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构建能够准确预测华北落叶松林分枯死木的计数模型,探究影响华北落叶松林中林木枯死数量的主要原因,为冬奥会核心区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科学经营与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方法】以张家口市崇礼冬奥核心区45块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样地为研究对象,构建华北落叶松林分枯死数量Poisson回归模型、负二项回归模型、零膨胀Poisson回归模型和零膨胀负二项回归模型、Hurdle-Poisson回归模型、Hurdle负二项回归模型,根据AIC值选出最优计数模型。基于最优计数模型,考虑不同随机效应水平和作用在截距和协变量上的随机参数,根据模型收敛情况和AIC值确定最优的随机效应水平和随机参数组合,构建最优林分枯死数量混合效应模型。【结果】林分平均直径、林分优势木平均高、林龄、林分断面积和林分胸径Gini系数为影响林分枯死的林分因子,立地因子对林分枯死的影响并不大。未考虑零膨胀现象时,负二项回归模型拟合效果优于Poisson回归模型;考虑零膨胀现象后,Hurdle-Poisson回归模型拟合效果优于零膨胀Poisson回归模型。最终几种考虑零值过多的计数模型的拟合精度表现为:Hurdle负二项回归模型(HNB...  相似文献   

2.
林分直径枯损模型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分株数分布函数和林木生长模型在预估直径生长、径阶株数分布方面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在综合分析各种直径枯损模型的基础上,全面比较和检验了各种模型的适用性和预测精度。结果表明,利用林分株数分布函数或林木生长模型预估林分直径枯损分布,具有结构合理、适用性强及预测精度高等特征,成为预估林分枯损的最佳模型之一。  相似文献   

3.
关于建立林分枯损模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林木的枯损与适宜度、健壮度、竞争度的关系,影响林木枯损的因素及林木枯损的分布进行了论述,为建立枯损模型提出了理论依据,对建立枯损模型的方法作了叙述。  相似文献   

4.
白河林业局单木枯损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白河林业局1990年、2000年10年间二类调查数据,整理出复位样地7个主要树种(组)的单木枯损数据,通过逐步回归和变量筛选的方法,用Logistic模型形式拟合7个树种(组)的单木枯损模型,结果表明,林木的直径大小是影响枯损概率的最重要因子,它们之间呈递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文章阐述了北大河林业局各类森林、林木的生长量和枯损量在不同林分条件下分布规律,并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对今后森林经营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目的]将生存分析方法和混合效应模型方法相结合,构建林木枯损模型,提高模型的模拟精度。[方法]以吉林省汪清林业局20块落叶松云冷杉林样地数据为材料,基于生存分析方法中的Cox比例风险函数模型方法,把林分因子和立地因子作为协变量加入到模型中去,构建林木的枯损及生存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考虑样地水平的随机效应,最后与不考虑样地水平随机效应的模拟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Cox比例风险函数模型在描述林木枯损时,具有很好的适应性。单木初始胸径与林木的风险函数呈反比,与生存率呈正比;大于对象木断面积与风险函数呈正比,与生存率呈反比;初始林分公顷株数与风险函数呈正比,与生存率呈反比;立地因子对林木的枯损及生存没有显著影响。与固定效应模型相比,Cox比例风险函数模型在考虑了样地水平的随机效应后,模型的模拟精度获得明显的提高,并且达到极显著程度。由于大于对象木断面积和初始林分公顷株数两个变量在考虑了样地水平的随机效应后影响不显著,最后只考虑了单木初始胸径一个变量对枯损的影响,与不考虑随机效应相比,差异也达到显著水平。[结论]林木本身的大小对自身的枯损具有明显的影响,胸径小的林木较胸径大的林木更易枯损。在森林经营中,Cox比例风险函数模型的使用,可为森林经营者在确定合理的经营密度上提供很好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兴安落叶松人工林单木枯损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大兴安岭农林科学院基地施业区兴安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2001-2005年的12块复测样地数据,通过分析单株林木的枯损率与单木各调查因子之间的关系,应用Logistic方程建立了兴安落叶松人工林单木枯损模型。结果表明,胸径是影响林木枯损最重要的因子,直径越小,单木枯损概率越大。  相似文献   

8.
<正> 在发生枯损或采伐了被害木的时候,间隔期的生长率怎样计算呢?这是进行重复调查,求算生长资料时经常碰到的问题。此时,由于期末蓄积组成中的期初蓄积遭枯损或被部分采伐,故而不能原封不动地照搬通常的公式。以下介绍一近似式并阐述其推导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混合效应模型和零膨胀模型方法构建林分水平枯损模型,为选择科学的经营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吉林省1994年设置的295块蒙古栎固定样地为数据源,236块样地作为模拟数据,59块样地作为验证数据。构建基于林分因子、立地因子和气象因子的蒙古栎林分水平枯损模型,其基本形式包括泊松分布和负二项分布。考虑样地中存在大量零值问题,在基础模型上加入零膨胀和零改变模型。为解决模型的嵌套和纵向数据问题,在构建模型时考虑样地的随机效应,选择验证数据进行精度验证。【结果】样地断面积、株数和最暖月平均气温是枯损概率和数量最重要的影响因子;考虑样地随机效应后,可明显提高模型模拟精度;负二项分布模型因考虑数据过度离散问题,模拟精度高于泊松分布。【结论】同时考虑随机效应和零膨胀的负二项分布模型,其模拟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杉木单木枯损率与初植密度、竞争和气候因子的关系,为杉木科学经营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方法】以江西杉木密度试验林为研究对象,选取常用的logit、probit和cloglog 3种二分类变量数据结构模型构建杉木单木枯损率基础模型,并进行选择。以选择出的最优模型为基础,引入样地和样木的随机效应构建杉木单木枯损率混合效应模型。【结果】logit模型的AIC值最小(4 700.419),probit模型次之,cloglog模型最差。考虑样地和样木两水平随机效应的混合效应模型模拟精度最高,其AUC值为0.966 8。初植密度、林分优势高越大,杉木单木枯损率越高;相对直径d/D_g越大,杉木单木枯损率越低;气候越干旱,杉木单木枯损率越高;温度升高,杉木单木枯损率减小。【结论】考虑样地和样木两水平的logit模型能够较好分析杉木单木枯损率与初植密度、竞争、立地和气候因子的关系,并且随着气候干旱发生,杉木单木枯损率提高。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林木枯死病威胁着世界范围内的许多树种。尽管引起林木枯死的原因目前尚不清楚,但日益增长的人为引起的污染物如酸雨、臭氧、氧化硫、重金属等,很可能是导致林木易于枯死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林分枯损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线性回归模型和分布函数在预估直径生长、径阶株数分布方面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利用回归模型和分布函数构成叠加模型预估辽宁资源连续清查数据的林分株数枯损分布,结果表明其具有结构合理、实用性强及预测精度高等特征。  相似文献   

13.
基于计数模型方法的林分枯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吉林省汪清林业局金沟岭林场落叶松林分连续观测数据,分别利用Poisson回归模型、负二项模型、零膨胀模型和Hurdle模型拟合林木枯损株数,并通过AIC值以及Vuong检验对这些模型进行详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Poisson回归模型不适用于模拟林木枯损株数,负二项回归模型相对于Poisson回归模型比较适用;但是对于零枯损过多的数据,这2类模型拟合效果较差。零膨胀模型和Hurdle模型对这类数据有很好的解决办法,其中,零膨胀负二项模型和Hurdle-NB模型拟合效果优于其他几种模型,且Hurdle-NB模型略好于零膨胀负二项模型。  相似文献   

14.
落叶松林木枯损模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林木枯损模型是林木生长模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来自吉林省汪清林业局森林经理调查的12个落叶松复位样地的131个径阶组数据,应用Logistic型回归式建立了落叶松林木枯损模型。自变量有径阶、相对直径、每公顷株数、每公顷断面积、平方平均直径、郁闭度和大于所估径阶的林木直径平方和。考虑模型的相关指数和各参数的变动系数,得出仅包含相对直径、郁闭度、平方平均直径3个自变量的经验方程。该经验方程具有形式简单、测算容易、无需年龄和地位质量指标、参数稳定性好等特点,可用于落叶松径阶枯损比率和单木枯损概率的预估。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言东北的原始天然林,绝大部分是未经过任何经营措施的成熟过熟的老龄林,林木枯损现象很严重,每年都有为数不少的林木失掉工艺价值,成为枯木。森林资源这种无意义的耗损,无疑地是国民经济上的一种损失。因此,保管好现有森林资源,尽量减少林木的天然枯损,使每一株树木,每一立方米的木材,都能有效地用在社  相似文献   

16.
以长白山过伐林区金沟岭林场的云冷杉林4个局级固定样地连续12年的观测数据为研究对象,利用固定样地内主要针叶树种红松、冷杉和云杉,从1978年到1984年6年内的胸径与定期平均生长量对应值数据,建立林木径阶生长转移概率模型,预估林木径阶平均生长量,并利用1990年观测数据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所建概率模型实际应用误差较小,精度较高;同时还分析了1978年至1990年12年间云冷杉林的枯损林木株数分布特征,通过模型模拟和检验,表明Weibull分布函数适用于异龄混交林的枯损株数分布模拟。  相似文献   

17.
<正> 林分直径分布的转移概率理论(简称“转移理论”或“转移方程”)是近20年来世界性的测树热门课题。1966年,铃木太七首次发表了林分转移的随机过程理论,翌年,又发表了三篇研究论文,为转移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其后,竹内公男与箕轮光博(1973)、梅村武夫与铃木太七(1974)、SLOBODA(1976、1984)、田中(1986)等人相继发表了各自研制的转移模型(以下通称“常用方法”),这些模型尽管在建模的假定条  相似文献   

18.
樟子松枯梢病及其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德宏  徐志和 《林业科技》2000,25(2):31-31,28
林木病害通常分为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侵染性病害及其病原的研究长期被置于突出的地位 ,认为病原物的存在是引起林木病害的实质性问题 ,因此 ,多对病原物越冬场所、传播侵染途径及发生发展规律等进行研究 ,防治病害的关键措施也是针对病原物 ,而对如何减轻病害的措施研究较少。实践证明 :一些林木病害的发生往往与异常的气候影响、土地条件较差、某种病原物的存在、品种的抗性差异等诸多因素有关 ,非侵染性病原可以为侵染性病原开辟侵入途径 ,非侵染性病害可以降低林木对侵染性病害的抵抗能力 ;某些林木侵染性病害的防治往往是通过对…  相似文献   

19.
沙地樟子松枯梢病的营林措施控制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搞清沙地樟子松枯梢病的发生规律和原因等基础上,开展针对性强、切实可行的营林措施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控制效果.对40 a生左右或更老的发病林分以卫生伐为主,逐步改造成疏林草地;对30 a生左右,染病较轻、生长迟缓的林分,进行密度和结构调整,引进阔叶乔木或灌木,改造成混交林,还可进行混农或混牧作业;对年龄较小,20 a生左右、生长旺盛的林分,应及时采取"留优去劣"式的间伐.试验发现,修枝可减免无效蒸腾,缓解水分矛盾,降低林木的"物理年龄",增强树势,是防病治病的良好措施.对20 a生以上的林木,以保留10~15轮侧枝为宜.  相似文献   

20.
分别为明尼苏达州北部的低、中、高立地质量的白云杉(Picea glauca(Moench)Voss)人工林,建立了生物量估计方程。立地质量由地位指数确定。这些指定立地质量的方程之间的回归系数具有显著的统计差异(P<0.005)。根据这些方程估计的优势木地上生活量与根据全部数据的总方程估计的地上生活量有差别。随着林木的长大,总方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