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以生态比较脆弱的湖北省黄冈市为研究对象,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黄冈市2003—2011年间的人均生态足迹、人均生态承载力和人均生态赤字进行测算,并采用生态压力指数、生态占用指数和生态经济协调指数对黄冈市的生态安全进行评估。结果表明:2003—2011年间,黄冈市的人均生态足迹从1.53977 hm2上升到2.08304 hm2,增长了35.28%;人均生态赤字从1.22208 hm2上升到1.7357 hm2,增长了42.02%;而人均生态承载力却缓慢增长,且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赤字处于增长趋势。生态压力指数在3.9~4.3之间,生态环境处于极不安全状态;生态经济协调指数在0.6~0.9之间,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性极差。针对黄冈市的生态压力极大问题,分析了原因,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湖南省张家界市各类土地生态安全及其空间格局,基于生态足迹分析,计算张家界市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2020年5期土地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盈亏和生态压力指数,并通过建立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模型,依据标准化生态压力指数评判张家界市土地生态安全等级。结果表明,2000—2020年张家界市人均生态足迹呈上升趋势,增长了52.4%;人均生态承载力基本保持稳定;生态赤字增长了1.45倍;生态压力指数亦上升,增长了52.2%。张家界市土地生态安全呈波动变化,总体处于不安全状态,土地生态安全空间格局表现为不安全区域与草地和水域重叠,安全区域与林地重叠。  相似文献   

3.
为评价贵州省森林公园旅游可持续发展状况,本文运用生态足迹模型,以贵州省森林公园2010-2014年旅游统计数据为依据,对该时间段内贵州省森林公园的旅游生态足迹、旅游生态承载力以及旅游生态赤字等进行计算,结果表明:5年间,贵州省森林公园人均旅游生态足迹、人均旅游承载力和人均旅游赤字都呈下降趋势,人均生态足迹由2010年0.0483 hm2下降到2014年的0.0286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由2010年的0.0194 hm2下降到2014年的0.0090 hm2;人均生态赤字由2010年的0.0289 hm2上升到2014年的0.0196 hm2;生态足迹指数由2010年的-1.49下降到2014年的-2.19;生态压力指数由2010年的2.49上升到2014年的3.19。总旅游生态足迹、总旅游承载力和总旅游赤字都呈缓慢的增长趋势,而生态足迹指数和生态压力指数都反映出了贵州省森林公园旅游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状态,但是2012年后这种不可持续状态逐年有所缓解。通过生态足迹的变化找出影响因素,为贵州省森林公园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4.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银川市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足迹方法目前被广泛地应用于区域生态安全的研究,通过生态足迹方法对银川市1992—2007年的人均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以及生态安全情况进行分析并获得了随时间变化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银川市15年间人均生态足迹增长了94.06%,人均生态承载力减少率为33.70%;生态压力指数由2.1887升至6.4114,增长了1.93倍,其中1992—2002年的生态压力指数大幅度上涨,2002—2007年趋于缓和,但15年间生态安全等级始终为Ⅳ级,处于极不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5.
武汉市水资源生态足迹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足迹理论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了量化评价尺度。通过对水资源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模型的构建,计算分析了2005-2012年武汉市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同时选用人均水资源生态赤字/盈余、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水资源生态压力指数等指标对其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2005-2012年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总体呈上升趋势,而人均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年际变化大;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每年都在不断下降,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效率在逐步提高;除2010年外,水资源生态压力指数均突破1,水资源总体上处于不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6.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引入生态压力指数、生态占用指数和生态经济协调指数作为评价区域生态安全的指标,对赣南地区2005—2015年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进行核算,并对当地生态安全进行定量研究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2005—2015年赣南地区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变化整体都呈现上升趋势,人均生态足迹从2005年的0.307hm~2增加到2015年的0.341hm~2,其中2005—2011年赣南地区一直出去生态赤字状态,2012—2015年赣南地区的区域发展处于生态盈余状态,生态状况明显好转,万元GDP生态足迹整体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整个研究期间赣南地区的生态压力指数均大于0.8,属于不安全状态,生态占用指数处于1级很贫穷的状态,而生态经济协调指数等级也是处于协调性很差的1级。以上数据表明赣南地区的生态安全不容乐观,生态压力较大,结合赣南地区的实际状况,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袁欢  郑钦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806-15808,15811
在生态足迹模型基础上,运用“能值一生态足迹”模型计算重庆市2004~2008年的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足迹,并引入生态压力指数、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以及生态协调系数,构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区域的生态安全现状进行动态分析与评价。计算结果表明重庆市2004~2008年的人均生态足迹呈上升趋势,持续出现生态赤字,生态压力指数呈快速增长,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存在小幅波动,现有的生态安全的发展趋势不容乐观,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不相协调。  相似文献   

8.
利用生态足迹模型,以江苏省2008年统计年鉴数据为基础,对江苏省2007年的各种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程度进行计算,结果表明:江苏省人均生态足迹为2.937981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388743 hm2,人均生态赤字达2.549238hm2,比2006年的人均生态赤字上升了近6%。随着江苏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土地资源的需求已经远超过其自身承载力范围,人均生态赤字的加剧更表明现有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生态环境处于不安全状态。此外,还提出应对生态足迹赤字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传统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的不足,引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数对模型进行改进,计算辽宁省朝阳市2010-2013年水资源生态足迹、水生态承载力、水生态盈亏、万元GDP水生态足迹、水资源生态压力指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数,并分析朝阳市2010-2013年水资源生态足迹变化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情况。结果表明,朝阳市2010-2013年平均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为0.267 2 hm~2,平均人均水资源生态承载力为0.062 5 hm~2,平均人均水资源生态赤字为0.204 7 hm~2,平均万元GDP水生态足迹为0.109 0 hm~2,平均水资源压力指数为4.33,平均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数为0.19,水资源利用处于不可持续状态。  相似文献   

10.
刘欣  葛京凤  梁彦庆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1):5621-5623
在生态安全评价中,生态足迹模型已广泛被采用,但这些研究多是静态评价,应用生态足迹方法定量计算赞皇县1975~2002年的生态安全度,从时间序列、生态足迹构成和生态压力状况3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时间序列上,生态安全呈下降趋势,已出现生态赤字;生态足迹构成上,各土地类型供需结构不平衡,土地利用结构不尽合理;生态压力状况上,28年间压力指数增幅为1.66,且随时间呈增大趋势。并针对生态安全状况,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目的]基于生态足迹模型定量分析江苏省的可持续发展情况。[方法]根据2006—2015年江苏省相关统计数据,研究江苏省的生态足迹总量动态变化、不同生态、生产性土地生态足迹、人均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及生态赤字。[结果]2006—2015年江苏省总生态足迹以年均3 547.882万hm~2/a的速度增长,人均生态足迹从2006年的5.90 hm~2上涨为2015年的9.67 hm~2。不同类型土地生态足迹贡献率从大到小依次为建设用地、化石能源用地、耕地、林地、草地、水域。江苏省处于生态盈余状态,但自2012年下降明显。[结论]整体看来,江苏省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12.
南通市2008年生态足迹计算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生态足迹计算模型,对南通市2008年生态足迹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南通市2008年人均生态足迹为2.346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376 hm2,人均生态赤字高达1.970 hm2,分析生态足迹构成要素,并将南通市2008年生态足迹与江苏其他城市进行了比较,最后提出了减缓生态压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运用能值-生态足迹模型计算山东省泰安市2003-2012年的人均能值生态承载力和人均能值生态足迹,通过构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其生态安全现状做了动态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泰安市的人均能值生态承栽力在0.3996hm2上下波动。人均能值生态足迹从5.5612hm2增至7.9506hm2,生态压力指数由11.4826增至25.5964,生态安全状态从“轻度不安全”过渡到“中度不安全”,在2012年已变为“重度不安全”状态。通过建立灰色GM(1,1)预测模型,对泰安市2013~2022年的生态安全状况进行预测,预测结果显示,到加22年,泰安市的人均能值生态承栽力将变为0.2137hm2,人均能值生态足迹将高达10.1461hm2,生态压力指数将增至47.4848,泰安市的生态安全将持续为“极度不安全”状态,可见,泰安市生态安全的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4.
吉林省生态足迹动态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状况评价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运用生态足迹理论计算吉林省1998-2010年的人均生态足迹与人均生态承载力,分析人均生态足迹与人均生态承载力的动态变化。结合生态赤字、生态协调系数、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万元GDP生态赤字、生态经济系统发展能力,分析吉林省近13年的可持续发展状况,结果表明:人均生态足迹在1998-2010年一直保持增长的趋势,从1.7841hm2/人增长到3.2013hm2/人,人均生态承载力从1.3535hm2/人减少到1.3028hm2/人,生态赤字从0.4306hm2/人增大到1.8985hm2/人,吉林省的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的状态。在1998-2010年期间,生态协调系数都比较接近1.414,属于基本不协调。生态足迹多样性整体呈下降趋势,发展能力指数由2.1429升到3.0902。万元GDP生态赤字先升后降:从1998年的0.7308hm2/万元升到2002年的0.9888hm2/万元,最后降到2010年的0.6016hm2/万元。灰色预测模型显示:2011-2020年,吉林省人均生态足迹将由3.4833hm2/人增大到5.7022hm2/人,人均生态承载力由1.2978hm2/人降到1.2676hm2/人,生态赤字将由2.1855hm2/人增大到4.4346hm2/人。吉林省必须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改变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式、加大科技创新、提高人民素质,否则,生态赤字将会不断加大,可持续发展状况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15.
关劲峤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0):9563-9565
介绍了生态足迹理论的相关研究进展,根据江西省1995~2004年的相关数据,测算了该省10年来的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供给量。结果表明:江西省生态赤字水平较低,但其呈逐年递增的态势。  相似文献   

16.
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黑龙江生态省建设第一阶段(2001—2005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时间序列的测度,将黑龙江省资源利用的动态特性融入到生态足迹模型中,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黑龙江省的可持续发展状态。结果表明:2001—2005年黑龙江省的人均生态足迹呈整体上升趋势,由2.2467hm2·人-1攀升到3.0084hm2·人-1,增长近1.34倍。其中,草地和能源生态足迹对黑龙江省人均生态足迹贡献最大,生态足迹的供需结构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2001—2005年黑龙江省人均生态承载力变化不大,整体呈下降趋势。5a间黑龙江省均表现为生态赤字,且随着人均生态足迹的不断增大,生态赤字逐渐加大,黑龙江省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2001—2005年黑龙江总GDP的生态足迹一直呈现下降趋势,表明资源利用效率得到了较大提高,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源消耗增大对环境造成的压力。总体上,黑龙江省可持续发展状况不容乐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黑龙江省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基于村级生态足迹分析的村落生态安全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靓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7):4368-4370
为了制定村级生态安全策略,利用建立的生态足迹模型,对辽宁省葫芦岛市东窑村2008年生态足迹和生态容量进行计算。结果表明,该村2008年人均生态足迹为1.546 4 hm2,人均生态容量为1.041 0 hm2,人均生态赤字为0.505 4 hm2。通过对6种用地类型的供给和需求比较研究,揭示了当前该村生态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调整土地使用、合理规划建成用地、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增加生态环境用地4项东窑村生态安全策略。  相似文献   

18.
基于生态足迹的河南省生态承载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为了分析河南省2000年-2010年近10年来生态承载力,[方法]应用生态足迹法,采用2000年、2005年、2010年三个时间段的数据,分析了河南省人均生态足迹、人均生态供给、人均生态赤字和生态承载力指数的变化。[结果]结果表明:(1)河南省的人均生态足迹由2000年的0.8288hm2至2005年急增为2.0368hm2,至2010年下降为1.8739hm2;(2)从2000年至2010年河南省人均生态供给由0.3994hm2降低为0.3667hm2,人均生态赤字由2000年的0.37hm2至2005年急增为1.61hm2,至2010年下降为1.46hm2;(3)生态承载力指数均大于1,处于超载状态。[结论]因此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河南省生态超载状况有所缓解。  相似文献   

19.
卢爱刚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5):2289-2292
通过对兰州市安宁区城中村改造后失地农民生态足迹指标的调查,计算出失地农民的生态足迹,并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得出兰州市安宁区城中村改造后失地农民人均消费生态足迹为1.2384 hm^2,与2002年甘肃省城镇不同收入家庭人均生态足迹相比,处于最高收入与高收入家庭人均消费之间。从理论上讲,兰州市城中村改造后失地农民的生活呈可持续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