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刘德波  张真  张培毅  吴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183-19185
[目的]研究高黎贡山百花岭瓢虫的群落结构及多样性与海拔变化的关系。[方法]对高黎贡山百花岭垂直带上的瓢虫群落及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结果]瓢虫多样性以山体中海拔带(1 600~1 900 m)最高,低海拔和高海拔带逐渐降低。海拔跨度越大,瓢虫群落间相似性越低,反之则高;保护区、农耕区内样带瓢虫群落相似性较高,保护区与农耕区瓢虫群落相似性较低,瓢虫群落多样性最高的1 600~1 900 m海拔带与其他海拔带间瓢虫群落相似性较低。[结论]为进一步研究高黎贡山瓢虫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刘德波  张真  张培毅  吴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19845-19846,19947
[目的]初步探明季节变化对高黎贡山百花岭瓢虫群落多样性的影响。[方法]2008年4月至2009年2月对高黎贡山百花岭瓢虫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季节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2008年4~6月瓢虫物种多样性逐渐上升,6、9月达到高峰,10月以后逐渐下降。气温和降雨量差异较小的月份瓢虫群落相似性较高。[结论]为进一步研究瓢虫多样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吴伟  刘德波  张培毅  张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151-19153
[目的]研究高黎贡山百花岭瓢虫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填补高黎贡山瓢虫研究的空白。[方法]采用样地调查法调查了高黎贡山百花岭瓢虫的物种组成与类群结构。[结果]共采集到瓢虫5亚科20属56种,共3 218头,其中2个云南新分布种。瓢虫亚科的种类和数量最多,食植瓢虫亚科和隐胫瓢虫亚科次之,红瓢虫亚科和小毛瓢虫亚科最少。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L.)、奇斑瓢虫[Harmonia eucharis(Mulsant)]和八仙花崎齿瓢虫(Afissula hydrangeae Pang et Mao)为优势种。[结论]为进一步研究高黎贡山瓢虫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皇甫山板栗林的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Simpson指数、Shnnon-winener指数和种间相遇机率(P),对皇甫山板栗林群落典型样地的物种多样性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并探讨该群落物种多样性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影响皇甫山板栗林植物物种多样性的主要因素是群落过渡区的边缘效应,其次是群落受人为干扰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北京市主要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状况,为有效保护北京市的生物多样性提供基础资料,根据实地调查的大量样地数据,对北京市主要植物群落进行了物种多样性比较。在北京市的山地森林群落中,森林群落的草本层物种多样性最高,灌木层次之,乔木层最低,不同层次之间物种多样性差异显著。在12个森林群落类型中,有7个群落类型样地内的平均物种数在36种以上,5个群落类型样地内的平均物种数在30~36种之间。各群落类型中,紫椴林乔木层的物种多样性最高,其次是杂木林、黑桦林、核桃楸林、山杨林、白桦林和鹅耳枥林;山杨林、白桦林、紫椴林、杂木林和栓皮栎林群落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较高,各群落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差别不大,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与乔木层、灌木层的两个多样性指数呈负相关,但均不显著。在灌丛群落中,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明显高于灌木层,灌木层与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变化趋势呈正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在8个主要灌丛群落中,平榛灌丛样地内平均物种数最多(39.54种),其次是杂灌丛(36.94种);群落样地内平均物种数超过30种的灌丛群落有4种,为柔毛绣线菊灌丛、平榛灌丛、山杏灌丛和杂灌丛,同时也是样地内物种变化较大的4个群落类型,物种变化范围超过了30种。灌丛群落间物种多样性存在极显著差异。大部分森林群落类型间物种相似性在0.30~0.60之间,部分森林群落类型间的物种相似性存在较大差异。灌丛群落间物种相似性较大,大部分灌丛群落间的物种相似性指数在0.45以上,鹅耳枥灌丛和柔毛绣线菊灌丛群落间物种相似性最高(0.60),平榛灌丛和荆条灌丛间物种相似性最低(0.39)。除了源于植物群落自身和自然环境因素影响物种多样性以外,人为因素干扰是影响植物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应予以充分考虑。  相似文献   

6.
云南糯扎渡自然保护区自然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绝对物种丰富度指数、Margalef相对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 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Pielou物种均匀度指数和Jaccard指数5个指数,对云南糯扎渡自然保护区的季节雨林、山地雨林、落叶季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半湿润常绿阔叶林、暖性落叶阔叶林、暖热性针叶林和热性竹林8种自然森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在糯扎渡自然保护区的8种自然森林植被类型中,季节雨林是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自然森林植被类型,热性竹林是物种多样性最不丰富的自然森林植被类型,其他6种自然森林植被类型介于二者之间;人为干扰是造成了糯扎渡自然保护区一些自然森林植被类型(如山地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等)物种多样性下降的诱因;各种自然森林植被类型之间具有较大的生境差异性,即糯扎渡自然保护区具有较高的生境多样性。  相似文献   

7.
吴伟  刘德波  文灿  张培毅  张真 《安徽农业科学》2013,(17):7520-7521,7524
采用样地调查法,对高黎贡山百花岭1 000~3 100 m海拔段蝽类物种构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共采集到瓢虫13科117属165种,共3 207头,其中蝽科和缘蝽科的种类和数量较多,束蝽科、瘤蝽科和土蝽科相对较少,禾棘缘蝽为优势种。  相似文献   

8.
高黎贡山是植物多样性的热点区域之一,这里保育了多种珍稀植物和生态系统,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是其中一类重要的植被类型.由于高黎贡山处于南北过渡、东西交汇地带,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在高黎贡山不同纬度带、不同坡向上的物种组成、区系成分也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点.对百花岭片区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群落进行系统调查,共记录55属62种维管束植物,其中山茶科(Camelli-aceae)、紫金牛科(Myrsinaceae)、壳斗科(Fagaceae)、杜鹃花科(Ericaceae)的植物优势明显.该片区植物地理成分复杂,属的地理成分共涉及12个分区类型,以泛热带分布、北温带分布、热带亚洲分布为主.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全面揭示云南的蚂蚁物种多样性规律。【方法】采用样地调查法研究滇西南地区的蚂蚁群落。【结果】滇西南地区5个垂直带共记录蚂蚁10亚科、65属、188种,缅甸尼兰蚁[Nylanderia birmana(Forel)]和宽结大头蚁(Pheidole noda Smith)为优势种。各样地蚂蚁群落主要指标为物种数目3~55种(平均28.6种),个体密度4.0~4089.4头·m~(-2)(平均594.6头·m~(-2)),多样性指数0.2619~2.6397(平均1.6870),均匀度指数0.0924~0.7766(平均0.5283),优势度指数0.1033~0.9143平均(0.3310);蚂蚁群落间相似性系数0.4113~0.4806(平均0.4503),处于中等不相似水平。【结论】随着海拔升高,蚂蚁群落物种数目、个体密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总体出现中域效应现象,主要原因是垂直带下部植被受人类改变及干热河谷效应影响;蚂蚁群落主要指标同时出现多域效应现象,原因是不同植被类型中存在不同物种的聚集群及不同海拔小生境存在差异。滇西南地区5个垂直带蚂蚁群落差异明显,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具有不同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余顺慧  邓洪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710-711,718
以王二包森林植被15个代表性样地调查资料为基础,研究了王二包森林植被的物种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测度森林植被物种多样性时,各种多样性指数基本表现出相同趋势,即常绿阔叶林的物种多样性较大,针叶林的物种多样性最低;森林植被物种多样性在群落不同层次的变化规律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各层次变化幅度从大到小的顺序为:草本层>乔木层>灌木层;各个森林类型的物种多样性指数与坡向和土壤湿度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人为因子的干扰对森林植被的物种多样性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深入研究中条山混沟地区原始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方法]采用样方法取样,依据重要值指标运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法,将位于山西中条山东段的混沟原始森林植被群系分成10个群落。应用丰富度指数(N0),Simpson指数(λ),Shannon-Weiner指数(H′),均匀度指数(E1、E5)和相似性系数(Ss)研究了10个群落的植物种多样性。[结果]中条山混沟地区森林群落原始生态特征明显,10个群落相对稳定;10个群落间的多样性均表现出较大的差异,乔木层的多样性指数变幅在0.345~2.093;生境的异质性导致群丛的种类组成和结构差异,10个群丛种类成分的相似性均小于0.5,群落物种相似性较高。[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揭示原始森林的形成和发展及预测原始森林的演替趋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青城山常绿阔叶林冠层结构对植被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青城山常绿阔叶林冠层结构与植被生物多样性的关系.【方法】在青城山常绿阔叶林地段设立样方,调查了森林植被特征,并运用冠层分析仪测定了森林的冠层结构和光环境特征.【结果】青城山常绿阔叶林乔木和灌木层物种丰富度、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均高于草本层,乔木层丰富度高于灌木层,但两层间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差异不明显.乔木、灌木和草本层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冠层上方的光量子通量(PPFD)显著负相关,灌木和草本层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与冠层下方PPFD显著正相关.草本层均匀度与冠层孔隙度和开度呈正显著相关,与郁闭度呈负相关.【结论】青城山常绿阔叶林冠层结构及其引起的光环境变化对草本层的影响较乔木层和灌木层明显,尤其是对草本层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影响更显著.在青城山低山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演替进程中,林下光照强度大小是影响林下植物生长和演替的重要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13.
魏霞  龙翠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2,(5):2929-2931,2934
[目的]对贵阳市边郊不同人为干扰迹地土壤种子库进行研究。[方法]利用种子萌发试验,从土壤种子库数量、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等方面,对贵阳市乌当区马背山喀斯特次生林不同干扰迹地(弃耕地、火烧地和碎石堆积地)土壤种子库进行研究。[结果]土壤种子库中,弃耕地、火烧地和碎石堆积地的种子密度分别为7 919±616、2 791±350和4 204±372粒/m2,物种组成以演替早期阶段的草本植物为主。碎石堆积地土壤种子库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最大,火烧地最小;弃耕地土壤种子库的Sha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最大,火烧地最小;碎石堆积地的Pielou均匀度指数最大,弃耕地最小,表明火烧地土壤种子库的种子数量和种类组成最少,弃耕地优势种明显。弃耕地和火烧地土壤种子库的相似性较高。在0~15 cm土层内,弃耕地和火烧地土壤种子密度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碎石堆积地则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结论]该研究为退化喀斯特植被的恢复与重建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紫金山蝶类区系种类变化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森林植被类型,对紫金山林区2007~2008年蝶类群落结构、时间动态及生态系统多样性等进行了研究,并对紫金山蝶类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紫金山现有蝶类8科56属92种,蝶类种类、种群密度及区系均发生了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松材线虫病入侵30余年紫金山马尾松林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演替进程。[方法]对松材线虫病危害前为马尾松林,现为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马尾松林的植物群落结构、Margalef物种丰富度(S1)、个体数量、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Simpson生态优势度(C)及重要值进行了调查、分析和比较。[结果]紫金山原马尾松林植被群落正处在被地带性混交森林植被群落逐渐替代的不同演替阶段;3种植被群落乔木层主要树种相互间具有相关性,这种相关性与马尾松重要值的消涨密切关联,马尾松重要值的消涨除受到松材线虫病的影响外,还受到植树造林、直播造林、卫生伐、森林抚育等人为因素的影响;3种植被群落灌木层均未见马尾松,灌木层主要树种的相对密度消涨除了人为因素的影响外,树种的生态适应性和生理生态功能的差异是其中重要的原因;3种植被群落草本层以阔叶林中物种最为丰富,马尾松林草本层种类多于针阔混交林,草本层植物种类分布对环境有极大的依赖性;现在的马尾松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乔、灌层中的植物种类、S1和H'均呈递增趋势,与C的变化趋势相反,H'和J的变化趋势不一致,原马尾松林整体朝着马尾松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方向进行演替。[结论]该研究可为紫金山森林培育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会宁县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中建设的植被的生长状况与适宜性.【方法】通过对典型地貌区实地调查,得到研究区植被状况的数量指标值(树种、高度、密度、频度、显著度等),分析与评价当地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中植被的生长状况.【结果】会宁县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所选用的林木和草本植物均较适宜研究区的生长环境,在不同的地貌区林木的种植基本体现了因地制宜的原则;对研究区植物重要值的计算分析得出,流域内刺槐的重要值(0.871 6)最大,是乔木林群落的优势树种,其他各树种重要值依次减小,各树种生长状况良好,群落结构合理;研究区山杏的高度由沟壑区-梁区-塬区呈显著增加的趋势,柠条的高度由沟壑区-梁区-塬区呈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紫花苜蓿的高度由沟壑区-梁区-塬区呈显著增加趋势.【结论】通过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建设,会宁县植被生长状况良好,植被覆盖面积大幅度增加,并取得了较好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7.
吴玉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7):9270-9273,9313
[目的]探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方法]于2006年冬季(12月)和2007年春季(5月),对四川紫色土丘陵区农田边界、农田、果园和退耕林地的土壤动物群落结构进行调查。[结果]共获得土壤动物8 589只,分别隶属于3门9纲31类。在个体数量上,果园、退耕林地和农田边界显著高于农田;在类群数量上,农田边界显著高于农田和退耕林地,果园也显著高于农田;对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性指数(J)、Simpson优势度指数(C)、Margalef丰富度指数(M)和密度-类群指数(DG)5个多样性指标进行分析表明,与H'相比,DG表征的土壤动物多样性更能客观地反映土壤动物分布的真实情况;土壤动物群落主成分分析表明,农田边界、果园和退耕林地的土壤动物群落与农田之间有显著差异。[结论]该研究认为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动物的群落结构有明显影响,农田边界的存在对土壤动物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