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起生态旅游业发展迅速,美国作为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其生态旅游业走在世界前列。中国生态旅游业虽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却存在生态旅游理念不清晰、资源利用不合理、生态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不完善、政策指导以及专业人才和环境教育缺乏等问题。因此,本文通过总结美国生态旅游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发现,美国生态旅游业具有完善的生态旅游规划、科学的教育和宣传、良好的生态大环境、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以及科学的生态旅游管理等经验。最后,结合中国生态旅游业发展的现状,提出推动中国生态旅游业稳健持续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江西省玉山县发展农业生态旅游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江西省玉山县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的特点和发展现状,分析了玉山县农业生态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农业生态旅游业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詹伟鹏  蔡晨璐 《农学学报》2023,13(3):107-112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旅游业发展速度也在不断加快。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生态旅游概念的提出,给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模式。乡村生态旅游的生态文明理念、美丽乡村建设以及两者间的融合发展,持续推动乡村生态旅游不断发展壮大。但乡村生态旅游业中存在的建设管理不严格、科学规划不到位、专业人才缺乏、旅游产品模式化、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乡村生态旅游的快速发展。借鉴福建省平潭青观顶村生态旅游发展实例,从推动乡村生态旅游业长远发展的角度,提出了加强生态旅游立法、明确政府职责、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等3个方面的对策,为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思路,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生态旅游业自20世纪80年代提出,已成为国际旅游业发展最快、最重要的部分,是旅游业发展中的亮点.中国国家旅游局将1999年定为"生态旅游年".国内生态旅游业尚处于初级阶段,人们对生态旅游缺乏科学认识,而且对生态旅游的研究比较粗浅、零散,没有系统性.因此,加强生态旅游的理论研究对生态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生态旅游发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旅游业自20世纪80年代提出,已成为国际旅游业发展最快、最重要的部分,是旅游业发展中的亮点。中国国家旅游局将1999年定为“生态旅游年”。国内生态旅游业尚处于初级阶段,人们对生态旅游缺乏科学认识,而且对生态旅游的研究比较粗浅、零散,没有系统性。因此,加强生态旅游的理论研究对生态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詹原 《安徽农业科学》2012,(12):7226-7228
凭借丰富的生态资源以及庞大的市场需求,我国农村生态旅游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但是由于开发规划不合理以及大众生态意识淡薄等多方面因素,我国农村生态旅游发展模式仍然走着较为传统的粗放型路线。选取了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且生态旅游业发展较早的福建省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提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指出福建农村生态旅游业现存发展模式的不足,最后结合福建省具体情况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马宏儒 《安徽农业科学》2013,(2):666-667,676
系统分析了当前宁德发展生态旅游业所具有的优势、劣势和机会,并就宁德生态旅游发展现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希望能对宁德生态旅游业的发展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由此,发展生态旅游产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作为旅游大省的云南省,少数民族众多,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态旅游业已成为了云南省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通过对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生态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和优势,以及发展概况的介绍与分析,从中找出生态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发展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生态旅游产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与当前旅游业的大趋势一样,生态旅游业面临着如何突破过度依赖门票收入的困局。同时,由于生态旅游景区的特殊性限制了本地发展工业的可能,丰富旅游收入来源,增强景区周边群众的参与度并提高收入,是当前生态旅游业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生态景区往往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的特征,将农特产业发展与生态旅游产业链完善相配合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本研究以陕西省商洛市为例,聚焦商洛5A级景区金丝峡,分析生态旅游景区中农特产品营销的现状,探讨生态旅游与农特产品销售结合的可能性,为下一步生态旅游景区中农业产品营销提供对策。  相似文献   

10.
陈蔚辉  林扬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5240-15242
发展生态旅游不仅带来经济、生态和环境效益,还可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笔者分析了潮州市生态旅游的现状及问题,并从法律、科学的视角提出使其健康发展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1.
董红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28-929,932
在分析秦岭北麓生态旅游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秦岭北麓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对秦岭北麓生态旅游开发首先要做好调研,对旅游资源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确立保护性开发原则,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开发利用的有机统一,实现秦岭北麓生态经济旅游带的科学、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云南磨盘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资源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卢双珍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2):5134-5136
[目的]了解磨盘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资源的质量状况。[方法]利用《GB/T18005-1999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中的评价方法,通过生态旅游资源质量评价、区域环境质量评价、旅游开发条件评价和综合资源质量等级评价对云南磨盘山国家森林公园的生物资源、水文资源、地文资源、天象资源和人文资源进行评定研究,进而了解磨盘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资源的质量状况。[结果]磨盘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资源质量等级评定的总得分为44.42分,达到《GB/T18005-1999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中规定的一级标准。[结论]磨盘山国家森林公园的生态旅游资源具有很高的资源价值和旅游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为推动华蓥市油樟产业高质量发展,通过对当前华蓥市油樟产业发展现状进行摸排调查,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华蓥市实际,针对性地提出了油樟产业发展对策,以期为华蓥市油樟产业规模化高效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从生态旅游的理念和设计原则出发,在分析龙凤山生态旅游区旅游资源开发方向和客源市场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旅游功能分区、项目策划、形象策划、交通道路规划和环境容量测算。在项目策划和旅游形象策划中突出自然山水的生态文化和龙凤文化,为黑龙江省山水型旅游景区的规划与开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付存军  耿玉德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7):9362-9364,9404
以伊春森林生态旅游为例,分析国内森林生态旅游开发管理中存在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在回顾生态旅游定义的基础上,从森林生态旅游的外延与内涵两方面,分析伊春森林生态旅游开发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伊春森林生态旅游外延开发管理失当,内涵体现不足,提出伊春必须建立内涵型生态旅游发展模式,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基本思想,指导森林生态旅游资源与服务设施的开发管理,推动伊春森林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生态旅游是快速发展乡村经济有效的方法之一,以重庆武隆白马山自然保护区周边乡村为例,对植物资源进行调查与评价。白马山植物资源丰富,拥有多种具有发展潜力的资源植物,通过对调查的植物进行筛选,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评价,推荐出适合于白马山周边乡村发展生态旅游的食用植物、药用植物、观赏植物以及保护植物50余种。  相似文献   

17.
王文婷  张超 《安徽农业科学》2011,(10):6136-6138,6143
概述了张家口坝上地区生态旅游产品及生态旅游营销市场,以旅游市场营销4P理论为基本架构,分析了张家口坝上地区生态旅游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张家口坝上地区生态旅游产品的营销策略,通过有效运用这些营销策略,达到开拓张家口生态旅游市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新冠肺炎疫情对浙江省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游客生态旅游消费行为特征的影响,分析疫情暴发后生态旅游产品偏好特征,为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提供指导。  方法  应用SPSS 23.0软件分析疫情暴发前后自然保护区游客生态旅游行为特征、需求特征,疫情暴发后生态旅游产品陈述性偏好、显示性偏好的人口学特征差异,及生态旅游产品陈述性偏好对显示性偏好的影响效应。  结果  ①疫情暴发前后游客去往自然保护区的旅游频次、旅游时段的差异极显著(P<0.01),疫情对游客了解自然保护区的信息渠道、交通方式、旅游花费影响极显著(P<0.01),而对其他生态旅游需求、行为特征均无显著影响。②疫情暴发后,游客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收入等人口学特征对部分生态旅游产品陈述性偏好有显著影响(P<0.05);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对天目山保护区部分产品显示性偏好水平有显著影响(P<0.05)。③保护区游客生态旅游产品的陈述性偏好对显示性偏好有显著影响(P<0.05);天目山保护区游客生物景观和自然教育产品的陈述性偏好对显示性偏好的影响效应,比地文景观和水域景观更明显。  结论  通过融合创新产品引导全新需求、推出智慧化生态旅游产品和服务、加强游客体验后的分享等途径,提出天目山保护区生态旅游产品开发建议。表6参24  相似文献   

19.
董静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0):4781-4783
在中外学者对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生态旅游目的地的主要构成因素:生态旅游资源、旅游交通和旅游中心城市,并以河北省为例,介绍了其生态旅游发展存在的结构问题,确定了河北省的3级生态旅游系统:环京津1级生态旅游系统和以石家庄、邢台和邯郸为节点的2级生态旅游系统以及以衡水为节点城市的3级生态旅游系统。  相似文献   

20.
我国生态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蓉  唐萍萍  张硕新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7):5249-5250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客源市场的细分化,生态旅游已成为现代旅游最具活力的发展方式。但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通过分析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的矛盾统一关系以及发展生态旅游的认识误区,提出了生态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