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西北地区沙棘油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西北不同分布区中所采到的种、亚种和类型的沙棘种子、果肉、果渣和果汁漂浮物的含油率、沙棘油的理化性质、脂肪酸组成和生物活性物质的含量等数据,进行了比较研究,为各地沙棘油的提取、精炼加工和利用,提供了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3.
对生长在同一生境的中国沙棘、蒙古沙棘和俄罗斯沙棘的核型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3种沙棘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24,都由中部着丝粒染色体组成.其中,中国沙棘、蒙古沙棘在第4对染色体上有随体,俄罗斯沙棘在第2对染色体上有随体.3种沙棘的核型类型都是2A型,比较对称.  相似文献   

4.
对同一生境下的中国沙棘、蒙古沙棘、俄罗斯沙棘茎的木材进行了比较解剖学研究,发现3种沙棘茎的木材均为环孔材,管孔密度蒙古沙棘最大,管孔直径俄罗斯沙棘最大,导管、管胞、木纤维的长度均为蒙古沙棘最长,俄罗斯沙棘导管及木纤维的长度均小于中国沙棘,但中国沙棘的管胞最短。中国沙棘多为多列射线,蒙古沙棘单列射线居多,俄罗斯沙棘无多列射线,这表明3种沙棘不同组织的进化不同步。3种沙棘木纤维长度均大于500μm,符合纤维板的生产要求。薄壁组织的存在可为形成层的活动及不定根、不定芽的产生提供养分。  相似文献   

5.
沙棘养生茶的研制及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沙棘嫩叶及其它辅料为原料,沙棘叶采用传统制茶工艺,辅料浸提液采用喷雾渗透方法添加,制成沙棘养生茶。其外观、汤色、口感良好,营养成分含量高,是一种优质保健茶。  相似文献   

6.
沙棘做为耐旱、耐瘠薄的树种、生长迅速及根系发达等特性,已成为朝阳市荒山绿化和水土保持的先锋树种。但是现有的沙棘品种大多已退化,沙棘木蠹蛾危害严重,培育和引进沙棘新品种已成为沙棘培育和荒山造林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沙棘做为耐旱,耐瘠薄的树种、生长迅速及根系发达等特性,已成为朝阳市荒山绿化和水土保持的先锋树种.但是现有的沙棘品种大多已退化,沙棘木蠹蛾危害严重,培育和引进沙棘新品种已成为沙棘培育和荒山造林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9.
【目的】发现链格孢属新种资源,以丰富生物多样性研究,为植物病害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实地考察、分离培养和鉴定的方法,与我国和世界已经发现的链格孢属的种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得到的链格孢属新种沙棘链格孢不同于已发现链格孢属种之处主要在于,其孢子深褐色,长倒棒形,一些孢子近圆柱形,只在孢身与喙处才收缩。【结论】沙棘链格孢与已报道的种在孢子颜色、形状等方面均不同,是一链格孢属新种。研究的模式标本(PSNXAAFS19785)保存在宁夏农林科学院植物病害标本室。  相似文献   

10.
沙棘具有防风固沙、固土改土、耐干旱瘠薄、耐盐碱等多种优良性状。并具有药用、材用、饲料肥料等多种用途。到目前为止,榆林市发展沙棘的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如育苗出苗率低,造林成活率低,管护不力、长势不良等,这些问题的存在迫切要求人们加深对沙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沙棘抗沙棘木蠹蛾的立地条件及其机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些年来,沙棘木蠹蛾大面积成灾,作者调查发现,沟底、水库边及河滩沙棘林有极强的抗灾能力.为进一步探索研究这种现象及其机理,从2001年起,作者分别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及辽宁省建平县的虫灾区,进行了为期6年的观测与研究. 结果表明,影响沙棘抗沙棘木蠹蛾的主导因素不是土壤肥力,而是土壤水分;水肥充足,使沙棘光合作用增强,蛋白质、贮藏营养物质增加,糖等有机化合物减少,碳氮比值下降,Na+、K+含量比率失调,树体体温下降;河滩沙棘林的抗虫机理,是由土壤含水量诱发的一系列抗生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沙棘是干旱地区主要造林先锋树种和致富的经济树种,大有开发价值,笔者就沙棘育苗的经验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的沙棘品种具有早熟、高产果大、柄长、少刺或无刺的特点,完全适合在我国东北地区栽培,并具有向我国西北、华北地区延伸的潜力,是我国改良沙棘品种,提高沙棘单位面积产量,加速品种更新换代的宝贵  相似文献   

14.
沙棘繁殖及栽培技术简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15.
采用分光光度法在430m下测定不同地区同一时间采集的中国沙棘果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表明,总黄酮在青海沙棘果中含量最高,甘肃沙棘果、山西沙棘果、辽宁沙棘果次之;高海拔地区沙棘果总黄酮含量较低海拔地区沙棘高。  相似文献   

16.
17.
沙棘柠条的生物量及立地因子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调查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地区同龄林的沙棘生物量为柠条的3.76~9.64倍.生长率沙棘在9~10龄后开始下降,柠条在5~6龄后开始下降.据偏相关分析,坡向、坡位和土壤类型是影响沙棘、柠条的主要立地因子.0~35cm土层沙棘根系主要分布区,约占根系总干重的91.72%.0~100cm土层为柠条根系主要分布区,占0~150cm土层总根系的99.31%.沙棘根瘤在6~9龄时最多;柠条根瘤主要分布于0~50cm土层,林地枯落物积累量:沙棘为7.45~17.25t/ha,柠条为1.8~2.6t/ha.  相似文献   

18.
19.
苏联沙棘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苏联沙棘的开发历史,现状和研究动向,阐述了苏联沙棘的引种、栽培、育种、繁殖、采收、加工及其药用开发和综合利用等方面的情况,提出了我国下一阶段野生沙棘资源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