST)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结果表明,利用Estl座位不同等位基因的分离规律可检出再生植株中的纯合体与非纯合体。不同的二倍体花粉植株在性状上出现明显的分离现象,观察到二类性状有显著差异的植株,Ⅰ类和Ⅱ类,Ⅰ类占6.6%,Ⅱ类占93.4。  相似文献   

4.
甜玉米单倍体育种初探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利用Stock6与甜玉米自交系265OR1的29个F2诱导株对2个美国超甜玉米单交种和2个人工合成超甜玉米群体进行杂交诱导,通过子粒颜色和形态标记识别,结合田间鉴定筛选单倍体,利用0.05%秋水仙素+2%二甲基亚砜进行染色体加倍。结果表明,12个诱导株诱导出单倍体,共获得19株单倍体植株,平均单倍体诱导率为0.016%~0.237%,其中诱导株3-2、3-6和2-7诱导率相对较高。不同类型材料间被诱导频率差异明显,遗传基础复杂、有利基因频率相对较高的群体被诱导率显著高于单交种,相同类型材料间被诱导率差异不显著。经染色体加倍,成功获得4株双单倍体,加倍率21.05%。  相似文献   

5.
用三种不同温度前处理和三种培养基相配合对7个从双单倍体马铃薯中随机抽取的品系进行了花药培养,选择出了较好的培养基和前处理的适宜温度及方法,从双单倍体花药中忸产生胚状体及再生植株频率有所提高达27.5%和8.8%。倍性鉴定表明,从双单倍体诱导的胚状体分人的植株绝大多数为二倍体。而且多数为纯合体,说明这些胚状体来自己减数的配子,可能是由在胚状体发育过程中的体细胞染色体加倍形成的。  相似文献   

6.
用三种不同温度前处理和三种培养基相配合对7个从双单倍体马铃薯(S.tuberasumL,2n=2x=24)中随机抽取的品系进行了花药培养,选择出了较好的培养基和前处理的适宜温度及方法.从双单倍体花药中诱导产生胚状体及再生植株频率有所提高达27.5%和8.8%.倍性鉴定表明,从双单倍体诱导的胚状体分化的植株绝大多数为二倍体,而且多数为纯合体,说明这些胚状体来自己减数的配子,可能是由在胚状体发育过程中的体细胞染色体加倍形成的.  相似文献   

7.
以秋水仙素为诱变剂,此较了不同浓度和时间对苎麻不同器官或部位进行处理的诱导效果。种子处理,由于胚根生长受到严重抑制,生活力差,成活率低,有效诱导率仅0.65%。首次成功地进行了苎麻实生幼苗茎尖处理,平均诱导率达9.04%,为国内已报道最高诱导率的5倍。处理的直接效应多数形成嵌合体,采用嫩梢扦插等繁殖方法即可分离完全多倍体。根据苎麻多倍体主要特征特性,采取大田目测或结合成熟花粉粒镜检进行初选,最后以染色体计数为准的鉴定程序,既省时又可靠。  相似文献   

8.
香蕉试管苗大田植株染色体变异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香蕉试管苗大田植株随机取样进行染色体变异的检测分析,发现染色体变异株的比例平均达65.7%,其中最低50%,最高87.5%,混倍体是是的主要类型,约占46%,而非整倍体居次,约占19%。对试管苗大田植株同工酶变异的比较分析,发现变异性最大的酶是苹果酸脱氢酶,最小的是脂酶,由平均每位点等位基因有效数(Ae)反映出的群体的分化程度显示,各群体分化程度不一致。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同一苗厂的苗的相对遗传距  相似文献   

9.
白芦笋花药培养再生植株染色体倍性检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茎尖压片染色体计数法对两个品种的白芦笋花药培养的再生植株进行了染色体的倍性检测。试验结果显示了芦笋花药培养再生植株中染色体构成的多样性,还观察到再生植株中极个别细胞出现染色体缺失现象。‘Thielim’品种中再生植株的染色体变异率为11.1%,单倍体占1-8%,双倍体占88.9%,三倍体占4.2%,四倍体占5.1%。‘硕丰’品种中再生植株的染色体变异率为9.1%,双倍体占90.9%,三倍体占5,9%,四倍体占3,2%,没有发现单倍体。  相似文献   

10.
苎麻子叶苗茎尖秋水仙素处理的直接效应是产生倍性嵌合生长锥,继而由其分别发育成地上茎和地下茎。处理当季只有少部分植株表现出多倍体特征,但嵌合体地下茎在多季宿根年代中可间歇或连续地发出不同倍性分株,据两年观察鉴定,其累积平均多倍体诱导率已高达49.4%。不同秋水仙素浓度和不同处理时间的多倍体累积诱导率差异显著。用综合诱导率进行评价更能反映各处理的实际效果,以低浓度较长时间处理(0.1%,3天)的综合诱导效果最佳(59.7%)。关于苎麻多倍体诱导中嵌合体形成及其特点以前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1.
本文简要概括了大麦生物技术研究现状及前景。通过单倍体、体细胞胚形成进行大麦组织培养已获得了再生植株。单倍体可由染色体消失、花药、子房等培养以及Hap基因法诱导产生。大麦原生质体培养还不能再生成植株,一些新技术和组织培养将促进大麦基因工程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单倍体二倍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采用6种方法系统研究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品系(种)及杂种的小孢子再生苗单倍体染色体加倍技术。结果表明,单倍体苗接种含70-80mg/L秋水仙碱的培养基处理4-5d,植株染色体加倍率50%以上;单倍体小苗移栽前用1-2g/L秋水仙碱液浸泡处理3-6h,加倍率50%以上,由这些方法产生的加倍植株大多是可育花和不育花共生的嵌合体,每株产生的种子很少。分离的小孢子在含10-50mg/L秋水仙三的NLN培养基中处理48h后,接种无秋水仙碱NLN培养基诱导胚状体,再生植株加倍率80%以上,全株的花均能自交结籽,嵌合植株很少。  相似文献   

13.
以不同浓度DMSO(二甲基亚砜)诱导得到的糯玉米杂交种孤雌生殖Pa1代和Pa2代为材料,研究糯玉米孤雌生殖后代的植株形态变化、细胞学行为变化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研究结果表明,Pa1代的植株在表现型上基本整齐一致,但植株呈现退化。DMSO诱导玉米孤雌生殖除获得纯合二倍体植株外,还获得了部分的混倍体,细胞染色体有丝分裂细胞学行为也相对有较大的变异。Pa2代根尖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及有丝分裂细胞学行为变异均小于Pa1代。  相似文献   

14.
文摘     
88010 单倍体高粱体细胞组织培养的植株再生——(L.A.Flkonin等),Tsitologiya I Genetica,1987,Vo1.21 No1,18~22(俄文) 在单倍体品种迈罗145(n=10)叶、茎和穗外植体的培养中获得了细胞系,由此可再生植株。迈罗145衍生自一个双胚体。多数再生株为二倍体。试验证明,在培养全过程中一些单倍体细胞同二倍体细胞一直存在着竞争性。经7次继代培养后,进行细胞学分析发现50株再生株有47株二倍体和3株单倍体。  相似文献   

15.
棉花自然单倍体植株发现较早,并已通过孤雌生殖、双胚、种间杂交、半配生殖和辐射处理等获得了棉花单倍体。但棉花的花药培养尚未得到单倍体植株。棉花是二倍体和异源四倍体,染色体数为2n=2x=26和2n=4x=52,自然单倍体的概率很低。产生双胚的频率约为1/2~2.5  相似文献   

16.
用Stock6杂交诱导的单倍体鉴定方法初探   总被引:4,自引:1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试验以Stock6杂交诱导种子为材料,对单倍体鉴定方法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表型性状如子粒Navajo标记、紫色植株标记、株高都可用于鉴定单倍体,综合应用这些方法时株高鉴定最准确。子粒Navajo标记和紫色植株标记鉴定可淘汰掉大量杂交二倍体;在无紫色植株标记的绿色植株中,株高相对较矮的是单倍体,生长发育正常的植株可能是纯合二倍体或杂交二倍体,需进一步通过单倍体子代果穗子粒Navajo标记鉴定,所获子粒均无子粒Navajo标记的是纯合二倍体,有子粒Navajo标记的是杂交二倍体;细胞学鉴定直接验证了其它表型鉴别方法的鉴定准确性。总之,这些单倍体鉴定方法各有优缺点,综合应用它们可以提高单倍体鉴定效率,加快单倍体育种技术在玉米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6叶期秋水仙素注射处理玉米单倍体的加倍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以孤雌生殖诱导系高诱1号诱导的单倍体植株为材料,在6叶期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配以二甲基亚砜(DMSO)注射处理茎尖生长点,对单倍体植株进行人工加倍,并对不同处理效果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从不同基因型的材料中诱导出的单倍体的加倍都是有效的,且不同基因型材料间有显著差异;0.5%浓度的秋水仙素的处理效果最好,加倍率与对照有了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关于玉米单倍体人工加倍方法及花粉活力测定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以孤雌生殖诱导系高诱1号诱导的单倍体植株为材料,分别在6叶期和拔节期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配以二甲基亚砜(DMSO)注射处理茎尖生长点,对单倍体植株进行人工加倍,并对部分不散粉花药中的花粉活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6叶期,以0.5%秋水仙素配以2.0%的DMSO处理效果最好,加倍率高达32.3%,是对照的4.8倍.在拔节期的处理随秋水仙素浓度的升高,药害株增多;测定的不散粉单倍体都具有活性花粉存在,花药中平均活性花粉为8.0%,最高者为20.0%。  相似文献   

19.
诱导橡胶多倍体与其细胞学研究续报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从海垦8,热研2—14—39,热研7—18—65等优良无性系芽条诱导出45株多倍体植株,经细胞学鉴定,这些植株的体细胞染色体数大多为2n=54~72,每个植株的多倍细胞均占其总分裂细胞数的60%以上。这些多倍体植株的外部形态发生了显著的变异,如叶片显著增厚、叶色浓绿、叶脉增粗等。目前这些植株已进入无性系第2代和第3代筛选,其中最大的多倍体植株已高达2米,而且已开始出现多倍分枝。在试验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采用秋水仙碱和激动素等诱导剂时,诱导当代芽条的第一蓬叶大多数属于嵌合体。至第二蓬叶时则几乎全部恢复正常(2n=36)。将当代第一蓬叶的嵌合体茎干进入无性第一代分离筛选时,约产生千分之一的突变芽,只有将这些突变芽继续芽接至第二代筛选时才能获得较多的多倍体植株,但这一代仍然有分离现象。分离出正常的植株约占30%。从无性第二代中再经细胞学鉴定,选出较纯的多倍体植株进行无性第三代筛选时,所获得的第三代植株几乎全部属于多倍体植株。  相似文献   

20.
研究结果表明,用0.5%的秋水仙素处理橡胶树二倍体花药体细胞愈伤组织(浸泡或滴溃)dl可有效地从多倍性的细胞再分化成多倍性胚状体并再生植株。所诱导培育获得的多倍胚状体及植株,通过细胞学鉴定表明具有多倍体表型特征的,其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一72,未见嵌合现象,对照的2n= 3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