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标杂棉在新疆的种植表现及其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标杂A1、标记杂交棉一号(以下统称标杂棉)从2001年在新疆试验示范以来,表现出了超常优势,比生产品种增产30%~35%,深受当地棉农欢迎及兵团领导的重视。1新疆标杂棉的试种及表现2001年河南鹿邑县棉麻公司将标杂A1引到博乐农五师八十九团试验示范,2003年、2004年标杂棉的育种人又将标记杂交棉一号引入石河子、南疆阿克苏等地示范。2003年新疆示范种植标杂棉20多hm2,2004年示范种植333hm2,2005年发展到1660多hm2。2003年农五师八十九团种植标杂A120多hm2,平均公顷产皮棉2448kg;2004年种植330多hm2,其中2.8hm2皮棉单产达3255kg,创北疆棉花单产…  相似文献   

2.
浅析影响棉花单产因素及科技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兴棉、提高单产、增加效益,是保持我国棉花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举措。但21世纪以来,石首市棉花单产由10年前的1359kg·hm-2下降到1323kg·hm-2。原因何在?笔者就此进行了调查研究。1影响棉花单产因素1.1种植密度不足。当前由于杂交棉的大面积推广,个别种子经销商夸大其词地宣传杂交棉的个体优势,导致自杂交棉推广应用以来,石首棉花种植密度从1995年的每公顷4.36万株下降至2005年的2.59万株,减幅40.7%。由于种植密度过稀,导致棉花投肥量增加、生产风险性加大、棉花的品质和产量下降。据历年农户调查资料显示:棉花公顷平均物质投入由19…  相似文献   

3.
科棉4号由江苏省科腾棉业有限责任公司、大丰市棉花原种场以2076为母本,679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02-2003年参加江苏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2004年进入江苏省生产试验。2005年2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特征特性生育期136天左右,属中早熟陆地棉。出苗较好,生长势较强;植株适中,株型紧凑;茎秆光滑少茸毛,叶片中等大小,叶色较深;铃卵圆形,中等偏大,铃重5.8g左右,吐絮畅,色泽洁白。衣分39%左右,衣指7.2g,子指10.8g。2产量表现2002-2003年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分别产子、皮棉3598.5kg·hm-2和1507.5kg·hm-2,比对照泗棉3号增产16.2%…  相似文献   

4.
抗虫杂交棉农艺性状间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为探讨抗虫杂交棉的高产育种策略和栽培技术,运用直线相关和通径分析的方法,对其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关系的密切程度进行了分析,揭示各农艺性状影响产量的原因及其相对重要性,为抗虫杂交棉育种有关性状的选择及高产高效栽培的主攻方向提供依据。1材料与方法利用2004年河南省杂交棉区试试验资料,共13个杂交组合,对其皮棉产量y(kg·hm-2)与7个农艺性状,如单株铃数(个)x1、铃重(g)x2、衣分(%)x3、株高(cm)x4、果枝数(个)x5、生育期(天)x6、子指(g)x7进行了相关和通径分析,并逐步回归,建立最优回归方程,密度3.3万株·hm-2。2结果与分析2.1农艺性…  相似文献   

5.
连续分期配施有机肥对棉花超高产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7~ 1 999年定位施肥试验表明 ,在施N量为 592 5~ 60 0 0kg·hm- 2 (N∶P2 O3∶K2 O =1∶0 5∶0 6) ,有机肥N、P2 O5、K2 O分别占 1 0 0 %~ 1 2 4%、 50 3 %~ 51 0 %和 50 0 %的条件下 ,随着分期配施有机肥年限的增加 ,棉花果节数、结铃数、结铃率和皮棉产量均得到明显的提高 ,铃重和衣分也略有增加 ,土壤肥力也得了改善和提高。创棉花 2 2 50kg·hm- 2 高产 ,要求连续分期配施有机肥 2年以上 ,棉花六成铃区成铃比例皆在 1 0 %以上。  相似文献   

6.
设置4个种植密度(3.0、3.75、4.5、5.25万株·hm-2)和5种叶枝处理方式(不留叶枝、留1个叶枝、留2个叶枝、留3个叶枝、留全部叶枝),研究不同密度和叶枝数量对冀丰914皮棉产量、铃重、衣分及成铃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论果枝铃重还是叶枝铃重均随叶枝的增加而下降;总成铃数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衣分与密度、叶枝数量无显著相关性。密度对皮棉产量有显著影响,叶枝数量对皮棉产量影响不显著。在不同叶枝条件下,皮棉产量的最高值出现在不同密度:不留叶枝条件下,密度5.2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留1~3叶枝,密度4.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留全部叶枝时,2015年密度在3.75万株·hm-2皮棉产量最高,2016年密度在4.5万株·hm-2产量最高。在低密度(3.0万株·hm-2)时保留叶枝对产量有较好的补偿作用。冀丰914在4.5万株·hm-2密度下保留1~3个叶枝能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7.
科棉5号由江苏省科腾棉业有限责任公司、大丰市棉花原种场以(泗棉3号/海7124)×(湘棉13/辽棉9号)配组选育而成。2002-2003年参加江苏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2004年进入江苏省生产试验。2005年2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特征特性生育期136天左右,属中早熟陆地棉。出苗较好,生长势较强;株高中等,植株较疏朗;茎秆粗硬有茸毛,叶色深。铃长卵圆形,中等大小,铃重5.8g左右,吐絮畅,絮色白。衣分39%左右,衣指7.5g,子指10.8g。2产量表现2002-2003年江苏省区试中,两年平均分别产子棉、皮棉3418.5kg·hm-2和1360.5kg·hm-2,比对照泗棉3号增…  相似文献   

8.
在皮棉 1433kg·hm-2 产量水平下 ,测定了转B t基因棉花杂种F1、F2 、F3、F4 的产量竞争优势。结果表明 ,F1较B t棉增产 2 4 2 0 % (1 0 5 %— 44 74% ) ,较常规棉增产 2 6 91% (3 2 5 %— 47 89% ) ;F2较B t棉增产 10 2 8% ,较常规棉增产 12 6 8%。增产机理分析表明 ,F1、F2 较B t棉单铃重、衣分、绒重有显著改良 ;较常规棉结铃性有显著改良。F1、F2 、F3、F4 产量竞争优势递减 ,F3、F4 由于结铃性、铃重、衣分退化而出现负效应。生产上要积极研究应用抗虫杂交棉F1,稳妥地研究应用F2 。  相似文献   

9.
魏伟 《中国棉花》2003,30(5):40
20 0 1年泗县良种棉加工厂引种九杂 4号0 .6公顷 ,2 0 0 2年发展到 1 3公顷 ,两年的种植结果显示 ,九杂 4号均比本地其它品种显著增产。1种植表现九杂 4号株型高大 ,整个生育期长势强 ,茎秆粗壮 ,两年中连续暴风雨期间均未出现倒伏 ;果节短 ,成铃率高 ,下部果枝一般成铃 5~ 8个 ,铃大 ,单铃重 5 .6g,增产潜力大 ,高产田块单产子棉 640 5 kg·hm-2。表 1  2 0 0 1年九杂 4号成铃调查品种  8月 2 0日   8月 2 5日 铃/个花蕾/个脱落率 / %铃/个花蕾/个脱落率 / %子棉产量 /kg· hm- 2九杂 4号 38.5 19.830 .6 4 2 .0 17.5 31.4 5 35 5 .0…  相似文献   

10.
简化整枝与种植密度对中571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适宜简化栽培管理的棉花新品系中571为材料,于2013―2014年在河南安阳大田条件下研究了整枝方式(传统整枝和简化整枝)与种植密度(4.5万株·hm-2、7.5万株·hm-2、10.5万株·hm-2、13.5万株·hm-2和16.5万株·hm-2)对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单株铃数与铃重逐渐降低,衣分变化则相对较为稳定,而整枝方式和整枝方式×种植密度互作对皮棉产量构成因素无显著影响。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在年份间有所差异,其中2014年增加密度对产量无显著影响,但2013年显著降低了产量。在4.5万株·hm-2和7.5万株·hm-2密度下,简化整枝分别比传统整枝增产2.2%和3.7%(2年平均);而在13.5万株·hm-2和16.5万株·hm-2密度条件下,整枝方式对产量的效应受年份影响较大。在4.5万~7.5万株·hm-2密度条件下,简化整枝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加单株铃数与铃重,进而保持较高的产量,有利于棉花节本增效。  相似文献   

11.
杂交棉与常规棉在江苏区试中的产量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1996~2006年期间江苏省杂交棉及常规棉区域试验资料,采用通径分析和偏相关分析等方法对杂交棉与常规棉在皮棉产量表现、产量构成因素的贡献率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杂交棉的皮棉产量、单株结铃数、铃重均显著高于常规棉,衣分显著低于常规棉。杂交棉与常规棉产量构成因素对皮棉产量的贡献率顺序均为株铃数〉铃重〉衣分,但杂交棉各产量构成因素与皮棉产量的关系更密切,单株结铃数、铃重和衣分之间的偏相关关系也更显著。  相似文献   

12.
针对江汉平原棉田种植密度偏稀的问题,研究了该地区杂交棉棉田种植密度对棉花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6个密度处理每公顷1.2万、1.95万、2.7万、3.45万、4.2万、4.95万株中以3.45万株子棉产量最高;单株成铃数随密度的增加极显著或显著降低;铃重也以3.45万株·hm-2最高;种植密度对棉花衣分影响较小.经模拟分析,密度为3.76万株·hm-2时子棉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3.
中棉所9712是2021年通过河南省审定的转单价抗虫基因杂交棉品种,在2018―2019年河南省杂交春棉区域试验中,平均生育期107.5 d,株高112.8 cm,单株结铃18.6个,铃重6.8 g,籽指11.2 g,衣分39.7%,霜前花率94.8%;2年平均666.7 m2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284.6 kg、113.4 kg和107.7 kg,纤维品质达到国家棉花品种审定Ⅱ型品种标准。主要介绍了杂交棉中棉所9712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适宜种植区域及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沿海地区杂交棉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沿海地区 2 0 0 4年种植杂交棉 2 0万公顷 ,占棉田的近 90 %,平均皮棉产量达 1 5 60 kg· hm-2 ,生产上推行了低密度、大个体、优群体的技术途径 ,栽培中推广了经近几年总结和系统研究制定的杂交棉栽培技术。适用于沿海地区中上等肥力间套作棉田和接茬棉田及生态条件相似棉区的育苗移栽杂交棉。1群体与产量结构密度 :中等肥力棉田每公顷 3万株左右 ,上等肥力棉田 2 .7万株左右 ;单株果节 90~ 1 0 0个 ,每公顷果节 2 70万个左右 ;单株成铃数 35个左右 ,每公顷总铃数 95万个以上。三桃比例 :伏前桃 1 0 %左右 ,伏桃 5 5 %左右 ,早秋桃 2 …  相似文献   

15.
近十年来 ,我国杂交棉面积增加很快 ,但栽培管理方法多数还是窄行密植 ( 3.75万~ 4.5 0万株· hm-2 左右 )、整枝打杈 ,不仅使杂交种子用量大、棉田投工多 ,而且增产效果也未充分表现出来。从1 997年培育出标杂 A1杂交棉开始 ,对标杂 A1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 ,结果表明 ,标杂 A1株型高大 ,结铃性强 ,而且营养枝成铃占总铃数的48.3% ;生育进程也快 ,常规棉蕾期 2 8天 ,而标杂A1的蕾期平均 2 3天 ,少者仅 1 7~ 1 8天。几年来 ,对标杂 A1采取单行宽行稀植、较高水肥和简化整枝的配套技术 ,比较圆满地克服了棉花生产上“产量偏低、栽…  相似文献   

16.
在黄河流域棉区,设置4个密度(1.80万株·hm-2、2.70万株·hm-2、3.60万株·hm-2和4.50万株·hm-2),研究了棉花抗虫杂交种中棉所72在麦棉套种条件下的适宜密度.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单位面积成铃数差异显著,但铃重和衣分差异不显著.3.60万株·hm-2和4.50万株·hm-2处理的单位面积总铃...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杂交棉皮棉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互关系,以2016年湖北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的11个杂交棉品种为材料,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影响杂交棉皮棉产量的11个主要性状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衣分(ri=0.52)单株铃数(ri=0.49)铃重(ri=0.44)黄萎病抗性指数(ri=0.41)始果枝着生节位=霜前花率=比强度(ri=0.36)生育期(ri=0.32)枯萎病抗性指数(ri=0.31)马克隆值(ri=0.27)纤维长度(ri=0.26),说明对杂交棉皮棉产量影响最大因素为衣分,其次为单株铃数、铃重;影响较小的因素为纤维长度和马克隆值。在杂交棉组合的选育和高产栽培实践时,主攻方向为高衣分和结铃性强的品种,同时注重黄萎病抗性。  相似文献   

18.
朱朝阳  赵华 《中国棉花》2006,33(9):39-40
标杂A_1自2001年从河南省农科院引入北疆以来,连年表现出很大的增产潜力,开创了杂交棉在西北内陆棉区推广种植的先河,并于2004年创下了北疆片区3255kg.hm-2的高产纪录。2005年兵团农八师引种标杂A11000hm2,其中一四九团的5.53hm2标杂A1高产示范田实际皮棉产量3837.75kg.hm-2,再创北疆棉花高产新纪录。南疆的光温资源较北疆更加丰富,十分有利于棉花的生长,更有利于发挥出杂交棉的增产优势。2005年在塔里木河上游的阿拉尔市托海乡的河滩地上,做了3个不同密度的试验。4月23日用气吸式精量播种机播种666.7m2,2个播幅用种2kg,株行距配置为(56+1…  相似文献   

19.
棉花留叶枝密度与产量及构成产量诸因子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试验以“苏棉 1 2号” (常规种 )和“苏杂 1 6” (杂交种 )为材料 ,运用统计学方法、采用数学模拟 ,研究了江苏沿海地区中上等肥力、留叶枝条件下 ,栽培密度对棉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不同密度水平下 ,皮棉单产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 ,其中“苏棉 1 2号”夺取高产的适宜密度应为 3 95万株·hm2 ,“苏杂 1 6”适宜密度为 3 2 1万株·hm2 。通径分析结果 ,构成棉花产量诸因子中 ,总有效成铃数对产量的直接效应最大 ,铃重次之。  相似文献   

20.
陆地棉杂交种皮棉产量与相关性状间的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棉花杂交种皮棉产量有关性状的关联度分析表明 ,皮棉产量与衣分、单株铃数、株高、果枝始生节位、实收株数关系密切。四个产量构成因子单株果枝数、单株铃数、单铃重、衣分综合与农艺性状株高、果枝始生节位、霜前花率、实收株数、生育期关系密切。明确了各性状对皮棉产量的关联度 ,为有效选育棉花杂交种和丰产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