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为确定"和燕1号"燕麦新品种在二阴地区的适宜播种时间,在甘肃省二阴地区和政县进行"和燕1号"最佳播种期试验,测定不同播期"和燕1号"的物候期、株高、生长速率、草产量及种子产量。结果显示:随着播种期的推后,生育时期逐渐推后,株高呈降低—升高—降低的变化趋势,5月15日播种株高最高,4月24日和6月15日播种株高最低;生长速率变化与株高变化趋势趋于一致,4月份播种"和燕1号"生长速率普遍较低,6月29日播种植株生长速率最快,5月15日次之。生产中若用作饲草,可推后播种时间,5月15日左右为最佳播期;收籽实,则在4月14日左右播种可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2.
为了确定松嫩平原西部较为合适的播种时期,促进区域青贮玉米优质高效生产,本研究在大田条件下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别设置5个播种时期,即4月25日(T1)、5月2日(T2)、5月9日(T3)、5月16日(T4)和5月23日(T5)播种,比较分析了不同播期处理对青贮玉米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延迟,青贮玉米的生育期缩短,株高、茎秆粗度下降;叶片持绿性,单位面积鲜、干生物产量,籽粒与整株干物重比值均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总体表现为T3>T4>T2>T1>T5。同时,随着播期的延后,青贮玉米单位重量鲜重对应的干物质积累量及粗蛋白质含量逐渐增加,中性洗涤纤维、木质素、淀粉含量逐渐降低,灰分、粗脂肪、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先增加后下降。综合各项产量和品质指标,本试验条件下5月2日至5月16日播种可以获得较高饲用品质的青贮玉米,但在具体播种时间的选择上应结合青贮玉米采后高效加工环节需求,基于当地实际气象条件,尽可能避免播后干旱及低温等环境的不利影响,在确保高产群体质量的基础上科学确定最佳播期,有效提升区域青贮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3.
引入"陕单902"、"登海1号"和"登海3号"不同品种玉米与本区大面积推广的"中单2号"玉米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籽实产量以"陕单902"为最高,籽实产量4125kg/hm2;"登海3号"次之,产量为3600kg/hm2;"登海1号"最低,但秸杆产量最高。玉米以52500株/hm2播种密度为适宜。  相似文献   

4.
沙地生境不同播期对紫花苜蓿生产性能及其越冬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科尔沁沙地种植苜蓿(Medicago sativa)的适宜播期,本研究于2017年在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选择骑士T、公农1号、擎天柱3个紫花苜蓿品种,7月1日开始播种,每5天播种1期,共10个播期,分析播期、生产性能、越冬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建植当年苜蓿播种越晚干草产量越低,骑士T干草产量在7月21日播期显著降低(P<0.05),公农1号干草产量在7月16日播期显著降低(P<0.05),擎天柱干草产量在7月11日播期显著降低(P<0.05);随播种时期的推迟,苜蓿株高、单枝条重呈降低的变化趋势,单位面积株数和枝条数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苜蓿越冬率从播期7月16日开始显著降低,公农1号在7月16日以前播种越冬率显著高于骑士T和擎天柱(P<0.05);播种翌年第1茬苜蓿干草产量和株高随着播期的推迟而逐渐降低,2,3茬则无明显变化;苜蓿单位面积株数和枝条数都随播期的推迟呈降低的变化趋势,随着刈割茬次的增加,苜蓿的株数逐渐降低。因此,在科尔沁沙地种植紫花苜蓿最佳播期为7月1日—7月16日。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出适宜天祝高寒地区种植的优良燕麦(Avena sativa)品种及最佳播期,本试验研究了4个播期(2020年5月14日、5月21日、5月28日、6月4日)7个燕麦品种的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并运用灰色关联度和聚类分析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播期和品种互作对燕麦的产量和品质具有极显著影响(P<0.01);不同播期相比,5月28日种植的‘青海甜燕麦’干草产量最高,为19 488 kg·hm-2,6月4日种植的‘青海444’粗蛋白含量最高,为8.63%;随着供试播期推迟,燕麦分蘖数和根系生物量逐渐增大。利用干草产量、粗蛋白含量、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可溶性糖含量的相对值进行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得出在天祝高寒地区,5月28日种植的‘莫妮卡’表现最好,其次是5月28日和6月4日种植的‘梦龙’;通过系统聚类将这28个处理分为高产高蛋白类,低产高蛋白类,低产低蛋白类,高产低蛋白类4大类。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海河平原区播期和种植密度对青贮玉米(Zea mays L.)生产性能和饲用品质的影响,2017-2019年以‘北农青贮368’、‘冀青贮1号’和‘郑单958’为试验材料,设置3个播期、5个种植密度,测定了不同处理下青贮玉米生物产量、农艺性状、饲用品质,并利用Milk2006对不同处理下青贮玉米的生物产量和饲用品质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播期和种植密度对青贮玉米生物产量、吨干物质产奶量和公顷产奶量均影响显著。6月5日播种时,3个青贮玉米品种平均生物产量和公顷产奶量均最高,分别达到19.29 t·hm-2和27.57 t·hm-2。不同种植密度下青贮玉米吨干物质奶产量在7.50万株·hm-2时最高,饲用品质最优。综合评价认为:海河平原区青贮玉米适宜播种期在6月5日左右,种植密度为7.50~8.25万株·hm-2,为降低成本,减少倒伏风险,建议适宜种植密度7.50万株·hm-2。  相似文献   

7.
南方丘陵地区紫花苜蓿播种量和播种期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紫花苜蓿品种维多利亚(victorian)在南方丘陵山地红壤土不同播量、不同播期进行试验,考察不同播种量与出苗率和密度、刈割平均株高、分枝数、越夏存活率、青草产量、茎叶比和鲜干比的关系;播种到出苗、齐苗的时间及适宜播期;播种至出苗、齐苗的积温数及其关系;不同播期处理的出苗与越冬存活率等。结果表明,每亩播种量以1.0~1.5kg为宜。播种时间秋播以10月中下旬为宜,春播以3月中旬为宜。  相似文献   

8.
为比较不同玉米品种的不同器官和上3/4植株的生物产量,以提高玉米定向培育的选择效率,试验选用郑丹958、鲁单9088、大京九3912和登海605四种具有代表性的优良玉米品种作为试验材料,分别在新鲜和干物质基础上对完熟期玉米的上3/4茎、下1/4茎、叶片(含叶鞘)、果穗和上3/4植株的蛋白质和总能产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新鲜和干物质基础上,登海605玉米植株上3/4茎、下1/4茎、叶片(含叶鞘)、果穗和上3/4植株的产量、单位土地面积产量及蛋白质和总能产量均显著高于郑丹958和鲁单9088(P < 0.05)|郑丹958的上3/4植株的产量、单位土地面积产量及蛋白质和总能产量均显著高于鲁单9088(P < 0.05)。(2)新鲜基础上,登海605的果穗和上3/4植株的产量和单位土地面积产量显著高于大京九3912和郑丹958(P < 0.05),大京九3912和郑丹958显著高于鲁单9088(P < 0.05)。登海605和大京九3912的果穗和上3/4植株的蛋白质和总能产量均显著高于郑丹958和鲁单9088(P < 0.05),而登海605的上3/4植株的蛋白质和总能产量均显著高于大京九3912、郑丹958和鲁单9088(P < 0.05)。(3)干物质基础上,登海605上3/4植株的单位土地面积产量较大京九3912提高18.95%(P < 0.05),大京九3912较郑丹958和鲁单9088分别提高17.99%和21.56%(P < 0.05)。登海605上3/4植株单位土地面积的蛋白质产量和总能产量较大京九3912、郑丹958和鲁单9088分别提高28.33%、44.47%、36.97%和33.13%、43.39%、37.99%(P < 0.05)。综上所述,不同玉米品种之间,不同器官和上3/4植株的产量、单位土地面积产量及蛋白质和总能产量差异很大。本研究条件下,四种玉米上3/4植株的产量、单位土地面积产量及蛋白质和总能产量顺序为:登海605>大京九3912>郑丹958>鲁单9088。 [关键词] 玉米|品种|蛋白质|总能|产量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出适宜甘德高县寒地区种植的优良燕麦(Avena sativa)品种及其最佳播期,研究了7个燕麦品种4个播期(2020年5月23日、5月30日、6月6日、6月13日)的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并运用灰色关联度和聚类分析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 表明:5月30日播种的梦龙干草产量最高,为20022 kg/hm2,莫妮卡次之,为19835 kg/hm2,5月30日播种的陇燕3号粗蛋白含量最高,为5.57%.随着播期推迟,7个燕麦品种分蘖数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茎基直径逐渐减小.利用干草产量、粗蛋白含量、中性洗涤纤维含量、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的相对值进行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得出,在甘德县高寒地区,5月23日种植的青海444综合表现最优,其次是5月30日种植的青引2号.通过聚类分析将其分为干草产量高、干草产量低、粗蛋白含量高、粗蛋白含量低4大类.  相似文献   

10.
经对比试验 ,白马牙玉米适宜的播期和播量为 4月 2 0日 ,播量为 1 5g/m2 。  相似文献   

11.
播种期对普那菊苣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普那菊苣的播期试验与生长发育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播种期的推迟,普那菊苣株高和产草量极显著下降,分别从202.1cm,64119.0kg/hm2下降到47cm,10552.5kg/hm2,降幅分别为0.4%~330.0%和50.12%~507.62%;播种期推迟,生育期明显缩短,从157d减少到135d,4月中旬以前播种能开花结实,但种子千粒质量和种子产量随着播种期的推迟而逐渐下降,5月3日以后播种不能完成整个生育周期,6月上旬以后播种不能正常抽苔拔节。故适当早播是提高普那菊苣产草量和种子产量的重要措施。结合贵州南部气候特点,其种植利用时间以2月中下旬播种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2.
播期和播量对橘园间作下山黧豆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橘园间作条件下,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经连续两年试验,研究了不同播种期、播种量对豆科绿肥山黧豆(Lath yrus sativus)鲜草产量、种子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播期、播量对山黧豆鲜草和种子产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播量影响大于播期;2)山黧豆的鲜草和种子产量随播期推迟显著降低(P<0.05),9月20日播种的鲜草产量最高,达29 406.0 kg·hm-2,种子产量则以9月30日播种的最高,为1 616.1 kg·hm-2.早播(9月播种)时,株高、单株分枝数、单株根瘤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等农艺性状均优于晚播(10月播种);3)播量为45.0 kg·hm-2时,其鲜草和种子产量均最高,拯种量过大对产量和农艺性状均有负向作用.综上,山黧豆在四川西充与橘园间作下的适宜播种期在9月,最佳播种量为45.0 kg·hm-2.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期播种,对赣饲一号纤毛鹅规草的适宜播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赣饲一号纤毛鹅现草产草量的最适播期为9月14日,临界播期为11月7日,最迟播期为12月2日;生产种籽的最适播期为10月12日,临界播期为12月2日,最迟播期为1月22日。  相似文献   

14.
在春播玉米中,主要的栽培技术措施主要包括一下几个方面:选用高产适宜的品种,催芽造期早播,深松土,早管理,以提早出苗,争取热量,缩短播期,促进早熟高产。  相似文献   

15.
麦茬复种青贮玉米栽培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刘珊  张飞虎 《草业科学》1999,16(1):33-39
为进一步挖掘生产潜力,增加经济效益,进行了麦茬复种青贮玉米栽培试验研究与推广。研究表明,麦茬复种青贮玉米苗期短,生长速度快,在北方麦收后及时播种玉米,选择适宜品种和密度,结合科学灌水施肥,可获得高产,高质量的青贮草。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播期延后对高原饲草生长和品质的影响,本研究选取'加燕2号’燕麦(Avena sativa L.)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3个播种时间:6月上旬(传统播期)、6月中旬(播期延后)和6月下旬(播期延后),并测定土壤理化性质、牧草生物量和营养成分等指标。结果表明:播期调整对牧草生物量和土壤理化性质无显著影响,但传统技术播种燕麦粗蛋白含量降低,具有养分转移重吸收现象,而播期延后燕麦可以保持粗蛋白含量不降低,同时粗纤维含量减小。因此,播期延后可以在保证燕麦产量的前提下,增加牧草营养含量,并提高适口性,本试验最佳播期为6月中旬。  相似文献   

17.
春播高丹草在河北低平原区的播期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河北低平原区,对高丹草Sorghum vulgare品种晋草1号进行了春播播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晋草1号具有明显播期效应.播期能对高丹草产草量和粗蛋白产量产生明显影响.4月15日播种鲜、干草产量和粗蛋白产量最高,4月22日播种鲜、干草产量较高;4月15日和4月22日播种出苗时间较短;株高、小区茎数、鲜干比不同播期情况下差异不显著.综合分析,以4月15-22日为春播的最佳播期.适期播种情况下,如果加强生长期间的田间管理并且及时刈割,最后1次刈割时期适当后延至10月10日,晋草1号高丹草在河北低平原区能完成3茬草的收获.  相似文献   

18.
播期对冀西北坝上农牧交错区青贮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冀西北坝上地区青贮玉米(Zea maysL.)适宜的播种日期,本研究以青贮玉米‘德美亚1号’、‘院军1号’、‘巡天3号’、‘德美亚2号’4个品种为材料,设置S1(5月2日)、S2(5月7日)、S3(5月12日)3个播期,开展播期试验,探究3个播期下青贮玉米的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等农艺性状及产量、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德美亚1号’株型适中、适合密植、生育期短,在5月7日播种,株高、茎粗最高,为208.95 cm,2.67 cm,叶面积指数为3.93,干草产量可达17.53 t·hm-2,相对饲用价值最高达159.7,草品质达国标二级;‘德美亚2号’秆矮、早熟、抗逆性好,在5月7日种植产量为17.24 t·hm-2,相对饲用价值达205.9,草品质达国标一级;‘院军1号’、‘巡天3号’含水量过高,不适宜制作青贮玉米。综上,‘德美亚1号’为最适宜在冀西北坝上农牧交错区种植的青贮玉米品种,播种期为5月7日。  相似文献   

19.
种植密度是影响间作体系产量潜力发挥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明确不同株型玉米(Zea mays)与大豆(Glycine max)间作搭配的适宜种植密度,本研究以紧凑型'登海605'(DH605)和平展型'川单428'(CD428)玉米及辽鲜一号菜用毛豆为试材,在同一施肥水平下,设置4个玉米种植密度(45000、52500、60000和67500株·hm-2),研究玉米不同株型和密度对间作大豆地上部干物质积累、氮磷钾养分吸收及利用、产量和产量构成及群体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玉米种植密度的增加,间作大豆各时期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单株荚数、鲜百粒重、地上部氮磷钾积累量和氮磷钾偏生产力均显著降低(P<0.05).相同密度下,与CD428间作的大豆产量、生物量、氮磷钾积累量均低于与DH605间作大豆.综合群体产量分析,认为适合紧凑型DH605玉米间作大豆的种植密度为60000株·hm-2,适宜平展型CD428玉米间作大豆的种植密度为52500株·hm-2.  相似文献   

20.
种植密度是影响间作体系产量潜力发挥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明确不同株型玉米(Zea mays)与大豆(Glycine max)间作搭配的适宜种植密度,本研究以紧凑型‘登海605’(DH605)和平展型‘川单428’(CD428)玉米及辽鲜一号菜用毛豆为试材,在同一施肥水平下,设置4个玉米种植密度(45 000、52 500、60 000和67 500株·hm?2),研究玉米不同株型和密度对间作大豆地上部干物质积累、氮磷钾养分吸收及利用、产量和产量构成及群体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玉米种植密度的增加,间作大豆各时期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单株荚数、鲜百粒重、地上部氮磷钾积累量和氮磷钾偏生产力均显著降低(P < 0.05)。相同密度下,与CD428间作的大豆产量、生物量、氮磷钾积累量均低于与DH605间作大豆。综合群体产量分析,认为适合紧凑型DH605玉米间作大豆的种植密度为60 000株·hm?2,适宜平展型CD428玉米间作大豆的种植密度为52 500株·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