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五龄柞蚕绢丝腺增长规律,苏联学者T.C.已有研究.而壮蚕期饲料对五龄柞蚕绢丝腺的增长也有一定关系.摸清柞树叶质对柞蚕绢丝腺增长的影响,以便改善饲养管理方法,这对一化性柞蚕生产具有重要意义.现将部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材料和方法一、供试柞蚕品种地方品种“方12号”.二、材料蚕放养方法(一)大眠场二年生老柞育:一至三龄蚕按河南普通方法放养,饲料为二年生老柞(河南俗称老梢),四龄蚕继续使用二年生老柞饲料喂养.当大眠蚕(四龄眠蚕)起身时,挑选同时期眠起的五龄蚕为材料.于五龄第2天8时.再将柞蚕移人当年生芽柞(河南俗称火芽)上放养.  相似文献   

2.
《广东蚕业》2008,42(2)
本试验以夏广、华广和夏广×932三个蚕品种为材料,进行全龄(1~5龄)人工饲料养蚕试验。结果为:(1)24小时疏毛率,夏广×932是98.3%,华广是97%,夏广是96.3%。(2)原种夏广和华广,一龄至三龄眠蚕体重,均是华广重于夏广,四龄眠蚕体重和五龄熟蚕体重夏广高于华广。(3)夏广×932的眠蚕、熟蚕体重、存活率都比原种夏广和华广高,夏广×932的存活率达86.3%,夏广的存活率是66.3%,华广的存活率为46.5%。表明杂交种较原种对人工饲料的摄食性好。(4)茧层率夏广×932为21.9%、夏广为21.2%、华广为20.3%。  相似文献   

3.
<正> 将对人工饲料无菌育与开放育蚕的研究结果,是在感染后下一龄期或再下一龄期,蚕停止摄食,出现吐液、缩小等症状,产生大量的发育迟缓蚕。从4眠时的调查可知:在稚蚕期感染的蚕,到4龄就眠止出现10—37%(约2—7天)发育迟缓蚕;4龄期感染的蚕,到就眠止出现10%左右(2天)的发育迟缓蚕。开放育时更显著,在1、2龄感染蚕,到4龄就眠止出现30—80%(6—16天)的发育迟缓蚕;3、4龄感染蚕,到4眠止出现12—16%(2—3天)发育迟缓蚕。从开放育、桑叶育蚕比无菌蚕更易感染IFV出现,讨论接种细菌对IFV感染的影  相似文献   

4.
一、在一般消毒的情况下,高温(90—92℉)干燥(相对湿度60—65%)多湿(95~100%)焗蚕。对南农七乙品种1~5龄任何时期,受焗4~24小时,发病率3.18%±2.1%,不会引起暴发性蚕病。4~5龄连续以焗1—3—6日,则发病率随焗蚕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较严格消毒条件下,二化性蚕种受到高温焗热热亦不会发生蚕病。二、焗蚕、饥饿及不良桑叶等综合不良因子作用下,但蚕期发病率在1.50~5.16%,亦不会导致暴发性蚕病。但高温干燥焗蚕的发病率较高,可能是桑叶萎凋快,造成饥饿的结果。三、蚕儿对焗热的抵抗力因生理状况而异,稚蚕期大于壮蚕,四龄期大于五龄,盛食期大于起蚕。其中以四龄眠五龄蚕起抵抗力最弱。蚕儿受焗后茧层量减少2—7%,四~五龄连续受焗,则可减少26%以上。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桂蚕5号1~2龄人工饲料育的最佳温度,通过设置不同的温度,调查24 h疏毛率、96 h 2龄起蚕率、192 h 3龄起蚕率、192 h 3龄存活率等发育整齐度指标和1龄眠蚕体重、2龄眠蚕体重等生长发育指标,分析桂蚕5号1~2龄饲料育的最适宜温度。结果表明,桂蚕5号1~2龄饲料育在28~32℃范围内发育比较整齐,如果从安全生产方面考虑,建议饲育温度控制在28~30℃为宜。  相似文献   

6.
<正> 我场近几年晚秋蚕饲养苏四品种常发生五眠蚕,81年秋尤为严重,在108克蚁量中五眠蚕占23%,82年秋仍大量发生,200克蚁量中五眠蚕占20%,五眠蚕的发生直接影响蚕种的产质量。为摸清五眠蚕的发生原因及其发生规律,进行了初步调查,探索预防五眠蚕发生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1981年,我场在秋期生产中,发生大量五眠蚕,其中,苏12发生率达65%左右;浙农1号发生率达2.5%左右,严重地影响秋期制种任务的完成.为此,今年秋期用同样蚕品种进行了几种诱发因子试验,以探讨秋叶叶龄和桑叶的成熟度、蚁蚕饥饿以及蚕品种等对眠性变化的影响,研究五眠蚕的发生规律,为防止苏12发生五眠蚕提供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家蚕起缩蚕是由于饲育环境和饲料处理不当而造成的,表现为就眠蜕皮后躯体缩短干瘪,有的不能蜕皮干瘪而死,生产中常发生在小蚕一至三龄,是导致小蚕不能正常发育、单产难于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生产实践,现将其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人工饲料养蚕与传统桑叶养蚕不是竞争和替代关系,二者都是为蚕桑产业发展服务的手段,会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共存。为优化人工饲料养蚕模式、加快人工饲料适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在宜宾市农村家庭式饲养中,开展了春蚕产量和秋蚕抗性试验,研究家蚕1~2龄人工饲料共育、3~5龄桑叶育(以下简称饲料育)与全龄桑叶育(以下简称桑叶育)对家蚕生长发育及茧丝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育家蚕龄期经过较桑叶育延长1~2 d,增加的时间主要在于共育阶段的2龄眠期和农户饲养阶段的3龄期;饲料育期间眠蚕体质量显著低于桑叶育,在3龄转桑叶育至5龄48 h后,蚕体质量无显著差异;饲料育的鲜茧产量及茧质指标与桑叶育的相当,死笼率较桑叶育显著降低;饲料育的干茧丝质成绩与桑叶育相当,在洁净方面有优势,可缫高品位丝。  相似文献   

10.
1—3龄人工饲料育、4龄以后桑叶育的蚕和全龄桑叶育的蚕、将其4龄以后的成长,特别对它们与4、5龄饲育温度(22℃’27℃)的关联性进行了分析探讨,获得结果如下: 1:1—3龄期人工饲料育的蚕,4龄的饲育温度以27℃饲育比22℃饲育,其食下量和消化量都增加,并且全茧层量也增加,5龄期则刚好与此相反,以22℃比27℃饲育为佳。而对于1—3龄桑叶育的蚕,4龄饲育温度22℃与27℃之间,在上述诸形质上没有显著差异。 2:4龄以后同一条件饲养时,眠蚕体重与饲育经过时间及茧层量之间存在着如下的相互关系:在4龄期,当3眠蚕体重重时、4龄饲育经过缩短,同时4眠蚕体重重。在5龄期,4眠蚕体重重时,相反地5龄经过延长,茧层量增加。 3:4、5龄期蚕体重的时间性变化没有因1—3龄期饲料不同而显示特异性的变化。即1—3龄人工饲料育,从4龄改为桑叶育时,于交换后体重的成长量未表现出一时的停滞现象。文献:略李伟译自《蚕丝试验场汇报》第106号’P67—83  相似文献   

11.
桑嫩芽叶粉对提高家蚕人工饲料配方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家蚕人工饲料配方的改进,探讨了桑嫩芽叶粉在人工饲料配方中的含量组成对饲养家蚕的效果。用含20%桑叶粉 20%桑嫩芽叶粉的配方对养蚕效果较好,其疏毛率、2龄起蚕率、2龄眠体重、4龄眠体重比含40%桑嫩芽叶粉或含40%桑叶粉的人工饲料配方优。在人工饲料原料中加入适量的桑嫩芽叶粉,可提高人工饲料的养蚕效果。  相似文献   

12.
王传振  赵静  徐欣  张升祥  崔为正 《北方蚕业》2012,33(3):23-25,27
本试验采用隧道式微波干燥设备干燥桑叶制作桑叶粉,以烘干法、晒干法、室内阴干法制作的桑叶粉为对照,分别配制人工饲料,采用一至二龄一次给饵法鉴定养蚕效果。结果表明,利用上述4种干燥方法加工的桑叶粉配制人工饲料养蚕,收蚁后24h疏毛率、存活率、龄期经过等指标差异不大,但起蚕率和蚕体重存在一定差异,168h三龄起蚕率以室内阴干法较高,二龄眠蚕体重以微波干燥法最重,两项指标均以80℃烘干法最差。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认为,微波干燥法是大规模生产优质桑叶粉比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蚕的就眠     
一、就眠与营养和激素分泌的关系我们现在饲养的蚕都是四眠性,即幼虫期自收蚁起经4次脱皮而后结茧化蛹,这主要决定于遗传性,但也因催青和饲育中生态因素的影响而改变,所以在生产中偶而也出现个别的三眠蚕或五眠蚕。蚕食桑到一定程度就要眠下去,原因是什么?过去有种说法认为:蚁蚕或各龄起蚕  相似文献   

14.
家蚕稚蚕人工饲料配方研究及饲养成绩的调查时,常用的指标是收蚁24h疏毛率、1~3眠眠蚕体重、眠起蚕率、减蚕率等,用上述指标大体可以来判断饲料配方的优劣、蚕品种对人工饲料适应性及稚蚕饲养成绩的好坏,人工饲料稚蚕共育技术能否在蚕茧生产上推广应用,稚蚕的生长发育整齐度是关键之一,即使是收蚁24h疏毛率达到100%的蚕品种,在随后的龄期中,因品种、饲料及饲育技术等原因,其个体间发育整齐度仍有出现很大开差的可能。因此,我们认为仅靠上述调查还难以全面反映家蚕生长发育动态情况。在与生产应用相接近的小规模试验中,通过定点逐条调查蚕体…  相似文献   

15.
2019年秋蚕期,安康市蚕桑产业发展中心开展了室内家蚕粉体配合饲料全龄养蚕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家蚕粉体配合饲料全龄育的蚕4眠蚕体重表现最好,但发育慢、个体小、死笼率高,丝质成绩与对照差距大,1—2龄家蚕粉体配合饲料育、3—5龄桑叶育组的蚕4眠蚕体重、5龄最大蚕体重、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和粒茧丝长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但死笼率也高于对照组。综合分析,本次试验受各种因素影响,试验结果与预期存在一定差距,但从家蚕粉体配合饲料养蚕技术层面看,家蚕粉体配合饲料全龄育和小蚕育是可行的,在生产中应用需配套相关养蚕设施和饲养技术。  相似文献   

16.
《北方蚕业》2020,(秋蚕)
2019年秋蚕期,安康市蚕桑产业发展中心开展了室内家蚕粉体配合饲料全龄养蚕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家蚕粉体配合饲料全龄育的蚕4眠蚕体重表现最好,但发育慢、个体小、死笼率高,丝质成绩与对照差距大,1—2龄家蚕粉体配合饲料育、3—5龄桑叶育组的蚕4眠蚕体重、5龄最大蚕体重、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和粒茧丝长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但死笼率也高于对照组。综合分析,本次试验受各种因素影响,试验结果与预期存在一定差距,但从家蚕粉体配合饲料养蚕技术层面看,家蚕粉体配合饲料全龄育和小蚕育是可行的,在生产中应用需配套相关养蚕设施和饲养技术。  相似文献   

17.
眠性是桑蚕幼虫的一种生理现象,常见的为四眠蚕.也有少数为三眠蚕.个别的还有五眠蚕或二眠蚕.五眠蚕时有发现,但在四眠蚕中自然发生二眠蚕实属罕见,今将实物发现的二眠蚕茧与三眠蚕四眠蚕茧比较  相似文献   

18.
分别采用经太阳晒干和沸水杀青烘干的桑叶制成的人工饲料,饲养4个不同的蚕品种,比较它们的饲育效果。统计分析显示,两种干燥处理对4个品种的疏毛率、眠蚕体重、3龄起蚕率、蚕茧品质等均无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应用蜕皮激素与保幼激素来调控家蚕营茧时间,不但早已为人们所利用,而且还查明了上述激素之所以起作用的决定性物质是咪唑类化合物。最近,由日本蚕丝·昆虫农业技术研究所、千叶县农业试验场、日本农产工业株式会社、日本烧碱株式会社4家合作研制的诱导家蚕3眠化的制剂,解决了过去生产超细生丝不稳定的难题。这一技术于1997、1998年经26个县的试验研究机构验证,确认了该制剂在促进家蚕3眠化技术上的有效性:(1)应用该制剂,能使普通4眠蚕全部3眠化。(2)在3龄蚕的人工饲料上添加本制剂,亦能达到3眠化。(3)在3龄起蚕后的48小时内,给饲含本制剂的…  相似文献   

20.
梁秀玲 《广西蚕业》2002,39(2):44-44
一般蚕发生不蜕皮蚕有以下几种情况 :( 1 )蚕因生病 ,体质虚弱 ,而不能正常蜕皮。 ( 2 )小蚕期没有采用薄膜防干育 ,叶子失水多 ,造成蚕摄食水分不足 ,或遇连续干旱天气 ,叶子含水量低 ,也容易造成蚕不蜕皮。 ( 3)因空气干燥 ,加上眠座上和蚕室地面撒大量的石灰粉 ,使蚕室空气过于干燥 ,在眠后期 ,容易造成不蜕皮蚕发生。所以养蚕期间要注意消毒防病 ,良桑饱食 ,连续干旱天气 ,桑园要及时抗旱。小蚕期要采用薄膜防干育 ,大蚕期湿度低要采取措施在地面撒水或适当给蚕添食水叶 ,补充水分。在眠蚕后期遇干旱天气要注意补湿。为什么会发生不蜕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