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瑞典人埃利克第一次来中国是在1978年,那时起,他就认定他应该在中国推广有机农业,并开始身体力行。就算是2006年11月北京有机农业国际研讨会之后的第二次会面,笔者开门见山提出的第一个问题还是显得有点咄咄逼人:"请问埃利克,您已经在中国进行了近30年的有机农业推广,可是为什么有机农业在中国的发展还仅仅是一个微小的开端呢?"  相似文献   

2.
瑞典人埃利克第一次来中国是在1978年。那时起,他就认定他应该在中国推广有机农业,并开始身体力行。就算是2006年11月北京有机农业国际研讨会之后的第二次会面,笔者开门见山提出的第一个问题还是显得有点咄咄逼人:“请问埃利克,您已经在中国进行了近30年的有机农业推广,可是为什么有机农业在中国的发展还仅仅是一个微小的开端呢?”问过之后就有些后悔,其实一句“燕雀焉知鸿鹄之志哉”就会让记者处于很尴尬的境地。  相似文献   

3.
韩国有机农业的发展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农业造成环境污染,人们开始注重食品安全,有机农业也因此应运而生。韩国有机农业从20世纪70年代兴起以来,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随着环境友好型农业的发展,有机农业成为环境友好型农业重要的组成部分。韩国通过对有机农业的政策支持、认证管理、法规建设及政府和非政府对有机农业的推动作用等措施,使其国内有机农业发展迅猛,但韩国在发展有机农业的过程中也存在技术和推广等诸多问题,需要其在发展有机农业的过程中通过一系列制度措施,使其国内有机农业健康、持续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有机农业的集聚与空间依赖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有机农业虽是实现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但需要公共部门政策支持。准确把握有机农业空间分布特征,检验其集聚及空间依赖性,为公共部门选择和设计政策提供决策依据。本文基于2013—2018年中国有机生产面积和有机认证数据,首先采用Jenks自然间断点分级法分析中国有机农业的空间分布;然后运用EG指数、产业集聚指数和区位熵判别有机农业集聚程度;最后采用Moran’s I指数检验有机农业发展的空间依赖性,结合局部Getis-OrdGi*统计和标准差椭圆技术进一步探讨有机农业在局域的空间集聚与演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有机农业空间分布不均匀,东北和西部地区有机生产面积占比和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有优势,而东部地区有机产品认证证书和获证企业数量居优势。2)中国有机农业的EG指数已超过0.05,有机农业集聚程度高;青海、内蒙古、宁夏、新疆和海南产业集聚指数和区位熵均大于1,显示这些省份的有机农业集聚优势明显。3)全局Moran’s I指数值大于0且逐年上升,显示毗邻省份的有机农业存在空间正依赖性;有机农业热点区主要在西部和东北部地区,冷点及次冷点在中东部地区且呈现扩展趋势;标准差椭圆分析显示中国有机农业方向分布和重心均呈现先东北再西部的发展趋势。中国有机农业集聚逐年显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适宜于有机农业发展的自然资源禀赋外,公共部门政策、集聚效应和空间依赖性亦是重要驱动力。本文的政策启示是:支持生态环境良好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有机农业可能更可取;有机农业集聚区的政府可以通过进一步的支持政策,提升区域内有机农业集中度,形成集聚与扩散的良性循环;毗邻有机农业集聚区的区域可以利用集聚区的外溢效应,促进发展有机农业;公共部门采用瞄准型政策可能比普惠性政策更能促进有机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有机农业发展:贡献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正从数量型向质量和数量型并重的模式转变,需要对农业发展模式和措施进一步优化,其中有机农业近年来得到较快发展。到2016年底,中国有机农业耕地面积(180万hm2)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5%,有机产值和销售额分别达1 323亿元和450.6亿元。有机农业发展,具有显著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特别是在促进物质循环利用、发挥农业生态系统内生能力、加强生产者与消费者互动、振兴乡村经济、创造宜居环境等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有机农业也面临着无法充分保障氮素供应以及适度规模化困难等挑战,需要在发展中考虑和关注。政府应制定和实施相应政策,采取生态补偿等具体措施,引导有机农业合理、有序发展。此外,发展有机农业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对常规农业进行生态化改造,将有机农业理念、原则和技术在常规农业中推广应用,促进中国农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全球最重要的有机农业组织: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1924年德国鲁道夫·斯蒂纳(Rudolf Steiner)开办生物动力农耕(Bio-dvnamicfarming)课程之后,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在瑞士由翰斯·缪勒(Hans Mueler),在英国由伊夫·鲍尔费夫人(Lady Eve Balfour)和艾伯特·哈瓦得(Albert Howard),在日本南福冈正信(Masanobu Fukuoka)分别创建了各国的有机农业。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些发达国家,特别是欧洲一些国家政府开始重视有机农业,鼓励并补贴农场从常规农业向有机农业转换。有机农业经历数十年的缓慢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开始突飞猛进。目前,有机农业在全球的发展,个别地区的发展阶段不一,但整体…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有机农业与无机农业是不同学科的专家们广为议论的话题。这大致可分为两种观点:一种观点,主张中国农业走有机农业的发展道路;另一种观点,则主张中国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乃是无机农业。所谓有机农业,一般是指主要或完全依靠来源于生物的有机物来  相似文献   

8.
有机农业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发展有机农业是实现循环经济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阐述了有机农业与循环经济的关系,并详细分析了有机农业的循环发展模式,提出了促进有机农业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背景下,发展有机农业成为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转型的重要路径。积极推动有机农业发展,增加有机农产品供给,已成为农业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新热点。本文梳理了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的时代特征,研究提出了推动有机农业进一步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有机农业发展前景展望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介了有机农业的起源、内涵和国外有机食品的发展概况以及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现状与前景,阐述了我国发展有机农业、开发有机食品的战略意义,并提出发展有机农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有机农业是一种优于常规农业的新型农业形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有机农业已经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基于此,在回顾我国有机农业发展进程的基础上,将我国与国外有机农业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对比,并针对我国有机农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正> 自从1986年亚洲农作制度研究协作网在泰国坤敬召开Crop—Lircslock Systems Workshop以来,中国合作者的工作有了明显的发展,家畜生产被引进了水稻种植制度中,形成了多种农作制度研究模式。我们选择了稻—奶牛—鱼系统作为研究对象。本文仅根据1989年  相似文献   

13.
综述了德国有机农业发展的成效及经验,针对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阐述了德国有机农业发展模式对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4.
浅谈德国的有机农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缓解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对农业环境的严重污染,德国于20世纪60~70年代开始倡导发展有机农业,实施农地休耕、减少化肥和农药施用量、提高农产品质量、保护生态环境等措施.经过30多年德国已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有机食品生产国和消费国之一.  相似文献   

15.
有机农业的环境效益评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常规农业所带来的环境破坏影响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有机农业作为一种新型农业发展模式 ,以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影响最小化为其基本原则 ,近 10 a在全球得到迅速发展和推广。与常规农业相比 ,有机农业的环境破坏风险较低。介绍了有机农业的发展现状 ,并就有机农业可能影响到的水环境、土壤环境、大气环境、生物多样性以及人类健康等方面进行探讨 ,以全面评估有机农业的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总值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比重,因此加快农业行业发展速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无机农业技术的应用价值越来越小,对农业发展有着限制作用,而有机农业技术则在不断地成熟与完善,面对这样的情况,在加快农业发展步伐中就应将有机农业技术和无机农业技术进行有效的结合。基于此,结合有机农业技术和无机农业技术的结合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自己的见解,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升,人们对于农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购买和食用绿色有机农产品,追求高品质的生活。在这样的理念之下,我国的农业种植面临着改革,一系列的有机产品开始出现,内部的技术也迎来了创新。基于此,分析有机农业种植的概念及意义,总结有机农业种植的技术方法以及措施。  相似文献   

18.
按照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认证标准构建有机农业发展的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资源适宜性分等定级。资源适宜性总体划分为4个等级:限制性等级1,环境质量条件对有机农业没有限制;限制性等级2,环境质量条件适合传统农业利用方式,但对有机农业的生产有一定限制;限制性等级3,资源条件在规划期间内可通过有机转化而达到生产标准;限制性等级4,规划期内资源条件不能通过有机转换达到有机农业生产的标准。溧水县土壤资源、水资源和大气资源均有3个等级,总体上溧水县自然资源适宜性具有4个等级,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重点阐述了有机农业的概念和特点,通过案例剖析了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的4种主要模式,总结了我国发展有机农业的重要作用和取得的成效,并对进一步推进有机农业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我国有机农业发展趋势探析—以ECOCERT认证项目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析了有机农业认证机构ECOCERT1999~2002年在中国认证的有机农产品品种、基地面积及分布状况,并探讨了我国有机农业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