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激光两点冲击强化处理LC4合金的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激光冲击强化技术对LC4硬铝合金表面进行两点同时冲击和间断冲击强化处理,观察激光冲击强化后单次冲击区域和复合冲击区域的显微组织与结构的变化,测定了冲击区域的显微硬度和残余应力。实验结果表明:两点同时冲击强化复合区域与两点连续冲击复合区域相比,各项机械性能都有较明显的变化,其中硬度提高了9.99%,材料表面0°、45°和90°残余应力(拉应力)分别下降27%、35%和12%,为今后开展金属板料的激光单次多点同时冲击实验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SiCr钢经渗氮后再进行淬火、回火处理,其硬度和耐磨性比传统的淬火、回火热处理工艺有明显的提高;9SiCr钢模具采用新工艺后,模具的寿命比以前提高了2倍。  相似文献   

3.
9SiCr钢经渗氮后再进行淬火,回火处理,其硬度和耐磨性比传统的淬火、回火热处理工艺有明显的提高;9SiCr钢模具采用新工艺后,模具的寿命比以前提高了2倍。  相似文献   

4.
骆有东 《农机化研究》2006,(3):141-142,145
用L9(34)正交试验法研究35CrMo旋转接头激光相变硬化工艺参数优化组合,分析了旋转接头激光相变硬化方法.试验结果表明:激光相变硬化层硬度比渗氮淬火提高了30%,耐磨性提高了1倍,表面残余应力为压应力;满足了旋转接头工作要求,为改进旋转接头表面处理方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气缸套激光淬火工艺是采用激光为主要光源,对气缸套进行加工的现代化新工艺。其原理是,用激光束扫过缸孔表面,对其进行加热,使加热区温度骤升。当金属温度达到相变点温度时,材料表面发生相变,而材料内部仍保持原来的冷却状态,去掉激光束后,加热区热量迅度向材料内部传导,而表层急速冷却,形成"自淬火",在表层淬火区形成超硬的马氏体组织。激光淬火处理后,气缸套孔内表面硬度可由HRC20提高到HRC60,从而使气缸套表面的耐磨性大大提高,使用寿命比一般气缸套高2倍~4倍。采用这种气缸套还可大幅度提高的配套活塞环的寿命。位于…  相似文献   

6.
激光斜冲击对S1100型曲轴疲劳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激光冲击加工连杆轴颈与曲柄连接处过渡区域曲面时,激光光束不能保证与曲面上每点切线方向始终垂直,为激光斜冲击强化。用Nd:glass激光器斜冲击强化连杆轴颈与曲柄连接处圆角区域。受冲击区域显微硬度比未冲击区域提高了65%~75%,残余应力提高了80%-100%,使用寿命提高了150%。激光斜冲击曲轴连杆轴颈与曲柄处圆角,残余应力和显微硬度提高最大处为圆角中心处,而这个位置正是易产生疲劳裂纹处,而圆角边缘处是疲劳强度非敏感区,对裂纹的产生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
球铁曲轴激光淬火强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介绍了曲轴激光淬火强化系统,采用千瓦级快速轴流激光器对球铁曲轴进行激光淬火强化试验,探讨了曲轴激光淬火强化时轴颈和圆角的激光扫描轨迹方式、功率密度及扫描速度等工艺参数对球铁激光强化性能的影响,指出了曲轴激光强化工程应用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研究结果表明,球铁曲轴经激光淬火强化后,能获得较高的表面硬度和残余压应力,因而能有效的提高和改善曲轴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8.
H13钢激光冲击处理后的残余应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激光冲击强化技术对H13钢表面进行了强化处理,用扫描电镜观察了激光冲击处理后的表面组织与结构的变化,并用X-350A型X射线应力仪测定了激光冲击处理和回火处理后的残余应力。结果表明,激光冲击处理后的残余压应力为400MPa以上,工作温度500~550℃回火处理对其残余应力影响很小,回火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9.
运用激光表面强化的理论和技术.对NiCrMo半冷硬铸铁热轧辊材料经激光相变硬化和熔凝处理后,表层分别得到针状马氏体和莱氏体白口组织,硬度由原来的HRC51提高到HRC70左右,提高了材料的耐磨性等各项性能,从而提高了这种廉材料的使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齿轮激光淬火工艺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快速轴流CO2激光器的低阶光束模式和轴向分齿扫描方式,可一次扫描整个齿廓,并获得沿齿廓理想分布的硬化带形状,在优化工艺参数的基础上,对20CrMnTi齿轮进行激光淬火,处理结果为:表明为细针状马氏体组织,硬度为HRC61,硬化层深为0.6mm,且硬化层浓度上的硬度分布几乎无变化梯度,可有效地提高齿轮的耐磨性和接触疲劳强度,齿面的激光淬火解决了常规齿轮渗碳工艺中存在的变形难题,可省去后面的磨齿工序,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1.
激光热处理表面硬化技术在拖拉机汽车工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激光加工技术的特点、分类及应用行业进行了介绍。着重阐述了激光热处理工艺中,激光表面硬化技术的特点、分类、工艺适用范围及应用实例。最后就激光热处理在工业上的应用及发展模式发表了看法。  相似文献   

12.
激光冲击约束层和吸收层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为提高激光冲击效果,并提高生产效率,分别使用改进配方后的黑漆涂层配合水约束层和柔性贴膜技术对奥氏体不锈钢进行激光冲击试验,对冲击后的硬度和残余压应力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吸收层有更好的防护能力,且与水约束层配合可连续冲击,柔性贴膜技术提高了约束效果。  相似文献   

13.
激光冲击波技术在金属表面改性和成形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在对激光冲击强化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工程应用须解决的关键问题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介绍了激光冲击波技术在金属板材成形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激光冲击成形和激光喷丸成形,对激光冲击成形和激光喷丸成形的机理、技术特点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激光冲击钛合金表面退火后的残余应力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选用钛合金Ti-6Al-4V进行激光冲击成形实验,发现其表面产生很大的残余拉应力和残余压应力。对不同后处理工艺条件下表面的残余应力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钛合金成形凹面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稳定性,其表面残余压应力不会随着退火温度的提高而降低;而其成形凸面的残余拉应力随着退火温度的提高逐渐消退,在371℃退火后,钛合金凸面上82.67%的残余拉应力消除,剩余残余拉应力仅为20.6MPa。经过高温退火后的钛合金具有良好的抗疲劳性能,可以满足飞机结构件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受控激光喷丸强化机理的基础上,通过激光喷丸强化力学效应的物理模型和残余应力的弹塑性模型,分析了激光喷丸强化诱导残余应力的特点,研究了残余应力大小和深度与激光喷丸工艺参数的关系。通过调整激光参数及工艺条件以控制残余应力场的分布,并根据残余应力场的分布判断激光喷丸强化效果,保证了受控激光喷丸强化后工件的疲劳寿命获得较大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等温淬火球墨铸铁的热处理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了等温淬火球墨铸铁的生产工艺,分析了原料化学成分的选择,及铸造工艺中的熔炼、球化和孕育处理、浇注温度对制取球墨铸铁的影响;在获得基体组织合理的球墨铸铁的前提下,重点分析了热处理工艺中的奥氏体化温度、等温淬火温度和时间对ADI组织及性能的影响,通过实验及分析,确定了制取理想ADI的最佳热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17.
板料激光冲击变形的实验和有限元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激光能量和约束孔径等参数对 SU S30 4不锈钢板料变形的影响 ,并用 ANSYS/ L SDYNA软件进行了有限元模拟。结果表明 :随着激光能量的增加 ,板料的变形量增大 ;板料初始约束孔径越大 ,板料越容易变形 ;板料几何尺寸和厚度越大 ,板料越难变形。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可优化激光冲击的相关参数 ,预测板料变形 ;通过改变激光参数和边界条件可获得所需的变形量。  相似文献   

18.
柴油机缸套双向旋转浅表层激光强化技术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柴油机缸套使用寿命短的问题 ,剖析了高频淬火工艺和早期的激光处理工艺存在的问题 ,并应用新的激光处理方法对缸套进行表面强化 ,使激光的扫描硬化轨迹在缸套内表面形成了网状的硬化带。利用输入功率为 12 0 0 W、光斑直径 3 mm、螺距 3 mm的规范对缸套进行加工 ,形成宽小于 2 .5 mm、深小于 0 .2 5 m m的网状硬化带 ,能使缸套的使用寿命提高 7倍 ,并有利于下一次的修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