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各色农膜对光谱的吸收、反射规律不同,且功能不一,对作物的生长发育及杂草、病虫害、地温的影响也不一样。科学使用有色农膜,才能促进作物的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2.
防雾透光增强技术在大棚桃树栽培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膜大棚栽培,以其投资少、易管理、收益高、不受季节影响而受到广大农民的青睐,被广泛运用于蔬菜、水果、花卉及特色作物的生产中。但农膜大棚等设施栽培中,常因设施透光率低,光照强度不足,影响作物生长。据报道,设施栽培的棚内光照强度仅为同一时间自然光照的60%~70%。光照强度低,棚温提升幅度小,土壤温度回升较慢,从而导致作物生长滞缓,这种现象在冬季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各色农膜对光谱的吸收、反射规律不同,且功能不一,对作物的生长发育及杂草、病虫害、地温的影响也不一样。科学使用有色农膜,才有促进作物的增产增收。 1、红色农膜能透射红光,又阻挡其它不利于作物生长的色光透过,能充分满足水稻、玉米、甜菜等对红光的需要,使作物生长旺盛。  相似文献   

4.
作物生长的三要素是阳光、温度和水分,农膜作为棚室的主要覆盖材料之一。透光率、保温性和防流滴性自然成为其主要的物性指标。为确保农膜能充分发挥功能,在安装和使用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相似文献   

5.
本文比较了麦类和黍类作物在光合器官细胞形态和光合性能方面的异同点。与黍类作物相比,麦类作物的叶肉细胞较大,且形态和组成较复杂;叶片的气孔密度较低;叶片的细胞形态随叶位上升逐步复杂化的趋势较明显,规律性也较强。黍类作物的光合速率一般高于麦类作物。麦类和黍类作物光合作用的日变化形式也有不同。麦类作物除叶片以外的绿色器官,具有与叶肉细胞类似的光合细胞,且有较强的光合功能,而黍类作物的这一特点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作物光合作用的遗传与产量改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综述了近30年来作物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的遗传研究结果,以及转基因C3作物在改良单叶光合速率方面的最新进展。表明经济系数较高、叶面积指数较大的水稻等C3作物,依靠常规育种技术和分子育种技术相结合,进一步提高产量具有很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7.
<正> 80年代以来,随着“白色农业”的迅速崛起,薄膜农业的推广面积越来越大。全国地膜覆盖面积已由1980年的2.5万亩上升到1990年的3500万亩。薄膜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愈来愈显著。然而,薄膜农业的发展又带来了另一问题—农膜污染。目前,薄膜污染已对农业生产构成潜在威胁。塑料农膜系高分子有机聚合物。它既不能被微生物侵食分解,又不能在自然条件下氧化降解。如果不及时回收,长时间使用后大量废弃农膜残留在耕层,会在土壤中形成隔离层,破坏土壤的通透性,恶化土壤结构,阻碍作物根系生长,影响根系对水分、养分的吸收利用,造成作物减产。据调  相似文献   

8.
有色农膜的奇特功效农用薄膜的颜色不同,对光谱的吸收和反射规律不同,因而对作物的生长及杂草、病虫害、地温的影响也不一样。根据农作物的不同要求,选择适当颜色的农膜,可达到增产增收和改善产品质量的目的。蓝色膜:主要特点是保温性能好。在弱光照条件下,透光率高...  相似文献   

9.
有色农膜的奇特功效□苗昌泽农用薄膜的颜色不同,对光谱的吸收和反射规律也不同,因而对作物的生长及杂草、病虫害、地温的影响也就不一样。生产上根据农作物的不同要求,选用适当颜色的农膜,可达到增产增收和改善品质的目的。蓝色膜主要特点是保温性能好,透光率在弱光...  相似文献   

10.
<正> 目前,在保护地栽培中,国产农膜在湿度较高、棚内外温差较大的情况下,棚内薄膜表面易形成雾气、水滴,棚内湿度增高,降低透明度,影响作物生长。如采用无滴薄膜,成本比普通农膜增加一倍,且防水滴效果仅有3个月左右。我们用普通农膜喷洒面粉作为防水滴剂,经试验、示范,成本低,效果好。该剂配制方法:用普通喷雾器每壶水(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