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接枝改性纳米SiO2作为填充剂,对不同聚合物接枝改性纳米SiO2/PP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接枝改性纳米SiO2能提高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接枝聚合物链的种类对复合材料的冲击性能影响差异较大,SiO2-g-PBA填充能明显增韧,SiO2-g-PAA填充使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下降.质量分数3%的SiO2-g-PBA填充使聚丙烯(PP)的Tg下降了2.5℃.透视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观察表明接枝改性能有效促进纳米粒子的分散.  相似文献   

2.
超声波在纳米SiO_2与脲醛树脂共混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超声波分散法制备了性能良好的纳米SiO2/UF树脂,探讨了纳米SiO2用量、超声分散时间等因素对脲醛树脂(UF)游离甲醛含量、胶合强度的影响.性能测试表明:超声波分散是降低纳米粒子团聚的简单而有效的方法;随着纳米SiO2加入量的增加,经超声波分散后,纳米SiO2/UF树脂游离甲醛含量降低;经合适时间的超声波分散后,其压制的胶合板胶合强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
涂覆UF/纳米SiO_2的胶合板阻燃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HC 2氧指数测定仪、HRR3热释放率测试系统,测定表面涂覆纳米SiO2改性脲醛树脂(UF/纳米SiO2)马尾松胶合板的阻燃性能 结果表明:随着纳米SiO2在脲醛树脂中加入量的增加,胶合板的氧指数显著增大,最高热释放率、2min总热释放量显著降低;纳米SiO2加入量超过脲醛树脂总量的3%以后,其氧指数、最高热释放率、2min总热释放量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4.
纳米结构SiO_2与植物真菌病害发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植物体内的纳米结构SiO2 和化学合成的纳米结构SiO2 在叶表的沉积以及沉积之后赋予植物叶片独特的物理学特性入手 ,详细讨论了纳米结构SiO2 抑止真菌孢子和寄主表面的高度专一性的超分子识别过程的第一步反应 ,从而提出纳米结构SiO2 可能改变植物叶表面原有的拓扑结构和疏水等物理学特性 ,即形成特殊的双亲性表面 ,影响真菌胞外物质的释放和芽管、附着胞及侵染钉的形成 ,阻断真菌孢子早期的侵染过程 ,从而确定靶向的真菌病害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5.
纳米SiO2 -APP 对木塑复合材料界面特性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聚磷酸铵(APP)与阻燃协效剂纳米二氧化硅(SiO2 )制备了阻燃型木塑复合材料,并利用FTIR、SEM 和力学 性能测试仪,探讨纳米SiO2 的添加量(2%、4%、6%)和APP 的添加量(8%、10%、12%)对木塑复合材料的界面性 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当纳米SiO2 添加量为2% ~6%、APP 添加量为8% ~10%时,两者可以均匀地 分布在木塑复合材料的孔隙中,并且纳米SiO2 可以与木质纤维形成Si—O—C 结合,改善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但 是,APP 添加量增加至12%时,纳米SiO2 和APP 之间会发生团聚,降低了复合材料的性能。2)当纳米SiO2 添加量 为2% ~6%、APP 添加量为8% ~10%时,木塑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均比未添加纳米SiO2 、APP 的有所 增加,拉伸断裂伸长率基本保持不变,冲击强度降低。通过双因素方差分析可知,纳米SiO2 、APP 的添加量以及两 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对拉伸性能、弯曲性能无显著影响,但APP 的添加量以及两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冲击强度有显 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纳米SiO2及纳米SiO2/橡胶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纳米、纳米技术和纳米粒子的结构特征,综述纳米技术应用于制备纳米Si02及纳米SiO2/橡胶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纳米二氧化硅改性脲醛树脂的应用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采用纳米SiO2 改性脲醛树脂, 当纳米SiO2 用量<1 5%时, 用量越大, 树脂的胶合强度越高, 游离甲醛含量越低, 粘度越大, 固化时间不变 用纳米SiO2 (用量1% ) /脲醛树脂(F/U摩尔比1 2)压制胶合板、刨花板、中密度纤维板, 板的各项性能指标都超过国家标准要求, 甲醛释放量达到E级水平 通过红外光谱分析, 初步探讨了纳米SiO对脲醛树脂的增强机理  相似文献   

8.
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纳米二氧化硅(SiO2)/聚丙烯(PP)复合材料,利用热重分析研究了纳米二氧化硅对聚丙烯的热稳定性影响,并采用示差扫描量热法研究了PP及其复合材料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结果表明,纳米SiO2提高了聚丙烯的热稳定性,起到异相成核的作用,使PP的结晶峰温升高、活化能增大.  相似文献   

9.
用湿法改性方法将硅烷偶联剂接枝在纳米SiO2表面上,并分析了pH值、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及硅烷偶联剂的加入量对接枝效果的影响,继而讨论了接枝后的纳米SiO2在原位乳液聚合过程中的分散稳定性.结果表明,较佳的改性工艺条件为:pH值为3~4,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120 min,硅烷偶联剂的加入量为纳米SiO2重量的10%左右.接枝了硅烷偶联剂的纳米SiO2,能够使乳化剂聚集在其表面上,形成“胶束”区域,从而提高了在乳液聚合体系中的分散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纳米二氧化硅(SiO2)/聚丙烯(PP)复合材料,利用热重分析研究了纳米二氧化硅对聚丙烯的热稳定性影响,并采用示差扫描量热法研究了PP及其复合材料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结果表明,纳米SiO2提高了聚丙烯的热稳定性,起到异相成核的作用,使PP的结晶峰温升高、活化能增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为了提高水基共聚物膜材料的耐水性,依据仿生学原理,采用疏水效果好的纳米二氧化硅和1H,1H,2H,2H-全氟癸基三甲氧基硅烷对其进行疏水改性,明确最佳改性配比及机理,进而制备出缓释效果好的环境友好型包膜氮肥。【方法】 采用三因素三水平L9(33)正交试验设计,探究添加不同比例的壳聚糖(0.5%、1.0%、1.5%)、淀粉(0.5%、1.0%、1.5%)和聚乙烯醇(PVA)(2%、3%、4%)对水基共聚物膜材料性能的影响,通过水基共聚物膜材料的吸水率及极差分析筛选出疏水效果好的最优配比。在优选的水基共聚物包膜材料中分别加入0.5%、1.0%、1.5%、2.0%、2.5%、3.0%、3.5%和4.0%的纳米二氧化硅进行疏水改性,通过测定纳米改性水基共聚物膜材料的吸水率和渗透率明确最佳纳米二氧化硅用量。随后,将优选的纳米改性水基共聚物膜材料分别置于含0.5%、1.0%、1.5%和2.0%的1H,1H,2H,2H-全氟癸基三甲氧基硅烷(FAS)的正己烷溶液中进行自组装改性,探究组装浓度对膜材料性能的影响。通过对改性前后水基共聚物膜材料疏水性及透性等变化明确其改性效果,通过改性前后膜材料红外光谱特征、表面微观结构变化探讨其疏水改性机理。并通过土壤培养试验探究所制备的仿生改性水基共聚物包膜尿素的养分释放特性。【结果】 当壳聚糖含量为0.5%、淀粉含量为1.5%、PVA含量为4.0%时所制备的水基共聚物膜材料吸水率最低,为42.50%。与水基共聚物膜材料相比,纳米二氧化硅改性水基共聚物膜材料、纳米二氧化硅和FAS双重改性水基共聚物膜材料的吸水率分别降低了38.54%和55.98%,铵离子的渗透率分别降低了24.14%和44.58%,水分子渗透率分别降低了36.14%和60.98%。红外光谱结果表明,纳米二氧化硅改性水基共聚物膜材料的-OH数量减少,并且观察到了Si-O-Si摇摆振动和反对称伸缩振动,纳米二氧化硅和FAS双重改性后水基共聚物材料表面观察到了C-F键。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结果表明,在纳米二氧化硅改性水基共聚物膜材料表面发现Si元素,纳米二氧化硅和FAS双重改性水基共聚物膜材料表面发现F元素,并且观察到粗糙的表面结构,其水接触角由62.5°提升到118.6°,表现出良好的疏水效果。此外,土壤培养试验结果表明,纳米二氧化硅改性水基共聚物包膜尿素(NWCU)、纳米二氧化硅和FAS双重改性水基共聚物包膜尿素(SNWCU)的养分缓释期明显延长,SNWCU养分累积释放80%所需时间由改性前的10 d左右提升了28 d左右。【结论】 采用纳米二氧化硅和FAS对水基共聚物膜材料进行联合改性可以显著改善水基共聚物膜材料的耐水性及透性,所制备的仿生改性水基共聚物包膜氮肥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2.
以纳米SiO2为硅源,以抗稻瘟病的水稻品种"农大18号"和感稻瘟病的水稻品种"蒙古稻"为材料,测定了纳米SiO2对水稻抗瘟效应及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纳米SiO2处理的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的病情指数分别比不施硅处理下降了30.98%和51.03%,抗病品种的相对防治效果达到了54.93%,而感病品种的相对防治效果达到了73.47%。施硅减轻了病级和病情指数,增强了水稻对稻瘟病的抗性,在感病品种"蒙古稻"上表现尤为明显。水稻在施用纳米SiO2后,不仅可显著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大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使水稻叶片的光合作用增强,而且可以增加新生根系的根数和最长根长,提高根系活力吸收面积,同时水稻叶面接触角增大,叶倾角减小,真菌附着减少,利于水稻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3.
采用红外(FT-IR)、差热分析(DSC)对环氧功能化纳米二氧化硅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改性纳米二氧化硅上的环氧基团仍保持了其反应性,在聚合物基体聚丙烯或聚苯乙烯中的固化反应其反应机理没有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4.
利用微乳法合成了纳米硅胶,并利用聚酰胺胺(PAMAM)对其表面进行修饰以用作功能共单体、载体;以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甲基丙烯酸丙三醇三酯(TRIM)为交联剂,L-色氨酸为模板分子,通过微悬浮聚合的方法,合成了含有PAMAM改性硅胶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利用FTIR,SEM等方法对聚合产物进行了表征,并利用静态吸附和HPLC等方法研究了印迹球状的吸附分离性能.结果表明,印迹微球对水溶液中的色氨酸分子具有良好的分子识别能力,实现了对水溶液中色氨酸的识别.  相似文献   

15.
纳米二氧化硅表面功能化及其表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自由基聚合接枝法,用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lycidyl methacrylate,GMA)表面处理纳米二氧化硅,在其表面引入反应性环氧基团,对影响接枝反应的各种因素,包括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控制单体浓度可有效调控纳米二氧化硅的接枝率.采用红外(FT-IR)、热重分析(TGA)、光电子能谱(XPS)、透射电镜(TEM)等对改性纳米二氧化硅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6.
主要研究了粉藤的物理性质及尺寸稳定性,分别采用高分子量酚醛树脂、低分子酚醛树脂、纳米二氧化硅溶液对粉藤材进行改性处理,以期为粉藤更好地商业化应用提供基础数据及改性方法。结果表明,经过改性处理后的藤材其物理性质相对于素材都有所改善,尺寸稳定性也有着显著的提升。通过正交试验分析,确定粉藤的最佳改性工艺为浸渍材料为小分子量酚醛树脂,浸渍量为55%,固化温度140℃,固化时间1 h。  相似文献   

17.
采用有机助剂氨基磺酸、正硅酸乙酯和十二烷基磺酸钠,无机填料纳米二氧化硅和活性氧化镁对聚乙烯醇( PVA)交联硅酸钠木材胶黏剂进行耐水改性。研究有机助剂添加比例、无机填料配比以及有机助剂/无机填料配比对硅酸钠胶黏剂耐水性能的影响,并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FT-IR)研究耐水性提高机制。结果表明,与单独使用有机助剂或无机填料改性硅酸钠胶黏剂相比,有机助剂和无机填料复合改性硅酸钠胶黏剂的耐水性有较大提高。 FTIR分析表明,相对于PVA交联处理硅酸钠胶黏剂,有机助剂和无机填料复合改性可以进一步促进硅酸钠胶黏剂固化,提高胶黏剂的交联度,从而提高耐水性能。  相似文献   

18.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common silicon fertilizer and nano-silicon fertilizer on the population structure of endophytic fungi in flue-cured tobacco,Yunyan 99 was used as test material, common silicon and nano-silicon were sprayed at vigorous growth,budding and dome stages.The treatments were set as follows: CK (water), T5 (common silicon,0.17 kg/hm2), T8 (nano-silicon,0.32 kg/hm2).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silicon fertilizer on the diversity, composition, structure,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aroma substance of endophytic fungi in flue-cured tobacco were studied. Compared with CK, T5 and T8 treatment coul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ommunity diversity,composition, structure and the content of chemicals and aroma substances. Compared with CK, the diversity of endophytic fungi increased under T8 treatment and decreased under T5 treatment.Compared with CK, the relative abundance of Basidiomycota under T5 and T8 increased by 58.14% and 37.35%, respectively,at the same time, the relative abundance of Flobasidium increased by 113.17% and 417.07%, respectively.Among them, T8 treatment increased the species of endophytic fungi, among which,31 species were more than CK treatment.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was based on chemical composition, aroma substances of tobacco leaves and endophytic fungal community composition.The contents of nicotine,soluble protein,Maillard reaction products and aroma substances were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the community composition of endophytic fungi in tobacco leaves. The diversity of endophytic fungi in tobacco leaves could be increased by spraying nano-silica fertilizer on leaf surface,and the content of chemicals and aroma substances of tobacco could be changed.It is meaningful for human to produce high quality flue-cured tobacc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