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响叶杨群落结构及种间竞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响叶杨的主产区贵州黔中永乐、麻江等地对响叶杨天然林分和人工间伐后的纯林的群落结构及种间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响叶杨天然林分中,响叶杨在空间和资源竞争中呈优势地位,其伴生树种处于劣势地位,导致伴生树种被逐步淘汰,产生它疏现象,从而形成小片响叶杨纯林或响叶杨占主导地位的稳定响叶杨群落次生混交林群落;通过对非目的树种的间伐,避免种间竞争,可提高林分的经济价值,促进群落向顶级发展。  相似文献   

2.
响叶杨良种繁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响叶杨是我国特有的速生阔叶用材树种。本文就响叶杨的优树选择、无性繁殖、杂交育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回顾,并指出了响叶杨以往研究所存在的不足,探讨了今后响叶杨遗传改良研究应着重解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响叶杨次生林树种多样性及生态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贵州省中部和东南部两地典型的响叶杨次生林样地为材料,对木本植物的多样性、生态位作了分析,结果表明:响叶杨次生林不同群落乔木层树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高度正相关,不同群落乔木层、灌木层的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差异分别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树种多样性受海拔、坡向、土壤性质影响,多样性与海拔呈负相关,南坡、硅铝质黄壤的多样性指数最大;响叶杨的生态位宽度最大,与林内其它树种的生态位重叠度相对较小,能与其它迹地先锋树种形成稳定的次生混交林群落.  相似文献   

4.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对响叶杨细胞的特征参数与形貌进行分析,并对响叶杨细胞壁表面的纳米压弹性进行测量.结果表明:响叶杨细胞横截面的壁厚平均尺寸为2.230 μm;壁长平均尺寸为9.498 μm;细胞外径为9.023~26.802 μm,平均尺寸为19.723 μm;响叶杨细胞壁S2层(大约位于细胞壁的中部)上的压痕点为有效测试值,其平均弹性模量和硬度可以用来代表细胞壁的纵向硬度和弹性模量,即所选择的响叶杨细胞壁的平均弹性模量和硬度分别为18.52 GPa和478.59 MPa.  相似文献   

5.
杨树是我国平原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也是最速生的阔叶树种之一。我省贵阳和毕节地区,公路旁植树约80%为杨树,村寨旁也有成片种植。这些杨树中,除乡土树种响叶杨、滇杨外,主要引进树种有北京杨、沙兰杨、意大利杨等。为了了解这些杨树的生长状况,在主产区的黔中和黔西地区进行了调查,并结合本人的研究材料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响叶杨生物及生态学特性、制浆性能、生长状况、良种选育、无性繁殖以及栽培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响叶杨的开发利用及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 在省林业厅组织的全省杨树种资的调查中,于丹江口市安乐河林场,采集到我省以往文献中未曾记载的-杨属树种的标本,经初步鉴定可能是毛白杨与响叶杨的天然杂种,但与文献中已记载过的响毛杨(P.×pseudo-tomentosa),无论是叶缘或叶基等又有所不同,故拟为我省一杨属新种。就现在调查  相似文献   

8.
对杨树山地造林品种比较试验的结果表明;在海拔140m上下的黔中地区斜坡山地营造杨树林,栽植树种以I ̄53杨,滇杨,响叶杨,I ̄69杨这4个品种为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9.
我省杨树发展历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杨树发展历史 1.1 我省乡土杨树 我省乡土杨树有三种:即属白杨派的毛白杨、响叶杨和属青杨派的小叶杨,这类杨树材质优良,但由于分布与适生范围较窄,如毛白杨适生区主要在淮北北部黄河故道一带的潮土类型区;响叶杨自然分布于皖南、沿江的低山丘陵的杂木林内,对立地条件要求较严,繁殖困难;小叶杨树干低矮,冠幅较大,单位面积生长量不高,为此在生产上没有得到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0.
响叶杨是我国特有的阔叶速生用材树种,但无性繁殖较难,为寻求简单的最佳繁殖措施,笔者利用不同插穗来源(两根一干苗、根萌条、根)和部位(梢部、中部、基部)以及不同基质(河沙、腐殖质、水稻土)和插穗处理(流水、200ppmATP),进行响叶杨无性繁殖试验,结果为两根一干苗及根萌条的不同部位插穗和根插穗扦插成活率为0~88.3%,扦插苗平均生根数为1.0~8.0,从扦插成活率、扦插苗生根数及主干生长情况方面看,根萌条中部与下部插穗的扦插育苗效果最好,根萌条稍部插穗效果最差;河沙、腐殖质、稻田土等不同苗床基质和流水浸泡、200ppmATP等不同插穗处理组合,扦插育苗成活率平均为61.1%~72.7%,扦插苗生根数平均为4.0~8.7,稻田土苗床基质与200ppmATP处理插穗组合最优,河沙苗床基质与流水处理插穗组合最差;在一定苗床基质下插条200ppmATP处理对提高扦插成活率和扦插苗根数有显著(p0.05)促进作用;基质对扦插成活率和扦插苗生根数都没有显著影响,苗床基质只有与一定的插穗处理相结合才能显著提高育苗效果;建议响叶杨扦插育苗时应选择根萌条中部与下部作插穗,对插穗进行200ppmATP处理,以稻田土为基质作苗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