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幼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本病具有发病率高、病程短、死亡率高的特点,可导致免疫抑制造成免疫接种失败,诱发多种疫病.是养鸡生产中的一个常见和多发病,严重威胁养鸡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1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历史传染性法氏囊病(IBD)于1962年首次在鸡上被发现,并以发现地的名字命名为"冈博罗病"。导致此病的病毒(IBDV)可以加重其他传染病的感染过程并且可以导致病鸡产生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3.
<正>1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历史传染性法氏囊病(IBD)于1962年首次在鸡上被发现,并以发现地的名字命名为"冈博罗病"。导致此病的病毒(IBDV)可以加重其他传染病的感染过程并且可以导致病鸡产生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4.
一例鸡法氏囊病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幼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免疫抑制病,3~6周龄的雏鸡最易感.本病往往突然暴发,传播迅速,发病率高达80%~100%,死亡率可高达70%,死亡曲线呈尖峰式.本病常与大肠杆菌病、新城疫、鸡支原体病混合感染.本病在许多地区发生与流行,是危害养禽业的重要疫病.近年来的大量临床实践证明,干扰素治疗鸡法氏囊病效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5.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主要感染破坏鸡和火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腔上囊)而引起的急性致死性传染病,以法代囊肿大、出血、坏死、肾脏损害、胸腿部肌肉出血为典型特征。患鸡对埃希氏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腺病毒(Adenovirus),沙门氏杆菌(Salmonella),鸡球虫(Coccidia)等的易感性和死亡率增加。最近的研究表明,IBDV感染能使鸡增加对呼肠病(reovirus),禽肾炎病毒(avian nephritis virus),黄(米曲)霉菌(Aspergillus flavus)的易感性,并且对马立克氏病疫苗,新城疫疫苗等的免疫力下降。本病的发病率一般为100%,死亡率为5~35%。该病于1957年由Cosgrove等首先在美国特拉华州(Delaware)南部的甘博罗(Gumboro)地区部份肉鸡场中发现(所以,又叫甘博罗病。其它  相似文献   

6.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的呼吸道传染病.其特征是病鸡咳嗽、喷嚏和气管发生罗音.雏鸡发病最为严重.严寒、拥挤、通风不良以及维生素、矿物质和其他营养缺乏等可促进该病的发生.病鸡从呼吸道排出病毒,经空气、飞沫传染给易感鸡.此外,被污染的饲料、饮水等也可传毒.该病1930年首先在美国发现,目前呈世界性分布.我国大部分地区有本病蔓延.该病被国际兽疫局定为B类传染病,我国也将其列入二类动物疫病.  相似文献   

7.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病.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所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发病率高,病程短.幼鸡感染后,可导致免疫抑制,并可诱发多种疫病或使多种疫苗免疫失败.本病病原为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  相似文献   

8.
综合信息     
新一代鸡病疫苗已成功研制出来 据当地媒体日前报道,古巴医药生物实验室最近利用DNA技术成功研制出对付“贡博罗”鸡病的疫苗。这种疫苗明年将申请注册并进行批量生产和投放市场。“贡博罗”鸡病因1962年首次在美国贡博罗镇被发现而得名。“贡博罗”病严重影响鸡的免疫系统,病鸡死亡率非常高,每年  相似文献   

9.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传染性疾病,是危害养禽业的三大主要疫病之一,以法氏囊发炎、坏死、萎缩和法氏囊内淋巴细胞严重受损为特征。该病发病率高,几乎达100%,死亡率低,一般为5%-15%,该病于1957年在美国特拉华州甘布罗地区的肉鸡群中首次发现,因此又称甘布罗病,目前本病呈世界性分布,会引起雏鸡的免疫抑制,使病鸡对大肠杆菌、腺病毒、沙门氏菌、鸡球虫等病原更易感,对马立克疫苗、新城疫疫苗等疫苗接种的反应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0.
引言传染性腔上囊病(IBD)是鸡和火鸡(较罕见)的一种急性或亚临床性病毒性传染病,造成腔上囊坏死和萎缩。本病的同义名有:禽肾病、冈布罗病、传染性腔上囊炎和禽传染性腔上囊炎。 Cosgrove于1962年首先报道美国特拉华州冈布罗(Gumboro)县的肉用仔鸡中发生一种传染性疾病。该病自1957年起就已发生,当地称之为“冈布罗病”。由于在尸检时观察到明显的肾脏病变,  相似文献   

1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本病发病率高,病程短,强毒株感染时死亡率可高达60%-75%。本病除造成大批鸡死亡外,还使雏鸡的体液免疫中枢损伤,发生免疫抑制,从而导致免疫失败,容易继发多种疫病,给养鸡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2.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1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本病可使鸡对病原的易感性增强,可导致免疫抑制,并可诱发多种疫病或使多种疫苗免疫失败。主要感染21~39日龄的雏鸡,约占75%左右,发病快,死亡率高,给养鸡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炎,是由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本病在养禽业发达的国家广泛流行,我国也有不少地区发生本病。本病往往突然发生,传播迅速,一旦发现病鸡,常在短时间内(1周左右)波及全群,邻近鸡舍也可在2~3周间被感染发病。发病率高,通常情况下为40%~60%。死亡率一般在8%~25%之间,但近年由超强毒株引起的感染,其死亡率可高达70%~80%。  相似文献   

14.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自1957年在美国特拉华州的冈博罗首次发生以后,几十年来,已遍及几乎所有的养鸡国家,给各国的养鸡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其病原为双股RNA病毒的成员IBDV,只有血清Ⅰ型才能引起鸡发病。法氏囊和肾脏的病变、腿肌和胸肌出血、腺胃和肌胃呈条带出血,是IBD的特征性病变。但80年代以后,IBD的流行出现了新的特点,特别是以高死亡率为特点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超强毒(vvIBDV)的出现使世界各国的养鸡业再次面临着严峻考验。1vvIBDV的流行特点及病原特性1.1vvIBDV对鸡具有很强的致病性鸡对IBD最易感阶段为3~6周龄,vv…  相似文献   

15.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甘博罗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主要危害雏、幼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是目前危害养禽业的三大疫病之一。病鸡严重腹泻(似石灰样粪便),以胸、腿部肌肉出血,法氏囊肿大、出血和坏死为其特征。发病多在每年春季、2~10周龄左右雏、幼鸡、青年鸡发病突然,发病率较高。该病只要诊断及时,治疗用药及时,也是可以及时得到控制的,死亡率仅为5%左右。  相似文献   

16.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IBD)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IBDV)引起的雏鸡和青年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疾病.该病对3周龄以上的鸡发病率高,死亡率大,呈明显的尖峰式死亡,死亡率一般在5%~20%,而且该病病原主要破坏鸡的中枢免疫器官,引起鸡体免疫机能障碍,干扰疫苗的免疫效果,导致严重的、长期的免疫抑制,诱发多种疫病,一旦发病,较难彻底根除,是目前养禽业最重要的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17.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传染性腔上囊炎、甘博罗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各种鸡均能感染,发病时间不分季节,以3~6周龄的鸡发病率最高,1~14日龄和成年鸡常呈隐性感染.本病病程短,一般6~10天,传播快,常常突然暴发.  相似文献   

18.
<正>近几年,由于永靖县养鸡业的发展较快,鸡的各种疾病频发,尤其鸡传染性喉气管炎发病率在永靖县较高。鸡传染性喉气管炎是由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该病毒属于鸡疱疹病毒,其传播迅速,感染率高,有的可达90%,由于本病无特效药物,病鸡的死亡率较高,平均15%左右,给养鸡业造成较大  相似文献   

19.
我国规模化、集约化鸡养殖技术的发展,鸡养殖生产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同时高密度的养殖方式也使得各类鸡病的感染率增高。部分传播速度较快、死亡率较高的鸡传染性疫病发生后往往给养殖户造成大的经济损失。鸡传染性支气管作为一种高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疾病,传播途径较广,呼吸、咳嗽、喷嚏等都会引发鸡传染性支气管病的传播。鸡感染该病后产量和蛋品质降低,或发生死亡,影响鸡养殖的经济效益。本文主要论述了鸡传染性支气管的流行病学、发病原因、临床症状、诊断及治疗方法。旨在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疾病的防治提供一些有效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2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一种严重危害雏鸡的免疫抑制性、高度接触传染性疫病。本病的特点是发病率高,病程短,并可诱发多种疫病或使多种疫苗免疫失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