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良好的发情鉴定在奶牛饲养中至关重要。错误的发情鉴定因涉及到延长母牛产犊间隔导致的牛奶量流失、兽医费用及饲养成本增加等,直接影响牧场的经济效益。影响奶牛发情的因素很多,如奶牛自身的健康状况、胎次、牛舍环境、饲养密度及所处的季节等。因此,本文通过对影响奶牛发情鉴定因素的讨论,并对当前牛场常用的发情鉴定方法进行论述与比较,总结出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并对不同类型牧场选择适合的发情鉴定方法提出了建议,以期提高牧场对奶牛发情鉴定的效率,达到增加牧场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2002年5~12月,我场先后同期发情处理奶牛219头,其中126头使用了KaMar发情鉴定器,93头使用了Estrus Alert发情鉴定器。两者均有效地协助了观察人员进行奶牛发情鉴定,实现了既减短观察时间,又提高了观察准确性的目的。本文就奶牛发情鉴定器的理论依据、应用材料、使用方法等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奶牛发情鉴定技术的介绍,从鉴定结果得出了适宜的配种时间,表明做好奶牛的发情鉴定有助于提高奶牛的受胎率,也为培育优秀的后备母牛群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对于大型的奶牛养殖场来说,传统的人工观察检测奶牛发情,不仅费时费力,生产效率低,并且极其容易因为漏检和发情时间鉴别不准而错过奶牛的发情期,导致错过最佳配种时间,对于提高奶牛繁殖率和牛奶产量非常不利。笔者利用UCOWS奶牛发情监测系统检测宁夏平吉堡某个体奶牛场奶牛的发情情况,对UCOWS检出的发情牛数和实际直检参配的发情数作一致性评测,旨在探讨提高奶牛发情检出率,为提高奶牛繁殖效率,降低奶牛繁殖障碍的发生,缩短胎间距,提高奶业生产的经济效益提供技术支撑。选取93头育成荷斯坦奶牛,120头经产荷斯坦奶牛用UCOWS奶牛发情监测系统检测奶牛发情,收到发情信息的奶牛,用直肠检查的方法进行发情鉴定,评价UCOWS法和直肠触诊发情结果一致性。结果表明,育成牛K值为70.6%,经产牛K值为85.00%,即说明UCOWS法和直肠检查确诊发情结果符合率很高,UCOWS奶牛发情监测系统完全能够用于奶牛发情鉴定。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牧场主要效益来源于奶牛产奶,母牛产犊后才能产奶。因此,牧场要将奶牛配种率提上去,提高配种率的主要措施就是要做好奶牛的发情鉴定工作。通过发情鉴定,不但可以判断奶牛发情是否正常,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还可以判断奶牛的发情阶段,以便确定配种时间,从而提高受胎率。  相似文献   

6.
涂蜡笔方法在母牛发情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繁殖是一个系统工程,影响因素众多。有60%奶牛的发情行为表现在夜间,高产奶牛发情行为更不明显,暗发情比例增多,给繁殖工作带来挑战。通过提高发情鉴定率和配种率来提高繁殖力是一项有效的措施。利用涂蜡笔技术,通过观察蜡笔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来判断奶牛是否发情是一项简单易行且准确率高的技术。本文在实践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总结,以期更多的牧场能推广使用,提高奶牛发情鉴定率、配种率和繁殖率。  相似文献   

7.
反刍时间(rumination time,RT)是衡量奶牛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近期研究结果表明,奶牛发情当天RT与非发情时相比显著下降。基于这样的研究结果,奶牛RT的变化可成为发情鉴定的一个新指标。作者就奶牛RT的变化与发情的关系,以及这种发情鉴定方法在奶牛生产中的应用前景进行综述,以期为提高奶牛生产效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选取93头育成荷斯坦奶牛、120头经产荷斯坦奶牛,用UCOWS奶牛发情监测系统检测奶牛发情,收到发情信息的奶牛,用直肠检查法进行发情鉴定,评价UCOWS法和直肠触诊发情结果的一致性.结果表明:育成牛Kappa值为0.706,经产牛Kappa值为0.850.说明UCOWS法和直肠检查确诊发情结果符合率很高,UCOWS完全能够用于奶牛发情鉴定.  相似文献   

9.
发情鉴定是提高奶牛受胎率的关键。研究表明,90%的所谓不发情奶牛并非真不发情,而是由于发情鉴定疏忽造成的。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需乳量逐渐增加,集约化、规模化奶牛养殖场得到了迅速发展。奶牛的发情鉴定在牛群繁殖管理中具有重要地位,通过发情鉴定不但可以判断奶牛发情是否正常,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还可以判断奶牛的发情阶段,以便确定配种时间,从而提高受胎率、产犊并提高泌乳期。搞好奶牛发情鉴定不仅能提高牛场经济效益,而且对奶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同期排卵—定时输精技术在牛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发情鉴定在规模化奶牛养殖中是一个难题,容易因发情鉴定不及时而错过配种,增加胎次间隔天数,降低繁殖效率。使用同期排卵、定时输精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不需要发情鉴定,即可定时进行输精,减少因安静发情造成的漏配,提高奶牛繁殖效率。  相似文献   

12.
奶牛的发情鉴定有外部观察法、阴道检查法、直肠检查法、激素测定法等。生产中常用外部观察法和直肠检查法相结合进行奶牛的发情鉴定。外部观察法是根据奶牛外部表现和精神状态即发情特征来判断,而直肠检查法则是通过直肠壁触摸母牛卵巢上卵泡发育的情况,来判断母牛发情的阶段,确定准确的输精时间。前者容易观察,易掌握;而后者则对操作者的技术熟练程度要求较高,难掌握,但它是最准确的奶牛发情鉴定方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奶牛发情鉴定的十项要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的受胎率是影响奶牛场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受胎率的高低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发情鉴定技术,只要方法正确,奶牛发情的鉴定成功率可达85%以上。要领一:日观察三次,每次观察20分钟以上一日观察三次,可获得良好的发情鉴定结果。三次观察时间应该是早上挤奶前后、下午挤奶前和晚上十点左右,每次至少用20分钟在牛群中观察奶牛的发情情况。在气温超过30℃的气候条件下,只有在夜间可观察到较明显的奶牛发情表现,因此,应在夜间和早晨进行观察。如果你每天至少不能花一个小时来观察牛群发情状态,则奶牛发情鉴定成功率的…  相似文献   

14.
母牛是否受胎是奶牛养殖者能否获得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母牛受胎率是衡量奶牛繁殖力的重要指标。抓好母牛的发情鉴定时间,准确判断母牛的发情,采用准确的发情鉴定技术,提高母牛饲料管理方式是提高母牛受胎率的关键措施。目前,在阿克苏地区成年母牛的受胎率在过去的近40年中下降了20%。  相似文献   

15.
及时准确地识别奶牛是否发情,对提高奶牛配种率极其关键.笔者结合工作实践经验,针对发情不正常奶牛的病因和治疗方案,以及发情配种时间的鉴定进行了详细介绍,以期为奶牛人工授精员的工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发情鉴定是奶牛养殖的重要环节,鉴定效率低会降低繁殖效率、拉长胎产奶时间,影响养殖经济效益。在直肠检查、尾根涂蜡、计步器等多种发情鉴定方法中,计步器因较高的检测效率和可自动鉴定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但活动量监测研究结果差异很大,监测设备佩戴部位不同也会影响检测结果。母牛发情是躯体内外刺激的综合反应,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综合结果,因躯体各部位与繁殖系统的相关性不同,各部位运动习惯也有差异,导致耳部、颈部、腿部、尾部等发情时活动量差异,并影响发情鉴定结果。本文综述了奶牛发情的生理特征、阴道表现及行为规律,指出系统研究奶牛躯体各部位活动量变化规律,对提升发情鉴定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如何搞好发情鉴定提高奶牛配种准胎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淘气 《中国奶牛》2007,(11):62-63
奶牛的受胎率是影响奶牛场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受胎率的高低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发情鉴定。搞好奶牛发情鉴定不仅能提高牛场经济效益,而且对奶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奶牛人工授精技术近年来不断发展,本文对奶牛的发情鉴定、精液解冻、授精时机和授精部位等方面进行了叙述,为生产实际和科学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对于大型的奶牛养殖场来说,传统的人工观察检测奶牛发情,不仅费时费力,生产效率低,并且极其容易因为漏检和发情时间鉴别不准而错过奶牛的发情期,导致错过最佳配种时间,对于提高奶牛繁殖率和牛奶产量非常不利。笔者利用UCOWS奶牛发情监测系统检测宁夏平吉堡某个体奶牛场奶牛的发情情况,对UCOWS检出的发情牛数和实际直检参配的发情数作一致性评测,旨在探讨提高奶牛发情检出率,为提高奶牛繁殖效率,降低奶牛繁殖障碍的发生,缩短胎间距,提高奶业生产的经济效益提供技术支撑。选取93头育成荷斯坦奶牛,120头经产荷斯坦奶牛用UCOWS奶牛发情监测系统检测奶牛发情,收到发情信息的奶牛,用直肠检查的方法进行发情鉴定,评价UCOWS法和直肠触诊发情结果一致性。结果表明,育成牛K值为70.6%,经产牛K值为85.00%,即说明UCOWS法和直肠检查确诊发情结果符合率很高,UCOWS奶牛发情监测系统完全能够用于奶牛发情鉴定。  相似文献   

20.
<正>受胎率是衡量奶牛繁殖力的一个重要指标,而繁殖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奶牛场的效益。所以提高奶牛受胎率,充分发挥奶牛生产性能,成为了增加奶牛场经济效益的关键性措施。下面就怎样提高奶牛情期受胎率,浅谈几点措施。1做好母牛发情鉴定,适时输精准确的发情鉴定是奶牛适时输精的前提,选择适宜的输精时间是提高母牛受胎率的关键。为此我们要重视发情鉴定工作,在最适宜的时间给母牛输精。可通过外部观察、试情、阴道检查和直肠检查等方法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