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东北填充型烤烟品种龙江911为试验材料,通过正交回归田间试验,建立了氮磷钾肥与烤烟烤后还原糖含量的回归效应模型,并对各因子和交互作用进行了分析,模拟计算得出了优化烤烟烤后还原糖含量为目标的施肥方案.结果表明:施氮量增加,烤后叶片还原糖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施磷量增加,还原糖呈下降趋势;施钾量增加,还原糖呈急剧下降趋...  相似文献   

2.
冬小麦水肥增产耦合效应及经济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周军  杨荣泉 《华北农学报》1994,9(3):100-106
通过田间试验,提出冬小麦水肥增产耦合效益的田间试验设计、试验统计分析、水肥因子增产耦合效应和最佳水肥投入经济性分析等,突出了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优化方法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最优回归设计与参数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根据田间试验资料对棉花群体生长发育进行了模拟优化,建立了不同施氮量、密度、灌溉定额条件下棉花群体生长发育优化模型;该模型群与产量函数模型的优化措施方案相偶联,模拟出了每公顷1650公斤以上霜前皮棉的棉花合理生长发育动态变化曲线、为优化方案的实施提供了诊断指标和参数。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梗丝风送参数对批次梗丝含水率均值和含水率标准偏差的影响,选择了梗丝风送风机频率和风送风门开度进行了DOE全因子试验,并通过回归分析对各因素影响情况进行分析,利用相应优化对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梗丝风送风机频率对批次梗丝含水率均值和标偏均影响显著;风送风门开度对批次梗丝含水率标偏影响显著而对均值影响不显著;结合梗丝均值和含水率标偏的需要,优化后最佳参数为风送风机频率36 Hz,风选风门开度1格,并对其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5.
采用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的方法,选择春玉米间作春大豆的畦幅、春玉米密度、春大豆密度三个农艺因子,布置田间参数试验,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建立了春玉米间作春大豆的总产、春玉米产量、春大豆产量及净产值的三元二次回归模型。根据建立的模型,进行了因子效应分析,并结合计算机模拟寻优,对春玉米间作春大豆的畦幅及其复合群体结构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6.
春玉米春大豆间作种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伟明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2):115-117,125
采用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的方法,选择春玉米间作春大豆的畦幅、春玉米密度、春大豆密度三个农艺因子,布置田间参数试验,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建立了春玉米间作春大豆的总产、春玉米产量、春大豆产量及净产值的三元二次回归模型。根据建立的模型,进行了因子效应分析,并结合计算机模拟寻优,对春玉米间作春大豆的畦幅及其复合群体结构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7.
三、田间试验的技术田间试验的技术,包括试验的设计、计划及试验进行全过程的操作技术,直至作物收获为止。为使田间试验具有严格的科学性,试验技术的每一环节均应慎重决定并认真按计划执行,才能揭示研究事物的本质。 1.田间试验的设计:包括处理设计和方法设计,分述如下: (1)试验处理设计:试验研究的对象称为试验因子,试验对象的具体项目叫做试验处理。例如,在作物品种试验中的品种就是试验  相似文献   

8.
旱作绿豆优化施肥对产量及生物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311—B”二次回归优化设计,以氮、磷、钾肥为主要探讨因子进行田间试验,建立了绿豆优化施肥模型,根据模型得最高产量施肥量为:尿素48.88㎏/hm2、过磷酸钙164.85㎏/hm2、硫酸钾60.43㎏/hm2,此时产量为1321.85㎏。并对氮、磷、钾单因素效应及交互作用作了具体剖析。同时分析了施肥对株高、茎粗、千粒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全尾砂料浆的脱水浓缩效果,将磁化处理技术引入到全尾砂料浆脱水浓缩中,并建立GA-SVM模型优选全尾砂料浆的沉降参数。建立支持向量机(SVM)沉降参数优化模型,以磁感应强度、磁化处理时间、料浆流速、料浆浓度、絮凝剂单耗为输入因子,沉降速度为综合输出因子,通过正交试验建立样本数据对SVM模型进行训练与检验,采用遗传算法(GA)对SVM模型参数进行优化,进而得到磁化全尾砂料浆沉降参数的GA-SVM优化模型。将GA-SVM模型运用到某铁矿磁化全尾砂料浆沉降参数优化中,得到的最佳沉降参数为磁感应强度0.192 T、磁化处理时间1.85 min、料浆速度1.92 m/s、PAC单耗28 g/t,沉降速度可达约155 cm/h。研究表明:适宜的磁化处理条件可提高全尾砂料浆的脱水浓缩效果,节约30.0%~42.5% PAC用量,GA-SVM模型对全尾砂料浆沉降参数预测结果相对误差在5%以内、预测精度高,为全尾砂料浆脱水浓缩及其参数优选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索了一种能多变量综合优化的方法,即对喷管进行参数化设计后,用均匀试验设计(UED)将试验样本均匀散布在设计区间内,求出各性能参数后,利用径向基神经网络(RBF)对试验样本进行拟合,再用粒子群算法(PSO)对训练好的神经网络进行寻优,找出了更好的双喉道气动矢量喷管设计参数组合。数值模拟结果显示,优化后的双喉道气动矢量喷管的矢量角有了明显提高。试验表明这种优化方法具有很好的优化能力,可以用来对喷管几何外形进行参数优化。   相似文献   

11.
通过正交试验表L18(37)对水稻ISSR-PCR反应中5个因素(Mg2+、Taq酶、dNTP、引物和模板DNA)在3个水平上进行优化试验,利用软件SPSS16.0分析试验中各因素内水平显著性及因素间交互作用,筛选出各因子的最佳水平,建立水稻ISSR反应体系,并对水稻ISSR最佳反应体系的退火温度和循环次数进行梯度试验,发现ISSR引物855的最适退火温度为50℃,循环次数为40次。这一优化水稻ISSR-PCR反应体系,为进一步对水稻的种质资源鉴定、分子遗传图谱的构建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南方水稻土秋玉米高产技术罗惟希,卢其能,杨晖本研究通过多因子田间试验,利用微机处理试验数据,建立秋玉米栽培数学模型并初选优化方案。1材料与方法试验于1991年在宜春地区农科所进方,并于1992年秋再行试验验证。供试土壤为石灰岩母质发育粘质水稻土,播种...  相似文献   

13.
蔡兴旺  易道生 《种子》2003,(6):50-51
为促进萝卜种的田间出苗、生长和增产。采用高压静电场对种子进行分选和田间试验;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旋转回归设计。对萝卜种进行电场处理和田间试验,考察了电场强度,处理时间对萝卜种的出苗和生长情况的影响,摸索了萝卜种电场选种和电场处理的较适宜参数。  相似文献   

14.
易燕  易有广 《耕作与栽培》2007,(1):29-29,39
为探讨黔花2号适宜基本苗,采用两因子有机区组试验方法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以密度18000株/667m2左右,单株留苗种植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黑龙港区旱薄地小麦高产栽培综合农艺措施数学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回归旋转通用组合设计,以田间试验测定的参数,建立黑龙港区旱薄地小麦产量对综合农艺措施反应的五元二次多项式数学模型.并以此模型为基础,借助电子计算机,解析栽培因子的产量效应及其交互作用,统计各项农艺措施取值的概率分布,优选出最佳农艺措施组合方案,为该区旱薄地小麦高产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杂选一号”系贵州省农业厅选育并得到农业部跨越计划重点资助的双低杂交优质油菜新品种。为了进一步挖掘“杂选一号”增产潜力及配合油菜平衡施肥项目的实施,采用“3414”最优回归试验设计方案,分别在中、低等肥力田上进行了氮、磷、钾平衡施肥田间试验,旨在通过这一试验的进行建立产量与肥料因子的函数模型,并进行数学模拟寻优,从而为“杂选一号”的高产平衡施肥起到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采用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进行试验,对内香2550播期、栽培密度、秧龄和氮肥用量等农艺措施进行了研究.通过田间试验测定参数,利用计算机技术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建立了产量函数模型.经计算机模拟寻优,筛选出产量≥10.8t/hm2的最佳农艺措施组合方案:即播期4月7~10日,密度(2.15~2.33)×106苗/hm2,秧龄15~18 d,施氮量181~206kg/hm2.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的目的在于建立大赖草最佳的ISSR-PCR反应体系。以大赖草基因组DNA为模板,利用单因子实验相结合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对PCR体系的各因素(d NTPs,DNA及引物等)进行优化试验,同时筛选出扩增条带清晰、稳定性好的ISSR引物并确定其退火温度。试验表明,经优化后的PCR体系:在25μL体系中,DNA用量为50 ng、Taq DNA聚合酶用量为1.0 U、引物的浓度为0.4μmol/L、d NTPs的浓度为0.3 mmol/L、和Mg2+的浓度为2.5 mmol/L。体系验证试验表明该体系稳定、可靠,另外筛选出10条较好的引物,可用于后续的大赖草遗传多样性分析及亲缘关系分析、基因定位与克隆、连锁图谱构建等方面的研究,并对其它近缘作物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冠果ISSR反应体系的建立及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建立文冠果ISSR-PCR最佳反应体系,从而为文冠果遗传多样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从定西巉口林场文冠果人工林内选取健康嫩叶为试验材料,通过单因子试验研究了影响ISSR-PCR反应各因素的浓度,分析因子包括模板DNA用量、退火温度、dNTP浓度、Mg2+浓度、引物浓度及TaqDNA聚合酶用量等。通过研究,找出了各因子合适的条件,建立并优化了文冠果ISSR反应体系,即20μL总反应体系含模板DNA约30 ng,Mg2+2.5 mmol/L,引物0.2μmol/L,dNTP 0.20 mmol/L,Taq聚合酶1 U。试验结果表明,在此反应体系下可得到多样性好、条带清晰的图谱。  相似文献   

20.
为确定菠萝蜜变温压差膨化工艺最佳工艺参数,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运用响应面优化法进行优化试验,研究膨化温度、抽空温度、抽空时间3个因素对于菠萝蜜干的色泽b*值、含水率、脆度、硬度的影响以及各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菠萝蜜变温压差膨化试验工艺的最佳参数为膨化温度86~95℃,抽空温度59~64℃,抽空时间133~169 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