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梁玉兴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3):119-121
闽东较高海拔贫瘠山地马尾松疏林林冠下套种柳杉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疏林套种柳杉后形成的异龄混交林充分利用营养空间,林分生产力和质量得到明显提高。混交林中20 a生的马尾松平均树高、胸径、材积分别达7.8m、10.2 cm和0.0331m^3,比未套种的同龄马尾松疏林分别提高了20.0%、18.1%和63.4%。而柳杉的平均树高、胸径及材积也分别比其纯林提高了13.7%、11.9%和39.9%。混交林分蓄积量分别是马尾松和柳杉纯林的2.75倍和2.17倍,单混交林中马尾松的蓄积量就比其同林龄的疏林分提高了68.21%;同时套种柳杉的林分抗逆性增强,土壤肥力得以改善,收到了显著的马尾松疏林改造效果。  相似文献   

2.
对闽南沿海贫瘠地马尾松低效林进行改种成马占相思和木荷混交林试验,通过对8年生混交林生长、土壤肥力、林下枯枝落叶以及林相状况等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改造后的混交林中马占相思和木荷长势都很好,林分保存率达90%,郁闭度达85%,混交林中马占相思平均树高、胸径分别达9.81 m和8.53 cm,木荷树高、胸径分别达7.42 m、6.56 cm。而未改造的马尾松低效林26年生平均树高5.25 m、平均胸径4.91 cm,郁闭度45%;混交林土壤肥力、林分小气候以及林相状况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善,改造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陈培俨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3):5420-5421
[目的]探讨马尾松纯林改造技术。[方法]采用成对对比设计,研究马尾松林冠下套种细柄阿丁枫的生长效果。[结果]混交林马尾松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单株平均蓄积量、单株平均冠幅依次为26.05 cm、19.12 m、0.444 7 m3、6.49 m,分别是纯林的130.4%、111.6%、180.5%、119.1%。10年生细柄阿丁枫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单株平均蓄积量、单株平均冠幅分别为6.86 cm、6.57 m、0.013 3m3、2.73 m。混交林林分蓄积是纯林的96.8%,但马尾松已到成熟期,细柄阿丁枫将进入速生期,混交林的林分蓄积将超过纯林。[结论]马尾松林冠下套种细柄阿丁枫改善了林分结构,种间关系协调,使马尾松纯林变成了针阔混交林。  相似文献   

4.
针对马尾松纯林存在着树种单纯、林分质量低、生物多样性下降、美学效果差、森林火灾风险大、生态功能等级低等系列问题,在马尾松林冠下套种细柄阿丁枫进行林相改造试验,结果表明:套种后形成的异域龄复层混交林,林木生长良好,三种不同密度的混交林马尾松的平均胸径分别是纯林的151.20%、134.25%、125.64%,树高生长分别是纯林的124.74%、109.28%、108.25%,单株材积分别是纯林的266.81%、189.34%、165.48%;细柄阿丁枫的平均胸径分别达到13.92cm、10.80cm、11.40cm,平均年生长分别达0.77cm、0.680cm、0.63cm;平均树高平均树高分别达11.7m、11.7m、11.8m,平均年生长达0.65m、0.65m、0.66m;单株平均蓄积达0.0912、0.0559、0.0608m3。  相似文献   

5.
优良生态树种杂交鹅掌楸不同栽植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合肥市大杨镇试验地,研究4种不同栽植密度对杂交鹅掌楸林分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栽植密度对林分胸径和树高生长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根据差异显著性检验,不同栽植密度下杂交鹅掌楸胸径和树高连年生长量的差异不显著,而其胸径和树高平均生长量表现出显著差异.杂交马褂木的造林密度以2 m×2 m或3 m×3 m为宜.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鹅掌楸分枝多影响林木生长的问题,在鹅掌楸5年生林分进行修枝试验,结果表明:经过4年时间的生长,到9年生时有修枝的林分明显比没有修枝的林分长得好。有修枝的林分9年生时林分平均胸径达11.1cm,4年间生长了5.1cm,而没有修枝的林分9年生时林分平均胸径只有9.6cm,4年间只生长了3.5cm;有修枝的林分9年生时林分平均树高达9.1m,4年间生长了4.6m,而没有修枝的林分9年生时林分平均树高只有7.9m,4年间只生长了3.4m;有修枝的林分9年生时林分平均单株材积达0.0458m3,4年间生长了0.0387 m3,而没有修枝的林分9年生时林分平均单株材积只有0.0302m3,4年间只生长了0.0229 m3。修枝对鹅掌楸的幼树生长作用较大,很有必要,是鹅掌楸幼林管理的一个重要营林措施。  相似文献   

7.
以火炬松和当地马尾松为对照,开展湿加松种子园混合种引种适应性试验,结果表明:湿加松种子园混合种生长较快,幼林生长量比火炬松及本地马尾松均有明显优势,3a生年均树高、胸径达0.79m和1.65cm,树高、胸径分别比火炬松和本地马尾松提高了16.74%~50%和83.3%~85.39%。6a生林分平均树高、胸径分别达4.60m和6.89cm,分别比火炬松和本地马尾松提高了7.2%~26.1%和15.1%~29.6%。但其保存率相对不如火炬松和本地马尾松,且个体变异大,林分分化程度高,而抗病虫害能力也不强,与本地马尾松相当。因此,生产上不可大面积应用湿加松种子园混合种,应进一步加强良种选育。  相似文献   

8.
巨桉乳源木莲复合林经营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桉树7年生林经间伐后,在桉树林下套种乳源木莲的经营方式,结果表明:桉树林经间伐套种乳源木莲(JR)处理比同样间伐但不套种(JA)处理和不间伐不套种(CK)处理的桉树胸径生长量分别提高了7.46%和71.84%,树高生长量分别提高了5.32%和81.45%,单株立木材积分别提高了9.10%和150.87%;在桉树林下套种的乳源木莲(5年生)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分别达到5.8 m和5.4 cm,与同年度相似立地条件下的乳源木莲纯林和乳源木莲、杉木乳源木莲混交林两个处理相比,平均树高分别增加了41.46%和9.43%;平均胸径比乳源木莲纯林提高了54.29%,但比混交林降低了5.27%。说明在桉树林下套种乳源木莲经营方式可行,能够形成异龄复层林分,有利于培育桉树大径材。  相似文献   

9.
沿海山地杉木木荷混交造林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鄢继文 《安徽农学通报》2007,14(16):179-180,153
杉木木荷人工混交造林效果研究表明,杉荷(6杉4荷)星状混交,林分空间分布格局合理,充分利用了营养空间,不但改良土壤效果较好,尤其是能较大幅度地提高磷素营养水平,而且明显地提高林分产量和质量.12年生时,混交林分中杉木的平均树高、胸径及单株材积分别比杉木纯林提高14.2%、11.6%和65.6%,蓄积量分别比杉木、木荷纯林提高了46.4%和49.3%.但在现存林分密度条件下,此时混交林分结构稳定性较差,种间和种内竞争矛盾激烈,急需进行适当的间伐以改善种间关系和林分结构,促进混交林分生产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以不同立地条件下,3年生马尾松组培苗试验林为研究对象,对其生长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组培苗林分86.0%的林木胸径集中于6~8 cm径级,83.9%的林木树高集中于4~5 m树高级;实生苗林分94.5%的林木胸径集中于4~6 cm径级,87.9%的林木树高集中于2~3 m树高级。在相同立地条件下,组培苗林分的树高、胸径、成活率和保存率均大幅优于实生苗林分,树高和胸径生长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不同立地条件下,组培苗林分间树高和胸径生长差异显著(P0.05),其树高和胸径生长平均值分别超过广西马尾松速生丰产标准I_1类产区39.75%和14.46%。马尾松组培苗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较强的稳定性,降低造林成本16.3%~19.5%,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1.
马尾松林下套种阔叶树生长状况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林下分别套种拉氏栲Castanopsis lamontii,青栲Cyclobalanopsis myrsinaefolia,格氏栲Castanopsis kawakamii和苦槠Castonopsis sclerophylla,形成针阔混交复层林。对该混交模式16年生的不同阔叶树种林分生长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种阔叶树种的树高连年生长量的高峰值分别出现在第14年,第4年,第6年,第12年。而胸径连年生长量高峰值分别出现在第10年,第8年,第10年,第8年。不同阔叶树种的林分生长存在明显差异,表现为格氏栲>青栲>苦槠>拉氏栲。在混交林模式中,林间套种苦槠更有利马尾松的生长,种间关系更为协调,马尾松平均树高为23.1 m,平均胸径为31.1 cm,单株材积可达0.536 m3。图4表1参7  相似文献   

12.
红锥木荷混交林生长状况及间伐试验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红锥×木荷混交林的生长情况进行调查,并根据混交林分结构和种间关系状况开展4种不同间伐强度试验。结果表明:红锥与木荷采用3锥7荷比例混交,能明显促进林分生长,提高林分生产力和质量。十四年生混交林中,红锥的树高、胸径以及材积分别达13.04 m、18.19 cm和0.165 6 m3,分别比其纯林提高了19.74%、39.07%和123.18%。木荷也分别比其纯林提高了29.63%、22.82%和91.31%。混交林分蓄积量分别是红锥、木荷纯林的1.44倍和2.36倍。但十四年生林木分化严重,林分结构不稳定,种间和种内竞争矛盾较为激烈;间伐明显地改善种间关系和林分结构,在间伐强度0~40%的范围内,随着间伐强度的加大,生长效应也越大。间伐后2年,与不间伐林分相比,混交林中红锥的平均胸径、树高和材积增量分别提高25.0%~72.9%、31.5%~65.1%和36.1%~131.5%。木荷分别提高32.2%~79.9%、15.1%~63.3%和46.2%~141.0%。以间伐强度为30%~40%(保留密度1 000~1 200株/hm2)的间伐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枫香与杉木混交造林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福建省建宁县黄坊乡仍田村开展枫香树与杉木混交造林试验,结果表明:9a生枫香杉木混交林中枫香生长量明显高于枫香纯林,混交林中杉木生长量明显高于杉木纯林,混交林中枫香平均胸径达9.23cm,平均树高达8.98m,单株平均蓄积量0.0292m^3,平均保存率达92.5%,分别比纯林高出0.67cm、0.73m、0.0054m^3、5.8%,混交林中杉木胸径高达11.08cm,平均树高达8.11m,单株平均蓄积量0.0403m^3,平均保存率达94.1%,分别比纯林高出1.27cm、1.27m、0.0116m^3、4.9%,枫香杉木混交林郁闭度达0.9,高于杉木纯林(0.8)和枫香纯林(0.75)。  相似文献   

14.
檫树林下福建柏的生长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17年生檫树低产林分经强度采伐后套种福建柏所形成的混交林分中16年生福建柏的生长情况、生物量组成及生长过程。结果表明,混交林中,福建柏的平均树高和平均胸径,分别比福建柏纯林大208m和150cm。混交林中福建柏的生物量为113692t·hm-2,比对照的福建柏纯林99779t·hm-2大13913t·hm-2,胸径总生长量、年均生长量分别大097cm和006cm,树高的年均生长量大01362m,材积总生长量大002867m3,而且材积的速生期持续较久。福建柏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过程均符合Logistic曲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揭示引种鹅掌楸和杉木人工林在广西自治区融水县的生长特性,为杉木连栽迹地造林树种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广西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杉木采伐迹地的鹅掌楸和杉木人工林的生长特性进行了5年的定位监测,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在相似立地条件下,1~5年生鹅掌楸人工林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和平均蓄积量均明显高于杉木人工林,其中,5年生杉木人工林年均胸径生长量为1.43 cm,年均树高生长量为1.23 m,年平均蓄积量为17.02 m3/hm2,而5年生鹅掌楸人工林的上述3个数据分别为2.19 cm、1.78 m和31.80 m3/hm2,是杉木人工林的1.53、1.45和1.87倍。[结论]鹅掌楸是一种早期速生树种,其生长速度比杉木快,成材比杉木早,可以作为杉木的替代轮作树种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6.
林间空地套种木麻黄优良无性系生长效果与防风效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惠忠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1):174-175
以海岸前沿木麻黄老林带和后沿片林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林间空地套种1a生木麻黄壮苗的生长效果,并开展复层结构的异龄防护林降风效能观测。结果表明:采用林间空地套种木麻黄壮苗生长较快,近5a树高平均和胸径分别达到8.4m,胸径8.3cm和8.8m,胸径9.2cm。经观测表明,有套种的林分平均降低风速可达84.95%,比无套种木麻黄老林带减低风速70.5%提高了14.45%,有效地发挥防护功能,可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改善林带结构,有利于提高林分生产力。  相似文献   

17.
该文通过对29年生的福建柏与不同针叶树种的混交林生长、土壤肥力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混交林平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单位蓄积分别达到14.4m、18.8cm、0.196 7m~3和204.8 523m~3,分别比纯林高7.1%、3.1%、15.5%和14.6%;与柳杉混交,福建柏单株生长最好,平均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分别达到14.8m、19.7cm和0.219 5m~3;福建柏与湿地松、秃杉、柳杉、杉木、马尾松的混交林中,土壤有机质分别比纯林高了83%、110%、327.9%、32.6%和54.7%。因此,培育福建柏混交林,能促进林分是生长,改善土壤结构性质,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擎天树与桉树萌芽林混交造林的效果及经济效益,为擎天树和桉树混交造林模式推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固定样方方法连续3年测量擎天树与桉树萌芽林混交林的生长量,同时采用财务净现值法对造林投入和产出进行经济效益分析.[结果]5年生擎天树与桉树萌芽林混交林中擎天树平均树高和胸径分别为3.31 m和3.04 cm,年均生长量分别为0.66 m和0.61 cm;桉树平均胸径、树高和材积的生长量分别为15.63 cm、17.79 m和99.00 m3/ha;混交林投资项目第5年的财务净现值为630.00元/ha,财务内部收益率为12.57%,年均利润达3774.00元/ha,年均利润率为10.61%.[结论]从造林效果和经济效益两方面考量,擎天树与桉树萌芽林混交是较理想的混交造林模式.  相似文献   

19.
山杜英人工林生长状况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浦城寨下国有林场的山杜英人工林的生长状况研究表明:山杜英具有较高的生产力,10年生山杜英纯林树高和胸径的年平均生长量分别为0.97m和1.15cm,林分蓄积量达131.71m3·hm-2;与杉木、马尾松组成的混交林,由于改善了林地生态环境质量,使林分生产力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因此,山杜英为优良的乡土阔叶造林树种,可大力推广造林.  相似文献   

20.
杉木泡桐混交林生产力及其土壤肥力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杉木泡桐混交之后,林地肥力得到明显改善。杉木泡桐混交林与相同立地条件下杉木纯林相比,杉木坡下部和坡上部,平均树高分别高1.7m和1.6m,平均胸径分别大2.1cm和2.2cm,单株材积分别大0.0196和0.020m^3,杉木蓄积量分别大45.5675和53.2455m^3/hm^2,加上泡桐的蓄积量,坡下部长坡上部混交林林分的蓄积量分别大60.5475和60.7850m^3/hm^2。这说明杉木泡桐混交是一种良好的混交组合,形成了有利于杉木生长的环境条件,充分利用生态空间和林地资源,对土壤理化特性具有较好的改良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