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浙江休闲农业三类典型经营模式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蔡碧凡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26):311-316
本文在分析国内外休闲农业经营研究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典型调查、直接观察、深度访谈和比较分析等方法,选择经营模式分别是“股份合作制”模式、“个体农庄”模式、“五体联动”模式的3家典型浙江休闲农业实体进行比较分析,试图从实证的角度探讨经营主体、投融资方式、决策方式、分配机制和市场营销模式等的异同和优劣,并提出借鉴和启示,以供休闲农业经营者及政府相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对科普工作的重视程度,依靠动员科学家推动科普事业,加强科普资源建设,创新科普活动,针对科普工作和活动经常出现“权威性不够”,“针对性不足”,“实效性不强”等问题。根据长期从事农业科普工作的实践,对科普“失真”,“失声”,“失效”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云南农业信息化服务三农新模式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解决农业信息传播“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推动农业、农村信息化服务“三农”,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与新华社云南分社和中国移动云南分公司紧密合作,共同搭建了“云南农村信息化扶贫暨农信通专家咨询服务平台”。本研究主要介绍了平台的建设现状、服务内容、功能模块、实施方案和取得的成果,提出在农村信息化体系建设过程中要选择低成本的信息化模式,走低成本和本土化的农村信息化道路;建立健全农信通专家服务长效运行机制,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完善“农信通”服务功能模式,构建基于移动数字图书馆的云南本土化移动信息服务集成;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形成完备的农业科技服务支持体系,以产业化方式推进农业信息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5.12”汶川特大地震使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遭受了巨大损失,严重阻碍了农业科技成果的示范转化和扩散推广。本文以四川省为例,分析了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灾前概况和灾后损失,提出了恢复发展的阶段目标和基本思路,重点阐述了“专家+项目+农户”、“专家+协会(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科技特派员”、“农业科技园区”、“专家服务团”、“专家大院”等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农业保险发展模式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完善北京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在北京市政策性农业再保险方式模拟研究的基础上,依据可持续发展要求,对“北京模式”进行改进,设计了由原保险公司购买再保险,并由政府予以扶持的“小改进”方案和实行三级巨灾风险保障的“北京新模式”。动态模拟结果表明,与政府购买再保险方式和“小改进”方案相比较,“北京新模式”既能实现保险公司持续经营,又有利于提高政府资金运作效率,是一种较优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6.
农民教育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问题。培养一大批用得上、留得住、掌握一定专业知识的新型农民,农民教育是关键。由大学和地方政府科技部门共同实施的“沈阳市农村青年科技人才研修工程”, 探索出“政府出资、大学培训、农民受益” 的科技培养新模式,搭建了科技培训平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出一大批“懂技术、善经营、留得住、用得上”的新型农民,已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大创举。  相似文献   

7.
笔者从全新的角度--经济学特性的角度对农业技术进行分类。按它们所具备的经济学特性将它们划分为“非相容性使用技术”、“共享性技术”和“俱乐部技术”。论述了三种经济学特性的农业技术特点以及与三种经济学特性农业技术相适应的农业推广主体。“非相容性使用技术”适合由企业来推广, “共享性技术”适合由政府来推广,“俱乐部技术”适合由各类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来推广。同时也应看到,农业技术的经济学特性是在不断变化的,在具体选择农业技术的推广主体时要注意这一点。  相似文献   

8.
何君  冯剑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9):439-444
加快农业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是21世纪中国农业战略性发展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方面。世界范围内,普遍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和变革”分为四个阶段,即对农业的投入期、农业资源的流出期、农业与宏观经济的整合期、对农业的反哺期。这一国际农业发展“四阶段论”反映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即农业在一个国家内部由传统的经营方式向现代经营方式过渡的过程。那么这种划分模式是否适用于我国的农业发展?是否我国的农业发展过程同样经历相同或类似的过程还是另有不同表现?本文尝试用“四阶段论”比较分析我国农业发展的阶段进程,以期更好地理解当前我国农业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国家近年来出台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战略意图以及为未来“以农业促进发展”的长期目标。  相似文献   

9.
赵金阳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1):129-134
民间工艺从商品属性角度可以分成“实用的”民间工艺(如草编)和“不实用的”两类,“企业+农户”模式可以解决“实用的”民间工艺产业化发展中大规模生产的效率低下和营销渠道不畅问题。通过建立重复博弈模型分析“企业+农户”模式可知:如果生产者组成某种联盟(如合作社);或其产品能够给企业带来更大收益;或选择信誉较好抑或以此为主营业务的企业作为合作伙伴时,企业的履约率会提高。通过实证分析绥化草编专业村目前存在的家庭小作坊、企业和“企业+农户”三种主要草编工艺生产组织模式后可以得出:“企业+农户”模式是效率最高且风险最小的生产组织模式,并从完善组织模式、政府对企业的扶植、行业声誉维护及品牌建设方面对其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宁夏大米产业化发展的思考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地理标志农产品--“宁夏大米”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其产业化递进的可行性与路径。首先,在分析宁夏平原自然资源条件、“宁夏大米”独特品质和悠久种植历史的基础上,阐述“宁夏大米”具有实施产业化发展的内生条件和比较优势;接下来对“宁夏大米”产业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最后,从制度经济学理论入手,提出走政府主导模式下的产业化递进路径,并就农业合作组织的壮大完善、地理标志保护制度的构建、市场营销策略、产业链整合重组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研究旨在探索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农民科普信息化服务工作新模式、新路径、新方法,为全国各地各级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及助力乡村振兴方面提供借鉴。在文献研究农业科学普及工作新模式、新方法的基础上,深入剖析辽宁12316“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经验以及在助力乡村振兴方面所取得的实际效果。辽宁12316“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开创了“五位一体”农民科普信息化服务新模式,构建了国家、省、市、县、乡五级“三农”综合信息服务体系。2019—2021年间,平台累计向全省提供科学普及服务1130.71万例,现已成为辽宁“互联网+农业”的典型案例,是辽宁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品牌。各地农业管理部门有必要借鉴辽宁12316平台的建设经验,完善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各级地方农业主管部门应重视农业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高素质农民队伍;各省农业信息服务平台有必要建立“星系式”科普服务体系,跨区域开展科普活动;各级农业信息服务平台要积极探索多元化信息服务模式,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12.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 推进海西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安荣 《中国农学通报》2006,22(11):500-500
农业;科技创新;“五新”推广应用;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3.
为了实现乡村振兴战略,解决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农民问题,实现培育新时代高素质职业农民。本研究从了解传统农民的实际问题与诉求,对新旧农人结合和培育高素质农民,将农民打造成体面的职业展开讨论。实现乡村振兴需要充分发挥新农人的高素养优势,形成以新农人为优秀代表,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促进新农人与传统农民的融合,从而激发传统农民的建设积极性,提高传统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推动农业科技推广和普及,将最基础最广大的传统农民问题解决好,从而为建设美丽乡村打好最广泛的人才基础。通过新农人改造传统农民,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助力乡村振兴,让新时代的农民成为高素质的职业选择。  相似文献   

14.
范金宝 《中国农学通报》2007,23(12):465-465
重视和发展农业是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当前传统农业发展模式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探寻适合农业快速发展的方式,对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两种发展方式进行了比较,得出发展现代农业不仅是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而且也是提高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和建设新农村的必然选择。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因此,要发展现代农业必须首先提高农民对发展现代农业的认识,并依靠科技培养现代化的新型农民;为加快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必须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为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需要,还应构建符合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新型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以及加大财政资金转移支持力度等措施。  相似文献   

15.
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其中实现乡村振兴的一个关键点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浦东新区作为国家首批现代农业示范区以及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在国内率先培育发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取得了明显成效,对全国农业的发展发挥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以上海市浦东新区为例,对全国其他同类地区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对上海市浦东新区25个镇相关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电话访谈,同时阅读相关文件和文献,分析上海市浦东新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特点、存在问题。结果显示,上海市浦东新区经营主体发展具有数量增长快、品牌化速度快以及发展模式多样化等特点,但在农业经营主体科技人才、农业生态补贴、农业信贷保险以及农业设施用地等方面还存在问题。因此,要引进农业科技人才,建立人才队伍;加大对农业生态补贴,科学合理施肥;大力推进农业保险,实现农业信贷多元化;破除农业用地限制,充分发挥土地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农村科技合作社创建模式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丹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6):338-342
通过对我国农村科技合作社创建方式的归纳,总结出科技能人型、科技入股型、依托外部技术力量型、龙头企业型等创建模式。在对比和分析这些模式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应在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坚持农民为主体、科技为支撑、利益为纽带的原则,在我国大力创建和发展农村科技合作社。  相似文献   

17.
孟鹤  刘娟  郭强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6):276-282
信息化建设在中国农村地区的快速推进为科技服务向纵深发展创造了机遇,为了解互联网在农村科技服务工作中应用的现状和成效,并分析其进一步广泛应用还面临着哪些制约因素,面向全国14个省级地区开展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互联网应用于中国农村基层科技服务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条件并取得了成效,但在信息内容、服务基础设施条件、受众信息素质等方面还存在不足。最后以实证研究结论为依据,从网络科技信息资源建设、传播方式建设、农村信息服务设施建设、农民信息素质提升等方面提出推进基层农村科技服务信息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南部丘陵山区包括有19个省市区总面积约310万km2,耕地约0.34亿hm2,人口4亿多。这里资源丰富,但灾害频繁,生产潜力大。存在问题主要是科技投入少,基础建设投入不足,农民文化素质差,直接为丘陵山区服务的科研成果不多。该地区农业生产发展目标主要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科学化化为中心,在确保粮食增产和安全的前提下,发展多种多样的、效益好、品质优的特色农牧业产业带,保证农牧民增产增收,并不断向品牌化、标准化、精品化和持续化方向发展。今后,首先要坚持把弘扬“科学文化”作为“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的主旋律,科学技术首先是一种文化,它将促进农牧民从科学世界观高度认识生产。因此,它是丘陵山区发展的先导。其次,要坚持拓展和丰富该地区物质性与社会性并重的农村基础工程建设。此外,还应对该地区的农田保护与“三农”关系,以及立体农业、庭院经济等问题拓展思路,丰富其内涵。  相似文献   

19.
西南地区乡村衰落具体表现及诱发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丽桂 《中国农学通报》2020,36(10):158-164
为研究乡村衰落问题,以重庆3个村庄为研究对象,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对西南山区乡村衰落进行研究。调研发现,受地理地貌、生产条件、居住方式等条件制约,西南地区乡村衰落的现象与问题更加突出,表现出人口大量外流、耕地撂荒增加、农房闲置率提高、务农人员老龄化、农民务农意不高、农业经营收入占家庭收入比重下降、义务教育外移、村自治组织弱化等多重现象,并诱发了严重的乡村养老问题、农业产业发展问题、乡村治理问题和乡土文明断裂问题。研究提出,推进乡村振兴,应充分考虑地区差异,因地施策;应重视乡土文化和乡村养老问题;应激活农村资源,丰富农业形态,兴旺农村经济。  相似文献   

20.
农业科技团队助推新农村建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根据“团队”理论,介绍了我院在新农村建设中,组建科技团队和团队创新所作的探索与实践。在加强科技团队建设过程中,我院的科研、技术推广、为地方经济服务、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工作均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该研究对农业高校、科研院所在为“三农”服务和新农村建设中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