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民 《上海蔬菜》2011,(2):63-64
薄皮甜瓜,又称中国甜瓜、东方甜瓜、香瓜,果实清香、入口甜脆,是世界性高档水果,因其种植经济效益较高,近年来在北方保护地种植面积逐渐扩大。现将其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品种选择春茬栽培一般选用抗病性强,抗逆性好,适应性广,早熟丰产,株型紧凑品种。  相似文献   

2.
<正>薄皮甜瓜皮脆味香,营养丰富,深受大众喜爱。陕西韩城日光温室薄皮甜瓜栽培技术起步晚,市场前景好,现将其栽培技术总结如下,供生产者参考。1品种选择在早春甜瓜生产中,前期低温寡照,因此必须选择早熟、抗逆性强、耐低温、产量高、商品性强的品种,如‘清香翠玉’‘银辉’等。砧木选择根系生长旺盛、抗性强的白籽南瓜。2整地施肥定植前结合整地每667 m2撒施优质农家肥2 000 kg,过磷酸钙50 kg,深翻后耙平,按1.3 m行  相似文献   

3.
网纹甜瓜因品质优,风味独特,栽培技术要求高,市场售价居高不下。实施效益农业,网纹甜瓜的引种试种在各地普遍展开。象山县地处浙东沿海,夏季高温高湿,早春低温阴雨,光照不足,秋季虽光照充足,但温度不足。这样的自然条件,与网纹甜瓜需要高温干燥、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等气候条件有一定的差异,但利用大棚遮雨设施栽培却可基本满足网纹甜瓜生产所需条件,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阿鲁斯网纹甜瓜试种表现和栽培技术简介如下。1品种特征阿鲁斯网纹甜瓜品种系日本进口品种。适合温室大棚早春、晚秋季节种植。节间短,长势强,较耐生长初…  相似文献   

4.
<正>由齐三魁等编著的《中国甜瓜》已由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该书对甜瓜的起源、分布、特征、生理、育种和良种繁育、栽培品种、薄皮和厚皮甜瓜栽培技术、品种介绍、各主产区栽培技术、病虫鼠害防治、台湾甜瓜生产概况以及甜瓜的贮藏、加工、运输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论述,其中以栽培技术、品种介绍和病虫  相似文献   

5.
露地薄皮甜瓜嫁接栽培技术是以抗病性强、嫁接亲和力好的其他瓜类,或者是抗病性强的其他品种(甜瓜共砧)为砧木,用优良的薄皮甜瓜栽培品种作为接穗,通过嫁接达到防治枯萎病等土传病害,增强植株耐低温能力和生长势,减少农药施用量的目的,进而实现薄皮甜瓜的早熟、抗病、高产。1品种选择1.1砧木的种类及品种砧木可以选择南瓜、冬瓜和甜瓜。用南瓜属中印度南瓜(笋瓜)×中国南瓜的杂交一代品种圣砧1号作砧木与薄皮甜瓜嫁接,表现出较好的亲和力和较强的抗病性,结果稳定。1.2接穗品种主要以早熟、优质、高产品种为主,如千惠、…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陕西眉县槐芽镇槐西村采用温室甜瓜—草莓栽培模式,甜瓜亩产2500kg,草莓亩产700kg,经济效益显著。1茬口安排甜瓜3月底定植,5月底开始采收,7月底采收结束。草莓9月初定植,翌年1月开始采收,3月底采收结束。2品种选择甜瓜品种选用植株长势强盛、苗期发育快、抗性强、坐果稳健的陕甜1号优良品种。草莓品种选用早熟、耐低温、耐弱光、优质、丰产、抗病、耐贮运的优良品种,如红颜、章姬等品种。3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正>为筛选适合衢州地区栽培的优质高产抗病网纹甜瓜品种,2011~2012年秋季,我们从国内各地收集了8个网纹甜瓜品种在衢州市农科院梨园试验基地进行试种。结果表明,杭州三雄种苗有限公司从日本引进的情网网纹甜瓜品种综合表现最好,抗病性强,易坐瓜,易栽培,网纹美,食味佳,产量高,适合衢州地区作秋季大棚避雨立架栽培。现将情网网纹甜瓜秋季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简述北京地区甜瓜产业现状,包括生产总体情况、品种应用情况、种植技术应用情况、种植茬口及产业发展方向,并介绍了当地主栽的厚皮、薄皮、网纹甜瓜品种,为北京地区甜瓜产业发展提供参考。近年来,北京的甜瓜产业在栽培设施、栽培品种、栽培技术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从品种单一化到实现了良种多样化;从改进栽培设施和栽培技术的更新发展到实现厚皮甜瓜东移,逐渐满足了市场消费及生态需求,丰富了品种类型[1]。  相似文献   

9.
《中国瓜菜》2015,(1):66-67
<正>厚皮甜瓜香甜可口,营养丰富,已成为我国众多消费者追求的高档果品,种植效益高。近几年随着我国对"三农"投入的加大,大棚等保护地设施发展迅速,厚皮甜瓜的种植面积呈现稳步增长的势头,为了更好更快地发展湖南大棚厚皮甜瓜生产,笔者对大棚厚皮甜瓜栽培技术进行了归纳总结,供种植者参考。1品种选择光皮甜瓜侧重选择耐低温、寡照、抗病、适应性强的品种,如‘雪峰蜜2号’、‘雪峰蜜5号’、‘西薄  相似文献   

10.
张碧薇  赵永强  樊继德 《蔬菜》2023,(12):60-63
摘要:为促进薄皮甜瓜优质品种在徐州地区的推广种植,提升甜瓜科学种植意识与生产科技含量,进一步提高甜瓜品质与种植收益,引进早熟薄皮甜瓜博洋61,通过引种试验,调查其品种特性表现,集成示范了基质穴盘育苗、水肥一体化、吊蔓栽培和降解膜覆盖栽培技术,带动了当地甜瓜生产标准化,同时建立了高效栽培技术推广应用示范基地13.3 hm2 ,示范品种博洋61较当地常规栽培品种增效12 840元/hm2。  相似文献   

11.
薄皮甜瓜复种秋菜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省白城市每年甜瓜种植面积都在1000 hm<'2>以上,由于当地特殊的生态气候条件,甜瓜以甜脆香浓而著称.但是由于大多数农民采用传统栽培方法,栽培技术较落后,品种老化,甜瓜采收结束后,有1100℃左右的有效积温得不到合理、有效的利用,影响了经济收入.为此,笔者进行了无公害瓜菜复种技术研究,对引进的早熟优良薄皮甜瓜品种和秋播蔬菜品种进行了筛选,改进了甜瓜栽培技术,实现了农民增产和增收.  相似文献   

12.
1甜瓜优质高效栽培技术1.1 选用适宜的甜瓜品种棉田间作套种甜瓜应当选用含糖量高,植株生产势较强,见瓜早,坐果多、高产、抗病,市场价格高的薄皮甜瓜品种。一般要求单瓜重在450~500 克的品种较好,如景甜208、日本甜宝等。  相似文献   

13.
在厚皮甜瓜生产中,采取科学的栽培管理措施是保证其优质生产的关键.由于栽培技术落后,田间管理粗放,使新疆厚皮甜瓜的产量、品质、商品性下降或者不能完全表现厚皮甜瓜品种的优良特性,给瓜农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提高瓜农种植厚皮甜瓜的栽培管理水平,根据多年的栽培技术研究,提出了厚皮甜瓜生产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4.
在早春大棚甜瓜生产中利用沼渣做基肥,沼液叶面喷施,不仅能够提高甜瓜的产量,而且甜瓜的品质也得到明显的改善,口感极佳,还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其主要生产技术如下:1品种选择甜瓜品种选择抗逆性强、抗病性强、果实端正、风味佳的薄皮浅绿品种:保甜9号。嫁接砧木品种选择抗逆性强、抗病性、抗寒性强品种:白籽南瓜。  相似文献   

15.
甜甜一号系泰国正大公司选育,我中心从国内外引进的18个厚皮甜瓜新品种中筛选的适宜浙西南山区作秋季种植的厚皮网纹甜瓜一代杂种,不仅产量高,而且果形美观、抗逆性强、品质好.现将该品种特征特性和秋播大棚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薄皮甜瓜新品种“金妃”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金妃是以富尔1号后代Fc95—19为母本,以L4为父本配制而成的薄皮甜瓜杂交种。子孙蔓均可结瓜,结瓜能力强,每株结瓜6-8个。成熟瓜长圆形,黄白色,覆绿色条纹,具有传统薄皮甜瓜特有的清香气。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20%,单瓜重500克左右,露地栽培每667平方米产量2000千克左右。2009年通过黑龙江省蔬菜登记委员会登记。  相似文献   

17.
提高甜瓜主要营养品质的关键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瓜菜》2017,(6):1-5
甜瓜的营养品质与其栽培技术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为了提高我国甜瓜的主要营养品质,提高其栽培技术水平就变得尤为重要。笔者分别就甜瓜品种的选择、关键栽培管理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控、矿质营养等方面对甜瓜主要营养品质的影响进行综述,并针对当前甜瓜栽培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8.
<正>天蜜脆梨甜瓜是山东商道生物有限公司(原济南市鲁青园艺研究所)承担的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新成果,2007年12月通过专家鉴定,一致认为该品种品质优良、风味独特,且适应性强(在保护地可周年栽培),值得大面积推广。为了让好品种发挥更好的经济效益,笔者总结了天蜜脆梨甜瓜栽培技术,供生产者参考。  相似文献   

19.
海蜜2号厚皮甜瓜是江苏省海门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九五”期间育成的海蜜系列甜瓜品种之一,具有产量高,品质优,风味独特,抗病性强等优点。在海蜜2号参加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的同时,同步开展了该品种栽培技术规程的研究。经过大量的试验研究,形成了《海蜜2号厚皮甜瓜栽培技术规程》初稿,初稿形成后,经过反复征求种植户、从事技术推广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有关专家的意见,于2000年10月13日,由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正式批准,并于2000年12月28日发布实施。江苏省地方标准DB/T419-2000关于《海蜜2号厚皮甜瓜…  相似文献   

20.
正春大棚厚皮甜瓜栽培期较长,病害发生严重,在选用耐弱光、抗性强的品种基础上,可通过采用保护设施栽培、加强田间管理、综合防病技术等措施,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现将春大棚厚皮甜瓜栽培技术总结如下。1品种选择春季种植厚皮甜瓜,前期温度低、中后期病虫害发生严重,而且大棚内光照强度弱、时间短,应选用耐低温弱光、早熟高产、优质抗病品种,如阿鲁斯、玉菇、伊丽莎白、西薄洛托、翠蜜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