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厚角跃姬蜂为红头阿扁叶蜂的内寄生蜂,在辽宁省海城市1 a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作茧在土中越冬,翌年4月下旬开始化蛹,5月上旬为化蛹盛期,中旬成虫开始羽化,下旬为产卵期,产卵期可延续到6月上旬,10月上旬钻出寄主体,做茧在土中越冬。  相似文献   

2.
始刻柄茧蜂Atanycolus initiator Fabricius是天牛、象甲、小蠹虫、吉丁虫,透翅蛾等幼虫的外寄生天敌,寄主范围广。在大兴安岭大烧迹地上,主要寄主为天牛幼虫,其第2代手生率为14.34%。该茧蜂一年2—3代,9月上旬开始以老熟幼虫在土中(少数在树皮下)结茧越冬,翌年5月中旬出现越冬代成虫。  相似文献   

3.
杨白潜叶蛾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8—2010年对杨白潜叶蛾(Leucoptera susinellaHerrich-Schaffer)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后发现,杨白潜叶蛾在河南省濮阳地区1a发生5代,代数比较整齐。以蛹茧主要在树干粗皮缝内、落叶等处越冬。翌年4月中旬越冬代成虫羽化,成虫羽化后当天即开始交尾产卵,每头雌蛾产卵26~78粒,产于杨树叶片正面,90%在侧脉旁。孵化后幼虫直接钻入叶片内潜食叶肉危害,被害处呈黑褐色虫斑,之后叶组织枯焦。幼虫老熟后有吐丝下垂习性。9月上中旬第5代老熟幼虫开始结茧化蛹并越冬。各虫态发育历期随季节变化差异较大。成虫具趋光性,♀♂比为1∶0.93。幼虫期天敌有寄生蜂3种,其中寄生率最高的一种为杨白潜叶蛾绒茧蜂(Apanteles SP)。  相似文献   

4.
发展和利用天敌控制森林害虫的增长是防治森林害虫一个重要途径。几年来,由于天敌的作用,舞毒蛾在敦化林区柞树林内虽然保持着一定的数量,但并未成灾。为了准确地掌握天敌的种类,更好地发展和利用天敌资源,特对敦化林区内舞毒蛾幼虫天敌进行了调查。视步收集到舞毒蛾天敌昆虫7种,其中有寄生蜂6种、捕食性天敌1种。简述如下: Apanteles sp.属膜翅目,姬蜂总科,茧蜂科,绒茧蜂属。该蜂是小型蜂,蜂幼虫寄生于寄主幼虫体内,蜂幼虫成熟后结茧于寄主体外。茧白色,圆筒形,绒状,群集于寄主之旁  相似文献   

5.
旋纹潜叶蛾Leucoptera scitella Zeller是危害板栗的主要害虫,在浙江省绍兴市1 a发生4代.以蛹在枝干树皮缝或枝叉处结茧越冬,翌年4月中旬越冬代成虫羽化并产卵,4月下旬第1代幼虫孵化,5月中旬幼虫老熟并结茧,5月下旬1代成虫羽化并产卵.6月上旬第2代幼虫孵化,下旬化蛹,7月上旬第2代成虫羽化并产卵,7月中旬第3代幼虫孵化,8月上旬化蛹、成虫羽化并产卵,8月中旬出现第4代幼虫,9月下旬开始结茧化蛹越冬.在第1代幼虫期,用1.8%阿维菌素乳油1 000倍液、5%吡虫啉乳油1 000倍液和生绿Bt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防治,5 d后效果分别达到97.2%,98.0%和85.7%.  相似文献   

6.
榆三节叶蜂在吉林省辉南1a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结茧以预蛹状态越冬,翌年5月下旬至6月上旬化蛹,6月中下旬越冬代成虫羽化、产卵.7月上旬幼虫孵化,7月中旬幼虫老熟人土结茧化蛹,8月上旬第一代成虫开始羽化、产卵.幼虫孵化后,危害至9月上中旬老熟幼虫人土越冬.采用3%高渗苯氧威乳油(3000~4000倍液)或活孢子苏云金杆菌(2.5亿.mL-1~3.0亿.mL-1活孢子)喷雾防治幼虫,防治效果达到99.5%和95.3%.  相似文献   

7.
灰斑古毒蛾(Orgyia ericae Germar)在鄂尔多斯地区1年发生2代,以卵越冬。5月中旬越冬卵开始孵化,6月中旬开始化蛹,成虫于6月下旬羽化,到10月下旬结束。第2代幼虫始见于8月上旬,结束于9月中旬。第1代和第2代幼虫为害期共约5个月。试验研究表明:相同条件下,雌蛹比雄蛹重;在23℃条件下,雌蛹最重,为(0.59±0.02)g;产卵量受温度影响显著,在23℃时,单雌产卵量最大,为每雌483.25粒。杭锦旗地区灰斑古毒蛾幼虫—蛹期的寄生性天敌平均寄生率达72.2%;卵—茧期的寄生性天敌平均卵寄生率3.23%,平均茧寄生率为61.03%。  相似文献   

8.
[目的]松材线虫病是我国对森林危害和威胁最严重的病害,控制其传播媒介昆虫松褐天牛是防治松材线虫病的主要手段。作者发现的松褐天牛深沟茧蜂(Iphiaulax monochamusi Yang)是寄生松褐天牛中老龄幼虫的重要天敌。为明确松褐天牛深沟茧蜂的寄生率与寄主树木、寄主和环境因子的关系,开展了本研究。[方法]通过解剖46株松褐天牛危害致死的马尾松,调查了松褐天牛深沟茧蜂寄生率与马尾松、松褐天牛和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调查研究表明:寄主树木的高度、胸径和树龄对松褐天牛深沟茧蜂寄生率没有显著影响,松褐天牛的数量对松褐天牛深沟茧蜂寄生率亦没有显著影响,而松褐天牛幼虫龄期和松褐天牛幼虫在树干上的位置显著影响松褐天牛深沟茧蜂寄生率。松褐天牛深沟茧蜂寄生率与松褐天牛龄期呈显著正相关,其偏好寄生3~5龄幼虫;就天牛在其危害寄主树木上的位置而言,松褐天牛深沟茧蜂偏好寄生马尾松主干上部和在韧皮部危害的松褐天牛幼虫,其对位于马尾松树干上部的寄主幼虫寄生率最高,达27.38%,对在韧皮部生活、危害的寄主幼虫寄生率为20.18%,显著高于位于木质部生活的寄主幼虫寄生率(5.46%)。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影响松褐天牛深沟茧蜂寄生率的关键环境因子是寄主树木的坡位和其它天敌寄生率,其中,坡位与松褐天牛深沟茧蜂呈显著正相关,其它天敌寄生率与松褐天牛深沟茧蜂寄生率呈显著负相关。[结论]以上研究初步明确了松褐天牛深沟茧蜂的寄生率与寄主树木、寄主害虫和天敌之间的关系,为今后利用该重要天敌控制松褐天牛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兰氏原绒茧蜂的生物学特性,为竹弯茎野螟的生物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兰氏原绒茧蜂的寄生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兰氏原绒茧蜂成虫羽化主要发生在上午8:00—10:00,且羽化当天即可交配、产卵;该成虫可兼营两性生殖和孤雌生殖,但孤雌生殖未见雌性后代;在16~32℃范围内,16℃的成虫发育历期最长为6.65±0.24天,以10%蜂蜜水作为补充营养成虫发育历期则增加到13.35±0.37天。【结论】兰氏原绒茧蜂的寄生率随寄主发生代数增加而增加,且主要选择3-4龄幼虫期寄主寄生。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兰氏原绒茧蜂的发育历期随温度升高而降低,以10%蜂蜜水作为补充营养可显著延长成虫寿命。  相似文献   

10.
桉树油桐尺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福建省仙游县开展桉树林油桐尺蛾的生物学特性观察与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福建仙游油桐尺蛾1 a发生3代,以蛹在土里越冬;翌年4月上旬—中旬成虫开始羽化,4月下旬为羽化盛期;第1代幼虫5月上旬孵出,5月下旬开始结茧化蛹,6月上旬成虫羽化,6月中旬为羽化盛期;第2代、第3代幼虫分别在7月上旬、9月中旬孵化,第3代幼虫10月下旬结茧化蛹进入越冬状态。采用溴氰菊酯烟雾剂进行应急化学防治可迅速降低虫口,灭幼脲Ⅲ号1 000倍液喷雾防治可控制该虫的危害。  相似文献   

11.
落叶树红腹叶蜂(Priatphora erchsonihartih)危害落叶树,在佳木斯区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入土结茧越冬,翌年5月下旬开始化蛹,6月中旬羽化成虫,6月下旬开始产卵,7月上、中旬开始羽化,幼虫历期310 d。应用黑龙江省平山药厂生产的敌敌畏插管烟剂熏杀3~4龄幼虫,防治效果在95%以上。  相似文献   

12.
对滇柏球果螟的形态特性进行了描述,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分析:滇柏球果螟在昆明地区1年发生2代,以末龄幼虫在被害球果中越冬。幼虫2月上旬化蛹,3月开始羽化为成虫。3月下旬第1代幼虫开始蛀果危害,6月下旬至7月上旬幼虫老熟,在被害球果内结茧化蛹。第1代成虫7月中旬初开始羽化,第2代幼虫8月中旬继续危害球果,至11月后以老熟幼虫越冬。  相似文献   

13.
天牛肿腿蜂是双条杉天牛幼虫和蛹的一种体外寄生蜂。以成蜂在树干虫道内越冬。在室温条件下一年繁殖5~6代,可用松天牛,杉棕天牛等幼虫作寄主进行人工繁蜂。该蜂有钻入木质部寻找寄主寄生的能力。林地放蜂防治双条杉天牛幼虫的寄生率达70%左右。  相似文献   

14.
杨潜姬蜂CelatapopulusWang是杨潜叶蜂幼虫的重要寄生天敌。该蜂1年1代,以老熟幼虫越夏越冬(在寄主土茧内)。4月中旬寄主幼虫危害盛期为成虫羽化产卵盛期,寄主幼虫入土后,该蜂卵始孵化直至老熟。寄生率最高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5.
银杏大蚕蛾生物学特性与防控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银杏大蚕蛾在河南省1年发生1代,以卵在树干上越冬,幼虫4月下旬开始活动,7月份开始结茧化蛹,8月中下旬成虫开始羽化产卵,在栾川县主要危害核桃,严重时可将林木叶子吃光。栾川县主要采取收购虫蛹集中销毁和采用25%灭幼脲3号1 500倍液进行防治,防治效果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6.
广西新松叶蜂的寄主为云南松,观察记录了广西新松叶蜂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广西新松叶蜂在云南省邱北县1年发生2代,以2龄、3龄及少数4龄幼虫越冬,翌年3月中旬开始化蛹,4月上旬开始羽化,成虫将其卵产于松针上,4月下旬卵开始陆续孵化出幼虫,10上旬老熟幼虫结茧化蛹,第二代成虫出现在10月下旬,第二代幼虫于11月中旬开始孵化,并以发育不整齐的幼虫越冬.广西新松叶蜂在每天的12:00~15:00时成虫羽化最多,第二代成虫的羽化盛期为4月中旬,雌雄性比为1:0.8,卵的孵化率为83.1%.  相似文献   

17.
桦三节叶蜂Arge pullata Zadd.是红桦Betula utilis var sininsis的主要害虫,暴发时可将桦树叶片全部吃光。该虫在祁连山东端一年发生1代,以预蛹在寄主树干皮内茧中越冬。越冬预蛹在翌年5月下旬开始化蛹,6月上旬羽化,中下旬为盛期。用敌玛烟剂、20%速灭杀丁2000倍液、40%氧化乐果1800倍液、90%敌百虫1000倍液防治1龄幼虫,效果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18.
固原林区落叶松红腹叶蜂生物学特性及防治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红腹叶蜂是近年来在宁夏固原地区发生的以幼虫取食落叶松当年嫩叶的食叶害虫。该虫1年发生1代。6月中下旬老熟幼虫开始下树在落叶层下结茧越冬,入土深度3~5cm。第2年5月上旬开始化蛹,6月上中旬为化蛹盛期,6月上旬为羽化初期,中旬为羽化盛期,防治实验结果表明,6月上中旬,以林丹烟剂熏杀,幼虫死亡率可达90%以上,见效快,费用低,防治效果好。  相似文献   

19.
白蜡吉丁啮小蜂Tetrastichus planipennisi Yang是我国东北地区白蜡窄吉丁Agrilus planipennis Fairmaire幼虫期的优势寄生性天敌.通过野外采集幼虫室内观察与饲养并适时在林间进行解剖分析,研究了辽宁地区白蜡吉丁啮小蜂生物学特性和对其寄主白蜡窄吉丁自然控制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白蜡吉丁啮小蜂是一种容性群聚性内寄生蜂.在室内25℃条件下.白蜡吉丁啮小蜂从卵发育到幼虫化蛹前需要12 d,蛹期需要10 d.越冬代羽化成蜂雌雄比为0.97:1,寄主平均出蜂量为64头.白蜡吉丁啮小蜂在辽宁1 a发生3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干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坑道内越冬,少数跟随寄主进入蛹室内越冬.5月中、下旬林间开始有成蜂活动.其寄主白蜡窄吉丁在辽宁1 a发生1代,以不同龄期的幼虫在树干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蛀道内及浅层木质部的蛹室内越冬,成虫5月下旬陆续羽化出孔.白蜡吉丁啮小蜂在1 a内可3次寄生寄主幼虫,适宜寄生的寄主幼虫状态和所处位置的变化可导致寄生率波动较大,进而影响对白蜡窄吉丁的自然控制作用.白蜡吉丁啮小蜂的过冷却点-25.21℃~-24.17℃,冰点-18.98℃~-16.81℃;白蜡窄吉丁的过冷却点-26.13℃~-24.79℃,冰点-21.24℃~-19.28℃,两者在辽宁地区均能正常越冬.  相似文献   

20.
桃小食心虫是一种杂食性的果实害虫,除危害苹果、梨、桃、山楂外,对红枣的危害最为常见。桃小食心虫在我省一年发生1~2代,以老熟幼虫在土壤中结茧越冬,翌年6月上旬,越冬幼虫陆续出土,在地表再结夏茧化蛹、6月下旬、7月上旬成虫羽化,成虫多晚上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