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干旱阳坡半阳坡微地形土壤水分分布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采用固定点动态监测的方法,对黄土丘陵区吴起县合家沟流域阳坡和半阳坡各微地形土壤水分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微地形对土壤含水量具有显著影响,阳坡各微地形土壤水分顺序为:切沟>平缓坡>切沟沟头>陡坡>极陡坡;半阳坡各微地形土壤水分顺序为:平缓坡>浅沟>陡坡>极陡坡.0-20 cm土层土壤水分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切沟,最小的是切沟沟头.最后指出在植被恢复过程中,应根据不同微地形的土壤水分分布特征,结合"适地适树,适林适草"的植被恢复原则,合理配置乔、灌、草的营建模式.  相似文献   

2.
西部地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刍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部大开发必须把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放在首位 ,树立生态优先、保护优先的思想。实施退耕还林(草 )政策应采取有力措施保护好现有天然次生林和草原 ;建议不征收退耕还林地区农民的公粮 ;建设高产稳产基本农田 ,用以解决农民自身吃粮问题 ;植树种草要适地适树 ,并以灌草为主  相似文献   

3.
浅谈黄土高原植被建设的有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土高原造林种草中存在的成活率低、保存率低、生长率低等问题 ,严重影响了区域生态建设的进程和经济发展。实现黄土高原的植被重建 ,应坚持“适地适树适法”原则 ,实行分类指导、合理布局 ,加大“经济型”树种营造的比重 ,大力采用保水集水、保水剂等抗旱造林技术 ,加强造林后的管理。建议加大对黄土高原植被建设的资金投入和科技投入  相似文献   

4.
周万龙 《水土保持通报》2005,25(2):F002-F002
水土流失的根源在于植被退化.其过程为乔→灌→草→荒.由高到低,由低到荒。实施生态自然修复则将这一过程还原过来.这到先草后灌再乔的植被发展目的。生态修复是生态建设中速度最快、效益最好、成本最低的措施之一。生态修复的核心是“封禁”。“封禁”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不能“一刀切”。从根本上讲,生态修复就是尽力控制人为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干扰。  相似文献   

5.
马莲河流域高效林草建设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马莲河流域世行贷款水土保持项目实施前后人工造林、种草成效的对比分析,认为“高效林草建设”是植被稀疏、地形支离破碎、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沟壑区、黄土丘陵沟壑区植物措施治理的最佳途径.其主要措施有:按照“适地适树、适草”的原则,选择适应性强、速生丰产优质的树草(品)种,对位配置;积极推广ABT生根粉蘸根、吸水剂泡根、根宝浸根、径流林业、容器苗造林、营造乔灌混交林、浸水造林等实用造林技术;进行规范化育苗和精细整地,辅以家畜舍饲喂养,缓解林牧矛盾等.  相似文献   

6.
蛇屋山金矿生态环境损害与尾矿植被恢复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矿的开采,对矿区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损害。基于矿区植被恢复与生态重建的相关理论,通过野外调查和试验分析,研究金矿开采对矿区生态环境的损害以及植被恢复的模式。结果表明:1)金矿开采导致土壤结构不良、养分流失、肥力下降、重金属富集和有毒物质残留,造成矿区植被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或丧失、群落结构单一化;2)基于对现有植被恢复模式存在问题的讨论,通过限制性因子、生物生态学特性和环境修复能力分析,确定科学的植被恢复物种,提出"乔灌草搭配、灌草先行"和"人工恢复与自然演替相结合"的配置与恢复模式,确定"首先先锋植物(人工选择草本植物)+自然生长草种,然后灌木,其次乔木"的矿区植被恢复过程。研究结果可为开展金矿尾矿植被恢复和同类矿迹地生态重建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研究不同人工植被群落及土壤改良对铅锌矿废弃地径流重金属流失特征的影响,为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提供前期修复思路.采用径流小区试验,通过混合施加有机肥和钙肥对土壤进行改良,在自然降雨条件下,分别在铅锌矿废弃地原状土及改良土上构建不同人工植被群落(草、灌-草、乔-灌-草),对地表径流的产生量与径流中泥沙、Cd、Pb、As的含...  相似文献   

8.
高速公路边坡三种植被恢复模式的生态效果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坡的生态恢复是高速公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如何恢复却有诸多争论。归纳起来,我国高速公路主要有3种植被恢复模式:单纯植草、灌草结合、乔灌草结合。选取了3种植被恢复模式的代表性公路进行植被调查,进而评估生态恢复效果,结果表明:思小高速公路乔灌草结合的恢复模式较其他高速公路单纯植草和灌草结合的植被恢复模式具有更好的生态恢复效果,它具有更丰富的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并能够更有效地阻止外来物种入侵,在高速公路边坡的生态恢复中应予大力倡导应用。  相似文献   

9.
安塞县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建设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述了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的概念和其建设原则。安塞县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应以水土保持为前提,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地适树,适地适林,搞好植被建设;加强梯田、淤地坝建设,扩大杂粮生产,实现粮食自给。同时应加强果园建设与管护,加强畜牧建设,稳定设施蔬菜栽培面积,建立商品性果树、畜牧和设施蔬菜产业。  相似文献   

10.
西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西部生态环境存在的植被破坏严重,水资源紧张、沙漠化继续蔓延、水土流失加剧、地质灾害增多、城乡污染扩大等九大问题,提出科学、合理地进行退耕还林还草,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并且要搞好农村劳动力转移,提高农民收入、完善农村投入机制等六大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1.
乔灌草相结合方针的提出,是由单纯营造乔木林向乔灌草相结合造林的一个转折,从而将灌草提高到与乔木一样的重要地位。大量调查和观测研究证明,在干旱、瘠薄的侵蚀劣地,乔木生长不良,而灌木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并具有较好的生态效益及经济效益。灌木生长快,能在几年内解决烧柴、饲料、肥料、肥料俱缺的问题;灌木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有的是重要药材,有的是维生素C含量很高的水果或“笫三代水果”,有的是制取香料兼有观赏价值的灌木,有的是编织条材……。草与灌木有着类似的作用,且收益快,对尽快解决“三料”困难有更好的作用。营造多层次的混交林是今后造林的方向,是乔灌草相结合的必然发展。  相似文献   

12.
植被生态建设与生态用水——以西北地区为例   总被引:61,自引:6,他引:55  
我国西北大部分地区处于干旱、半干旱及干旱亚湿润气候带,由于这一地区降水量较少,植被分布既有地带性特点同时也具有非地带性特征。拿黄土高原来说,就有草原带、森林草原带和森林带等不同地带性水热特征。西北地区植被建设中究竟适生的植被类型应当是什么?在这一地区植被恢复中究竟应当注意什么问题?只有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针对具体的立地条件和防护目标,采取合理的乔、灌、草配置,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西北地区水资源状况及其与造林种草的关系是这一地区植被建设首先应当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西北地区植被恢复与建设的原则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分析植被建设工程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我国西北地区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防沙治沙等工程的植被建设中需遵循8项原则:统一规划与协调一致的原则;建设多类型植被,以地带性植被为主的原则;建设手段采用人工与天然相结合,以天然为主的原则;保护、开发利用相结合,以保护为主的原则;充分利用种质资源,以乡土树种为主的原则;合理利用水资源,建设以免灌溉植被为主的原则;乔灌草相结合,以灌草为主的原则;多种繁殖材料相结合,以种子繁殖和天然“克隆”为主的原则。  相似文献   

14.
 根据不同立地条件类型和不同树种的区位适宜性,合理配置树种,是确保成活、成林的关键。为了有效恢复黄土高原重点水土流失区的森林植被,治理水土流失,促进西部大开发中的生态环境建设,采用“综合评判法”和“生物生态类比法”,对黄土高原重点水土流失区人工栽培乔木树种区位适宜性的评价原则、评价方法进行了论述与分析。结果表明,这2种方法均较为适宜对该区人工栽培乔木树种的评价。最后,用“综合评判法”确定了该区7个类型区的适生乔木树种46种;用“生物生态类比法”,确定了建议树种47种。  相似文献   

15.
毛乌素沙地不同防风材料降低风速效应的比较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黄富祥  高琼 《水土保持学报》2001,15(1):27-30,38
在干旱半干旱区植被生态建设过程中 ,需要进行决策并经常引起争论的问题是 ,应该选择哪种类型植被 ,才能获得最大的防风效应。为比较不同防风材料降低风速效应的差异 ,在春季大风天气 ,选取毛乌素沙地 5种常见的灌草乔植物和 2种常见的人工防风材料栅格沙障和栅栏 ,进行防风性能野外实地观测。分析结果表明 ,几种防风材料降低风速性能从大到小的次序为 :沙蒿 >芨芨草 >杨柴和牛心朴子 >沙障 >栅栏 >旱柳 ,沙蒿性能最好 ,降低风速比率达到 0 .49,旱柳性能最差 ,近似为 0 ;就乔、灌、草植被类型而言 ,防风效应的一般次序为 :灌木 >草本 >乔木。据此认为 ,干旱半干旱区植被生态建设中 ,坚持以灌木和草本植物为主的原则 ,才能提高有效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取得较好的环保效益。  相似文献   

16.
为明析“退耕还林草”政策实施以来延安市各区县实施效果,基于统计年鉴数据,以1999—2018年延安市退耕还林草植被恢复概况为基础,分类汇总各区县退耕还林草面积(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和荒山造林)、乔灌草分布和生态经济比例,总结该区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效果,剖析其存在问题,建立适宜当地退耕还林草发展的综合治理模式,以期为后续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1)截至2018年,延安市累计完成退耕还林草面积71.82万hm2,主要在吴起县(13.78万hm2)、安塞区(9.48万hm2)和志丹县(9.04万hm2)最高,其中退耕还林面积最大(44.18万hm2),其次为荒山造林(26.02万hm2),封山育林最少(1.63万hm2);(2)植被覆盖度整体随时间显著增加(p<0.01),决定系数R2=0.87,主要分布在黄龙县(90.5%)、黄陵县(89.7%)和富县(86.7%),延川县、子长县和吴起县最低...  相似文献   

17.
为选出鲁东低山丘陵区黑松林适宜的造林密度,以山东省乳山市海阳所镇杜家岛小流域栽植的9年生4种造林密度的黑松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分析了代表不同密度黑松林生态效益的枯落物蓄积量、林下灌草生物量、土壤物理性状、土壤水文效应、土壤侵蚀量、土壤养分状况等指标。结果表明:不同密度黑松林的生态效益各项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除枯落物层蓄积量随造林密度的减小而减少,林下灌草植被生物量随造林密度的减小而增加之外,其余各项指标均为密度2 000株/hm2较好,1 660株/hm2的次之,2 500株/hm2和1 110株/hm2的较差。综合生态效益从大到小依次为2 000株/hm2 > 1 660株/hm2 > 2 500株/hm2 > 1 110株/hm2。因此在鲁东低山丘陵营造黑松林时,造林密度1 660~2 000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18.
Higher densities of tree microhabitats in unmanaged forests may explain biodiversity differences with managed forest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determinants of this potential biodiversity indicator, we studied the influence of tree characteristics on a set of tree microhabitats (e.g. cavities, cracks, bark features) on 75 plots in managed and unmanaged French forests. We hypothesized that the number of different microhabitat types per tree and the occurrence of a given microhabitat type on a tree would be higher in unmanaged than in managed forests, and that this difference could be linked to individual tree characteristics: diameter, vitality and species. We show that unmanaged forests contained more trees likely to host microhabitats (i.e. large trees, snags) at the stand level. However, at the tree level, forest management did not influence microhabitats; only tree characteristics did: large trees and snags contained more microhabitats. The number and occurrence of microhabitats also varied with tree species: oaks and beech generally hosted more microhabitats, but occurrence of certain types of microhabitats was higher on fir and spruce. We conclude that, even though microhabitats are not equally distributed between managed and unmanaged forests, two trees with similar characteristics in similar site conditions have the same number and probability of occurrence of microhabitats, whatever the management type. In order to preserve biodiversity, foresters could reproduce unmanaged forest features in managed forests through the conservation of specific tree types (e.g. veteran trees, snags). Tree microhabitats could also be more often targeted in sustainable forest management monitoring.  相似文献   

19.
根据野外考察和土层含水量的测定,研究了靖边县沙地土层和黄土层土壤含水量。结果表明,靖边几个研究点的沙地土层平均含水量小于3%,杨树林地黄土层平均含水量为7%左右;沙地土层含水量远低于黄土层含水量,杨树林沙地和沙柳沙地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土壤干层,杨树林地黄土层出现了发育中等的土壤干层,干层发育深度都已超过6m。干旱气候是引起干层发生的主要因素,人工灌木和树种消耗水分较多也促进了干层的发育。沙地区应以发展耐旱草灌为主的植被,黄土分布区也应发展草灌为主的植被,但在黄土分布的洼地区和有外来水源的地区可以发展耐旱的乔、灌、草相结合的植被。在靖边县这一土壤干层发育较严重的地区,造林一般不能带来良好的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反而会导致深部土壤水分的过量消耗等不良后果,因此该区是不适于造林的地区。  相似文献   

20.
为了确定陕北黄土区阳坡水土保持林合理的结构配置模式,在吴起县吴仓堡镇黄土西坡设置6.25 hm2大样地,实测山杏+小叶杨+刺槐阔叶混交林树木的胸径、树高等指标,分析林分空间分布特征,采用点格局分析法,探讨山杏、小叶杨和刺槐种群的分布格局及空间关联性.结果表明:1)山杏和小叶杨是该研究群落的优势种,刺槐是伴生种,山杏的优势地位明显;2)小叶杨种群以大、中径级林木为主,山杏种群以中、小径级林木为主,刺槐种群以小径级林木为主,林木整体生长状况欠佳,且小叶杨种群树高均值明显大于山杏、刺槐种群,林分复层结构明显;3)山杏、小叶杨和刺槐种群在0 ~125 m空间尺度内呈聚集分布,分别在尺度为47、65和104 m时达到最大聚集强度,林木主要分布在微地形上,最大聚集半径与林木聚集分布的微地形规模相吻合;4)山杏、小叶杨和刺槐种群在0 ~125 m空间尺度内,呈显著负关联,种间竞争激烈.黄土区干旱阳坡林分空间分布格局受微地形影响较大,应根据坡面微地形设计造林混交模式和布置种植点,并加强抚育管理.研究为该地区水土保持林草植被规划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