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吡虫净防治棉蚜药效试验陈发炜(山东省沂水县农业局276400)张元芳,张庆艳,王培桐(沂水县王庄乡农技站)棉蚜(Aphisgossypii)是危害棉花的主要害虫。为了明确吡虫净对棉蚜的防效和施药技术,我们于1995年在山东省植保总站的指导下,进行了5...  相似文献   

2.
笔者于2003年至2011年对新疆博州地区棉蚜进行了系统调查.调查发现,自2003年棉蚜暴发为害后,棉田棉蚜由秋蚜为害为主转变为以伏蚜为害为主,秋蚜发生为害减轻;如果棉蚜为害高峰期提前至6月中旬前后,则造成为害损失重.6~7月时晴时雨天气过程利于棉蚜发生,而7月底有少量降雨过程就会导致棉蚜种群数量迅速消退.做好棉蚜系统调查工作,及时预报棉蚜发生高峰期,抓好点片防治及联防统治工作,可有效防控棉蚜发生为害.  相似文献   

3.
新疆农业生态系统中,防护林等树木、小麦等夏熟作物、农田边缘区及绿洲内野生植物、各种果树是现今棉蚜的主要源库.建设和完善农田和绿洲防护林体系,扩种果树、农田四周种植增殖天敌的植物,可有效增强棉蚜天敌的数量.防治林木、果树、小麦等的害虫,应尽量采用保护天敌的有效措施.田外野草应注意保护,防止盲目铲除;防治棉叶螨不宜提倡田边喷药,设置所谓保护带.棉蚜的生物防治,更应注意田内、田外的协调,充分发挥生态防治棉蚜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多旋翼植保无人机在棉蚜防治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索无人机在棉花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效果,开展了KT-10-Ⅱ型四旋翼植保无人机低空喷洒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防治棉蚜的试验。结果表明,无人机飞防对棉蚜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加入占总药液量1.5%的飞防专用喷雾助剂的处理,对棉蚜的防效优于未加助剂的处理,并能减少农药用量30%。  相似文献   

5.
选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对棉蚜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对棉蚜防治效果好.其中667m^2 45~60g处理,药后7d的防效达94%以上,虫口减退率为93%以上,且无药害;建议该剂量作为大面积上推广使用剂量。  相似文献   

6.
我国棉花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棉花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进展戴小枫郭予元(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北京100094)“八五”期间,以棉花枯萎病、黄萎病、烂铃病、棉铃虫、红铃虫、棉蚜、盲蝽象、棉田玉米螟等病虫害为主要对象,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棉花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7.
石启田 《新农药》2004,(4):16-17,9
试验表明,8%银杏酚生物农药属于低毒生物农药,防治棉蚜、菜蚜、菜青虫、蓟马效果良好,是用于生产绿色农产品很好的生物农药。  相似文献   

8.
通过3年调查明确,棉蚜在河西走廊荒漠绿洲生态环境下的寄主植物有14科51种,棉蚜发生高峰期为7月下旬至8月中旬,棉蚜蚜量()与籽棉产量损失率()的回归方程为=12.0854+0.0105=0.966);棉蚜的发生与地理环境、气候、灌水、作物布局关系极为密切。室内测定多异瓢虫成虫对棉蚜每日最大理论捕食量为625头,其3龄若虫捕食量为500头。棉区推广以调整作物结构、狠抓棉蚜越冬寄主的冬春防治,实行规范化栽培管理,协调运用各种防治措施,合理用药的综合防治技术规程,累计示范推广2.9万hm,防治效果达90%以上,增产皮棉222.0kg/hm,增产率为17.0%。  相似文献   

9.
大功臣治棉蚜既经济又高效湖北省植保总站(430070)顾卫东用10%大功臣(吡虫啉,下同)防治稻飞虱已是公认的速效、高效、长效的理想药剂。但据国内多点试验示范,用10%大功臣防治棉蚜,也同样具有上述明显特点。1大功臣对同翅目害虫具有特有的毒理机制同翅...  相似文献   

10.
棉蚜的分布特点及综合治理技术江怀仲,李琼芳,叶鹏盛(四川农科院棉花研究所简阳641400)棉蚜是棉花上的主要害虫。近年来,棉蚜已成为当前棉花害虫治理中的一大重点和难点,特别是蕾铃期棉蚜(“伏蚜”)的猖獗危害,严重地挫伤了植棉者的积极性,影响了棉农的经...  相似文献   

11.
棉蚜寄主间转移是常见的现象,在寄主转移过程中的寄主适应能力转变是其重要的生物学特性。为了解棉蚜取食西葫芦不同世代后,对其他寄主适应能力的转变,探究取食经历对棉蚜寄主适应性变化的影响,本试验利用寄主转接试验,将采自棉花上的Hap4型棉蚜转接到西葫芦上,分别测定取食西葫芦不同世代后,对棉花、黄瓜和西葫芦的适应能力。结果显示,随着取食西葫芦代数的增加,Hap4型棉蚜对原寄主棉花的适应性逐渐降低。Hap4型棉蚜取食西葫芦一代后就对黄瓜有良好的寄主适应性,并呈现较为稳定的趋势。Hap4型棉蚜对西葫芦的寄主适应性随着在西葫芦上取食代数的增加而降低,但强于在原寄主上的寄主适应性。除此之外,本试验也发现取食西葫芦后的Hap4型棉蚜的寄主适应性表现为黄瓜>西葫芦>棉花。植食性昆虫的取食经历影响其寄主适应能力,Hap4型是棉蚜主要的生物型之一,其取食经历直接影响其寄主适应性,研究结果为生产中作物布局及棉蚜的生态调控技术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棉花品种抗蚜性的生化机制的基础上,根据棉蚜与棉花的种间互作关系,研究了不同品种类型的棉苗因棉蚜为害而引起的生理应激反应及由此对抗蚜性表现及棉蚜种群数量消长所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棉株在棉蚜为害条件下,体内抗蚜物质如单宁,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较大幅度上升,且其增长幅度,扰蚜品种明显高于感蚜品种,同时叶片颜色明显加深。讨论分析了这种生理反应即诱导抗蚜性对棉蚜种群动态可能产生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新和县1999、2002两年冬季铲除田埂杂草带棉田棉花卷叶率变化情况的观测,研究铲除田埂杂草对棉砾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苗期、蕾期防治效果可以达到70%~90%,棉花卷叶率下降3.35~16.83倍(P<0.05)。棉蚜越冬和早春迁飞与田埂上的杂草有关可能是这项技术有效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棉蚜预测预报网络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测报的国家行业标准(GB/T15799.1995)及其测报调查的相关信息标准,利用分布式数据库SQL建立了棉蚜预测预报数据库,数据库主要包括早春木本寄主蚜虫调查、早春草本寄主蚜虫调查、苗期棉蚜消长情况调查、苗期棉蚜普查、伏期棉蚜系统调查、伏期棉蚜普查、棉田天敌系统调查、植保站信息和气象信息等12个数据表;利用Internet网络技术和网络开发软件,建立了浏览器/服务器应用程序结构体系,实现了棉蚜虫情数据维护、查询、统计、报表和打印等网络数据库管理和预测数据挖掘功能。棉蚜网络数据库的建立和浏览器/服务器应用程序结构体系的组建和实现,为棉蚜区域化预测预报和管理提供了有力的科学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寄主植物对棉蚜乙酰胆碱酯酶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通过生物测定和生化分析研究了5种不同寄主植物上的棉蚜种群对灭多威的敏感性,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及灭多威对AChE的抑制作用,结果发现,取食石榴和花椒的棉蚜AChE活性最高,是冬青上棉蚜(最低)的2.00倍和3.33倍,说明寄主植物可以影响棉蚜AChE的活性,灭多威对不同寄主植物上的棉蚜个体的AChE进行抑制后,发现棉花和冬青上的棉蚜种群中AChE对灭多威不敏感的棉蚜个体多于花椒,木槿和石榴上的棉蚜种群,这与棉花及冬青上的棉蚜对灭多威耐药性较其它三种强的趋势近似,表明AChE敏感度的降低是棉蚜对灭多威产生抗药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棉蚜抗药性及其化学防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棉蚜[Aphis gossypii(Glover)]属半翅目蚜科,是一种世界性的害虫,主要通过取食植物汁液和传播病毒给农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长期以来,棉蚜的防治一直以化学防治为主,棉蚜对有机氯、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新烟碱类等多种杀虫药剂已经产生了抗性。本文主要从棉蚜抗药性发展历史、抗药性机制以及棉蚜的化学防治等方面进行论述,期望能为农业生产上延缓棉蚜抗药性产生、有效治理棉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7.
棉花蚜螨繁殖率及棉蚜再猖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氰戊菊酯曾对棉蚜有极好的防治效果,而对棉叶螨防治效果极差。棉蚜抗药性的发展使药效发生了变化,近来的试验表明,该药对蚜虫药效很差,对伏蚜根本无效,100和200ppm对棉蚜已属低浓度,可使其繁殖率增加4-8倍,在田间使用氰戊菊酯可形成大的棉蚜群体。在相同浓度下一般可抑制棉叶蚜群体,使药后存活很少的棉叶螨在种间竞争中处于劣势而使群体越来越小。氰戊菊酯的复配剂-丰收菊酯弥补了氰戊菊酯的不足,可同时控制蚜  相似文献   

18.
棉蚜密度对瓢虫集团内捕食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华北棉田3种常见瓢虫-异色瓢虫、龟纹瓢虫和七星瓢虫为对象,依次在室内和田间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棉蚜密度对瓢虫种间集团内捕食作用的影响。结果显示,室内条件下,随着棉蚜密度的上升,一种瓢虫幼虫对另一种瓢虫卵的捕食量呈下降趋势。与不提供棉蚜的对照相比,提供20、200头棉蚜的处理的捕食量分别平均降低56.5%、92.6%。田间罩笼试验显示出了相似规律,每株蚜量为50、200头时,捕食量较对照(没有棉蚜)平均降低42.0%、56.9%。结果表明,猎物棉蚜的存在能有效降低3种瓢虫之间的集团内捕食作用;棉蚜密度越高,这种趋势越明显。  相似文献   

19.
棉蚜(Aphis gossypii)是一种生活史较复杂的杂食性农业害虫,由于以不同地域气象因素和植被的差异,限制了其生活史类型和越冬寄主种类。分析全球研究棉蚜生活史策略文献,以棉蚜能否以卵越冬为主线,分析世界不同区域棉蚜的2种生活史类型,对棉蚜异寄主全周期型这一生活史策略的原生寄主进行梳理。通过分析棉蚜在不同区域的生活史策略及其越冬寄主,有助于深入研究农作物保护策略,为棉蚜的系统化防治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棉蚜在不同棉花品种上的着落量和种群数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田间调查棉蚜种群数量和网罩棉苗测定其不选择性,采用Duncan’s多重极差检验的数据分析方法,对棉蚜在不同棉花品种上的着落量和种群数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棉蚜对8个棉花品种具有不同的选择性。对徐州142、鄂棉6号表现为明显的不选择性,对33B、SGK抗虫棉、新高抗5号的选择性较强;棉蚜在8个供试品种上的种群数量差别明显,徐州142和鄂棉6号上的蚜量远远低于33B、新高抗5号和SGK抗虫棉;同一季节不同棉花品种上的蚜量增长速率不同,33B、新高抗5号和SGK抗虫棉上蚜量增长速率明显较快。在相同的棉花生长阶段,33B、新高抗5号和SGK抗虫棉的蚜害指数明显高于其它供试棉花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