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矮败小麦在西藏的进展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矮败小麦是矮秆基因标记的太谷核不育小麦,是理想的群体改良工具,在种质资源创新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矮败小麦育成后,经过中国农科院等科研单位多年的研究与摸索,逐步建立起一套科学、方便、实用的矮败小麦轮回选择技术体系,并在品种选育、种质创新、矮败小麦遗传特性转移、生理生化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2005年西藏农科院农业所引进矮败小麦后,根据西藏不同的生态环境和育种目标,建立起3个矮败冬小麦改良群体,并获得了一批综合性状较好的稳定品系及具有特殊遗传背景的特异中间材料。  相似文献   

2.
矮败小麦研究进展及其在新疆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矮败小麦是矮秆基因标记的太谷核不育小麦,是理想的群体改良工具,在种质资源创新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矮败小麦育成后,经过中国农科院等科研单位多年的研究与摸索,逐步建立起一套科学、方便、实用的矮败小麦轮回选择技术体系,并在品种选育、种质创新、矮败小麦遗传特性转移、生理生化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1989年新疆农科院粮作所引进矮败小麦后,根据新疆南北地区不同的生态环境和育种目标,建立起6个矮败冬小麦改良群体,并获得了一批综合性状较好的稳定品系及具有特殊遗传背景的特异中间材料.  相似文献   

3.
《山西农业科学》2015,(12):1715-1717
太谷核不育小麦作为小麦特异种质资源,是理想的遗传改良工具。总结了山西省利用太谷核不育小麦及其衍生种质矮败小麦在品种选育、种质创新、基础研究和群体构建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与取得的育种成就,并提出今后利用矮败小麦开展轮回选择、培育优异新品种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李强  王龙  浦汉春  任立凯  孙中伟  李筠 《安徽农业科学》2012,(30):14689-14690,14716
矮败小麦是具有矮秆基因标记的太谷核不育小麦,根据轮回选择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结合矮败小麦的特点,建立耐盐碱、优质高产、丰产早熟和抗病等4个轮回选择群体,并进行小麦种质创新和新品种选育。  相似文献   

5.
利用矮败小麦进行轮回选择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矮败小麦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刘秉华等育成的核不育小麦新种质。该种质将Tai小麦的显性不育基因MS2与矮变一号小麦Rht10显性矮秆基因有机结合,是太谷核小麦的进一步应用。文章就如何利用矮败小麦进行轮曰选择育种的几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给出了详尽阐述。  相似文献   

6.
以4个T4代转TaEBP、GhDREB、GmDREB1、GmDREB3等抗旱相关转录因子基因的小麦株系为供体,以‘矮败周麦18’为受体,通过温室加代条件下的有限回交、滚动回交途径,应用分子跟踪检测手段,创制转基因矮败小麦抗旱新种质。BC2F2植株目的基因的PCR检测结果表明,获得了分别聚合不同外源基因于一体的抗旱相关转基因‘矮败周麦18’小麦新种质,其中有TaEBP和GhDREB、GmDREB3和GmDREB1、TaEBP和GmDREB3、GhDREB和GmDREB3分别聚合于同一植株的矮败种质;及TaEBP、GhDREB、GmDREB3三个基因聚合在同一植株的矮败种质。这些转基因新种质为进一步开展抗旱转基因矮败小麦轮回选择育种理论与方法研究提供了重要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矮败小麦高效育种技术平台。[方法]对矮败小麦的创制和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将单倍体育种技术引入矮败小麦高效育种技术体系的构想。[结果]矮败小麦既保留了太谷核不育小麦雄性败育彻底、不育性稳定、开放授粉异交结实率高的特性,又发挥了矮变1号降秆作用强的特点,是较理想的群体改良工具。目前对矮败小麦的应用主要包括利用矮败小麦进行群体改良的种质资源平台、利用矮败小麦建立高效育种技术新体系的技术平台及利用矮败小麦作为新品种选育的生产平台。通过在已建立的小麦高效育种技术体系中引入单倍体技术的应用,从理论上建立了一套矮败小麦高效育种生物技术新体系。[结论]该研究为矮败小麦的进一步研究及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矮败小麦育种技术体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遗传基因角度阐述了关键性种质资源与高效育种的关系,并介绍了矮败小麦的创制过程以及应用价值。详细阐述了矮败小麦高效育种技术体系的理论和具体技术路线,对矮败小麦育种工作进行了回顾与展望。  相似文献   

9.
刘莹  赵翠荣  王立峰  陈科海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3986-13987,13990
[目的]探讨矮败小麦高效育种技术平台。[方法]对矮败小麦的创制和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将单倍体育种技术引入矮败小麦高效育种技术体系的构想。[结果]矮败小麦既保留了太谷核不育小麦雄性败育彻底、不育性稳定、开放授粉异交结实率高的特性,又发挥了矮变1号降秆作用强的特点,是较理想的群体改良工具。目前对矮败小麦的应用主要包括利用矮败小麦进行群体改良的种质资源平台、利用矮败小麦建立高效育种技术新体系的技术平台及利用矮败小麦作为新品种选育的生产平台。通过在已建立的小麦高效育种技术体系中引入单倍体技术的应用,从理论上建立了一套矮败小麦高效育种生物技术新体系。[结论]该研究为矮败小麦的进一步研究及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耗散结构理论与矮败小麦高效育种技术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介绍耗散结构理论并以此为依据分析了矮败小麦育种体系的耗散结构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矮败小麦高效育种效率的途径:科学构建原始群保证系统远离平衡态;引入新种质,保持体系的开放性;保证有益基因的引入,增加负熵流是群体改良的关键。最后从育种规划学角度提出建议:矮败小麦轮回选择育种技术的深化和组装;矮败小麦轮轮回选择技术的区域布局与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