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5 毫秒
1.
本文对浮式水田拖拉机驱动叶轮滚动阻力大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根据叶轮滚动阻力主要来自叶片对土壤的垂直挤压,研究了叶片司以垂直入、出土的浆式叶轮。分析了它的运动学并推导了该叶轮的推进力、滚动阻力的计算式。对作者所设计的这种浆式叶轮的电测实验表明:它具有较小的外滚动阻力和较高的牵引效率。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拖拉机驱动轮与水田土壤相互作用的试验分析,简述了水田驱动轮推进力、滚动阻力的形成机理,可比较精确地预测水田驱动轮推进力、滚动阻力、下陷深度、行走效率以及根据水田土壤力学特性来计算其运动轨迹的方法,供设计计算水田拖拉机驱动轮使用。  相似文献   

3.
船式拖拉机的驱动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行走机构叶轮,轮叶的结构参数是影响船式拖拉机驱动效率的重要指标。为进一步减小轮叶与土壤接触过程中的滚动阻力,提高其驱动性能,在前期研究的HH709S型船式拖拉机直面轮叶优化结构的基础上,构建了单折面轮叶—土壤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PH)模型,分析了单折面轮叶折角处半径、驱动面倾角、非驱动面倾角对驱动性能的影响,最终获得驱动效果最佳的轮叶结构。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单折面轮叶结构的驱动效率与原直叶片相比提高了15.03%,与优化后的直叶轮相比提高了13.65%,推进力做功提升了8.13%,叶轮轮叶驱动性能得到了显著改进。  相似文献   

4.
水田驱动叶轮仿生叶片机理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水牛蹄独有的几何外形适于水田等松软地面行走和行走阻力低的特性,运用逆向工程技术提取仿生信息,并设计水田叶轮仿生叶片.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仿生叶片性能改善的机理,以进一步指导叶轮的设计.仿生叶片与平面单叶片轮叶的计算机模拟对比分析表明,仿生叶片提高推进力的机理主要为:有效延缓叶片表面流体速度突变造成的流体介质冲击与分离,减小分离流对叶片的撞击阻力,提高叶轮驱动力;仿生叶片可增加叶片驱动扭矩,使叶轮驱动力增加.  相似文献   

5.
<正> 一、前言 机耕船船体是机耕船行走机构的一部份,它承受了机耕船的大部份重量,同时沿着水田表面滑行。由于船体在水田中的滑行阻力系数仅为0.1左右,比水田轮的滚动阻力  相似文献   

6.
台试轮胎滚动阻力模型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利用底盘测功机对汽车动力性评价时,因轮胎滚动阻力在滚筒上损耗功率未知,造成评价结果失准的问题,论文基于双滚筒上轮胎滚动阻力与速度、胎压、轴荷及底盘测功机滚简直径和间距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汽车动力性检测模型。通过试验验证,利用该模型可提高汽车动力性的检测精度。  相似文献   

7.
水田叶轮的轮叶是参与土壤相互作用,产生推力,承力的基本元件。轮叶驱动面的几何形状参数对驱动轮工作性能和整机牵引性能有根本影响。 关于轮叶几何参数设计的两个基本原则:一是机械原理的共轭啮合基本定律,要求两共轭啮合元件在啮合过程节点位置保持不变,压力角保持不  相似文献   

8.
对四轮驱动拖拉机在松软坡地上的滚动阻力作了理论分析。在不同牵引负荷下,对装备不同型号、不同充气压力轮胎的拖拉机在松软坡地上的滚动阻力进行了试验研究。给出了野外试验结果并对其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9.
水田土壤载荷-下陷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土壤承压特性的两个主要影响因素(测板尺寸和形状)进行理论和试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用“形积当量”作为测板的特征参数来综合反映测板尺寸及形状对土壤载荷-下陷关系的影响;并根据测板下土壤反力的分布规律,导出了水田土壤载荷-下陷关系式。在室内水田土槽中的试验表明:新的载荷-下陷关系式较好地反映了不同测板下水田土壤的承压特性。  相似文献   

10.
四轮底盘在小地块水田作业时,减少地头空行转弯时间是提高作业时间利用率的重要环节。为实现四轮底盘小半径转弯,以提高水田播插底盘作业率为主要研究目标,对四轮底盘在90°、180°等不同转弯形式下进行分析,得出适合小地块水稻播插作业时以较小转弯半径的转弯方式;前桥摆转四轮底盘在转向时,通过控制前桥驱动轮的转动,使前驱动桥主动围绕着转向装置转动,可以带动底盘以任意角度转向。采用ADAMS软件对四轮底盘后轮轨迹进行模拟,在确保后轮完全不吃入已完成作业区的倒U转弯方式的情况下,提出设计前桥摆转式四轮底盘转向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板翅换热器平直翅片的传热与阻力性能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11种不同结构参数的紧凑式板翅换热器平直翅片的传热和流动阻力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比较平直翅片间距、翅片高度、翅片长度对其传热和流动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翅片间距对传热和流动阻力影响较小,而翅片长度和高度对其传热和流动阻力有重要影响。同时对11种翅片的220个试验数据点进行了j因子和f因子的试验关联式拟合,拟合关联式的误差范围为±10%。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机耕船上应用较广的平面楔形驱动叶轮进行了计算机优化设计。 一、平面楔形驱动叶轮的优化设计 1.运动学分析 通过对平面楔形驱动叶轮的运动学分析,求得了单个轮叶滚动一周时在土壤中所形成的理论刺孔轨迹(图1)和驱动面在各个阶段与土壤的接触线长度l_(AB)(图2)。  相似文献   

13.
针对现有拖拉机牵引性能预测模型未包含前后轮附着差异、载荷转移和前后桥运动不协调等因素对滑转效率和滚动阻力的影响,导致四轮驱动拖拉机的田间牵引性能预测精度较低。为此本文从拖拉机轮胎的驱动特性和载荷特性入手,通过引入轮胎指数、机动指数等特征参数,分别建立了土壤-轮胎驱动模型与包含轴荷转移的前后轮胎载荷模型;在牵引受力分析的基础上,考虑实际前后桥运动不协调性对总体底盘作业的影响,分别建立了整机滚动效率与滑转效率的预测模型,导出了包含轮胎规格、土壤特性、整机前后桥运动不协调特性、传动效率的四轮驱动拖拉机牵引性能预测模型。针对模型多变量、非线性产生的求解难题,基于双维度迭代法设计了预测算法与流程;采用研究的方法开展了实例分析应用;针对预测模型的有效性验证需求,设计并开展了实车田间牵引试验,结果表明:最大牵引力与特征滑转率对应的牵引力的仿真值误差分别为1.41%与1.74%,滚动阻力误差为0.64%,较对照组准确度提升较大,总体误差较小。  相似文献   

14.
自推进旋耕机限深部件行进阻力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研究自推进旋耕机限深部件的功率消耗与行进速度、形状和下陷深度的关系 ,改善自推进旋耕机的工作性能 ,对限深部件进行了试验。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 :形状中铲形阻力最大 ;速度和下陷深度越大 ,阻力越大。通过三因素正交试验找出了影响行进阻力的主次因素和最大评价指标的参数组合。由双因素试验数据拟合得出了阻力与速度、下陷深度的数学模型 ,经试验验证 ,该模型能反映生产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5.
变型四轮驱动拖拉机轴功率分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变型四轮驱动拖拉机轴功率分配的研究黄兴华译朱宏伟校(东北农业大学)1引言挂钩牵引力、滚动阻力及滑转率所需能量的概念及其对农用拖拉机作业效率的影响规律早已被人们所认识。在ASAE资料中介绍的拖拉机牵引力预测图,说明了由于不合适的配重或许是两轮驱动拖拉机...  相似文献   

16.
JP75卷盘式喷灌机水涡轮水力性能分析与结构改进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JP75卷盘式喷灌机切击式水涡轮的水力性能及内部流动特征,采用电涡流制动器阻力代替喷灌机负载,进行水涡轮水力性能试验,并基于SST k-ω模型对水涡轮内部流动进行数值模拟。在此基础上,通过模拟正交试验对影响水涡轮水力性能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水涡轮进出口水头差及输出功率随流量增加近似呈抛物线型增加,不同工况下水涡轮效率均低于35%;水涡轮喷嘴出口处存在回流区,回流区的低速流动降低了喷嘴射流速度,造成水涡轮驱动力矩下降;叶轮内存在一个主过流叶片通道,喷嘴出流在叶轮内主要由主过流通道流经叶轮,主过流通道内叶片工作面压力高于其他区域;叶片出口侧环形流道内流速相对较高,对叶轮内非主过流通道流动起阻滞作用,导致叶轮区形成回流漩涡;喷嘴出口直径和叶片侧端间隙大小对水涡轮水力性能有显著影响,模拟正交试验获得了喷嘴出口直径24 mm、叶片侧向切削点与叶轮旋转轴径向距离52.7 mm、叶片侧端间隙6.8 mm的水涡轮改进方案;与原型水涡轮相比,不同工况下,改进方案水涡轮的进出口水头差降低了20%~30%,输出功率提高了10%~15%,效率提高了12~17个百分点,最高可达52.21%。  相似文献   

17.
以水田作业环境和无人农机作业要求为依据,设计并搭建了一种采用电驱动的机器人移动平台,主要包含行走底盘和控制系统。行走底盘由主机架、电力驱动系统、行走总成、转向总成和提升机构等组成;控制系统以STM32F407IGT6为主控制器,利用测速编码器、角度传感器、AT9S遥控器及R9D无线模块等设备,实现了机器人平台的远程遥控行驶控制。平台搭载GPS-RTK导航系统进行了轨迹追踪试验,结果表明:水田作业机器人平台的远程遥控控制及轨迹追踪控制符合农机无人作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研究前桥摆转转向式四驱底盘的行走轮在转向过程中角速度的变化规律,设计出合适的驱动方式可为该类底盘的应用设计提供参考。通过ADAMS软件对不同长宽比下行走轮角速度变化分析,得出长宽比越小,底盘后内外两侧行走轮之间的角速度变化趋势越大。为了满足底盘在转向过程中各行走轮的驱动要求,分析比较了机械式、电动式、液压式3种驱动方式,选择了液压驱动方式的方案。液压驱动系统采用4个液压马达分别驱动1个行走轮,第5个马达用做动力输出轴。系统采用一轴两液压油泵分别驱动4个行走轮马达和动力输出轴,利于动力输出轴与行走速度参数的匹配。两前轮液压马达采用串联形式并与两后轮液压马达并联连接。转向时,通过控制前内侧液压马达停转,后内侧液压马达随动,实现了前桥摆转转向,满足内侧后轮在转向过程中随着前桥摆转时的角速度与角速度方向的变化。通过物理样机试验验证,在无方向盘的操作下前桥摆转转向式底盘采用本设计的液压驱动系统,可实现良好的直线行走性能和任意角度摆转转向。  相似文献   

19.
通过L8(23)正交试验,对筛选的两种泥脚深度的冬水田—田A(21.9cm泥脚深度)和田B(31.6cm泥脚深度)进行水稻品种内香8518的机插秧栽插试验。结合冬水田性状特点,设置插秧机、秧苗和田块这三大试验主体的插秧机浮板类型、秧苗栽插密度和田块泥脚深度为三因素,每个因素设两个水平,在此条件下进行三因素对插秧机行走速度、秧苗栽插质量及水稻实收产量的影响及程度研究。结果显示,在冬水田机插秧作业时:1对插秧机行走速度影响最大的是泥脚深度,影响显著;其次是浮板类型,影响显著;栽插密度看不出影响。2对秧苗漏插率影响最大的是浮板类型,影响特别显著;其次是栽插密度,影响显著;影响最小的是泥脚深度。3三因素对水稻实收产量的影响均特别显著,影响最大的是浮板类型,其次是栽插密度,再是泥脚深度。4最优整体方案是泥脚深度21.9cm、采用改进浮板类型、栽插密度13.95万/hm2。  相似文献   

20.
为了使水力驱动带状喷灌机喷洒均匀度高、受风影响小,能够在作物行间进行喷洒作业,本研究选取不同参数的喷头对其喷头流量、射程、条带宽度及喷灌强度进行试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喷头的喷灌效果与工作压力、喷孔大小、喷射仰角及叶轮之间均存在紧密联系。该结果能够为水力驱动带状喷灌系统的喷头选型及参数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