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谢甫绨   《大豆科学》2007,26(5):675-679
为了探讨亚有限型大豆品种的单株生产潜力,在不同栽培条件下对辽宁和俄亥俄的16个品种进行了植株形态、产量构成因素的比较.结果表明,俄亥俄品种的平均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都高于辽宁品种;而辽宁品种的平均株高、节间长度和百粒重都大于俄亥俄品种.俄亥俄品种和辽宁品种各性状与单株产量的关联序不同,单株荚数、单株粒数是限制辽宁省亚有限型大豆品种单株产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以超高产大豆辽豆14、中黄35与普通品种辽豆11为试材,在盆栽条件下于不同生育时期比较超高产品种和普通品种根系活力和根瘤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R2期伤流量超高产品种与普通品种差异显著,根系活力则是普通品种辽豆11最大,但在R4和R6期超高产品种根系伤流量和根系活力均显著大于普通品种;R4和R6期,超高产品种根瘤重、固氮活性、固氮量均显著高于普通品种辽豆11。R2和R4期,施磷酸二铵100 mg.kg-1处理的根系伤流量和根系活力显著高于其它施肥处理。因此,超高产大豆品种在R4和R6期具有更强的根系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3.
为了明确大豆骨干亲本中豆32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特点,以中豆32及9个大豆品种(种质)为亲本,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法组配30个杂交组合,分析比较各杂交组合10个产量和品质相关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参数。配合力分析表明:骨干亲本中豆32具有较高的一般配合(GCA),除百粒重和蛋白含量GCA为负值外,其余8个性状GCA均为正值,尤其在有效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产量4个性状上表现突出。中豆32组配的杂交组合大部分表现优异,具有较高的特殊配合力(SCA),30个杂交组合中,中豆32×郑8516、中豆32×中黄13、中豆32×新四粒黄、中豆32×宁豆5号和中豆32×中黄319产量相关性状的SCA均较高。遗传分析表明,各组合的株高、主茎节数、有效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单株产量、蛋白含量和脂肪含量主要受基因加性效应影响,底荚高度则受基因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共同影响。研究表明,中豆32具有较好的配合力,育种中根据其农艺性状的配合力特点加以利用,易获得强优势组合。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大豆地上和地下部分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及对产量的影响,以用于大豆抗旱改良,利用耐旱型品种 辽豆14与干旱敏感型品种辽豆21进行相互嫁接,采用盆栽试验,在结荚期进行水分胁迫处理(土壤含水量保持在 田间持水量的50%)13 d后,测定大豆叶片相关生理指标和各器官生物量。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使辽豆21自身嫁接 植株叶片的叶色值、叶面积、PSII 系统光化学量子产量Y(II),调节性能量热耗散Y(NPQ)、最大电子传递速率 ETRmax、半饱和光强下最小饱和光强Ik显著降低,非调节性能量热耗散Y(NO)显著提高。无论以哪个品种为砧木, 与辽豆21相比,辽豆14作为接穗始终具有较高的叶色值、叶面积、Y(II),Y(NPQ)、ETRmax和Ik,从而获得较高的植 株生物量。另外,干旱条件下,辽豆14作为砧木具有较高的根系活力,能使辽豆21接穗的叶面积、Y(II),Y(NPQ)、 ETRmax和Ik显著提高,最终获得荚重的增加。由此说明,大豆PSII性能和物质生产能力主要由地上部叶片特性决 定,但干旱下大豆的生长也会受到根系生理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不同耐旱基因型大豆生理性状对不同降雨气候条件的响应,田间条件下,以耐旱型品种辽豆14和干旱敏感型品种辽豆21为研究对象,探讨半干旱地区阜新和湿润半湿润地区沈阳对两品种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分别比较大豆植株V4、R2、R4和R6时期的叶绿素含量、株高、植株各部位鲜重、干重。结果表明:一般而言,在湿润半湿润地区沈阳种植的大豆植株的叶绿素含量高于半干旱地区阜新。一般情况下,植株根、茎、叶、叶柄和豆荚的含水量均表现为,同一时期,同一品种,沈阳的值高于阜新,但部分取样时期处理间未达显著差异水平;品种对根含水量的影响则因取样时期和地点的不同而表现出差异;大豆植株茎、叶、叶柄、豆荚的含水量均表现为,同一时期,同一地点,耐旱品种辽豆14的值高于干旱敏感型品种辽豆21,但多数情况下处理间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植株各部位器官生物量的变化表现为,除R4期植株的根生物量和茎生物量、R6期的豆荚生物量表现为,同一品种辽豆14阜新种植高于沈阳种植,且差异不显著外;其它各时期各器官的生物量均表现为,同一品种辽豆14或者辽豆21,沈阳种植均高于阜新种植。成熟期大豆植株的器官分配比例表现为:子粒荚皮根、茎。子粒的分配比例为,辽豆14辽豆21;而荚皮、根、茎的分配比例则为,辽豆21辽豆14。大豆单株荚数与产量变化相一致。干旱胁迫降低了单株荚数、每荚粒数、单株产量和小区产量却提高了百粒重。辽豆14的单株荚数、每荚粒数、单株产量和小区产量均高于辽豆21,但百粒重却低于辽豆21。本研究结果明确了耐旱型大豆应答干旱胁迫的生理优势,丰富了辽宁省大豆抗逆栽培的理论知识。  相似文献   

6.
未来的大豆产量获得将取决于对过去遗传改良的认识.在中国辽宁省和美国俄亥俄州布置试验比较研究2个地区育成的新老大豆品种,以了解这2个地区大豆遗传改良的一些进展.结果表明:在俄亥俄试验点,俄亥俄州立大学育成的新品种比老品种增产78%,比辽宁新品种增产22%.在辽宁省试验点,俄亥俄新品种和辽宁新品种均比老品种增产约50%.在辽宁试验环境下,大豆植株生长较高大,倒伏也相对严重,尤其老品种倒伏更重.与辽宁新品种和老品种相比,俄亥俄新品种蛋白质含量较低,脂肪含量较高.两地的育种家对大豆的产量遗传改良成绩显著,同时植株得到矮化、节间缩短和抗倒伏能力提高,主茎籽粒产量比例提高、粒/茎比增加.辽宁育种家注重籽粒大小和蛋白含量的改良,但这2个性状没有引起俄亥俄育种家的重视,双方互换种质将有利于大豆的遗传改良.  相似文献   

7.
采用44个远缘杂交大豆后代为材料,对植株的倒伏级别和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并分析了亲本配合力.通过分析大豆倒伏与相关农艺性状的关系,试图为抗倒伏大豆育种亲本选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44个F1代远缘杂交大豆株系中,植株倒伏性分离广泛,组合间有显著性差异.亲本中俄亥俄当代晶种以及辽宁当代品种中部分品种配合力较高,有利于抗倒伏晶种的选育.株高、茎粗、分枝数和植株重量平衡点是影响倒伏的主要闪素.  相似文献   

8.
株行距和种植密度对高油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选用辽宁省高油大豆品种辽豆14号和辽豆11号,探讨了不同株行距对两个品种的农艺性状和产量表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株高增高,主茎节数、分枝数减少,单株有效荚重降低,百粒重下降。叶面积指数随种植密度增加呈上升趋势,单株叶面积和干物质积累呈下降趋势。品种、种植密度间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而行距间产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辽宁省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示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大豆供需矛盾突出,近80%的大豆依赖进口,开展玉米-大豆条带复合种植,即在不影响玉米产量的情况下,获得一定产量的大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本试验选用紧凑型玉米品种(良玉88、铁研58、东单6531)和耐荫型大豆品种(辽豆32、沈农8号、辽豆15)为试验材料,组配良玉88-辽豆32﹑良玉88-沈农8号、良玉88-辽豆15、东单6531-辽豆32、铁研58-辽豆32五个组合,进行带状复合种植,以期从中选择出适合于辽宁地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的品种组合方式。结果表明:良玉88-辽豆32组合玉米大豆总产量最高,其次为东单6531-辽豆32组合和铁研58-辽豆32组合。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中,应选择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有优势的大豆品种,选择穗行数和行粒数有优势的玉米品种。综合考虑玉米和大豆性状的组合,良玉88-辽豆32组合的综合性状较好,是适宜辽宁省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的品种组合。  相似文献   

10.
以黄淮海地区10个优良大豆品种为材料,采用Griffing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设计,配制25个杂交组合,研究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并进行配合力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大豆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是普遍存在的,所有性状的平均杂种优势呈现正向优势,单株粒重、单株粒数、单株荚数的杂种优势最大,分别为35.58%、34.23%和31.47%,对产量的杂种优势贡献较大;菏豆19、邯豆6号、山宁14和Williams82在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这3个性状上均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是组配强优势组合的良好亲本;各个性状内不同组合间特殊配合力效应有的为正向效应,有的为负向效应。在选配特殊优良组合时,应根据育种目标,优选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11.
茶树不同品种(系)的抗逆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白毫早、福鼎大白茶等6个茶树品种(系)为对象进行抗旱性、抗寒性、抗病虫性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白毫早、福鼎大向茶抗旱、抗寒、抗病虫能力较强:储叶齐和福大61号有一定抗旱能力,但抗寒、抗病虫能力较弱;尖波黄13号和福云6号较抗寒,抗病虫能力较强,但耐旱性不强。  相似文献   

12.
11个芒果品种SSR指纹图谱的构建与品种鉴别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11个有一定代表性的芒果品种为试材,从16对SSR引物中筛选14对多态性引物构建11个品种的指纹图谱.结果共检测出61个片段,其中多态性片段56个,每对引物可以检测到2~10个数目不等的片段,平均为4.4个,片段大小介于100~540 bp之间.11个芒果品种的SSR指纹图谱互不相同,可以作为各品种的特定图谱,单一多态性引物能将11个芒果品种区分为2~5个类型.平均为3.3个类型.14对多态性引物中不同的4对核心引物指纹图谱可以将11个品种区分开.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利用4个普通优质大豆品种与3个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品种进行组配,采用4×3 NCIⅠ遗传交配设计,对产量、品质等性状的遗传力和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抗除草剂Bar基因能在F<,1>代得到显性遗传,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各性状以加性遗传效应为主,农大35306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一般配合力效应值最高,农大15751×TS...  相似文献   

14.
特异茶树品种(白化品系、黄化品系)高效施肥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浙江省特异茶树品种(白化品系、黄化品系)茶园氮肥用量偏低,磷肥用量高,钾肥用量偏高,投入养分比例不合理现象,提出了"有机肥+茶树专用肥""有机肥+水肥一体化"高效施肥技术模式。在浙江安吉、天台、嵊州等县市的试验示范结果表明,与当地传统施肥习惯相比,在化肥减施25%的情况下,"有机肥+茶树专用肥"高效施肥技术模式平均增产6.3%,茶叶品质有改善,每公顷节本增收15 345元,"有机肥+水肥一体化"高效施肥技术模式平均增产14.2%,茶叶品质基本持平,每公顷节本增收23 505元。  相似文献   

15.
采用幼苗砂培法,测定了甲草胺对高粱杂交种和自交系的幼根和幼芽鲜重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高粱品种对甲草胺的敏感性不同,各品种幼芽对药剂的敏感性差异比根明显;同一品种幼根和幼芽对甲草胺的敏感性反应亦不同,二者鲜重抑制率IC50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17.
不同蓝莓品种品质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探讨不同蓝莓品种的品质特性,为蓝莓生产育种、采后贮运和综合加工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以河源蓝莓种植基地的灿烂、夏普兰、南高丛、杰兔、芭尔德温、粉蓝和圆蓝 7 个蓝莓品种的新鲜果实为材料,测定其理化指标和感官品质,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对不同品种蓝莓的综合品质进行分析评价,筛选出较优的蓝莓品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的品质特性差异较大,芭尔德温的粒径(1.58 cm)、单果重(2.05 g)、pH(3.29)、硬度(770.79 g)、维生素 C 含量(14.23 mg/100 g)最大,圆蓝的可溶性固形物(12.58%)、可溶性糖(12.32%)、花青素(1.89 mg/g)、总酚(28.58 mg/g)含量最高;灿烂的出汁率(73.51%)最高。聚类分析将 7 个蓝莓品种分为3 类,灿烂、夏普兰、芭尔德温、粉蓝和南高丛为第 1 类;杰兔为第 2 类;圆蓝为第 3 类。通过分析蓝莓的营养成分、感官品质和聚类分析,发现第 3 类蓝莓品种圆蓝的综合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18.
豇豆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新引进的豇豆品种和现有的豇豆品种进行春季种植对比试验,从中了解各品种的早熟性、前期产量、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及各不同播种季节对品种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不同茶树品种加工古丈毛尖进行了比较试验,在8个实验品种中碧香早成茶品质最优,槠叶齐次之,在生产实践中也印证了这两个品种适制古丈毛尖。  相似文献   

20.
为筛选适宜机采的茶树品种,2012~2014年对14个茶树品种机械采摘和手工采摘芽梢中标准芽叶比重和破碎芽叶比重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丹桂、黄观音、白芽奇兰、茗科1号(金观音)、悦茗香、黄棪、福建水仙、金牡丹等8个品种机械采摘与手工采摘的完整芽叶比重(符合乌龙茶采摘标准)和新梢破碎芽叶比重接近。而肉桂、毛蟹、本山、梅占、铁观音、黄玫瑰等6个品种机械采摘的完整芽叶比重比手工采摘低,新梢破碎芽叶比重均比手工采摘高;初步得出丹桂、黄观音、白芽奇兰、金观音、悦茗香、黄棪、福建水仙、金牡丹等8个品种机采效果较好,且这些品种生长速度较快,产量较高,较适宜机械采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