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犊牛期饲养管理过程中,常常遇到腹泻,其也是规模养牛场犊牛死亡的主要原因。犊牛腹泻的诱因分析,有管理上的疏忽,同样,有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感染所致。此病临床以肠炎和脱水症为典型症状。致死病因分析,与脱水、电解质紊乱、继发感染等。在犊牛腹泻的康复治疗中,应注意防脱水和平衡电解质。尝试用补充体液、输液疗法、中药及维生素疗法,达到康复治疗的目的。1诱因分析犊牛腹泻的诱因复杂,有管理不善所致,比如:妊娠期母  相似文献   

2.
<正>犊牛腹泻是生后不久的犊牛因不能完全适应外界不良因素影响,而发生的一种以消化不良、腹泻为主要症状的消化道疾病。此病对犊牛的生长发育及成活都有影响。发病后如不及时治疗,常常引起犊牛的脱水、酸中毒以及败血症,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3.
新生犊牛腹泻继发肺炎是讷河市市新生犊牛的一种常发病,多发生于30日龄以内的犊牛,发病季节以3~6月份产犊高峰期为主,阴雨天气更易诱发此病,在畜牧生产中常常由于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方法不当而导致犊牛的死亡.笔者用中西结合的方法治疗本病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犊牛腹泻是生后不久的犊牛,因不能完全适应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的一种以消化不良,腹泻为主要症状的消化道疾病。此病对犊牛的生长、发育、成活都有影响。发病后如不及时治疗常常引起犊牛的脱水,酸中毒以及败血症,甚至死亡。近几年来由于奶牛事业的发展,此病在我场时有发生,自1984年到1989年的6年时间里共产犊435头,发病127头,发病  相似文献   

5.
鸡痘因痘病毒感染而诱发的急性传染性疾病,此病的发生,近些年正呈现新的流行态势,表现为:肉鸡发病率升高、发病集中日龄提前、症状趋向温和化、鸡痘病毒顽固化程度加重,受此病影响鸡群育成率降低。此病潜伏期长短不一,根据犯病部位不同,可细分皮肤型、黏液型、混合型,此外,偶见败血型。临床防治此病,应注意:搞好鸡场内外环境、有计划性地接种防疫、改善鸡群饲养管理,一旦发现有疑似病例,及早隔离诊治。轻症病例,康复治疗。重症病例,淘汰不留用。目前,此病尚无特效疗法。临床施治,对症治疗是关键。文章将对此病的发生、流行及防治做要点阐述,以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1病因分析 先天因素,犊牛出生后吸食母乳,不会造成水中毒的发生,但随着精、粗饲料的摄取及瘤胃和皱胃的发育,胃容量增大,采食量增加,犊牛饮水量增加过快,机体对水及电解质代谢机能尚不完善,则容易发生水中毒。此因素造成的水中毒多十分轻微,只是造成一过性的血尿,犊牛中毒带来自身不适而造成条件反射的形成,犊牛自然控制饮水量并很快痊愈。自然因素,如体液损失严重,或因运动量增大所致体温升高,犊牛突然饮用冷水时,因舒适感导致暴饮。冬季寒冷,犊牛饮水量减少,突遇温水导致的暴饮均可引发此病。人为因素,如犊牛代乳粉的冲配比例过稀或使用常乳人工喂养兑水比例过高,导致犊牛一次性饮用大量水,也是引发此病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犊牛肺炎为条件性致病菌和特定性致病菌感染而诱发的常见多发病,此病属犊牛生长期三大疾病之一,感染病例附带严重的肺部炎症病变.调查此病感染病例,以初生到2月龄犊牛易感多发.通常情况下,犊牛2月龄时,呼吸系统免疫力处于最低点,一旦遭受不良应激的作用,可导致犊牛肺炎出现.由此可见,犊牛肺炎的发生,与犊牛体质差、免疫力低脱不了关系.文章就此分析犊牛肺炎诱因,就预防和治疗措施对应采取必要的解决措施,以供同仁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正佝偻病主要是因幼畜饲料中或母畜乳汁中维生素D不足或钙、磷缺乏,或者是日粮中饲料的钙、磷不足或比例失调所致的骨营养不良引起的代谢病,是犊牛发育过程中的多发病。初生犊牛在生长发育期中,生长发育过快对维生素D和钙的需要量增多,因维生素D的严重不足,钙、磷代谢障碍而引起的骨骼变形的一种慢性疾病,多发生冬春季节,夏秋季节发生此病的较少,一般快速生长和刚断乳的犊牛发病率最高,也有先天获得的。自本地区大力发  相似文献   

9.
母牛饲料中缺乏硒和(或)维生素E时,容易诱发犊牛白肌病.根据临床症状和发病时间长短,可将犊牛白肌病分为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3种类型.临床上都以运动障碍、急性心力衰竭和消化不良为主要特征;剖检变化以骨骼肌变性、坏死,心脏变形、扩张、体积增大,肝脏为槟榔肝等为主要特征.养殖场可根据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实验室诊断鉴别此病.通过一定的措施,奶牛养殖场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治疗犊牛白肌病.  相似文献   

10.
中西医结合治疗犊牛腹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在兽医临床中,犊牛腹泻时有发生,若不及时诊治,贻误时机或治疗不当,往往因发生虚脱、酸中毒等而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先后治疗犊牛伤食型泄、寒湿型泻、湿热型泻、脾虚型泻和重症型腹泻31例,共治  相似文献   

11.
初生犊牛消化不良是高寒地区乡村饲养的新生犊牛较易发生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以犊牛胃的蠕动、消化、分泌、吸收和排泻机能紊乱为特征,多发于7~15日龄的犊牛.此病发病急、病程短,若救治不及时死亡率很高.笔者在山区农村的牛病防治中,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此病,获得了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牛只养殖各阶段,犊牛为养殖敏感期。此期所有致感病例中,犊牛腹泻的发病率尤高。分析此病诱因,与早期犊牛初生后,机体免疫力低。饲喂管理不善,未做到定时、定量、定温,而感染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魏氏梭菌、轮状病毒等等,有着极大的关系。关于此病的治疗,建议减食控食,用正常饲喂量的1/2-1/3;改善肠道环境,减缓发病症状;尝试用庆大霉素,恩诺沙星等广谱抗菌类药物,都能大大缓解症状。此症治疗,应注意做好防机体脱水,对康复治疗效果更好些。  相似文献   

13.
乳用犊牛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细菌性传染病。本病多发生于2周龄以内的新生犊牛。临床上以急性败血症、剧烈下痢、虚脱和肠道病变、病程短、死亡率高为特征。致病性大肠杆菌由消化道、母体子宫和脐带三个途径侵入犊牛体内而发病。由于新生犊牛抵抗力低,一旦发生消化障碍和脐带感染时,均易感染引发此病。根据临床表现不同可将其分为3种类型,即败血型、中毒型和肠炎型。  相似文献   

14.
下痢为哺乳期犊牛常见多发病,作为常见的肠胃疾病,养牛集中区此病常见多发,给养牛户带来经济损失。分析犊牛下痢的诱因,与消毒不严、卫生较差、致病菌滋生;母牛营养不全、犊牛体质较差、扰乱犊牛消化机能;犊牛管理不善,消化机能紊乱,而加重此病的发病概率。综合几年来科学防治此病的经验,注意此病的综合防治:科学喂奶,刺激食道沟闭合,刺激犊牛自愿吸奶;严格饲料监管,补充植物性饲料,刺激瘤胃发育;注意清洁卫生,早期及早药防,补饲抗生素饲料添加剂;发现犊牛下痢疑似病例,及早隔离诊治。尝试用西药疗法,康复治愈效果更好些。文章将对细节性防控要点做重点阐述,以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犊牛脐部脓肿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常因为犊牛断脐不当、消毒不严格、机械损伤、其他牛只的相互吮吸等原因,造成犊牛脐部炎症而形成脐带炎,再加上治疗不及时等原因,进而发生脐部脓肿.如不加以及时有效治疗,可引起脓毒血症、败血症等而致犊牛死亡,造成较大经济损失.此病临床用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手术治疗是较为可靠、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6.
一起疑似牛副流感的诊断和治疗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副流感又称牛副流感3型病毒感染,可分为犊牛型和成牛型.犊牛型又称犊牛地方性肺炎,是侵袭2周至数月龄犊牛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以发热、呼吸困难、流浆液、粘液性或脓性鼻漏和咳嗽为特征.因该病多发生于运输后的牛,故又称运输热或运输性肺炎.  相似文献   

17.
犊牛腹泻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发病率高、发病速度快、致死率高,严重影响了犊牛的生长发育和养殖场的收益。该病与肉牛品种、饲养管理、季节和气温等有关。在当前无抗饲养的大环境下,多采用中药或中成药治疗此病,可用抗生素治疗细菌导致的犊牛腹泻。预防此病可采取加强饲养管理、及时免疫接种、人工授精、控制犊牛出生季节等措施。  相似文献   

18.
<正>近几年,不少犊牛发生腹泻,给养牛户造成了重大损失,为了预防和治疗此病,笔者查阅了很多资料,从中总结整理了一套预防和治疗此病的方案,并将其应用于实践中。现将犊牛腹泻的防与治的体会与大家浅谈一下,由于水平有限,难免有错误之处,请广大读者指正。  相似文献   

19.
俗话说,有养鸡的地方,就有鸡球虫病.鸡球虫的危害性可见一斑.经调查证实:此病为危害鸡群严重的寄生虫病害,因一种或多种球虫感染而诱发的急性流行性寄生虫病.病因分析,与日常管理不善,饲喂营养匮乏,有着很大的关系.而且,在鸡群拥挤、场地潮湿、卫生条件差的鸡舍,此病的发病率更高些.文章阐述此病典型症状,介绍基本的诊断要点.确诊此病,通过肠道的特异性病变用显微镜检查肠粘膜刮取物,基本可作出判断.目前,临床施治此病,用抗球虫类药物,用于早期治疗,康复效果更好些.由此,此病重在日常监测,一旦出现疑似病例,及早隔离施治,减少病鸡病死率,降低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0.
犊牛腹泻是一种以腹泻、下痢为特征的犊牛常见疾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多因饲养管理不当引起.该病如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轻者导致犊牛食欲下降,皮毛松乱,抗病力差,生长发育受阻;重者犊牛食欲废绝,粪便失禁,严重脱水死亡,给养牛业造成非常严重的损失.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