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9 毫秒
1.
云南省地方稻种资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省具有丰富的地方稻种资源,合理地挖掘和利用地方稻种优异性状,有利于加快水稻育种效率,促进水稻产业的发展。从云南省地方稻种资源的收集与分类、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品质和抗性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为更深入研究和利用云南省地方稻种资源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自2001年以来贵州稻种资源工作者围绕种质资源收集整理、鉴定与评价、遗传改良与种质创新利用研究等方面的主要进展,重点介绍了贵州特色稻种资源的特性鉴定、遗传多样性评价、优异资源遗传改良与种质创新利用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宁夏稻种资源的保存、鉴定及在育种上的利用现状,阐明了加强稻种资源收集、保存、评价和创新研究对促进水稻育种、生产发展的重要性和意义,提出了今后稻种资源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贵州稻种遗传资源高原异生境繁(轮)种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作物种质资源的繁种、轮种是种质资源常务性工作内容之一,是当前安全妥善保存与保护现有征集种质的遗传多样性(genetic diversity)和遗传完整性(genetic integrity)[1~4],防止其得而复失的重要技术措施.从贵州省的自然生态条件出发,结合贵州稻种资源20多年来的工作实践,根据稻种资源的类型差异、保存状况和研究利用等几个方面的特点和要求,在中高海拔地区开展异生境繁(轮)种技术研究,重点对贵州地方稻种资源繁(轮)种技术环节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从稻种分类,稻种遗传多样性及其保护,稻作遗传基础与亲缘关系等方面,综述稻种遗传资源研究概况,并对相关的研究动向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稻种资源是水稻科学研究的重要物质基础。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建院 60 年来,持续开展了稻种资源收集、保存、鉴定、创新和利用等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已收集保存国内外栽培稻资源 18 800 多份、野生稻资源 5 158 份;研究建立了水稻种质中期库和野生稻圃,确保稻种资源长久安全保存和利用;系统开展了稻种资源农艺性状、抗病虫、抗逆性、品质等性状的鉴定评价,以及资源遗传多样性、分类、核心种质构建、基因挖掘等基础研究;开展种质创新和利用研究,育成大批优良品种应用于生产。据不完全统计,新中国成立以来,广东利用优异稻种资源选育水稻优良品种 1 000 个以上,其中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育成、推广面积达66.67 万 hm2 以上的品种有 31 个;“十五”以来向国内高校、科研机构等单位提供栽培稻、野生稻资源累计近6 000 份次,充分展现了种质资源公益性作用。但在国外资源引进、优异基因挖掘与利用等方面仍显不足。拟以需求和问题为导向,通过多学科、多组学相结合,统筹开展稻种资源各项研究工作,促使资源研究再上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7.
为了加快对外引稻种资源的研究和利用,本试验对近年来从东南亚国家收集和引进并经隔离种植、生物学鉴定筛选出的35份优异稻种资源进行了引种试验。结果表明,所筛选出的东南亚优异稻种资源类型丰富、遗传多样性高、综合性状表现优良,能在一定程度上拓宽我国水稻品种的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8.
从作物育种和遗传资源学角度探讨了广西稻种资源耐旱种质利用的重大意义和主要进展,分析了广西稻种资源耐旱种质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今后应重视和实施水稻耐旱育种和旱稻育种,充分利用广西丰富的稻种资源,创新抗性育种理念、育种技术、抗性品种及耐旱栽培技术,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列举有关统计数据,对世界、我国及我省水稻生产、贸易现状进行分析,对国内外水稻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鉴定和利用现状进行概述,阐明了加强稻种资源收集、保存、评价和创新研究对促进水稻育种和生产发展的重要性和意义,指出了我国在作物种质资源工作方面与国外存在的差距,提出了广东省稻种资源研究下一步工作设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收集鉴定广西地方稻种资源,为广西地方稻种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5─2019年,通过“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项目的实施,对广西61个县(区、市)188个乡(镇)265个村(屯)的地方稻种资源进行系统调查和收集,对收集资源的分布特点和种质类型进行分析,对各表型性状进行鉴定评价。【结果】从广西各地收集地方稻种资源476份。从水平分布来看,广西地方稻种资源在广西四大稻作区均有分布,稻种资源主要集中分布于融水、上思、凤山、资源、隆林和东兰等6个经济相对不发达的边远地区。从垂直分布上分析,稻种资源主要分布在0~400 m的低海拔地区,收集资源232份,占收集总数的48.74%。广西地方稻种资源多样性丰富,包含籼稻、粳稻、早稻、中晚稻、粘稻、糯稻、水稻、陆稻、深水稻及有色稻等类型,且多数的农艺性状具有较丰富的变异类型。收集及鉴定评价出香糯、米粉特用、大穗、大粒等珍稀特异地方稻种资源9份。【结论】广西地方稻种资源多样性丰富,且普遍具有株高较高、穗粒数多、结实率高的特点。收集、鉴定评价出珍稀特异地方稻种资源9份,可用于产业开发及育种。  相似文献   

11.
 云南稻种资源丰富,发掘、研究和利用其有益基因是极其重要的工作.本项目对800份云南稻种进行了稻瘟病抗性研究,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2.
浅谈水稻种质资源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质稻种资源是推动水稻生产发展的重要保障,为改造或创新出优良的水稻新品种和新品系,对水稻种质资源的多样性、现代分子技术与水稻种质资源、我国利用水稻种质资源取得的成就等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同时探讨了稻种资源未来的研究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分析云南同名地方稻种资源主要表型性状及遗传变异,为云南地方稻种质资源的保存、研究及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133份云南同名地方稻种资源为材料,将同名或相似名资源划为1组,共分为11组,调查其13个表型性状,计算各组同名地方稻种资源的欧式距离,利用非加权配对平均法(UPGMA)对供试资源进行聚类分析,并结...  相似文献   

14.
作者总结三十年来我国籼稻育种的主要成就有:矮秆水稻育种;杂交水稻育种和水稻品种资源的研究利用。育种主要经验为:从生产需要出发确定育种目标;稻种资源的正确利用;主要性状的改良;加速世代育种的群众运动和协作攻关;良种和良法结合。对水稻育种的前景,作者认为育种目标仍应以高产为主,结合优质、抗性、早熟;以杂交育种为基础各种育种途径相结合;开展各学科对稻种资源的综合研究和加强有关水稻育种的应用基础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5.
日本稻种资源在吉林省水稻常规育种上的利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建国以来日本稻种资源在吉林省水稻常规育种上的利用进行系统地归纳、整理、分析。结果表明,吉林省建国以来种植的水稻品种有66%是利用日本稻种资源而育成,有17 3%是从日本直接引进利用,并且利用日本稻种资源育成的品种60%有爱国衍生系品种的血缘,在我省推广面积较大。同时还对日本稻种资源利用价值做了评价,并对其如何应用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较全面地介绍了中日稻种资源评价利用共同研究项目组在15年间对双方提供的稻种进行的特性鉴定与评价,以及利用这些遗传资源,开展卓有成效的高产优质耐冷抗稻瘟病育种研究情况。讨论了评价利用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云南元阳哈尼梯田有着优异的水稻种质资源和丰富的稻种遗传多样性,当地传统稻种蕴含了极高的生态、人文和经济价值。高度异质的生态环境、社会环境、多元的传统民族文化习俗和丰富的农耕土著知识共同作用,使得哈尼梯田高度的稻种多样性依然存在。本研究主要分析当地传统稻种遗传多样性现状,分析传统稻种遗传多样性对抗病稳产的影响,分析农民种子系统对传统稻种遗传多样性的影响,以及它与自然、社区、文化的共生关系;从自然生态、社会环境、传统文化等方面来分析农民种子系统的保护和丧失,构建哈尼梯田传统稻种多样性影响指标体系,识别出对地方稻种多样性维持和管理有特殊解释意义的因素,对传统稻种可持续保护策略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8.
国外稻种资源对我国水稻生产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分析中国25个水稻主产省区21年(1982-2002年)主要品种的亲缘关系和遗传构成,研究国外稻种资源,特别是国际水稻所与日本稻种资源对中国水稻遗传贡献的时空变化及对中国水稻生产的经济影响.结果表明,国外稻种资源对中国水稻单产起到促进作用.国际水稻所遗传贡献率每增加1%,中国水稻单产将提高21%;日本稻种资源遗传贡献每增加1%,水稻单产将提高20%;其他国家的遗传贡献每增加1%,中国水稻单产将提高16%.政府应支持和鼓励研究人员大量引进国外稻种资源,加强对该种质的研究、开发与利用,更好地为中国水稻生产发展提供资源储备.  相似文献   

19.
贵州优异稻种资源的多点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42份贵州各类优异稻种资源的光温特性和主要农艺性状在各评价点的变化状况以及相互联系进行了研究,并认为稻种资源的异地多点评价,是充分发挥种质资源利用潜力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0.
世界稻种资源以及我国引种利用概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凤梅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5):11909-11911
探讨了全球稻种资源的收集保存情况以及我国水稻国外引种利用现状,说明了稻种遗传资源的多样性对于丰富我国稻种资源宝库和增加遗传多样性意义重大,同时,指出了选育品种的大面积推广、种植,品种单一化和遗传脆弱性日趋严重,导致栽培稻品种的遗传基础越来越狭窄,提出应加强国外水稻资源的引入、评价和利用力度,拓宽品种遗传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