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该文对亚洲分布的E .barbeyanum ,E .dipsacoides,E .cristatum ,E .echinulatum ,E .hamiltonianum ,E .henryanum ,E .hookerianum ,E .kradungense,E .nautiliforme ,E .nigrum和E .thwaitesii等谷精草属 (EriocaulonL .) 11个种的分类问题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补充并纠正了E .nigrumLec .和E .halmitoniamumMartius的形态描写 .公开发表新种E .pseudotruncatum和新变种E .truncatumHam .exMartiusvar.florensense.E .seticuspeOhwi,E .echinulatumMartiusvar.seticuspeOhwi,E .echinulatumMartiusvar.tenueSatake ,E .robinsoniiMoldenke和E .poilaneiMoldenke 5个种 (变种 )处理为同物异名  相似文献   

2.
该文对亚洲分布的E.barbeyanum,E.dipsacoides,E.cristatum,E.echinulatum,E.hamiltonianum,E.henryanum,E.hookerianum,E.kradungense,E.nautiliforme,E.nigrum和E.thwaitesii等谷精草属(Eriocaulon L.)11个种的分类问题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补充并纠正了E.nigrum Lec.和E.halmitoniamum Martius的形态描写.公开发表新种E.pseudotruncatum和新变种E.truncatum Ham.ex Martius var.florensense.E.seticuspe Ohwi,E.echinulatum Martius var.seticuspe Ohwi,E.echinulatum Martius var.tenue Satake,E.robinsonii Moldenke和E.poilanei Moldenke 5个种(变种)处理为同物异名.  相似文献   

3.
储存蛋白是一种重要的功能蛋白,在昆虫的生长发育和机体免疫应答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分析飞蝗储存蛋白家族基因的免疫功能,通过qPCR对飞蝗储存蛋白家族基因的4个成员(L.m.Hx1、L.m.Hx2、L.m.Hx3和L.m.Hx4)在成虫不同组织的表达进行定量分析,并选取表达量较高的表皮和脂肪体为实验材料对飞蝗成虫进行大肠杆菌刺激实验。结果显示:菌刺激后,L.m.Hx1和L.m.Hx2的相对表达量均呈现先下降后上调的趋势,L.m.Hx3和L.m.Hx4则呈现先上调后下降的趋势,表明飞蝗储存蛋白家族基因均具有一定的免疫功能,L.m.Hx1和L.m.Hx2负向调控飞蝗的免疫过程,而L.m.Hx3和L.m.Hx4则正向调控飞蝗的免疫过程,因此家族成员之间可能存在相互补偿效应。为进一步探讨飞蝗储存蛋白家族基因的免疫功能、相互作用机制及制定害虫防治的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旋毛虫各隔离种某些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猪、犬旋毛虫和国际标准隔离种:旋毛形线虫(T.spiralis)和本地毛形线虫(T.nativa)的研究发现,猪旋毛虫和 T.spiralis 在小鼠膈肌中出现保姆细胞的时间比较早,分别于感染第16d 和18d 出现,第38d 和36d 所有幼虫都已形成保姆细胞,而犬旋毛虫和 T.nativa 出现保姆细胞的时间较晚,于感染第20d 和22d 出现,第32d 完全形成.猪旋毛虫和 T.spiralis 雌虫体外培养24h 平均产新生幼虫数分别为66.0和76.2,而犬旋毛虫和 T.nativa 分别是28.8和22.0,前二者在雌虫体外产新生幼虫能力上明显高于后二者.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猪旋毛虫为 T.spiralis,犬旋毛虫为 T.nativa.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病死黑斑原鮡表皮和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变化及其与黑斑原鮡死亡的关系。[方法]利用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病死黑斑原鮡表皮皮肤黏液和肠道内容物微生物群落的变化及其对黑斑原鮡死亡的影响。[结果]黑斑原鮡病变死亡后,肠道中Acinetobacter sp.、Flavobacterium sp.、Vagococcus sp.、Carnobacterium sp.、Bacillus sp.和Malassezia sp.6种优势微生物菌群减少,而Pseudomonas sp.、Tremellales和Agaricomycetes 3种优势微生物菌群增加;黑斑原鮡病变死亡后其表皮皮肤黏液中Pseudomonas sp.、Vagococcus sp.、Providencia sp.、Morganella sp.、Pleosporales、Mucorales、Tremellales和Agaricomycetes 8种优势微生物菌群减少,而Acinetobacter sp.、Proteus sp.、Carnobacterium sp.和Malassezia sp.4种优势微生物菌群增加。[结论]细菌和真菌在黑斑原鮡表皮和肠道中菌群的变化,可能是导致黑斑原鮡病变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贵州省有8种斑潜蝇,分别是:南美斑潜蝇L.huidobrensis、美洲斑潜蝇L.sativae、番茄斑潜蝇L.bryoniae、菊斑潜蝇L.compositella 、豌豆斑潜蝇L.congesta、菜斑潜蝇L.brassicae、黑背斑潜蝇L.trifoliearum、黑胸斑潜蝇L.xanthocer.以南美斑潜蝇L.huidobrensis、美洲斑潜蝇L.sativae发生最普遍,尤其以南美斑潜蝇L.huidobrensis危害最严重.两种斑潜蝇嗜食的作物是菜豆、蚕豆、豇豆、黄瓜.对4种作物全生育期进行了系统调查,斑潜蝇属的优势度大小依次是菜豆、黄瓜、豇豆、蚕豆.蚕豆和菜豆遭受到南美斑潜蝇L.huidobrensis的危害较大,而豇豆和黄瓜遭受到南美斑潜蝇L.huidobrensis和美洲斑潜蝇L.sativae两种的危害.  相似文献   

7.
1987-1988年进行了泡桐人工林生态系统净生产力和有机质归还的研究。结果为,两年的净生产力分别达到18060. 6kg/ha 和16405. 1k/ha,光能利用率为1. 27%和1. 15%,达到了较高的生产水平。有机质的归还量达10127. 1kg/ha 和9 084. 3kg/ha,归还率为56. 07%和5. 37%。  相似文献   

8.
对小麦、大麦、水稻、玉米、高粱和珍珠粟6种粮食作物种质资源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价,共检测到29属47种真菌,其中 Alternaria spp.、Aspergillus spp.、Curvularia spp.、Drechslera sorokiniana、Fusari-um spp.、F.moniliforme 和 Penicillium spp.侵染所有检测样品。检测到的重要病原菌在小麦上有 Tilletiatritici、D.sorokiniana 和 F.moniliforme,在大麦上有 D.sorokiniana、Drechslera spp.、F.moniliforme 和Fusarium spp.,在水稻上有 Aphelenchoides bessyi、D.oryzae、Microdochium oryzae 和 Sarocladium o-ryzae,在玉米和高粱上有 F.moniliforme。在国内首次对珍珠粟的种传病原菌进行了检测,共检测到6属10种真菌,其中 Alternaria spp.、Drechslera spp.和 F.moniliforme 在巨丰上的侵染水平分别为32%、28...  相似文献   

9.
检查了南通、如东和海门三县的160份海门山羊粪样,球虫检出率为92.5%,73.1%的粪样1g粪中有1000个以上的卵囊,1-3月龄羊的1g粪中的卵囊数比其它年龄的羊高.共检获10种艾美尔球虫,即:Eimeria arloingi(96.6%)、E.hirci(70%)、E.christenseni(57.4%)、E.jolchijevi(45.3%)、E. ninakohlyakimovae(43.9%)、E.alijevi(39.9%)、E.caprina(17.6%)、E. apsheronica(8.8%)、E.caprovina(3.4%)和E. sp(0.7%).其中,E.caprina和E.caprovina为国内首次报道,E,sp可能不是真正寄生于山羊的球虫.3月龄以上的羊E. christenseni和E.alijevi的检出率降低,E. hirci和E. jolchijevi的检出率却增高.81.9%的粪样中含有2-5种球虫.  相似文献   

10.
核酸提取是分子生物学实验的基础,提取高质量的核糖核酸(RNA)是构建cDNA文库和进行基因表达研究工作的前提。笔者比较了TRIREAGEN法、D.S.G法、异硫氰酸胍氯化铯密度梯度分离法、D.S.G和TRIREAGENT结合法、TRIREAGENT和D.S.G结合法等5种烟草RNA提取方法,结果表明D.S.G和TRIREAGENT两种试剂的配合使用均可有效地去除烟草植物细胞壁中的多聚糖及其它成份,获取较高质量的RNA。这说明新型试剂-D.S.G与TRIREAGENT的配合使用有利于获得高质量的RNA,但D.S.G单独使用效果并不佳。  相似文献   

11.
基于信息熵理论,利用喀斯特典型县域都安县1977年航片数据以及1988、1999和2005年遥感影像数据,分析了都安县1977—2005年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77—2005年都安喀斯特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呈现先增加后减小再增加的变化态势,熵值的变化与先天脆弱的喀斯特地质-生态背景密切相关,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政策等因素是都安喀斯特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时序变化的直接动因。都安喀斯特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在空间上存在明显差异,这种差异是各乡镇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等自然生态环境因素以及区位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等社会经济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利用同位素实验室ICP-OES,分析杉木河流域内的19个岩石样品的Ca2+,Mg2+等元素特征,结合研究区喀斯特峡谷形态类型及分布特征,分析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对喀斯特峡谷形态与分布的影响,结果发现:研究区不同地层的地球化学特征大概分为3种类型.杉木河上游各支流河段以单循环谷为主,以灰质白云岩为主的高台组∈2g,发育喀斯特V型谷;以石灰岩、白云质石灰岩为主的炉山组∈3l和清虚洞组∈1q,发育喀斯特箱型谷.杉木河主河道中下游以喀斯特双循环谷为主,喀斯特峡谷套箱型谷(上部V形谷套下部箱型谷)发育在上部灰质白云岩、下部白云质灰岩地层,喀斯特峡谷套嶂谷发育在上部灰质白云岩、下部砂岩河段.由此可知,发育不同峡谷类型的地层,具有不同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喀斯特双循环谷上下不同峡谷形态,取决于上下岩层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性质.  相似文献   

13.
重庆岩溶地区石漠化问题日益严重。为更好地认识石漠化发生的成因、演替模式、驱动力因子及相应的生态重建技术、模式,根据岩溶生态系统的特点,通过研究重庆岩溶地区地质背景和分析土壤类型,对重庆岩溶地区的石漠化类型和等级进行了简单划分,依据重庆岩溶地区自身特点,借鉴近年来贵州省岩溶地区石漠化问题的治理成果,提出了重庆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岩溶内涝灾害是亚热带湿润气候条件下岩溶地区特有的一种与岩溶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灾害类型。广西岩溶区的主要岩溶内涝有峰丛洼地内涝、峰丛(峰林)谷地内涝、岩溶平原内涝、岩溶区与非岩溶区接触过渡带内涝4种类型,其中,峰丛洼地内涝的发生率最高、面积最大。水文二维结构、降水、人为干扰是影响岩溶峰丛洼地内涝诸多因素中的主要因子。峰丛洼地内涝灾害的分类、分布、地质地貌特征、居民点和耕地分布情况、治理工程的投资效益比和内涝形成原因决定了应首先采取预防、综合治理相结合的普适性措施,在内涝最严重的低峰丛洼地和高峰丛洼地区域,还要实施针对性的水利工程和生态措施,保障该区域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以曲靖市阿岗水库为背景,分析了岩溶地区岩溶分布,结合钻探、物探及连通实验等手段,论述了岩溶地区岩溶的发育规律。坝址区以碳酸盐岩为主,区内岩溶发育,断裂构造十分发育,工程地质条件复杂,通过对多年勘察资料的分析,结合区域岩溶发育情况,着重论述坝址区的岩溶发育规律。  相似文献   

16.
单洋天  单海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5810-5812
以岩溶地区流域水资源为对象,分析了主要岩溶含水岩组,岩溶流域水资源的数量、质量等我国西南岩溶地区流域水资源概况以及与岩溶地区流域水资源有关的生态环境,岩溶地区水资源产业,岩溶分布与社会发展,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3S技术支持下,利用喀斯特石漠化生态脆弱区贵州清镇市红枫湖示范区2005和2007年的SPOT遥感影像,获取石漠化的转化数据,结合Markov模型确定相应的转移概率矩阵和反演分析,应用SPSS统计分析得出石漠化的未来演变趋势。结果表明,引入Markov模型预测石漠化的变化趋势是可行的,最大误差为7‰,综合误差为1‰;随着石漠化治理工程的开展,研究区内中度石漠化的变化最大,主要转变为潜在和轻度石漠化;到2025年研究区的强度石漠化将得到根本的逆转,转化为潜在石漠化的面积最多为4.07 km2。  相似文献   

18.
陈志兵  潘晓东  唐建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292-18293,18308
结合贵州重点岩溶流域乌江下游段水文地质调查,分析该区域的地下水赋存和运移特征,探讨岩溶地貌、构造运动及地层岩性对其的影响,并划分出该区的集中富水地段和缺水地段,从而为当地岩溶地区地下找水、岩溶打井等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贵州省罗甸县喀斯特石漠化时空变化。[方法]运用地学信息图谱的理论与方法,基于Erdas9.2和Arc GIS9.3的软件平台,对2005和2014年罗甸县的喀斯特石漠化进行时空变化图谱分析。[结果]2005~2014年石漠化等级变化很大,其增长最多的是轻度石漠化,增加面积为264.38 km2,占总面积的8.80%,主要来源于中度石漠化、轻度石漠化;其次为中度石漠化,增加面积为89.04km2,占总面积的2.96%,主要来源于轻度石漠化;石漠化等级图谱单元减少最多的是无明显石漠化;潜在石漠化和轻度石漠化的类型属于最不稳定的等级类型。[结论]2005~2014年罗甸县石漠化等级由轻度石漠化逐渐向强度石漠化演变,石漠化程度加重。  相似文献   

20.
就贵州喀斯特山区水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喀斯特地区生态地质环境脆弱性特征以及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原因,重点分析了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变化对水资源利用的约束作用,同时也分析了喀斯特水资源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