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油茶象危害油茶果实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福建省闽侯桐口国有林场油茶杂交试验林果实的果径、果高、果重、籽重(种仁重)以及果实受害率等进行测定,分析油茶象对油茶果的危害情况。结果表明:在调查的油茶林分中,株受害率为94.7%,平均虫果率为14.7%;健康果平均果径为3.01 cm,显著地大于虫果的2.86 cm;健康果平均果高为3.05 cm,显著地高于虫果的2.84 cm;健康果平均果重为16.8 g.个-1,极显著地大于虫果的果重;健康果籽重为6.2 g.个-1,极显著地大于虫果籽重4.8 g.个-1;结果表明:油茶象的危害严重影响了油茶果的生长和油茶的产量。  相似文献   

2.
5个油茶物种的耐涝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个油茶(Camellia spp.)物种1年生实生苗为试材,通过调查淹水处理后不同时间植株的受害情况对其耐涝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普通油茶(C.oleifera)和广宁红花油茶(C.semiserrata)具有较强的耐涝性,淹水处理32天才完全死亡,而香花油茶(C.osmantha)、博白大果油茶(C.gigantocarpa)和陆川油茶(C.vietnamensis)耐涝性极强,整个试验期60天后均有10%以上的植株还存活,5个物种的耐涝性由强到弱依次为香花油茶>博白大果油茶>陆川油茶>广宁红花油茶>普通油茶;5个物种内不同单株间耐涝性均有差异,其中香花油茶单株耐涝性分离最大,其次是博白大果油茶和陆川油茶.  相似文献   

3.
油茶生育规律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通过17年固定标准地观测,证明组成油茶产油量的主要因子是单株产果量和鲜果含油率.影响单株产果量,大果优于中、小果;早花优于中、晚、特早花;紫红、红果优于青皮果.在偏北地区.花期气候是影响油茶产量的最重要外界因素.油茶选种应以单株为主,着重早花、大果、高鲜果含油量等性状选择,果实成熟度要一致.  相似文献   

4.
油茶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传统栽培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对北湖区碧香源油茶基地油茶新造林丰产栽培技术7年的深入研究,总结出新的栽培方法:油茶苗根部保湿栽培法;油茶高位定干自然整枝法;油茶多品种混栽法;油茶保花促果增产法等。以上方法可使油茶新造林苗木保存率95%以上;7年生(2007年种)油茶新造林产茶果654 kg/667 m2,实际产油32.44 kg/667 m2,在油茶盛产期到来前,茶果产量每年成倍增加,同时有效克服了油茶大小年的差异,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以湖南湘林系列、茶陵二仙系列、华硕系列等高产油茶新造林所采油茶果为材料,对收获的油茶果进行分级处理,有效解决油茶果处理中油茶籽高破损率、低剥壳率、低净度等问题。通过分析茶果尺寸分布情况,拟合其尺寸分布模型,得到油茶果数量和油茶果横径之间的关系,根据滚筒筛设计工艺计算,得到合适的参数范围。为了达到油茶果处理成套装备生产要求,经过生产实验最终确定滚筒筛采用非等差级差分级,相关参数为:滚筒筛长为2.2 m,直径为0.6 m;筛网级数为6级;转速为20 r/min;电机功率为0.75 kw。  相似文献   

6.
对广西林科院油茶苗圃中普通油茶Camellia Oleifera、陆川油茶C.vietnamensis、南荣油茶C.nanyongensis、博白大果油茶C.gigantocarapa.和宛田红花油茶C.polyodonta共5个油茶物种的根结线虫病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普通油茶发病最为严重,病株率为100%,根结指数为53.8,通过鉴定,该线虫为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南荣油茶和陆川油茶的发病情况较轻,病株率分别为23%和18%,根结指数分别为7.4和5.0;宛田红花油茶和博白大果油茶的病株率分别为4%和2%,根结指数分别为0.8和0.4,发病最轻。  相似文献   

7.
陈文彬 《林业勘察设计》2013,(1):123-124,127
通过对油茶各家系3年的试验观测,结果表明:各油茶家系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都比较高,虫害危害也较低;各家系间树高、地径差异极显著,树冠差异显著.闽优无性系在树高生长量、地径生长量和冠幅大于或者相当于本地小果油茶,江西长林无性系、广西岑溪软枝油茶和本地大果油茶可以作为配栽品种搭配.  相似文献   

8.
2021年12月21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与湖南农友农业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油茶果采收技术成果转化合同,我国首台油茶果采收机正式进入产业化阶段.长期以来,油茶果的采摘完全依靠人工,"请人难,工费高"日益成为严重制约油茶产业发展的痛点和难点.为了解决这一难题,2008年,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李立君率领团队刻苦攻...  相似文献   

9.
油茶象鼻虫(Curculio chinesis Chevrolat)是我州油茶产区的主要害虫之一,除危害油茶子外,还危害茶子,幼虫在果实内取食.成虫补充营养时,也吸食果汁.油茶果被害后,常造成大量落果和空壳,并易感染炭疽病,直接影响油茶的产量和质量.因此,积极开展对油茶象鼻虫的防治工作,是夺取油茶高产稳产的  相似文献   

10.
广西地处亚热带,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地形复杂,山岭绵延,丘陵起伏,石山林立,群峰错综分布,土壤肥沃深厚,油茶物种繁多。根据其开花颜色的不同,可分为白花油茶、红花油茶和黄花油茶三大类。其中以白花油茶种类最多,有普通油茶、小果油茶、陆川大果油茶、博白大果油茶等物种;红花油茶有广宁红花油茶、宛田红花油茶等物种;黄花油茶有金花油茶、凹脉金花茶、薄叶金花茶、东兴金花茶和显脉金花茶等物种。除久经栽培、面积较大的普通油茶(中果油茶)小果油茶、陆川大果油茶外,其它物种都处于零星栽培或处于  相似文献   

11.
该文对油茶结果大小年特性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其高产稳产的相关措施和方法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2.
自1999年以来,安徽各地先后开展油茶良种选育,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至2011年12月,安徽共选育出油茶良种36个,其中选育于本地的良种31个,引种良种5个.果实特征:果实颜色有红色、青色、黄色;果实形状有球形、椭圆形、桃形、尖桃形、枣型、三棱柱形、吊钟形、鸡心形等;果实成熟期有寒露籽和霜降籽.经济性状:平均鲜出籽率、出仁率和果油率分别为47.71%(65.96%~ 36.02%)、60.55%(72.6%~43.2%)和8.015%(11.56%~5.6%);安徽省内油茶良种栽培区域按果实成熟期划分,寒露籽主要在皖东和皖西北,霜降籽主要在皖西南和长江以南.  相似文献   

13.
江西省油茶农家品种栽培历史悠久,遗传资源丰富。调查并分析江西省油茶农家品种表型性状多样性,结果表明:不同农家种质果实、花和叶片都存在较大差异,各性状变异系数在0.07~0.50之间,遗传多样性指数在1.516~2.137之间,表明江西省油茶农家种质具有丰富的遗传信息和选择潜力。数量性状相关性分析表明,叶宽、花冠直径、单果重3个指标与其他指标关联性强。主成分分析表明,单果重、果高、果径、果皮厚4个数量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信息,可作为果实优先评价项目,而叶长、叶宽、叶周长、叶面积4个数量性状可作为叶片优先评价项目。  相似文献   

14.
在壮龄油茶生长期间,不同复合肥用量试验结果表明:施肥显著促进壮龄油茶春梢生长,提高鲜果产量;且随着肥料用量的增加,促进效果增大。综合考虑其增产幅度及肥料成本等因素,冬季和夏季各施用复合肥0.5kg/株较为适宜。不同复合肥用量对油茶鲜出籽率和干籽出油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在武汉市新洲区相似地区,推荐大、中、微量元素的适宜配...  相似文献   

15.
‘华金’是从普通油茶实生林分中选育出来的高产油茶良种,属霜降籽类型,鲜果平均单果质量51.59g,最大单果质量80.40g,鲜果出籽率36.38%,干籽含油率46.00%,盛果期产油900kg.hm-2以上,具有丰产稳产、果实大、抗性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油茶良种‘华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鑫’是从普通油茶实生林分中选育的高产油茶良种,属霜降籽类型,鲜果平均单果质量48.83g,最大单果质量66.30g,鲜出籽率52.56%,干籽含油率39.97%,盛果期产量1050kg·hm-2以上,具有高产、稳产、抗性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油茶是中国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近年来随着油茶产业发展迅速,在林业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低温是影响油茶生长和结实的关键因素之一,会导致油茶开花延迟,授粉率低,结实质量差。基于前人的研究,本研究从低温胁迫对油茶的形态、生理变化、抗寒品种鉴定、分子机制以及增强品种抗性的解决途径等方面对油茶抗寒现状进行了综合阐述。  相似文献   

18.
油茶遗传变异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油茶遗传变异特性包括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经济性状、脂肪酸和抗逆性等的遗传变异特性。其中,形态特征包括树体性状、果实性状、枝叶性状;生物学特性包括花器官及花期变异和果实成熟期变异等特性;经济性状包括产果量、果重、出籽率、出仁率和出油率等性状。本文对照国外对油橄榄的研究,综述了油茶遗传变异特性的研究进展情况,并对油茶遗传变异特性研究的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对江西省40株油茶无性系的主要脂肪酸组成及其与种实性状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油茶无性系油酸含量在75.83%~85.91%间,平均为81.90%,亚油酸含量在5.43%~12.56%间,平均为7.40%;棕榈酸含量在5.27%~10.39%间,平均为7.94%;硬脂酸含量在0.42%~3.14%间,平均为1.66%。各无性系脂肪酸组成变异存在较大差异,变异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硬脂酸(40.34%)、亚油酸(18.45%)、棕榈酸(16.43%)、油酸(2.49%);油茶无性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86.50%~91.75%间,平均为89.30%,变异系数为1.48%;饱和脂肪酸含量在7.30%~12.45%之间,平均为9.61%,变异系数为13.35%;(2)相关性结果表明,油酸与亚油酸、棕榈酸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单果重、果高、单果籽数呈显著正相关,亚油酸与单果重、果高呈显著负相关,这些为油茶良种选育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0.
通过连续2 a对山茶园60个"赣无系列"油茶无性系的调查研究,摸清了各个油茶无性系的花期和果熟期,掌握了"赣无系列"油茶盛产期生长量的基本情况,为"赣无系列"油茶林分组合配置、果实采收及其大力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