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浙江省沿海防护林体系二期工程森林生态效益价值评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浙江省"十一五"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运用生态学及经济学等理念与方法,对浙江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二期工程开展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结果表明,2010年浙江省沿海防护林体系森林生态服务总价值为1 496.19亿元,单位面积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为53 110元·hm-2·a-1。  相似文献   

2.
绩溪县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安徽绩溪县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评价.该县森林间接经济价值约为62.14亿元.a-1,该地区森林不同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大小依次为:涵养水源>固碳释氧>保育土壤>净化大气>积累营养物质;各种不同植被类型提供生态服务价值的大小依次为:乔木林>竹林>经济林>灌木林>疏林地.绩溪县的森林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分别是全国森林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和安徽森林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的1.3倍和1.24倍.  相似文献   

3.
北京山地森林生态服务功能评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采用北京市第六次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多年观测数据以及公共数据对北京市山地森林的生态服务功能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北京山地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为329.36亿元,各服务功能价值量大小依次为:涵养水源固碳释氧保育生物多样性净化大气森林游憩保育土壤营养物质积累。从涵养水源、积累营养物、保育土壤、净化大气环境、保育生物多样性、固碳释氧6项功能来看,北京山地各森林植被类型生态服务功能价值量排序为灌木林栎类林油松林经济林侧柏林阔叶混交林山杨林桦树林刺槐林落叶松林;从单位面积价值量来看,阔叶混交林所提供的生态服务功能年价值量最大,其次是栎类林,经济林提供的单位面积生态服务功能年价值量最小。  相似文献   

4.
彭水县乌江沿岸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在人类生存和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文章对彭水县乌江沿岸2014年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彭水县乌江沿岸森林总面积为188万hm2,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为1343亿元·a-1,相当于彭水县2014年GDP(10880亿元)的1234%;按照不同的林分类型,灌木林、混交林、阔叶林面积分别为101万,072万和015万hm2,提供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分别为697亿,549亿和095亿元;彭水县乌江沿岸森林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提供的价值为714万元·hm-2·a-1,比重庆市2008年森林生态系统单位面积价值(688万元·hm-2·a-1)增长了378%;从不同林分类型来看,提供的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排序为混交林(762万元·hm-2·a-1)>灌木林(692万元·hm-2·a-1)>阔叶林(635万元·hm-2·a-1)。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郑州市为森林植被涵养水源的生态服务功能,根据郑州市森林资源清查和林业统计数据、森林生态监测站观测数据,采用水量平衡法计算了郑州市森林植被调节水量,并用影子工程法计算了郑州市森林植被涵养水源价值。结果表明:郑州市单位面积森林植被调节水量、调节水量价值、净化水质价值从大到小的顺序均为针叶林、经济林、硬阔叶林、刺槐林、桐树林、杨树林、灌木林、阔叶混交林;郑州市森林植被调节水量为2.31×10~8 m~3/年,涵养水源的总价值为22.07亿元/年。  相似文献   

6.
【目的】综合分析城市森林景观破碎化的动态演变趋势,为快速城市化地区的城市总体规划、绿地系统规划、森林城市建设、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广东省惠州市1990、2000、2010年Landsat TM/ETM+卫星影像,采用景观格局数量分析和转移矩阵从中心区、近郊区和远郊区3个梯度分析城市森林景观破碎化动态特征及演变。【结果】惠州市城市中心区斑块密度由1990年的0.08个·hm~(-2)增加到2010年的0.25个·hm~(-2),平均斑块面积由11.81 hm~2下降到3.92 hm~2;近郊区的斑块密度和平均斑块面积也呈相似的变化趋势,但2000—2010年间的变化相对较小,说明破碎化斑块逐步缩小;在远郊区,景观破碎化趋势较为缓慢,斑块密度由0.18个·hm~(-2)增加到0.30个·hm~(-2),再降至0.11个·hm~(-2),平均斑块面积由9.12 hm~2减小至3.51 hm~2。在1990—2000年期间,城市无序和快速的扩张,城市绿地的斑块数量增多,面积减小;但在2000—2010年期间,通过城市公园、人工荒山绿化、生态修复等人工绿地的有序建设,城市绿地斑块面积逐渐增大,斑块整合逐渐加强,景观破碎化程度逐步降低,表现出典型的逆破碎化趋势。【结论】人为有序和有规划的生态修复和重建可以有效地改善城市森林景观状态,提高城市森林覆盖率。  相似文献   

7.
重庆缙云山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典型样地试验及生态站长期观测等手段,以重庆缙云山4 种典型森林类型为研究对象, 对其2010 年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积累营养物质、净化空气、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森林游憩7 项服务功能价 值作了评估。结果表明:缙云山森林生态系统4 种森林类型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为10.99 亿元/ a,单位 面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为14.46 万元/ (hm2·a)。7 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为:森林游憩(2.82 亿元/ a) 生物多样性保护(2.56 亿元/ a) 涵养水源(2.25 亿元/ a) 保育土壤(1.60 亿元/ a ) 固碳释氧(1.37 亿元/ a ) 营 养物质积累(0.36 亿元/ a) 净化空气(0.04 亿元/ a)。4 种森林类型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森林游憩 价值功能除外)中,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灌木林服务功能价值接近,分别为11.21 万、11.07 万和10.84 万元/ (hm2·a);竹林服务功能价值最低,为6.98 万元/ (hm2·a)。   相似文献   

8.
广西历来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相继实施了天然林保护、防护林体系建设、自然保护区建设,生态示范区建设和生态农业建设、城市环境综合整治、重点流域环境综合整治等一系列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程,并取得显著成效。生态环境破坏和退化趋势基本得到遏制,森林覆盖率增加到41.33%(台灌木林为48.22%),已建自然保护区70个,总面积1533万hm^2,正在创建全国生态示范区的市(区,县)达31个。  相似文献   

9.
西洞庭湖区森林景观类型空间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运用关联度指数、Jaccard指数和相邻度指数分析了西洞庭湖区森林景观类型的空间关系,探讨森林景观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景观类型的空间关系体现一定时期内森林景观类型现实存在的空间分布,关联度反映了不同景观要素类型之间的空间相关性及人为活动的作用,相邻度指数能补充提供不同景观要素斑块空间相互邻接关系的细节。(2)阔叶类与经济林类等面积贡献率较大的景观类型,与其他类型的空间关系呈负相关,竹类与其它类型生态竞争性较强,也呈现显著的负相关;(3)阔叶类/杉木类的Jaccard指数最大,反映了阔叶类与杉木类共同出现的机率大;(4)森林景观类型的Jaccard指数总值反映了森林景观类型同其他类型的空间聚集度大小,7种景观类型依次为杉木类>经济林类>阔叶类>松木类>灌木类>竹类>柏木类;(5)在适宜的尺度上能更好体现景观类型的空间关系,取样尺度中以600 m×600 m最理想;(6)空间关系可合理解释景观类型相互作用的功能关系,但具体的驱动因素需结合其它方法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10.
淳安县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基于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采用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等方法,评估了浙江省淳安县森林生态系统主要服务价值。结果表明:2008年,淳安县森林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224.04亿元,生态服务价值是社会经济服务价值的4.55倍。各项服务总价值和单位面积价值依次为保护土壤>水源涵养>森林旅游>保护生物多样性>净化环境>固碳释氧>提供林副产品;不同森林类型生态功能服务总价值依次为针叶林>阔叶林>灌木林>针阔混交林>竹林,而单位面积价值依次为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竹林>针叶林>灌木林。在同一类型生态服务中,阔叶林的涵养水源、固碳释氧、保育土壤和针叶林净化环境的单位面积价值较大。图1表3参18  相似文献   

11.
北京西山风景林景观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探讨风景林景观格局特征,并进一步研究景观格局与人为干扰等生态过程的相互关系,该文以北京西山试验林场为研究区,从3个等级划分风景林景观斑块类型,对每个等级上的景观格局特征进行了数量化分析.得到如下结果:①3个等级上的全景观都属于细粒结构景观.②混交林和白蜡斑块类型分别在二、三级两个景观水平上具有较好的连通性,类型保持完整,对保持生物多样性有一定作用.③在一、二、三级3个水平对斑块形状特征影响较大的因子分别为:风景林自然状态保留程度、游客对风景林的干扰利用特征、林分固有自然属性.④研究区各景观水平上的全景观相对完整.二级斑块类型中未成林造林地和辅助林地相对破碎,针叶林破碎程度最低;三级斑块类型中山杏和元宝枫相对破碎,侧柏破碎程度最低.⑤部分斑块类型(如二级景观水平的针叶林;三级景观水平的油松、侧柏、刺槐)面积过大,分布偏于集中,均匀度较低.可通过调整混交比例,选择适当混交树种等手段,调整斑块类型间的分配比例.⑥保留生态脆弱区的灌木林.   相似文献   

12.
基于RS与GIS的闽江流域森林景观格局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本文以闽江流域为研究区域,以LandsatTM遥感图像为主要信息源,以Erdas Imagine图像处理软件作为空间信息处理工具,采用斑块平均面积、形状指数、分维数、香农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等指标,对闽江流域森林景观格局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闽江流域景观的主要斑块类型为杉木林、松林和阔叶林.分维数表明竹林与经济林受人类干扰大,斑块形状简单;阔叶林与松林受人类干扰小,斑块形状复杂.香农多样性指数(SHD I)表明景观异质性较高的特点,均匀度指数(SHEI)则表明景观中有一定的优势类型,以杉木林、阔叶林和松林等景观类型占优势.  相似文献   

13.
陕西米仓山自然保护区植被景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陕西米仓山自然保护区植被图为基础,利用GIS软件将其数字化,并提取各植被景观斑块信息,从植被景观斑块的数量、面积和周长等方面对陕西米仓山自然保护区的植被景观及破碎化程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落叶阔叶灌丛是该保护区的3个主要景观类型;植被景观斑块数量、面积和周长的分布差异较大;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人工林景观的破碎化程度较低,而暖性针叶林、农田、撂荒地和灌草丛景观的破碎化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干旱区山区森林景观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分布特性,景观中特征的不同梯度分布,制约着景观的各种生态过程.将景观生态学方法引入到森林资源定量分析及科学评价,可为森林资源调查提供一种新的分析评价工具.[方法]在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土地分类的基础上,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采用景观指数法,通过ArcGIS和Fragstats软件对天山北坡沙湾林场7种景观类型的格局进行分析.所使用的景观格局指标包括平均斑块面积、平均斑块周长、斑块密度、边缘密度、景观形状指数、聚集度、海拔、坡度、坡向等.[结果]沙湾林场景观类型丰富度较低,且各景观类型拥有的斑块数分布很不均匀.从面积来看,以未利用地面积最大,为林场森林景观的基质;针叶林景观、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景观是沙湾林场的主要森林景观类型,是沙湾林场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景观面积分别占13.95;、8.71;;并且受地形因子影响,各类型景观分布很不均匀.[结论]景观生态学可以在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土地分类的基础上根据森林、林地和林木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与分布,为综合分析与评价森林资源与经营管理现状提供有效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5.
该文通过对密云集水区内的森林进行大量调查 ,采用林分蓄积量推测生物量的研究方法 ,对该地区 5种典型森林中树木的固C效益动态变化进行深入研究 .该研究的目的是为该地区林业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提供基础 .研究结果表明 :当以 10 0年为 1个生长周期 ,固C价格为 2 4美元 t,贴现率为 0 0 5的情况下 ,几种人工林潜在的固C效益现值由大到小分别为 :油松林 0 6 9~ 0 93万元 hm2 ,栎林 0 6 1~ 0 82万元 hm2 ,其他阔叶林 0 4 5~0 6 1万元 hm2 ,灌木林 0 2 3~ 0 32万元 hm2 ,侧柏林 0 13~ 0 18万元 hm2 .现有森林平均每年每公顷的固C效益为0 0 77~ 0 10 4万元 ,其中油松林最高 ,其次依次为栎林、其他阔叶林、灌木林和侧柏林 .在今后 10~ 2 0a内 ,现有森林的固C效益会进一步增加  相似文献   

16.
毛白杨幼林间作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鲁西黄泛沙地毛白杨幼林的农林间作效果,采用田间对比试验方法,观测了不同间作处理的林木生长量、叶片养分含量、土壤养分含量和水分含量及作物产量,并对土壤及树体养分状况与林木生长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幼林期间进行农林间作不仅能改善林地土壤水分状况,提高林地有机质及速效N、P、K含量,也能明显改善树体营养状况,促进林木生长.林分平均胸径生长量与土壤有机质和叶片N、P、K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67、0.955、0.988、0.972.间作西瓜-蔬菜、花生-小麦、大豆处理的林木全株叶面积、冠幅、枝条数、平均枝长分别是对照(不间作)的1.70~3.0倍、2.22~2.47倍、1.0~1.41倍、1.70~2.32倍;胸径生长量提高50.5%~136.7%,树高生长量提高27%~59.5%,以间作西瓜-蔬菜的经济效益最高. 实行农林间作,是提高毛白杨人工林生长量和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演替发展趋势,可以更好地为保护区制定管理政策保护珍稀植物和生物多样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借助空间直观景观模型LANDIS Pro 7.0对福建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未来300年(2016—2316年)的森林景观演变进行模拟,采用Fragstats 3.3景观格局分析软件对树种面积变化、景观聚集度、分维度、多样性指数进行分析,并对各个树种在模拟时间内的龄级组成进行分析。结果在演替时段内,除毛竹林外所有树种斑块分维度均在1.00~1.06之间,表明其景观斑块形状较规则且变化不大。多样性指数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均匀度指数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且变化速度在逐渐变缓,表明树种逐渐趋于稳定。阔叶林聚集度先增加后保持稳定,其面积则始终保持增长,至演替结束,以成熟林和幼龄林为主;猴头杜鹃林、长苞铁杉林聚集度在整个演替时段内呈增加趋势,其面积在演替中后期有所增加,且以幼龄林的增加为主;杉木林面积在前150年增长,此期间幼龄林比重也在逐渐上升;后150年面积保持稳定,至演替结束,以中龄林和近熟林为主;聚集度虽保持稳定但略有增加;柳杉林聚集度在演替前100年保持稳定而后200年有所降低,至演替后期,整个柳杉林以过熟林为主,中龄林次之;马尾松林在整个演替过程中均以过熟林为主,幼龄林和中龄林比例很低;毛竹林在演替后期以过熟林占据主要地位,其次是成熟林;且马尾松林和毛竹林在演替期间聚集度均呈现降低的趋势。结论天宝岩森林景观的演替会依据一定的规律向顶级群落常绿阔叶林演替;马尾松林、柳杉林、毛竹林在群落中随时间的推移会逐渐被取代;杉木林、长苞铁杉林和猴头杜鹃林,在演替时段内表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花江低热河谷区不同退耕还林模式植被恢复效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何跃军  刘济明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4):1439-1440,1459
对贵州花江低热河谷区不同退耕还林还草模式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柚木林模式在退耕还林中高生长和茎生长以及植被覆盖率都取得了较大的效益,其次为花椒生态经济林模式,而林草结合模式以及柿树林模式因农户管护力度相对滞后导致效果不如前者,但总体水平上退耕还林后花江地区植被覆盖率增加,恢复了石漠化植被景观。表明退耕还林模式的建立在考虑生态效益的同时,还应考虑农户经济收入,实现可持续的林业生产机制,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从真正意义上改善该地区生态环境面貌和贫穷落后的经济面貌。  相似文献   

19.
为充分认识和宏观把握中国林粮间作的发展状况,以江西省为例,探讨江西省林粮间作的发展问题,从而推动中国林、农业又好又快发展。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江西省林粮间作发展的意义、模式、特点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可持续发展对策。作者认为:(1)江西省林粮间作的开发与发展具有充分利用资源、增加土地产出、提高经济效益、扩大劳动就业、改善生态环境、减轻自然灾害、维护粮食安全和促进建设生态文明等多方面的重大意义;(2)当前江西省林粮间作的主要模式有山地林粮间作、农田林粮间作、菜园林粮间作、水体林粮间作、庭院林粮间作以及其他林粮间作等;(3)这些林粮间作模式具有面积大、模式多、分布广、发展快、效益好和潜力大等特征;(4)根据调查,江西省林粮间作的发展尚存在土地利用率低,熟制低,产量低,效益低,投入低,重视程度低,生产条件差,发展不平衡,管理粗放等问题。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作者认为应采取如下对策和措施:增加投入,改善条件,优化结构,规模发展和培训人才等。  相似文献   

20.
基于8次森林资源清查和森林生态连清技术体系获得的生态和资源大数据,对海南省近40年的森林资源动态变化和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海南森林资源面积、蓄积和生态功能实现了“三增长”,海南省森林面积自1981年起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在第5次清查期(1994—1998年)后逐渐趋于稳定,在第8次清查(2009—2013年)后达最大的97.11万hm2,增长幅度为1.63倍;第3次至第8次清查期海南省森林蓄积有逐渐增加的趋势,清查期资源数量有大幅度上升,森林蓄积量增长了32.61%;从第3次至第8次清查,海南省森林生态系统各项服务功能总体呈增加趋势,涵养水源第3次清查为34.82亿t·a,第8次为82.56亿t·a,增加了137.11%;滞尘从3次清查为93.33亿kg·a,第8次为235.01亿kg·a,增加了151.81%;海南省“十一五”“十二五”期间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量分别为126.59亿元·a和1 359.67亿元·a,增长幅度为20.69%;阔叶混交林服务功能价值量达最大值。研究结果对进一步提高人们对森林资源保护意识、推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和生态文明建设制度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