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选用初始均重为25.40g的草鱼鱼种,随机分为6个处理,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鱼15尾,分别饲喂含16%玉米、32%玉米不加豆油(无油组)、32%玉米、16%膨化玉米、32%膨化玉米不加豆油(无油组)、32%膨化玉米的日粮,饲养时间为60d。结果表明:①玉米组与膨化玉米组相比:在16%、32%条件下,草鱼的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和蛋白质效率差异不显著(P0.05);32%无油条件下,玉米组草鱼特定生长率高13.50%,差异不显著(P0.05),饲料系数低12.74%,蛋白质效率高14.35%,差异显著(P0.05)。玉米组草鱼的肝体比、脏体比和腹部脂肪比都有降低的趋势(32%条件下玉米组草鱼的腹部脂肪比显著降低30.97%(P0.05))。玉米组草鱼全鱼、肌肉和肝脏脂肪含量都有降低的趋势,蛋白含量有提高的趋势(32%无油条件下,玉米组草鱼肌肉蛋白含量显著提高2.66%(P0.05))。②无油组与相应的加油组相比,草鱼的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蛋白质效率、各项形体指标以及全鱼、肌肉营养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将饲料中玉米由16%提高到32%时,草鱼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以及肝脏蛋白含量分别降低10.06%、2.62%和2.57%,而草鱼饲料系数、腹部脂肪比和肝脏脂肪含量分别提高7.04%、25.88%和10.52%,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将膨化玉米添加量从16%提高到32%时,草鱼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和蛋白质效率保持相对稳定;草鱼肝体比、脏体比分别提高2.03%、3.29%,差异不显著(P0.05),草鱼腹部脂肪比提高49.04%,肝脏脂肪含量提高50.64%,肝脏蛋白含量降低12.47%,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①在草鱼饲料中,玉米利用效果优于膨化玉米。②玉米、膨化玉米在草鱼饲料中适宜的使用量为16%,过量使用草鱼的养殖效果下降。③草鱼能较好的利用玉米淀粉转化为脂肪,在32%水平的玉米或膨化玉米饲料中不添加油脂对草鱼的生长性能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草鱼商业配方中使用玉米梯度(0%、50%、100%)替代小麦,制作膨化饲料饲喂初始体重为158.8±3.2g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试验在池塘网箱中进行。结果表明,随着玉米替代小麦比例的升高,草鱼摄食率、平均增重、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均无显著变化(P0.05),草鱼肥满度和肝体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本试验表明,在膨化饲料工艺下,在商业草鱼配方中的小麦可以完全被玉米替代。  相似文献   

3.
在草鱼商业配方中使用大麦梯度(0,50%,100%)替代小麦,制作膨化饲料饲喂初始体重为161.8±3.2g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试验在池塘网箱中进行。结果表明,随着大麦替代小麦比例的升高,草鱼摄食率无显著差异(p0.05),特定生长率随着替代水平的升高逐渐降低,100%替代组和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饲料系数随替代水平的升高逐渐升高(p0.05),草鱼肥满度和肝体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本试验表明,在膨化饲料工艺下,在商业草鱼配方中的大麦可以替代50%小麦。  相似文献   

4.
饲料中氧化鱼油对草鱼生长及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氧化鱼油对草鱼生长及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以豆油、鱼油及氧化鱼油作为饲料脂肪源,分别设计含6%豆油(6S组)、6%鱼油(6F组)、2%氧化鱼油+4%豆油(2OF组)、4%氧化鱼油+2%豆油(4OF组)、6%氧化鱼油(6OF组)的5种等氮等能的半纯化饲料。选取平均体重为(74.82±1.49)g的草鱼35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试验期为72 d。结果表明:与6S组比较,6F、2OF、4OF及6OF组草鱼的特定生长率(SGR)下降了5.81%~11.50%,饲料系数(FCR)增加了8.64%~17.28%,差异显著(P0.05)。饲料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与草鱼的SGR呈正相关关系(幂函数),而饲料中酸价(AV)、过氧化值(POV)及丙二醛(MDA)含量与草鱼的SGR呈负相关关系(幂函数),与FCR呈正相关关系(幂函数),即饲料中少量的AV、POV及M DA会使草鱼生长速度下降,并降低草鱼对蛋白质的利用率及肌肉中PUFA的含量,干扰脂肪的代谢;随着饲料中AV、POV及M DA含量的进一步增加,对草鱼生长速度、饲料效率的影响处于高位稳定。结果提示,鱼油在提供饲料不饱和脂肪酸的同时,其氧化产物对草鱼生长的副作用也显著显现,保持饲料中适宜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控制鱼油的氧化酸败是提高草鱼饲料油脂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研究鸡肉粉(PBM)、肠衣蛋白粉(CM)和黑水虻幼虫粉(BSFLM)替代鱼粉对草鱼生长性能、肌肉营养成分、消化酶活性、血清生化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择初始体重为(206.95±0.19) g的草鱼900尾,随机分为10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以PBM、CM和BSFLM分别替代基础饲料中0、20%、40%和60%的鱼粉(基础饲料中鱼粉添加量为7.5%),配制10组等氮等脂的饲料投喂草鱼,分别记为D0(对照)、J20、J40、J60、C20、C40、C60、K20、K40和K60组,试验期为56 d。结果表明:1)与D0组比较,J20、J40、J60、C60和K60组终末体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降低(P<0.05),饲料系数显著上升(P<0.05); C20、C40、K20和K40组终末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系数无显著差异(P>0.05),其中K20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分别提高2.65%和1.75%(P>0.05),饲料系数降低2.29%(P>0.05)。各组间肝体比、脏体比、肠体比、肥满度无显著差异(P>0.05)。2)与D0组比较,K20组肌肉粗蛋白质含量显著升高(P<0.05),肌肉水分含量显著降低(P<0.05),其他各组肌肉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水分、钙和总磷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3)各组间中肠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以及肝脏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4)与D0组比较,K20和K60组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显著升高(P<0.05),其他各试验组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尿素氮、葡萄糖、总蛋白含量及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 K20组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有所提高(P>0.05),但各组间血清抗氧化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PBM替代20%~60%鱼粉显著降低草鱼生长性能,CM和BSFLM替代40%以下鱼粉对草鱼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BSFLM替代20%鱼粉能够提高草鱼生长性能和抗氧化能力。综合各项指标,BSFLM应用效果最佳,其次为CM。  相似文献   

6.
试验以棉粕与菜粕1:1比例作对照(A组),椰子粕在配方中的比例为5%、15%、20%(Y1组、Y2组、Y3组),棕榈粕在配方中比例为5%、15%、20%(Z1组、Z2组、Z3组)制作7种等氮、等能饲料,通过饲养3.7 g左右的草鱼90 d,探讨椰子粕、棕榈粕对草鱼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饲喂椰子粕的各试验组草鱼增重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Y2组特定生长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饲喂棕榈粕的各试验组草鱼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高于对照组以及椰子粕组,其中Z1组增重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各试验组饲料系数和肥满度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草鱼对各试验饲料的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和磷的表观消化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这些结果表明:椰子粕和棕榈粕均可以作为草鱼饲料原料,椰子粕在草鱼饲料配方中适宜的配比为15%,棕榈粕则以5%为宜。  相似文献   

7.
选择健康的体质量为(10.92±0.42)g的乌鳢为试验鱼,采用3×3双因子试验,设计了3种不同蛋白质水平[含34.7%、38.3%和41.8%可消化蛋白(DP)]和三个能量水平(14.5、16.0和17.5 MJ/kg)的可消化能(DE)的9种试验饲料,探讨饲料能量和蛋白水平对乌鳢生长、饲料利用和体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蛋白质水平极显著地影响乌鳢的平均增重率、蛋白质效率和饲料系数(P<0.01),随着蛋白质水平的增加,乌鳢的特定生长率呈先升高后稳定的趋势。饲料蛋白水平显著影响乌鳢白肌蛋白质与脂肪含量(P<0.05),饲料能量水平极显著影响脂肪含量(P<0.01)。在本试验条件下,乌鳢人工饲料促进生长和饲料利用的最适蛋能比为23.3 g/MJ,可提高乌鳢对饲料的利用率,从而促进生长。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草鱼实用配方中脂肪的适宜含量,试验以草鱼实用配方配制基础饲料,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1%、2%、3%、4%和5%的豆油,制成6种试验饲料。试验选取初始体质量(104.0±7.7)g的草鱼72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养殖周期60 d。结果 表明:(1)在饲料脂肪水平为5.72%~7.65%时,草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及蛋白质效率均显著高于未添加脂肪组(P <0.05),饲料系数呈现与之相反的趋势。(2)在饲料脂肪含量为6.48%时,草鱼增加单位体质量所消耗的饲料蛋白质质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 <0.05)。(3)草鱼肝胰脏组织切片显微观察显示,6组草鱼肝胰脏细胞均排列整齐、大小均一、细胞膜分界明显,总体较健康,但有随饲料脂肪水平提高,细胞质中白色部分增多现象。本试验条件下,综合比较生长和饲料利用率,草鱼幼鱼饲料脂肪最适含量为6.3%~6.5%。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酵母培养物(百惠康)在硬颗粒饲料和膨化饲料两种不同形态的饲料饲喂草鱼的效果,选取初始体重为83 g左右的草鱼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为期8周的养殖试验。试验分为6组,包括低脂肪含量的硬颗粒饲料K组和膨化饲料P1组,提高脂肪水平的P2组和P3组及在P2、P3基础上分别添加酵母培养物的P4组和P5组。结果显示,各组草鱼存活率均为100%,没有出现死亡。膨化饲料组增重率均高于硬颗粒饲料组,且添加酵母培养物的2个组显著高于硬颗粒饲料组,并且添加酵母培养物组增重率高于相同脂肪水平组,而无论是否添加酵母培养物,在较低脂肪水平下的增重均高于较高水平组。颗粒料组特定生长率最低,显著低于添加酵母培养物的2个组。饲料系数、摄食量和摄食率均为硬颗粒组低,添加酵母培养物后摄食增多,但饲料系数和摄食率没有显著性差异。硬颗粒组肝体比、脏体比均显著低于膨化组,膨化料组肝体比、脏体比和肥满度没有显著性差异。颗粒料组肌肉粗蛋白含量均高于膨化组,显著高于P3组,其他各组无显著性差异;肌肉粗脂肪含量均低于膨化组,显著低于P3组,其他各组无显著性差异。添加酵母培养物P5组粗蛋白含量高于P3组而脂肪含量低于P3组。肌肉粗灰分含量均没有显著性差异。颗粒料组肝脏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膨化组,添加酵母培养物P5组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P3组。结果表明,膨化饲料较硬颗粒料可促进草鱼的摄食和生长性能,添加酵母培养物(百惠康)后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探究配合饲料不同糖脂比替代冰鲜鱼对中华绒螯蟹生长、体组成和性腺发育的影响。在为期6周的饲养试验中,采用5种不同糖脂比(4.09、3.00、1.93、1.40、1.05)的中华绒螯蟹配合饲料(各配合饲料分别命名为:diet 1、diet 2、diet 3、diet 4、diet 5组)替代冰鲜鱼,观察不同糖脂比下的配合饲料对中华绒螯蟹[初始平均体重(98.36±8.17) g]的生长性能、体组成、性腺指数及性腺脂肪酸的营养成分等的影响。结果显示:存活率方面,冰鲜鱼组的中华绒螯蟹成活率(63%)显著低于配合饲料组(P<0.05)。增重率方面,diet 3组(糖脂比1.93)中华绒螯蟹增重率最高[(0.89±0.07)%]。体组成和性腺发育方面,diet 3组(糖脂比1.93)中华绒螯蟹的肝胰腺中总脂肪含量[(21.11±6.14)%]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性腺中的总脂肪含量[(38.45±6.78)%]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性腺指数[(14.67±2.35)%]显著高于除diet 4组外的其他组(P<0.05);性腺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方面,各处理组...  相似文献   

11.
饲料脂肪水平对眼斑双锯鱼幼鱼生长性能和体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眼斑双锯鱼幼鱼饲料中脂肪适合添加量,将初始体质量为(0.1129±0.005)g的幼鱼随机分配到6个处理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投喂脂肪水平分别为4.42%、7.42%、10.42%、13.42%、16.42%、19.42%的等氮人工饲料,进行56 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增重率(WG)、特定生长率(SGR)和蛋白质效率(PER)均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峰值出现在脂肪水平13.4%处理组,分别比低脂肪(4.42%)组高36.7%、19.3%和52.9%,分别比高脂肪(19.42%)组高38.7%、21.2%和48.6%;而饲料系数(FCR)随饲料脂肪水平增加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谷值出现在脂肪水平13.42%处理组,分别比低脂肪(4.42%)组及高脂肪(19.42%)组低34.7%和32.8%。肥满度(CF)、脏体指数(VSI)和肝体指数(HSI)在饲料低脂肪水平时较低,随饲料脂肪水平增加有升高的趋势。饲料不同脂肪水平对幼鱼全鱼水分和灰分质量分数无显著影响;全鱼粗蛋白质质量分数随饲料脂肪水平增加呈下降趋势;全鱼粗脂肪质量分数随饲料脂肪水平增加呈增加趋势,在饲料脂肪水平为13.42%时达峰值(5.93%),之后基本维持该水平。经回归分析,综合生长速度、饲料效率和体成分等指标,眼斑双锯鱼幼鱼饲料最适脂肪添加量为12.2%~12.9%。  相似文献   

12.
以不同脂肪源配制成等氮等脂的7种试验饲料,对体重为(27.31±0.10)g的大菱鲆幼鱼进行40 d的饲养试验,旨在探讨饲料脂肪源对大菱鲆幼鱼生长性能和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7种试验饲料的脂肪源分别为鱼油、豆油、菜籽油、花生油、猪油、鱼油+豆油(鱼油∶豆油=1∶1)和鱼油+豆油+猪油(鱼油∶豆油∶猪油=3∶4∶3)。每种饲料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12尾鱼。结果表明:鱼油+豆油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鱼油组、豆油组和菜籽油组(P0.05),花生油组、猪油组和鱼油+豆油+猪油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则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饲料系数以鱼油+豆油组最低,猪油组最高。各组干物质和总磷表观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猪油组和鱼油+豆油+猪油组的粗脂肪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花生油组、鱼油+豆油组和豆油组的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猪油组(P0.05)。摄食不同脂肪源饲料的大菱鲆幼鱼鱼体水分、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猪油组鱼体粗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菜籽油组、花生油组和鱼油组(P0.05),其余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除C14∶0以外,各组大菱鲆肌肉中的脂肪酸含量和相应饲料中脂肪酸含量呈正相关。大菱鲆幼鱼肌肉中n-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以鱼油组和鱼油+豆油组较高,而以花生油组和猪油组较低。结果提示:豆油和菜籽油是大菱鲆幼鱼饲料良好的脂肪源,鱼油和豆油按1∶1混合添加则能使大菱鲆幼鱼更好地生长。  相似文献   

13.
通过8周的养殖试验,研究了饲料中不同蛋白质、脂肪水平对乌苏里拟鲿生长、饲料利用及体成分的影响,旨在探讨乌苏里拟鲿对蛋白质和脂肪的适宜需要量。试验共设4个蛋白水平(35%、40%、45%、50%),每个蛋白质水平设3个脂肪水平(5%、10%、15%),共12组饲料,每组设3个重复。将初始体重为(3.40±0.01)g的乌苏里拟鲿随机分配到36个玻璃缸中(1.0 m×0.5 m×0.8 m),每缸25尾,每日饱饲投喂2次(08:00和16:00)。试验结果表明:在同一蛋白质水平下,随着饲料脂肪水平从5%上升至15%,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逐渐下降;脂肪含量5%组的鱼表现出较低的饲料系数(P<0.05),较高的蛋白质效率和氮沉积率;在同一脂肪水平下,蛋白质水平从35%上升至45%,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增加,但是随着蛋白质水平进一步增加至50%,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有降低的趋势。全鱼和鱼肉脂肪含量随着饲料脂肪含量增加呈现上升趋势,在同一脂肪水平下,脂肪含量随着蛋白质水平增加呈现下降的趋势。在同一蛋白质水平下,肝体比指数随饲料脂肪含量的增加而上升。综合各项数据可得出,本试验条件下,45%蛋白质水平、5%脂肪水平,能蛋比为29.1 mg N/k J是乌苏里拟鲿生长、饲料利用适宜的蛋白质、脂肪水平。  相似文献   

14.
5种油脂源饲粮对花(鱼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比较菜油、豆油、花生油、猪油、油菜籽对花鲋(Pelteobagrus fulvidrac)生长的影响,选用均重(17.42±1.24)g花鲋225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鱼.在室内循环养殖系统中,分别投喂5种油脂源的饲粮养殖61 d.结果表明:豆油组、猪油组和花生油组花鲋的体重和体长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蛋白质效率、蛋白质沉积率和能量保留率均显著优于菜油组(P<0.05),且对龟体品质无显著不良影响;豆油油脂在肠系膜、肌肉的存储量较其他组高;猪油油脂有在肝胰脏、肠系膜积累的趋势;油菜籽的总体养殖败果显著优于菜油的结果,尤其是体重特定生长率提高了22.22%、而饲料系数降低了14.28%(P<0.05);花(鱼骨)的必需脂肪酸需求同时包括C18:2n-6和C18:3n-3,但对C18:2n-6的需求要比C18:3n-3更重要.因此,豆油、化生油、猪油均可作为化(鱼骨)饲料很好的脂肪源,存饲料中直接使用油菜籽可以获得显著优于菜油的养殖效果.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以不同脂肪源配制成等氮等脂的7种饲料,对大菱鲆[(27.31±0.10)g]进行40 d的饲养试验,旨在探讨不同饲料脂肪源对大菱鲆生长、体组成、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7种饲料分别添加6%的鱼油(FO)、大豆油(SO)、菜籽油(RO)、花生油(PO)、猪油(L)、鱼油-豆油(1∶1)(FSO)和鱼油-豆油-猪油(3∶4∶3)的混合油(MIX)。每组饲料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12尾鱼。研究结果表明:(1)鱼油-豆油组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较鱼油组(基础饲料组)提高了10.42%(P < 0.05),猪油组特定生长率最低,较鱼油组降低了19.79%(P < 0.05)。猪油、混合油、花生油组饲料系数分别较鱼油组提高了36.36%、33.33%、25.25%(P < 0.05),其余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 > 0.05);(2)饲料脂肪源对大菱鲆鱼体水分、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影响不显著(P > 0.05),猪油组粗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鱼油组、菜籽油组和花生油组,其中较鱼油组降低了4.47%(P < 0.05)。摄食不同脂肪源饲料的大菱鲆空壳、内脏和背肌的脂肪含量差异不显著(P > 0.05),猪油组空壳的水分显著高于菜籽油组和混合油组(P < 0.05);(3)各试验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碱性磷酸酶含量无显著差异(P > 0.05)。猪油组和混合油组的谷丙转氨酶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较鱼油组分别升高了124.89%和119.94%(P < 0.05),混合油组的谷草转氨酶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较鱼油组提高了352.51%(P < 0.05),表明猪油组和混合油组鱼体肝脏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综合以上7种饲料脂肪源对鱼体生长性能、体组成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鱼油-豆油(1∶1)、豆油和菜籽油可作为大菱鲆饲料合适的脂肪源,而猪油、混合油不适宜作为大菱鲆的饲料脂肪源。  相似文献   

16.
选用初始体重为(193.30±0.28) g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540尾,在56 d的饲养期间分别投喂添加5种酵母源物质的试验饲料,即对照组(不添加)、啤酒酵母粉(0.01%)、啤酒酵母抽提物(0.01%)、糖蜜酵母粉(0.01%)、糖蜜酵母抽提物(0.01%)和还原型谷胱甘肽(0.02%),研究不同酵母源物质对草鱼生长性能、肌肉品质和血清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5种酵母源物质对草鱼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成活率、肥满度、肝体比、肠体比均无显著影响(P0.05),啤酒酵母粉和啤酒酵母抽提物均显著降低了草鱼的饲料系数,并增加了蛋白质效率(P0.05)。啤酒酵母抽提物组草鱼的末均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其它试验组(P0.05)。(2)5种酵母源物质对草鱼肌肉常规营养成分、滴水损失、pH值、挥发性盐基总氮以及背肌的硬度、弹性、粘着性、回复性、内聚性均无显著影响(P0.05)。谷胱甘肽组草鱼肌肉的胶粘性和咀嚼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5种酵母源物质显著增加了草鱼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除T3组外)活性(P0.05)。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5种酵母源物质有助于提高草鱼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以生长性能为评价指标,啤酒酵母抽取物对草鱼的应用效果优于其它酵母源物质。  相似文献   

17.
试验采用40头去势大白公猪,研究日粮脂肪来源(日粮中含有5%的牛羊油或豆油)对猪脂肪酸含量、瘦肉率和脂肪生成的影响是否依赖于日粮可消化的能量浓度(8.8MJDE/kg、14.0MJDE/kg)。试验猪分为4组,体重27-105kg定量饲喂(170g×BW0.569/d)。测背膘、网膜脂、背最长肌中肌间脂肪组织脂肪酸含量和成脂酶活性。试验结果表明,猪生长性能和胴体品质受日粮能量水平影响(p<0.01)与脂肪来源无关。在低能量组胴体脂肪沉积少、成脂酶活性降低(p<0.01)。在日粮能量水平范围内,采食含豆油的  相似文献   

18.
补充微囊赖氨酸和蛋氨酸对草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讨微囊赖氨酸和微囊蛋氨酸对草鱼生长性能的影响,在草鱼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0.2%微囊赖氨酸,0.3%微囊赖氨酸、0.4%微囊赖氨酸、0.15%微囊赖氨酸+0.15%微囊蛋氨酸,0.2%微囊蛋氨酸,饲喂初始平均体重(62.70±0.89)g的草鱼97 d.试验结果表明:除0.2%和0.4%微囊赖氨酸组,其他添加微囊氨基酸组的特定生长率(SGR)均高于对照组(P>0.05);除0.4%微囊赖氨酸组,其他添加微囊氨基酸组的饲料系数(FCR)均低于对照组(P>0.05).添加微囊氨基酸组的蛋白质沉积率(PDR)均高于对照组(P>0.05),肝体比(P>0.05或P<0.05)和脏体比(P>0.05)都小于对照组,肌肉和肝胰脏的粗蛋白质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5).结果提示:1)草鱼饲料中添加微囊氨基酸可促进草鱼生长,降低饲料系数,提高蛋白质沉积率,但微囊赖氨酸添加过量会使草鱼生长减慢.添加0.3%微囊赖氨酸最为适宜;2)饲料中添加微囊氨基酸可降低草鱼肝体比和脏体比,提高肌肉和肝胰脏的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不同糖脂比对鲤鱼生长、体成分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选取平均体重为(44.45±1.60)g的鲤鱼1 050尾,随机分成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70尾),分别饲喂糖脂比为5.2、6.8、9.6、15.0、27.7的饲料,进行为期63 d的摄食生长试验。结果表明:1)摄食糖脂比为6.8的饲料的鲤鱼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饲料糖脂比为27.7时饲料系数显著高于饲料糖脂比为5.2~15.0时(P0.05),且饲料系数以糖脂比为6.8时最低。糖脂比为27.7的组的蛋白质效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但其肥满度显著高于糖脂比为6.8的组(P0.05)。2)全鱼和背肌粗脂肪含量均以糖脂比为5.2及27.7的组较高,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背肌粗灰分含量除糖脂比为15.0的组显著低于糖脂比为5.2的组(P0.05)外,其他各组间差异并不显著(P0.05)。3)血清总胆固醇含量随饲料糖脂比的升高而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并在糖脂比为15.0时达到最低值,且显著低于糖脂比为5.2、27.7时(P0.05),而血清甘油三酯含量则在糖脂比为6.8的组有最高值,且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血清葡萄糖含量在糖脂比为27.7的组有最高值,且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肝糖原含量在糖脂比为27.7的组有最高值,且显著高于除糖脂比为15.0的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4)肝胰脏、中肠蛋白酶活性在糖脂比为6.8的组达到最高值,且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在糖脂比为15.0时,前肠蛋白酶活性较其他组显著降低(P0.05)。肝胰脏、前肠淀粉酶活性均以糖脂比为15.0的组为最高;中肠淀粉酶活性随饲料糖脂比的升高有下降趋势,糖脂比为27.2的组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而后肠淀粉酶活性以糖脂比为15.0的组为最低,显著低于除糖脂比为9.6的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各组织脂肪酶活性变化趋势相似,均随饲料糖脂比的升高而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最高值均出现在饲料糖脂比为15.0时。综合考虑生长、体成分、血清生化指标、消化酶活性,鲤鱼饲料中适宜的糖脂比为6.8~15.0。  相似文献   

20.
以平均体重(72.5±0.55)g的池塘养殖草鱼为试验对象,在饲料等蛋白、等脂肪条件下,以玉米、小麦、木薯、红薯和土豆为试验材料,分别设计15%、30%两个用量水平的10种试验饲料,在池塘小网箱中养殖草鱼63 d。结果为土豆组草鱼的生长速度低于其他4种淀粉原料组,而饲料系数高于其他4种淀粉原料。在饲料中淀粉原料由15%增加到30%后,试验草鱼的内脏比、肝胰脏比增加,是由于肝胰脏中糖原、脂肪含量增加的结果;血清转氨酶活力测定结果显示增加饲料淀粉含量有诱导肝胰脏损伤的发展趋势。同时,血糖含量有增加的趋势,血清和粘液中SOD和LSZ酶活力结果显示草鱼的非特异免疫力有下降的趋势,在实际饲料生产中应该适当控制淀粉原料的用量。本试验结果显示,15%用量的小麦、玉米、木薯、红薯是相对安全的,土豆组的试验结果与其他组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