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四种乔灌木午间光合速率与内外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青杨,油蒿,中间锦鸡儿和旱柳进行了光合速率,有效光辐射,空气相对湿度,气温和气孔导度午间进程的测定,并进行了午间光合速率与有效光辐射关系的测定。  相似文献   

2.
杨木和樟子松单板的光变色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杨木和樟子松单板为试材,利用氙光衰减仪进行光辐射试验,分析其光变色规律,并进行耐光性能评价.结果表明:木材受光辐射易发生变色,主要表现为明  相似文献   

3.
涂覆水性透明漆膜单板的光变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直接涂刷涂料与覆膜两种方式,涂饰杨木和樟子松单板,并对涂饰后的单板进行进行氙光辐射试验,分析其光变色规律和光变色度的差异。结果表明:直接涂饰与覆膜的单板受光辐射时均发生变色,且光变色规律基本一致;直接涂饰单板的总色差值(ΔEa*b)大于覆膜单板,说明利用覆膜的方法研究涂饰单板的光变色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3种林茶复合系统小气候特征日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枫香、香樟、栾树与茶树复合的3种模式小气候日变化进行观测.结果表明,大气和土壤温度日变化等表现出与光辐射强度一致单峰变化规律,但峰值出现的时间比太阳辐射强度的峰值迟滞2 h左右;相对湿度的日动态呈"U"型变化;光辐射强度与大气温度和湿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不同深度土壤温度呈正相关,与土壤湿度呈不显著负相关;光辐射强度、大气和土壤温度是决定各模式小气候特征的重要因子.初步认为,枫香-茶复合系统较其他两种能保持适宜而又稳定的生长环境,更适宜本地推广.  相似文献   

5.
光催化是指在特定参数的光辐射和某些催化剂的参与下,产生强大的协同效应,促使某些物质(如:气体或液体等)加速发生反应,改变其原来的有害性质的一种技术。光降解也是一种在光辐射的作用下降解有害物质的一种技术,不同的是,光降解与光催化方法相比,所采用的光参数有所不同,而  相似文献   

6.
对油茶复合林总辐射能量的垂直分配规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林分不同层次上光辐射具明显规律性,全年抵达林冠层、黄花菜层和黄连层的总辐射分别为:4227.9.653.3、382.0MJ·m-2;一年中的光辐射林冠上层变幅较大,而下面植物层面却相对稳定;林冠的吸收、反射和透射特性与冠层发育状况关系密切;复合植冠层的辐射特征与单一林冠层的不同;总辐射日变化在各层次均表现为单峰曲线。  相似文献   

7.
利用纳米TiO2改性水性双组份聚氨脂清漆和丙烯酸清漆,将改性涂料直接涂饰染色单板并进行氙光辐射试验,探讨了纳米TiO2对染色单板光变色的抑制作用以及纳米TiO2加入量对光变色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聚氨酯和丙烯酸清漆中纳米TiO2加入量分别为3%和5%时对染色单板光变色的抑制效果最佳。光辐射前后,涂饰改性与未改性聚氨酯清漆杨木染色单板的色差ΔEa*b分别为18.75、22.98,丙烯酸清漆的分别为11.75和16.98。改性涂料涂饰染色单板的光变色度小于未改性涂料染色单板,主要在于改性涂料能显著抑制染色单板红绿色品指数a*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用ESR研究木材中的自由基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木材在机械力或光辐射作用下,由于高聚物分子共价键的断裂而产生自由基,从而使木材表面具有某些新的化学特征。本文用电子自旋共振波谱(ESR)考察了在机械切削和光辐射过程中木材自由基的形成与变化规律,并就木材自由基的类别、自由基与胶粘剂之间的作用以及木材光化学反应机理作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9.
水性透明涂料涂饰单板光变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涂饰与未涂饰的杨木和樟子松单板为试材,利用氙光衰减仪进行光辐射试验,分析其光变色规律及影响因子,并进行耐光性能评价.结果表明:涂饰与未涂饰的单板受光辐射易发生变色,主要表现为明度指数L*降低,色度指数a*和b*上升,其中涂饰与未涂饰的樟子松单板的色度指数b*变化明显;涂饰水性双组分聚氨酯清漆单板的总色差值明显大于涂饰水性丙烯酸清漆单板,涂饰樟子松单板的总色差值大于涂饰的杨木单板;涂料种类和单板树种对涂饰单板的光变色均有一定的影响,但涂料种类影响较明显;涂饰与未涂饰水性双组分聚氨酯清漆的单板总色差值差异不明显,涂饰水性丙烯酸清漆单板的总色差值小于未涂饰的单板.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柚木光辐射前后的抽提物成分,考察了柚木光辐射前后的颜色和组成变化,确定了可能引起柚木光变色的主要成分。结果显示,柚木光照100 h后黄蓝指数变化最为明显,表面变成金黄色,从柚木光辐射前后的抽提物中共鉴定出76种成分,其中柚木光辐射前的抽提物中鉴定出55种成分,柚木光辐射后的抽提物中鉴定出49种成分,包括烃类、醇类、酚类、酯类、醛类、酮类、蒽醌类和胺类,辐射后的柚木抽提物中烯烃类从20.11%减少至8.80%,由5种烯烃类减少为4种;酮类从0.99%增加到9.19%,由5种酮类增加为9种;杂环类化合物从20.56%减少到1.54%,由6种杂环类减少为1种。柚木单板表面光辐射后变亮、变黄,随着辐射时间加长,可变成受人欢迎的金黄色,这可能与抽提物中化合物成分的种类和含量有关,木材抽提物中的酚羟基、羰基、双键等结构与木材光变色有很大关系。柚木光辐射前抽提物的成分主要为反式角鲨烯(20.108%)、2-甲基蒽醌(13.110%)、1-甲基-3,4-二氢异喹啉(12.452%)、2-羟甲基蒽醌(8.210%)、8-甲氧基-1-甲基-.beta.-咔啉(6.552%)这5种化合物,这些主成分都含有与木材光变色相关的双键或者羰基。辐射后除了8-甲氧基-1-甲基-.beta.-咔啉和1-甲基-3,4-二氢异喹啉检测不到以外,相对百分含量减少较大的是反式角鲨烯(9.970%)和2-羟甲基蒽醌(5.368%),只有2-甲基蒽醌(13.678%)相对百分含量增加。而且由于2-甲基蒽醌为黄色晶体,因此推测柚木表面黄色的深浅可能与有效成分2-甲基蒽醌的量有关,但柚木光变色的具体原因和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引入水影画技法与木质薄木相结合制备新型的装饰薄木材料,具有良好的艺术价值和开发空间。为分析评价该种装饰薄木材料的表面耐光性和润湿性,以白枫树种为试材,选取红色(朱砂)、黄色(栀子黄)、蓝色(石青)颜料制备水影画装饰薄木试样,进行光辐射老化试验,并对未光照及光照老化后的试样进行表面接触角测定。结果表明:水影画白枫装饰薄木受光辐射后产生不同程度的变色,主要表现为明度指数L*减小,总色差ΔE*增大;颜料附着于薄木表面可使其光变色程度减弱,其中黄色颜料着色试样的光变色最小,耐光性最好,未处理试样的耐光性最差;颜料及光照老化对材料表面润湿性也有影响,其中黄色颜料着色试样表面接触角在未光照及光照老化条件下皆较大,润湿性较差。  相似文献   

12.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分析了柚木光辐射前后的挥发性成分,研究结果表明:从光辐射前后的柚木中共鉴定出80种挥发性成分,辐射前(原柚木)鉴定出57种挥发性成分,辐射60 h后的柚木中鉴定出53种挥发性成分,包括烃类、醇类、酚类、酯类、醛类、酮类、蒽醌类和胺类。光辐射后柚木未能检测到酮类,且醇类从12.586%减少到7.498%,醇类化合物由6种减少至3种,醛类从0.404%增加到3.653%,醛类化合物由3种增至5种。柚木光辐射前挥发性成分主要是2-甲基蒽醌(18.443%)、2-N-甲基-萘胺(14.781%)、邻苯二甲酸异丁基辛基酯(9.567%)、1,2,3-三甲基-4-丙烯基-(E)-萘(7.513%)、τ-杜松醇(4.684%)、α-杜松醇(3.583%)、柏木脑(3.576%)、1,2-邻苯二甲酸丁基异丁基酯(3.213%)这8种化合物;辐照后除α-杜松醇和1,2-邻苯二甲酸丁基异丁基酯未能检测到外,增加了化合物1,2-邻苯二甲酸丁基环己基酯(3.070%),且邻苯二甲酸异丁基辛基酯(11.787%)有所增加,其余成分含量变化不大。醛类挥发性成分含有发色基团—CHO,醇类挥发性成分含有助色基团羟基—OH,而且光辐射后含量明显增加的挥发性成分都含有发色基团—COO—,这些发色基团和助色基团的改变在柚木光变色中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生物炭是缓解环境和农业问题的重要生物质材料。室外环境(包括太阳辐射)对生物炭化学结构具有较大影响,从而影响到生物炭户外应用功能。本文通过对生物炭加速光老化,研究光辐射对其物理化学性能的动态影响。研究发现,光辐射400 h后,生物炭物理化学性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生物炭C、N含量呈现下降趋势,而O含量呈现上升趋势;生物炭O/C比值(元素分析)、C4和O2含量平均增长了17.04%、13.88%和86.63%。上述结果表明在光老化过程中生物炭经历了一系列的光氧化过程,含氧官能团增加有利于改良生物炭表面活性,从而提高生物炭在土壤改良、污染物降解处理和污水吸附处理等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森林的冠层结构和林下光环境模拟是生态系统模型研究的热点。本文通过立地环境对勃氏甜龙竹林冠层结构和林下光辐射的影响研究,探讨丰产林分结构建立的新方法。结果表明:山顶与上坡地段(Ⅰ类立地)中,勃氏甜龙竹的生长状况较差,叶面积指数低,冠层透光率较大,林分开阔度、PPFD和光辐射立地系数高。中坡与下坡(Ⅱ类立地)的群落发育程度优于Ⅰ类立地,增加了树体对太阳辐射的截获量,群落透光率下降,林分郁闭度增大,林冠上层截获太阳辐射上升,消光系数较高。研究发现,CCA排序较好地解释了立地环境因子对冠层结构和林下光辐射的影响;立竹参数(除了丛数)与腐殖质层厚度有很好的一致性,腐殖质(养分)是立竹参数的根本;从CCA可以判断,Ⅱ类立地受到的腐殖质层厚度、林下盖度、立竹参数(除丛数)影响明显大于Ⅰ类立地。研究表明,选择中坡或者下坡栽培勃氏甜龙竹较为合适,建议在群落尺度上,勃氏甜龙竹林可以适当适量地栽种耐阴树种以增加群落的生境多样性和可占据生态位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5.
木材用透明涂料耐光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木材涂饰用水性双组分聚氨酯和丙烯酸清漆制备的游离膜为试材,利用氙光衰减仪进行辐射试验,研究游离膜的材色变化规律,并进行耐光性能评价.结果表明:聚氨酯和丙烯酸漆膜受光辐射均会发生变色,并且聚氨酯漆膜的光变色度更甚,主要表现在聚氨酯漆膜的色品指数显著增大,说明聚氨酯漆膜易发生黄化.  相似文献   

16.
以椴木单板为试材,利用紫外灯进行光辐射试验,使用红外光谱仪和分光光度计分析其光变色规律。结果表明,木材受紫外光辐射易发生光化学反应,木质素发生降解,非共轭羰基增加。前10h变化较大,从10-50h则变化明显缓慢,出现变化饱和现象;色度指数变化主要表现为黄蓝度b*显著增加,明度指数L*、红绿度a*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帽儿山林场樟子松人工林光辐射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老山施业区内的樟子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运用WinSCANOPY2006a冠层分析仪采集数据,并结合实地调查,实测5种林龄的樟子松人工林群落内光辐射特征及冠层参数。结果表明:立地条件基本一致的情况下,樟子松人工林内光辐射随林龄增大呈下降趋势,变化范围为8.8-12.32mol·m^-2·d^-1,平均占冠层顶部总辐射的21.21%。对光的吸收能力逐渐增强且树龄为30a以后趋于稳定。林分开阔度的变化范围为10.78%~21.66%,不同林龄群落之间差异显著,随林龄增大而下降。叶面积指数变化范围为2.29~3.47,不同林龄群落之间差异不显著。消光系数(&)的变化范围为0.47~0.63,消光能力随林龄增大而增强,冠层结构随林龄的变化对消光能力的变化有一定得影响.  相似文献   

18.
于2011~2016年对四川省内某大型~(60)Co-γ辐照装置进行了辐射环境水平监测,监测项目包括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贮源井水中~(60)Co放射性活度浓度、总β放射性活度浓度、电导率、氯离子浓度和pH值;土壤中~(60)Co放射性活度浓度;个人热释光辐射剂量。监测结果表明:所有样品的监测结果均符合相关国家标准要求;大型~(60)Co-γ辐照装置正常运行期间,不会对环境、工作人员和公众造成放射性影响。  相似文献   

19.
前言1972年地球资源卫星(1975年改称陆地卫星——译注)发射以来,世界各国对应用卫星资料作为调查和监测地球资源的手段给予很高的评价。许多行业开展着实用化技术的开发。本文拟就林业的应用,结合实例予以叙述。1.陆地卫星资料的处理·分析系统和图象分析装置陆地卫星资料或遥感资料是地球上的地物(资源)辐射和反射光的状态(电磁波能量特性)的记录。这种对电磁波谱(分光辐射)、空间、时相的所谓三个特征空间进行的分析,就是遥感分析系统。  相似文献   

20.
苦楝叶片的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对苦楝叶片光合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苦楝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最高峰出现在12:00,最大净光合速率为5.63μmol/m2.s,光饱和点为1300μmol/m2.s,光补偿点为34.9μmol/m2.s,表观量子效率为0.1031,CO2补偿点为78.5μmol/mol,羧化效率为0.0332。其光饱和点较高、光补偿点低,表明它是一种既有一定的耐荫能力,又能适应较强的阳光辐射,对光适应幅度较宽的植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