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2021年3月对海南清澜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枯死发黄区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清澜港红树林出现枯死发黄区域主要分布于会文镇、文城镇、罗豆镇和铺前镇沿海岸4个区域,面积达4.11hm~2,其中会文镇占面积最大;红树林出现枯死发黄树种主要有红海榄、角果木、白骨壤、杯萼海桑和榄李等5种,其中角果木占株数最多,达4750株,占清澜港出现枯死发黄红树林的50%以上;红树被危害原因主要为泥沙埋没呼吸根引起缺氧窒息造成。  相似文献   

2.
《林业实用技术》2021,(6):53-56
通过收集海南省各个市县13个红树林苗圃信息,对红树林苗圃内红树林苗木在圃数量、年产量、苗木品种和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汇总。13个红树林苗圃分别分布在海口、临高、儋州、东方、琼海、文昌和三亚;在圃总数量为1 236.96万株;年产量为1 680万株;在圃的红树林苗木品种有红海榄、白骨壤、桐花树、秋茄、角果木、海莲、正红树、木榄、苦郎、尖瓣海莲、老鼠簕、银叶树、卤阙、海滨猫尾木等树种;调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汇总。海南省现有红树林能满足海南省红树林苗木需求。本次调查对海南省红树林生态修复行动提供苗木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3.
《技术与市场》2006,(8):10-11
据海南省林业局透露,《海南省红树林保护规划(2006-2015)》近期编耕完成,计划今后10年内整合海南省现有的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大面积恢复和营造红树林,绿化沿海95%以上的红树林宜林滩涂。据林业局介绍,海南省的沿海红树林宜林滩涂很多,海口、文昌、东方、临高等沿海10个市县曾广泛分布着红树林群落。该省红树植物属东方类群,种群数相当丰富,主要为正红树、角果木等8个群系38个红树林群落类型,几乎包括了我国红树植物的全部种类。  相似文献   

4.
广东省沿海红树林现状和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东沿海红树林是沿海防护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管理和造林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一个内容。对沿海红树林的调查表明 :广东沿海红树林现存面积 14670hm2 ,其中湛江市各县 (市、区 )红树林占总面积 84 .8% ;全省主要红树林植物有 2 6科 4 0种 (其中真红树 10种 ,半红树 11种 ,伴生植物 19种 )。红树林主要树种有 :秋茄、红海榄、木榄、桐花树、无瓣海桑、白骨壤、海漆、榄李、角果木、老鼠勒等。文中对红树林推广造林和恢复发展作了评价 ,为推进红树林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广东省沿海红树林现状和发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广东沿海红树林是沿海防护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管理和造林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一个内容。对沿海红树林的调查表明:广东沿海红树林现存面积14670hm^2,其中湛江市红树林占总面积的84.8%;全省主要红树林植物有26科40种(其中真红树10种,半红树11种,伴生植物19种)。红树林主要树种有:秋茄、红海榄、木榄、桐花树、无瓣海桑、白骨壤、海漆、榄李、角果木、老鼠勒等。文中对广东红树林推广造林和恢复发展作了评价,为推进红树林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珠海市淇澳岛红树林引种园23个主要红树林引进树种(2年生)为研究对象,建立涵盖生长适应性、抗逆性、景观价值等多因子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选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引进树种进行适应性评价。根据综合评价将红树林引进树种分成4类,表现良好的有拉关木、黄槿、杨叶肖槿和木榄等7种,表现较好的有尖叶卤蕨、海漆等4种,表现一般的有尖瓣海莲、海莲和木果楝等6种,最差的有角果木、正红树和白骨壤等6种。研究认为,拉关木适宜作为低潮滩的先锋造林树种,木榄为中高潮滩的造林树种,而黄槿、杨叶肖槿和海漆可作为高潮滩及堤岸的造林树种,海滨猫尾木、银叶树、海芒果和玉蕊则在滨海城市绿化中更具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对红树林林窗特征研究,是研究退化红树林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对次生红树林进行改造、科学管理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基础。对雷州半岛廉江高桥红树林保护小区内带林窗特征进行了调查,分析林窗大小结构、形成方式、形成木特征等。调查发现:高桥红树林内带林窗主要以小面积林窗为主,分布在实际面积1~10 m2之间和扩展面积1~50 m2之间;林窗主要形成方式是枯死,其次是侧枝损坏;林窗形成木数量范围在1~6株之间,平均每个林窗有2.3株形成木;形成木种类是红海榄、桐花树、木榄、秋茄,各占总比例的5.4%,8.9%,60.7%,25.0%;形成木腐烂等级较高。  相似文献   

8.
角果木是红树科中优良濒危珍稀树种,现仅存海南省和广东徐闻两地,数量不多,面积不大,需要认真保护,并扩大种植面积。2008年开展对角果木的育苗造林技术研究,结果发现在合适的海滩育苗和用袋苗造林,成活率都比较高,造林成活率在80%以上。角果木生长慢,造林后必须加强抚育管理才能成林。  相似文献   

9.
海南东寨港秋茄+桐花天然红树林群落林分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海南东寨港典型秋茄+桐花天然红树林群落的林分结构研究发现:(1)群落内含有15个物种,乔木层的主要优势种群为秋茄、海莲和红海榄,灌木层的主要优势种群为桐花、海莲和老鼠勒;(2)随着径级或高度级的增加,物种丰富度、物种个体数及各个物种个体总数均呈下降的趋势;(3)乔木层中的秋茄、海莲、木榄、角果木、红海榄、无瓣海桑和灌木层中的秋茄、海莲、木榄、角果木、红海榄、白骨壤、桐花、老鼠勒为集群分布,乔木层中的白骨壤、尖瓣海莲和灌木层中的海桑、海漆、榄李、卤蕨为随机分布;(4)群落中尖瓣海莲仅一株,与海莲及木榄的数量存在巨大差异,这与前人提出的“尖瓣海莲与海莲及木榄有极其密切的亲缘关系,3者的生境相对一致”的观点不符;(5)在群落调查的基础上,对海莲、白骨壤两个种群的发展过程及趋势作出预测。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红树林的分布、功能和作用及其病虫害的发生、发展现状,在基本掌握国内外红树林病虫害防控技术研究的基础上,以汕头市为例预测了发生红树林重大病虫害的可能性,论证了开展红树林病虫害防控技术的研究是保护、恢复和发展红树林群落的重要课题,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此外,还提出了开展红树林病虫害防控技术研究的...  相似文献   

11.
应用传统踏查法对湛江高桥红树林高潮带林窗形成木展开种类、数量、地径、树高及形成方式等调查,分析其林窗特征结构。结果表明:高桥红树林林窗主要以小面积为主,实际面积分布在1~10m2,扩展面积分布在1~40m2,且实际林窗远小于扩展林窗,前者的平均面积仅约为后者的26.60%;林窗形成木数量范围在1~6株之间,林窗形成木的数量与林窗数量成反比例关系;林窗形成木的种类以优势种木榄为主,约占林窗形成木的60.71%;林窗形成木的地径以5~10cm和10~20cm为主,分别占总数的21.43%和62.50%;林窗的高度变化在2~4m。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中、高潮位生境角果木的木材结构特征。与高潮位生境生长的角果木木材结构特征相比,中潮位生境生长的角果木木材结构特征有利于提高水分输导的安全性和增强抗风浪冲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对海南陵水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过程中的红树林退塘造林技术进行了探讨,并对红树林造林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及经验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总结出一套适用于红树林的多品种配置的退塘还林混交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14.
随着泉州湾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红树林保护和建设已纳入沿海各县区林业工作,但红树林造林技术报道却很少。我们通过对泉州湾洛阳江湿地自然状况的分析,选择适宜在泉州湾营造红树林的树种,同时对原生红树林树种桐花树、秋茄造林技术进行研究,为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红树林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广西红树林立地条件研究初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广西红树林宜林地根据气温差异可划分为泛热带中温区和泛热带低温区2个立地类型区,每一类型区又可根据海岸类型划分为溺谷湾、河口三角洲和开阔海岸3个类型组,每一类型组又可根据潮滩位置(高潮带、中潮带和低潮带)与盐土类型(沙质、壤质和粘质盐土)的组合分为9种立地类型。泛热带低温区应选用耐寒等级序列中I-Ⅲ级的植物种类造林,泛热带中温区应选择I-Ⅳ级的植物种类造林。耐寒等级Ⅳ的红树植物角果木理论上可以引种到广西海岸的泛热带中温区。  相似文献   

16.
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植物群落,在防浪护堤、净化海水、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沿海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历史原因湛江红树林大面积减少,红树林质量明显下降,影响了红树林生态功能的发挥。通过人工造林,能迅速有效恢复红树林资源,提高红树林质量。文章结合湛江地区多年造林实践,对红树林造林技术及相关影响因素作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查阅、实地考察以及3S技术应用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厦门红树林天然宜林地评估指标体系,调查了厦门红树林生长现状,评价了厦门周边现存天然滩涂中红树林宜林地的空间格局,并在海平面上升情景下预测了红树林天然宜林地的变化趋势,为厦门市红树林天然宜林地规划以及红树林生态恢复的空间格局提供基础数据和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设计了野狸岛红树林围堰种植试点工程项目的实施方案,并针对工程各阶段提出了围堰吹填工程技术、红树林人工营造技术和红树林管护措施等技术措施.首先,运用围堰吹填工程措施,垫高潍面至红树林生长所需高度(平均垫高0.8m,表层20~30 cm为泥质土);然后,采用混交方式种植红树林苗木,前缘带状混交速生的无瓣海桑和拉关木,中后缘...  相似文献   

19.
对国内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栈道建设进行踏查、调研结果表明,目前红树林栈道在材质选择、路线设置、景观效果、抗风、防腐、高程设计等方面存在与红树林生境不协调的问题。分析比较架空栈道、非架空栈道、浮桥、汀步这4种常见红树林栈道的特点,并结合红树林生境特性,提出了红树林栈道生态设计的要点,可为构建和谐生态景观和红树林栈道建设技术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主要论述了红树林在福建省的分布状况及其生物学生态学特性、作用,并具体论述了红树林的造林技术特点,为保护与开发红树林资源奠定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