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播种育苗技术是营林工程中的主要手段,在提高树木成活率与生长质量的同时,也优化了森林种植结构,促进了生态系统的平衡。播种育苗技术的好坏直接对苗木本身的成活率及生长情况起到重要影响,甚至直接影响到往后成林的质量水平。为此本文针对营林造林中的播种育苗技术应用进行分析,提出了播种育苗技术中的注意要点。  相似文献   

2.
基于农业现代化技术推动下,玉米种植免播种技术陆续得到了各地区全面推广及应用,免播种技术大大提高了农作物种植质量和产量。基于此,本文简述了玉米免耕播种机械化作业技术的应用意义,并提出玉米免播种技术推广建议,包括加大示范种植区的展示推广等,以便于给各地区农业生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经济发展带动技术发展,农业生产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免耕播种技术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农业生产技术,是保护性耕作技术中的一种。本文主要探讨免耕播种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以使免耕播种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提高农业生产质量与产量。  相似文献   

4.
玉米免耕播种机械化作业技术推广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农业现代化技术推动下,玉米种植免耕播种技术陆续得到全面推广及应用,大大提高了农作物种植质量和产量。本文简述了玉米免耕播种机械化作业技术的应用意义,并提出玉米免播种技术推广建议,以期为各地区农业生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2014-2015年对渭南市单粒播种机械应用现状进行了系统调查。渭南市单粒播种机械应用中因动力小、播种质量差、作业速度低、行距多样,造成出苗率差、机械收获难度大、土壤耕层变浅等问题,不利于玉米单粒播种技术和玉米生产持续发展,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适度规模经营、推广大功率多功能精密播种机械、选择能预防秸秆壅堵播种机械、研究制定统一栽培模式等改进措施,提高玉米单粒机械播种的播种质量。  相似文献   

6.
保护性耕作免耕播种技术的应用,减少了土壤耕作次数,减少土壤压实程度,保护和改善土壤结构,从而提高播种质量。通过对发展保护性耕作免耕播种意义和效益的分析,探讨了我县免耕播种技术的发展前景,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7.
积极推广和应用免耕种播种技术,能够有效减少对土壤的翻耕次数,减少土壤压实程度,进一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结构,提高播种质量。发展免耕播种技术,对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增加农业经济效益有着很大帮助。该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了推广应用免耕播种技术的意义和内容,论述了该项技术在推广应用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8.
张凌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4):296-297
目前阜南县小麦播种普遍存在播期不适宜、播量偏大、旋耕播种技术不配套等技术问题,严重制约了小麦产量和质量的提高。提出了科学施肥、精耕细耙、适期播种等对策,为提高小麦播种质量、促进小麦增产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水稻播种质量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种植主要分直播和机械插秧两种方式,根据播种质量检测技术的特点,从方法上可分为排种器性能的动态监测和育秧盘内播种情况的静态检测。直播方式的播种质量主要采用动态监测方法,机插秧种植方式播种质量主要采用静态检测方法。文章介绍了国内外水稻播种质量动态和静态检测的方法,讨论播种质量检测技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水稻育秧播种质量检测处于人工检测阶段,劳动强度大,不能满足机械高速作业要求等问题,提出水稻机插秧种植方式的育秧播种质量检测研究的方向与途径。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小麦生产机械化水平日趋提高,应用机械化技术可以提升小麦产量与质量。该文详细介绍了博乐市小麦播前准备、机械化播种、田间管理与收获等全程机械化技术要点,以期进一步推动博乐市农业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播期、密度和施氮量等主要栽培措施对玉米笋产量和质量的影响。试验结果经计算机分析模拟,获得了研究因子与产量、质量指标的数学模型,筛选了高产优化方案,解析了各因子对产量和质量诸指标作用的强度和规律,讨论了产量与单笋重,产量与蛋白质、脂肪及磷质含量的相互关系。试验证明:播期是影响玉米笋产量和质量的最关键因子;密度对产量、单笋重和蛋白质含量有显著影响;施氮量对产量的直接影响不明显,主要是通过播期和密度产生间接影响,施氮量对玉米笋的质量没有显著影响。氮效应不明显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试验地肥力较高。  相似文献   

12.
通过播期、基本苗和施肥量试验,分析各个因素对小麦品种烟农19的若干农艺性状、产量和部分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适的播期、适当增加基本苗和施肥量,可以提高该品种的产量,改善若干农艺性状,并在一定程度上兼顾了部分品质性状的改良.讨论小麦品种"烟农19"在灵璧县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14.
分析肥料运筹对小麦群体质量的影响表明,小麦一生氮肥适宜运筹比例为基蘖肥占一生总施肥量的60%左右,拔节孕穗肥占40%左右,磷、钾肥宜作基肥和返青拔节肥二次施用。前期施氮肥过多易使群体发育不协调,分蘖成穗率降低,粒叶比小,产量低;后期适量施氮并配合磷、钾肥施用,能有效地增加孕穗后光合物质生产,粒叶比大,产量高。  相似文献   

15.
为云烟105烤烟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播栽期对云烟105农艺、性状经济效益和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云烟105在2月4—14日播种、4月1—10日移栽的综合农艺性状、品质性状和经济效益均较好。各部位烟叶物理性状以2月14日播种、4月10日移栽的综合得分最高,均大于80分。各部位烟叶的常规化学成分综合指数为0.39~0.73,其中,下部烟叶以2月4日播种、4月1日移栽各常规化学成分的协调性最好,综合指数为0.59;中上部烟叶以2月14日播种、4月10日移栽各常规化学成分的协调性较好,综合指数分别为0.71和0.73。感官评吸质量和经济效益均以2月14日播种、4月10日移栽较好,其烟叶的吃味较醇和、刺激性和劲头较小、余味较好、产值最高(4 271.17元/667m~2),各播栽期烟叶的外观质量无明显差异。结合当地烟叶生产实际,云烟105在宣威烟区种植以2月4—14日播种、4月1—10日移栽的经济效益较好、品质较优。  相似文献   

16.
良食味水稻品种新稻12号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食味优良的水稻新品种新稻12号2006年2月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该品种为越光辐射变异后代(早熟突变体),主要特点是稻米外观品质优,食味口感好,多项品质指标达到国家一级优质稻谷标准.产量高于主栽品种秋田小町.主要栽培要点为掌握播期播量、合理施肥、适时烤田、节水灌溉、适期收获.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提高小麦生产中宽幅沟播机的选型效果和明确小麦宽幅沟播技术对小麦高质高效生产的影响,本研究比较了4类不同型号宽幅播种机和常规条播机的播种质量,明确了水地和旱地宽幅播种机的选型原则,并探讨了宽幅沟播技术对小麦生产的提质增效作用,为小麦宽幅沟播技术的大面积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8.
优质常规粳稻南粳5055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总结了优质常规粳稻新品种南粳5055的特征特性,并介绍了其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适期播种、合理密植、肥料运筹、定量灌溉、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内容,以期为南粳5055在江淮地区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不同播期对糯玉米石彩糯1号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石彩糯1号在河北石家庄地区的适宜播期。[方法]以糯玉米品种石彩糯1号为供试品种,研究不同播期对石彩糯1号鲜穗收获期、农艺性状、产量、品质和抗性的影响。[结果]石彩糯1号在河北石家庄地区适宜播种期为6月10日以前;在地温允许情况下,播种越早,鲜穗产量和1级穗率越高,种植收益越大。[结论]该研究为石彩糯1号在河北省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不同播期对棉花纤维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金才  马海莲  李存东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321-13323
[目的]研究不同播期对棉花纤维品质的影响。[方法]以转基因杂交抗虫棉中棉所29和常规转基因抗虫棉新棉33B为材料,探讨了不同播期对棉花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不同基因型棉花纤维品质对于播期的反应存在差异,中、下部的纤维品质对播期的反应比上部更加敏感;适当的早播有利于改善杂交抗虫棉中棉所29中、下部的纤维品质,尤其是中部纤维品质;而适当晚播可能更有利于新棉33B中部纤维品质的改善。[结论]该研究为棉花高产优质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