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组织分离法对长春市百花园种植的羽扇豆(Lupinus micranthus)炭疽病病样进行分离和鉴定,同时进行了对20种药剂的敏感性试验.结果 表明:通过对病原菌形态特征的观察和多区段DNA序列分析,确定该病害由Colletotrichum lupini引起.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病原菌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适温度为25℃,光照下有利于菌丝生长和产孢,最适pH=7~8.病原菌在PDA培养基上菌丝生长和产孢最佳;在以蛋白胨为氮源、葡萄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上菌丝生长最快,以硝酸钾为氮源、山梨醇为碳源的培养基上产孢最好;菌丝致死温度为51℃,孢子致死温度为52℃.采用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了病原菌对20种杀菌剂的敏感性,该病原菌菌丝和孢子均对质量分数60%唑醚代森联、250 g·L-1吡唑醚菌酯的敏感性较高,EC50<1 mg·L-1.  相似文献   

2.
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抑制法,测定了9种杀菌剂对刺五加苗木立枯病菌的毒力,筛选出有效控制刺五加苗木立枯病的高效杀菌剂.结果表明:抑制菌丝生长试验,32.5%苯甲+醚菌酯的EC50用药量最小,其对立枯丝核菌和腐皮镰刀菌菌丝生长抑制作用的EC50值分别为0.016 5和0.024 7 mg·L-1,10%苯醚甲环唑次之;在抑制孢子萌发方面,32.5%苯甲+醚菌酯效果最好,对分生孢子萌发抑制的EC50值为0.048 1 mg·L-1,25%醚菌酯次之,与菌丝生长抑制作用结果一致.综合分析,32.5%苯甲+醚菌酯和10%苯醚甲环唑不但可以抑制菌丝生长,还可以有效抑制孢子萌发,同传统杀菌剂多菌灵、代森锰锌比较,苯醚甲环唑和醚菌酯等新型杀菌剂更具优势,可以作为防治刺五加立枯病的备选药剂.  相似文献   

3.
对隆回县食用百合鳞茎腐烂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百合专化型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该病菌最适菌丝生长温度为28℃,最适产孢温度为34℃;最适菌丝生长pH值为5,最适产孢pH值为6;孢子交替光照处理下最利于菌丝生长和孢子产生;在52℃下处理10 min能全部致死;菌丝生长及产孢的最适碳源为果糖;而最适菌丝生长和最利于孢子产生的氮源不同,分别为天冬氨酸和硝酸钾。室内抑菌试验结果显示,12.5%烯唑醇WP、10%苯醚甲环唑WG、腈菌.福美双WP、5%己唑醇ME、3%中生菌素WP抑制病菌菌丝生长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针对我国新发现的防风枯斑病的病原学和病菌生物学特性及对药剂的敏感性进行了研究。通过病菌的分离及柯氏证病,获得3株病原菌;结合病原形态特征、培养学特性及r DNA-ITS、TUB2和TEF序列分析,确定引起防风枯斑病的病菌为Diaporthe angelicae。病菌生物学研究表明:菌丝生长及孢子产生的最适温度为25℃,最适p H为8;病菌在以麦芽糖和蔗糖为主要碳源的培养基上生长和产孢最佳;在天门冬酰胺为主要氮源的培养基上生长最佳。病菌分生孢子25℃时萌发率最高,孢子的致死温度为35℃;分生孢子在p H8时萌发率最高;全光照有利于分生孢子萌发。病菌对23种杀菌剂的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病菌对30%氟菌唑WP、3%己唑醇·27%稻瘟灵EC、40%氟硅唑EC、55%硅唑多菌灵WP、25%丙环唑EC、30%苯醚甲环唑SC、30%醚菌酯WP、250mg/L吡唑醚菌酯EC、10%苯醚甲环唑WG、77%硫酸铜钙WP的敏感程度较高,其EC500.1 mg·L-1。本研究结果为中药材防风生产中该病害发生规律的研究及病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细辛精油和4种化学药剂对黄瓜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及孢子萌发法分别测定了细辛精油和4种化学药剂(30%嘧霉胺BC、50%双福生WP、75%百菌清WP、70%正品甲津托 WP)对引起黄瓜灰霉病的灰葡萄孢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供试药剂对灰葡萄孢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有抑制作用,且对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明显好于对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百菌清对灰葡萄孢菌菌丝生长的抑菌效果最好,EC50为1.6231 mg/L;双福生对灰葡萄孢菌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最好,EC50为0.0042 mg/L;细辛精油对黄瓜灰葡萄孢菌的抑菌效果与其他4种化学药剂相比效果较差,对菌丝生长的EC50为159.580 mg/L,对孢子萌发的EC50为71.1840 mg/L,虽然其EC50偏高,但作为纯植物提取物,其抑菌中浓度低于160 mg/L.  相似文献   

6.
采用生长速率法对5种化学药剂进行室内拮抗作用测定,结果表明,30%戊唑醇具有最佳的抑制作用,当质量浓度为125 mg·L-1时,菌丝生长抑制率为91.79%,各浓度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且随着时间的延长抑制效果变化不大。氟硅唑和12%戊唑·30%多菌灵抑制效果也较好,抑制率都在87%以上,不同浓度的抑制率差距不大。20%吡唑醚菌酯抑制效果稍差,在62.5 mg·L-1质量浓度下抑菌率为73.21%。菌清的抑制作用最差,质量浓度为500 mg·L-1时,菌丝生长抑制率仅为3.85%。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毒力测定结果为:20%吡唑醚菌酯、氟硅唑、 12%戊唑·30%多菌灵、菌清、 30%戊唑醇的EC50分别为0.0040mg·L-1、0.5530 mg·L-1、 5.0597 mg·L-1、 10.094 mg·L-1、5.0153 mg·L-1。  相似文献   

7.
对白车轴草夏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AG-1-IB的生物学特性及药剂敏感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病菌菌丝生长适宜温度为25~30℃,最适温度28℃,菌核形成适宜温度为15~30℃,最适温度28℃;最适菌丝生长的培养基为PSA,最适菌核形成的培养基为PDA;最适菌丝生长的碳源为Richard培养基,最适菌核生长的碳源为可溶性淀粉;以L-精氨酸为氮源的培养基最适菌丝生长,L-α-丙氨酸为菌核形成最佳氮源;p H5.0~10.0适宜菌丝生长,p H 6.0菌核产量最高;半光照利于菌丝生长,全光照利于菌核形成。药剂敏感性研究表明,病菌对吡唑醚菌酯、肟菌·戊唑醇、咯菌腈、多粘类芽孢杆菌、唑醚·代森联、异菌脲和多菌灵的敏感性较高,EC501.0 mg/L,EC905.0 mg/L,可进一步用于田间试验。  相似文献   

8.
9种杀菌剂对樟子松枯梢病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修春 《吉林农业》2012,(12):38-39
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抑制法,测定了9种杀菌剂对松球壳孢菌的毒力,筛选出有效控制松枯梢病的高效杀菌剂。主要结果:抑制菌丝生长试验,25%苯醚甲环唑效果最好,对病原菌抑制的EC50值为0.0797mg L-1,32.5%苯甲+醚菌酯次之;在抑制孢子萌发方面,32.5%苯甲+醚菌酯效果最好,对分生孢子萌发抑制的EC50值为0.0481mg L-1,25%苯醚甲环唑次之。综合分析,32.5%苯甲+醚菌酯和25%苯醚甲环唑不但可以抑菌菌丝生长,还可以有效抑制孢子萌发,同传统杀菌剂多菌灵、代森锰锌比较,苯醚甲环唑和醚菌酯等新型杀菌剂更具优势,可以作为防治樟子松枯稍病的备选药剂。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采用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抑制孢子萌发法、组织测定法和盆栽试验法系统测定了百里香酚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在离体条件下百里香酚对供试的10种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为0.012 g?L-1;对番茄灰霉病菌、烟草赤星病菌和玉米大斑病菌孢子萌发有较强的抑制作用,EC50分别为0.028、0.032和0.064 g?L-1;盆栽试验结果表明百里香酚对番茄灰霉病菌具有很好的保护和治疗作用,在供试浓度为0.75 g?L-1时,对番茄灰霉病的保护和治疗作用分别为72.01%和60.28%,与对照药剂速克灵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
防风枯斑病的病原学及药剂敏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防风枯斑病的病原学和病菌生物学特性及其药剂敏感性。通过病菌的分离及柯氏证病,获得3株病原菌;结合病原形态特征、培养学特性及r DNA-ITS、TUB2和TEF序列分析,确定引起防风枯斑病的病菌为Diaporthe angelicae。病菌生物学研究表明:菌丝生长及孢子产生的最适温度为25℃,最适p H为8;病菌在以麦芽糖和蔗糖为主要碳源的培养基上生长和产孢最佳;在以天门冬酰胺为主要氮源的培养基上生长最佳。病菌分生孢子在25℃时萌发率最高,孢子的致死温度为35℃;分生孢子在p H 8时萌发率最高;全光照有利于分生孢子萌发。病菌对23种杀菌剂的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病菌对30%氟菌唑WP、3%己唑醇·27%稻瘟灵EC、40%氟硅唑EC、55%硅唑·多菌灵WP、25%丙环唑EC、30%苯醚甲环唑SC、30%醚菌酯WP、250 mg/L吡唑醚菌酯EC、10%苯醚甲环唑WG、77%硫酸铜钙WP的敏感程度较高,其EC500.1 mg/L。  相似文献   

11.
大蒜提取液对番茄两种真菌病害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生长速率法、孢子萌发法和苗期药效试验,测定了大蒜提取液对番茄叶霉病菌和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用乙酸乙酯做萃取剂制备的大蒜提取液抑菌效果最佳,处理浓度为100μL·mL-1大蒜提取液对番茄灰霉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作用最显著,抑菌率达99.99%,对番茄叶霉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率达87.3%;处理浓度为10μL·mL-1的大蒜提取液对番茄叶霉病菌孢子和番茄灰霉病菌孢子萌发的校正抑制率分别为95.53%和94.90%;处理浓度为10μL·mL-1大蒜提取液对番茄灰霉与叶霉病害防治效果分别为94.10%和93.06%.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8种杀菌剂对甘蔗黑穗病菌的室内毒力,为甘蔗黑穗病药剂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冬孢子萌发抑制法、担孢子增殖抑制法及菌落生长速率法测定8种杀菌剂对甘蔗黑穗病菌的生物活性.[结果]嘧菌酯、苯醚甲环唑·嘧菌酯、噻呋酰胺、吡唑醚菌酯、吡唑醚菌酯·啶酰菌胺、啶酰菌胺、苯醚甲环唑对甘蔗黑穗病菌冬孢子萌发具有很好的生物活性,EC50分别为0.0117、0.0234、0.0636、0.1238、0.1441、13.7620和25.9300 μg/mL,而丙环唑的活性较低,EC50为155.5000 μg/mL.啶酰菌胺对甘蔗黑穗病菌担孢子增殖没有抑制作用,除嘧菌酯对“+”、“-”两种担孢子增殖的EC50分别为4.3250和5.3040 μg/mL外,其余药剂的EC50均小于1.0000μg/mL.对甘蔗黑穗病菌菌丝生长抑制作用较好的药剂依次为丙环唑、苯醚甲环唑、噻呋酰胺、苯醚甲环唑·嘧菌酯、吡唑醚菌酯、吡唑醚菌酯·啶酰菌胺、啶酰菌胺,EC50分别为0.0145、0.0643、0.1291、0.1689、0.2535、0.6767和4.8610 μg/mL,嘧菌酯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稍差,EC50为94.5000 μg/mL.[结论]供试8种杀菌剂对甘蔗黑穗病菌不同生长时期均具有不同的生物活性,可进一步开展这些杀菌剂的田间药效防治试验.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出有效的冬小麦雪腐病菌杀菌剂以指导小麦生产,以冬小麦感病材料337为试材,采用13种杀菌剂对冬小麦雪腐病菌的毒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3种药剂在系列浓度下对冬小麦雪腐病菌菌丝的生长及孢子的萌发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并对该病害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50%腐霉利WP对冬小麦雪腐病菌的防治效果最佳,其EC50为2.88mg·L-1,菌丝抑制率达到85.48%,孢子萌发抑制率为65.4%,相对防效高达95.7%;12.5%腈菌唑EC的防治效果次之,EC50为4.62mg·L-1,孢子萌发抑制率为66.5%,相对防效为87.1%;50%多菌灵WP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14.
海南大棚西瓜枯萎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及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供试菌株海南大棚西瓜枯萎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西瓜专化型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及杀菌剂室内毒力测定。生物学测定结果表明:菌丝在西瓜汁培养基上生长最好;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8和30℃;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最适pH值分别为7~8和7~9;光暗交替有利于菌丝生长;孢子致死温度为60℃、5 min;果糖和葡萄糖作为碳源利于菌丝生长;酵母浸粉和蛋白胨作为氮源利于菌丝生长。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50%咪鲜胺锰盐WP对西瓜枯萎病菌的抑菌效果最好,其EC50为0.730 9μg/mL;32.5%苯甲嘧菌酯SC、30%苯甲.丙环唑EC、10%苯醚甲环唑WG、25%溴菌.多菌灵WP和25%溴菌腈WP对海南大棚西瓜枯萎病菌也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其EC50为1.884 7~8.161 0μg/mL,该研究为田间防治海南大棚西瓜枯萎病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红枣黑斑病是近年来在南疆地区大面积发生的一种病害,筛选高效低毒的药剂为田间黑斑病防治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凹玻片法和离体果实接种法,测定7种杀菌剂对红枣黑斑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结果]室内毒力测定表明,除噻菌铜外,其余6种杀菌剂对菌丝生长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抑霉唑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其次为吡唑醚菌酯和苯醚甲环唑.凹玻片法测定表明,唑醚·代森联、代森锰锌和抑霉唑对红枣黑斑病菌分生孢子萌发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离体果实接种测定表明,唑醚·代森联、代森锰锌对黑斑病具有很好的保护,抑霉唑、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和硅唑·多菌灵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结论]抑霉唑、苯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等均表现出很高的抑制分生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活性及病斑扩展的作用,可作为在果园防治红枣黑斑病的推广药剂.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解淀粉芽孢杆菌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为该药剂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分别测定了解淀粉芽孢杆菌(WP)、枯草芽孢杆菌(WP)、40%多菌灵(WP)、50%异菌脲(WP)和40%嘧霉胺(WP)对番茄灰霉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及有效抑制中质量浓度(EC50);采用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分别测定了以上5种药剂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解淀粉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40%多菌灵、50%异菌脲和40%嘧霉胺对番茄灰霉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的EC50分别为946.28,757.19,75.36,8.95和5.53μg/mL,对孢子萌发抑制的EC50分别为1 665.56,1 416.16,241.90,37.32和21.35μg/mL。盆栽试验结果显示,解淀粉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40%多菌灵、50%异菌脲和40%嘧霉胺750倍液的保护效果分别为68.47%,70.14%,74.18%,74.13%和80.63%。田间试验结果显示,解淀粉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40%多菌灵、50%异菌脲和40%嘧霉胺750倍液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3.37%,64.83%,69.56%,73.49%和75.55%。【结论】解淀粉芽孢杆菌对番茄灰霉病菌的室内毒力作用和田间防治效果与枯草芽孢杆菌相当,可以作为田间防治番茄灰霉病菌的一种辅助药剂。  相似文献   

17.
吡唑醚菌酯及三唑类杀菌剂对番茄颈腐根腐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吡唑醚菌酯与戊唑醇、丙环唑、氟硅唑等防治番茄颈腐根腐病的应用潜力。【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分别测定吡唑醚菌酯、戊唑醇、丙环唑、氟硅唑4种杀菌剂抑制番茄颈腐根腐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radicis-lycopersici)菌丝生长、分生孢子萌发及芽管伸长的毒力。通过温室盆栽试验,采用灌根处理法,于施药后7、15 d测定番茄幼苗株高和茎粗的增加量,评价杀菌剂对番茄植株生长的安全性;在室内,利用盆栽番茄,采用先接菌后施药的方法,测定施药后7、15和30 d药剂对番茄颈腐根腐病的防治效果;在田间,同样采用灌根处理,分别于施药后60、90和150 d调查番茄颈腐根腐病发病情况及最终番茄产量,评价不同杀菌剂对番茄颈腐根腐病的防治效果以及对番茄产量的影响。【结果】吡唑醚菌酯对番茄颈腐根腐病菌菌丝生长、孢子萌发及芽管伸长均表现出较高的毒力,EC_(50)分别为0.055、0.012、0.010μg·m L~(-1),其次为丙环唑,EC_(50)分别为0.058、0.060、0.011μg·m L~(-1)。戊唑醇抑制菌丝生长的作用强,对孢子萌发及芽管伸长的毒力较低,EC_(50)分别为0.075、0.255、0.455μg·m L~(-1);氟硅唑抑制分生孢子芽管伸长的毒力高,而抑制菌丝生长与孢子萌发毒力相对较低,EC_(50)分别为0.013、0.078、0.457μg·mL~(-1)。戊唑醇25、50 mg a.i./株、丙环唑5、10 mg a.i./株、氟硅唑5、10 mg a.i./株均显著抑制番茄幼苗株高,增加茎粗,吡唑醚菌酯30、60 mg a.i./株处理则均无影响。温室盆栽接种试验中,药后30 d,吡唑醚菌酯60 mg a.i./株防治效果最高,为87.12%,丙环唑10 mg a.i./株次之,防治效果为82.17%,戊唑醇50 mg a.i./株与氟硅唑10 mg a.i./株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9.40%与71.67%。田间施药后90 d,吡唑醚菌酯60 mg a.i./株防治效果最高,为90.36%,戊唑醇50 mg a.i./株与丙环唑10 mg a.i./株次之,分别为84.20%与82.55%,氟硅唑5 mg a.i./株防治效果最低,为65.06%。而至施药后150 d,各处理防治效果均显著降低,戊唑醇50 mg a.i./株最高,为40.40%。最终产量统计,吡唑醚菌酯60 mg a.i./株处理增产率最高,为50.63%,丙环唑5 mg a.i./株最低,为-2.61%。【结论】吡唑醚菌酯、戊唑醇、丙环唑、氟硅唑4种杀菌剂抑制番茄颈腐根腐病菌菌丝生长的毒力相近,吡唑醚菌酯对孢子萌发及芽管伸长的毒力高于3种三唑类药剂。吡唑醚菌酯、丙环唑及戊唑醇均可用于设施内番茄颈腐根腐病的防治,吡唑醚菌酯60 mg a.i./株的防治效果最高,对植株安全且增产显著,而丙环唑与戊唑醇应注意控制使用剂量。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针对稻瘟病高效的药剂,研究采用生长速率抑制法和玻片萌发法,测定了18种杀菌剂对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45%三苯基乙酸锡、25%腈菌唑、80%乙蒜素、25%咪鲜胺、戊唑醇(有效含量430 g·L~(-1))和75%肟菌·戊唑醇对稻瘟病菌菌丝生长具有最高的抑菌作用。其EC_(50)值分别为1.594 7,2.791 2,3.039 3,3.132 5,3.224 1,3.522 0μg·mL~(-1);25%腈菌唑、25%咪鲜胺、80%乙蒜素、45%三苯基乙酸锡对病原菌分生孢子萌发具有较高的抑制作用,其EC_(50)值分别为0.042 7,0.301 6,0.421 7,0.651 3μg·mL~(-1)。45%三苯基乙酸锡、25%腈菌唑、80%乙蒜素、25%咪鲜胺4种药剂既能抑制稻瘟病菌菌丝生长又能抑制孢子萌发。  相似文献   

19.
为测定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的抑菌活性,采用生长速率法、悬滴法分别测定了该物质对6种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该物质对所测6种病原真菌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制菌丝生长的EC50在129.18~1113.85 mg·L-1之间,其中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为129.18 mg·L-1;抑制孢子萌发的EC50在160.51~356.03 mg·L-1之间,其中对小麦叶枯的抑制率最高,EC50为160.51 mg·L-1。与4种常用药剂对小麦赤霉及番茄早疫病菌菌丝的抑制作用比较,BHT的抑制中浓度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20.
为筛选防治玉米小斑病有效的杀菌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含药培养基平板表面孢子萌发法分别测定不同杀菌剂对玉米小斑病菌的抑制作用,并通过盆栽试验测定了杀菌剂对玉米小斑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氟啶胺、咪鲜胺、苯醚甲环唑等9种杀菌剂对病菌菌丝生长抑制效果较好,EC50值均低于1μg·mL-1,百菌清和代森锰锌的抑制作用较差,EC50值分别为7.607 5、12.067 1μg·mL-1。百菌清、代森锰锌、吡唑醚菌酯、氟啶胺、异菌脲对病菌孢子的萌发具有较强的抑制效果,其EC50值分别为0.356 5、0.452 3、1.709 3、2.976 3、37.579 5μg·mL-1,而其他DMIs类杀菌剂对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较差,EC50值均高于160μg·mL-1。此外,接菌前2h喷药,50%异菌脲SC 1 000倍液、75%百菌清WP 600倍液、80%代森锰锌WP 1 000倍液和50%氟啶胺SC 2 000倍液对玉米小斑病的防治效果可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