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守清 《农技服务》2014,(5):42-42,44
一般每生产100kg稻谷需从土壤中吸收N1.6~2.5kg、P2O50.6~1.3kg、K2O1.4~3.1kg,氮、磷、钾的比例为1∶0.5∶1.3。水稻分蘖期氮的吸收率约占全期的30%左右,磷的吸收率约占16~18%,钾的吸收率约占20%左右;水稻幼穗分化至抽穗期吸收氮、磷、钾的比例几乎占全生育期养分总量的一半。水稻抽穗以后直至成熟,氮的吸收率为16~19%、P2O5的吸收率为16~27%。因此,水稻施肥基肥要以有机肥为主,适量早施分蘖肥,看苗施用穗肥、粒肥和叶面追肥。  相似文献   

2.
正1需肥特性大蒜生长需肥量较高,一般每形成100 kg蒜头需从土壤中吸收N 1.48 kg、P2O50.35 kg、K2O 1.34kg,吸收比例为1∶0.24∶0.91。大蒜不同生育期氮、磷、钾养分吸收量,以苗期最大,其次为鳞茎膨大期,蒜薹采收期最少。1)苗期。从初生叶展开到鳞芽及花芽开始分化。苗期生长期较长,氮吸收量约占全生育期吸收量的60%,磷吸收量约占70%,钾吸收量约占50%。2)鳞茎膨大期。从花芽分化至蒜薹形成。此生育期特点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氮吸收量约占全生育期吸收量的30%,磷吸收量约占20%,钾  相似文献   

3.
为不断完善张家港市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在沿江潮土上进行了水稻氮、磷、钾三要素肥料效应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氮、磷、钾肥料对水稻的增产效果是氮肥>钾肥>磷肥,增产率分别为33.44%、5.41%、0.51%。氮肥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主要是增穗增粒明显,磷肥主要是增粒,钾肥主要是增穗、增粒效果差于氮肥和磷肥。水稻产量达7359kg/hm2时,每100kg产量平均需吸收N肥1.67kg、P2O50.89kg、K2O3.19kg。在氮、磷、钾三要素施肥缺乏时,水稻生长当季的土壤养分供应量K2O>N>P2O5,每1hm2土壤供N量71.2kg、P2O554.3kg、K2O218.1kg。在施肥缺素时,土壤养分利用系数碱解氮平均为0.41、速效磷0.98、速效钾1.17。水稻对当季肥料养分的吸收率N>K2O>P2O5,尿素N吸收率平均19.06%,过磷酸钙P2O5吸收率平均12.46%,氯化钾K2O吸收率平均14.02%。  相似文献   

4.
于20112012年研究了氮、磷、钾肥不同施用量对赣南冷浸田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早稻的最佳施肥量为氮144.52012年研究了氮、磷、钾肥不同施用量对赣南冷浸田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早稻的最佳施肥量为氮144.5161.1 kg/hm2、磷(P2O5)76.8161.1 kg/hm2、磷(P2O5)76.878.1 kg/hm2、钾(K2O)119.478.1 kg/hm2、钾(K2O)119.4163.1 kg/hm2;晚稻的最佳施肥量为氮167.8163.1 kg/hm2;晚稻的最佳施肥量为氮167.8172.6 kg/hm2、磷77.0172.6 kg/hm2、磷77.099.5 kg/hm2、钾159.599.5 kg/hm2、钾159.5160.7 kg/hm2;早稻的合理施肥比例为氮∶磷(P2O5)∶钾(K2O)=1∶(0.48160.7 kg/hm2;早稻的合理施肥比例为氮∶磷(P2O5)∶钾(K2O)=1∶(0.480.53)∶(0.820.53)∶(0.821.01),晚稻为氮∶磷(P2O5)∶钾(K2O)=1∶(0.461.01),晚稻为氮∶磷(P2O5)∶钾(K2O)=1∶(0.460.58)∶(0.930.58)∶(0.930.94)。  相似文献   

5.
调查了我国广东、广西中晚熟荔枝肥料施用种类、施肥量、施肥方法,并计算其纯N、P2O5、K2O施用量及其比例。结果表明:①我国中晚熟荔枝施肥种类包括单质肥料、复合肥、有机肥料,以复合肥为主。有机肥施用量(N+P2O5+K2O)占总施用量的比例为0~42.5%,平均为19.6%;②在施肥方式上,撒施、沟施、穴施、淋施、叶面喷施并存;③施用纯氮、磷、钾量为244.3~1 300.5 kg/hm2,平均为753.5 kg/hm2;④氮、磷、钾施用比例平均值为N∶P2O5∶K2O=1∶0.76∶1.28,与植株吸收氮、磷、钾的比例并不匹配,普遍存在磷、钾比例过高的现象,大量施用磷酸二氢钾、氯化钾和高磷、高钾复合肥是造成磷、钾施用量过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日光温室黄瓜冬春茬栽培氮磷钾吸收特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在日光温室内,以黄瓜品种津绿3号为试材,进行冬春茬栽培,研究黄瓜对主要矿质营养氮、磷、钾的吸收特性。【方法】分别于苗期、初花期、初瓜期、盛瓜初期、盛瓜中期、盛瓜末期、拉秧期测定黄瓜的根、茎、叶、瓜等部位氮、磷、钾的含量。计算不同生育时期黄瓜对氮、磷、钾的吸收量、吸收速率及吸收比例。【结果】在本试验条件下,黄瓜在不同时期对氮、磷、钾的吸收比例不同,全生育期内N︰P2O5︰K2O =1︰0.63︰1.36。氮、磷、钾的吸收量呈单峰曲线,盛瓜中期达最大值,植株对养分的吸收速率最大值也出现在盛瓜期,盛瓜期吸收的N、P2O5、K2O分别占全生育期吸收总量的73.10%、71.08%、70.65%,黄瓜产量占全生育期产量的71.91%。进入采收期每生产100 kg黄瓜产品需吸收N为0.18~0.27 kg,P2O5为0.10~0.16 kg,K2O为0.19~0.36 kg。【结论】黄瓜对主要矿质营养的吸收比例只与其本身特性有关,而与栽培方式及栽培季节无关。  相似文献   

7.
43个土壤基础地力测定汇总,当季小麦土壤基础地力供应氮(N)83.1 kg/hm2、磷(P2O5)36.75kg/hm2、钾(K2O)48.15 kg;12个点的测定结果,100 kg小麦籽粒产量平均吸氮(N)2.75kg、磷(P2O5)1.04 kg、钾(K2O)1.84 kg;小麦全期对肥料养分的吸收率钾>氮>磷。水稻土和潮土氮肥吸收率分别为48.31%、39.26%,磷肥(P2O5)分别为28.79%、39.57%,钾肥(K2O)吸收率分别为50.30%、41.05%。  相似文献   

8.
不同化肥施用量对冷浸田水稻产量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于2011~2012年研究了氮、磷、钾肥不同施用量对赣南冷浸田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早稻的最佳施肥量为氮144.5~161.1 kg/hm2、磷(P2O5)76.8~78.1 kg/hm2、钾(K2O)119.4~163.1 kg/hm2;晚稻的最佳施肥量为氮167.8~172.6 kg/hm2、磷77.0~99.5 kg/hm2、钾159.5~160.7 kg/hm2;早稻的合理施肥比例为氮∶磷(P2O5)∶钾(K2O)=1∶(0.48~0.53)∶(0.82~1.01),晚稻为氮∶磷(P2O5)∶钾(K2O)=1∶(0.46~0.58)∶(0.93~0.94)。  相似文献   

9.
通过开展机插单季稻配方肥料高产高效运筹试验,结果表明,氮肥基施量以105kg/hm~2为宜,氮肥基蘖穗比例为4∶4∶2,磷肥基穗肥比例为8.5∶1.5,钾肥基穗肥比例为4.6∶5.4。目标产量定为9000~9750kg/hm~2时,N、P_2O_5、K_2O推荐量为14kg、4.8kg、8kg,穗肥氮、磷、钾肥分别占其总量的20%、15%、54%,控氮、减磷、增钾的施肥配方与科学运筹有利于水稻形成合理群体和高产结构。  相似文献   

10.
通过天柱县2009~2010年4个白菜“3414”田间肥效试验,综合分析了白菜中、低产量水平施用氮、磷、钾肥的配比及用量.结果表明:当白菜产量在4 000~5 000 kg/666.7m2时,N、P2O5、K2O的平均施用量分别为21.92、13.34、16.21 kg/666.7m2,氮、磷、钾施用比例为N∶P2O5 ∶K2O=1∶0.61∶0.74.当白菜产量小于4000 kg/666.7 m2时,N、P2O5、K2O的平均施用量分别为19.11、8.75、10.20 kg/666.7 m2,氮、磷、钾施用比例为N∶P2O5∶K2O=1∶0.45∶0.53.  相似文献   

11.
在陕西省东部灌区土娄土上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陕 35 4冬小麦高产的氮、磷、钾肥合理施用量、氮肥适宜施用时期及有机无机氮肥配合比例。结果表明 ,在该试验条件下 ,氮、磷、钾肥对陕 35 4冬小麦均有不同的增产作用 ,其增产效果为氮 >磷 >钾 ;最佳施肥量为 N 2 6 0~ 2 80 kg/hm2 ,P2 O52 4 1~ 32 6 kg/hm2 ,K2 O 186~2 2 4 kg/hm2 ;氮肥基追比例 1∶ 1,较全施基肥增产约 7% ,较全施追肥增产约 14 % ;有机无机氮配合比例 1∶ 1~1∶ 3,比单施无机氮增产约 6 % ,比单施有机氮增产约 17%。  相似文献   

12.
氮磷钾配合施肥对水稻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江苏省丹阳市应用"3416"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氮、磷、钾肥料配合施用对水稻养分吸收利用及产量的影响,建立了水稻的氮、磷、钾肥料效应方程.结果表明,水稻最佳氮、磷、钾施肥量分别为:N 15.6 kg/667m2、P2O5 5.2 kg/667m2、K2O 6.8 kg/667m2,最佳经济产量为622.5 kg/667m2.对水稻增产效果的影响表现为氮>钾>磷;过量施用氮、磷、钾肥造成水稻对氮、磷、钾奢侈吸收,造成肥料利用率降低.  相似文献   

13.
<正>小麦需肥较多,每生产50千克小麦,需吸收氮素1.4~1.6千克,五氧化二磷0.5~0.75千克,氧化钾1.5~2千克,氮、磷、钾的比例大约是3∶1∶3,根据栽培的品种、土壤、气候等条件不同而有所变化。据小麦植株分析,从出苗、分蘖到冬后起身拔节吸收的氮约占全生育期总量的40%,磷、钾各占总量的20%,从拔节到扬花期约吸收氮总量的48%,磷总量的67%,钾总量的  相似文献   

14.
氮磷钾配施对芸豆产量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芸豆合理施肥方案,应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氮、磷、钾配施对芸豆的产量效应,并建立氮、磷、钾施用量与芸豆产量关系的肥料效应函数模型。结果表明:三因素对芸豆产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为磷肥>氮肥>钾肥,且氮钾、磷钾的交互作用达到显著水平,通过方程模拟寻优得出,芸豆产量大于2 300kg.hm-2的施肥方案为N施用量63.8~94.0kg.hm-2,P2O5施用量118.5~152.8kg.hm-2,K2O施用量74.7~125.4kg.hm-2。N∶P2O5∶K2O的比例为1∶1.72∶1.27。  相似文献   

15.
1小麦对营养元素的需求研究分析表明,每生产100千克籽粒,约需氮3.1±1.1千克、磷(P2O)51.1±0.3千克、钾(K2O)3.2±0.6千克,三者的比例约为2.8∶1∶3.0。随着小麦在生育进程中干物质积累量增加,氮、磷、钾吸收总量也相应增加。小麦不同生育时期营养元素吸收后的积累分配,主要随生长中心的转移而变化。  相似文献   

16.
半干旱地区花生抗旱高产平衡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3414" 平衡施肥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半干旱地区丘陵旱地花生氮、磷、钾适宜施用量.结果表明,花生获得最高产量的施肥量为:N=122.72 kg/hm2;P2O5=125.37 kg/hm2;K2O=128.34 kg/hm2.氮、磷、钾之间比例为:1∶1.02∶1.05;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的施用量为:N=101.15 kg/hm2,P2O5 =100.40 kg/hm2,K2O=100.17 kg/hm2.氮、磷、钾之间比例为:1∶0.99∶0.99.推算出了不同养分含量地块的优化施肥量.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不完全正交设计方法,研究了庆安县水稻主产区黑土和草甸黑土水稻高产优质适宜的氮磷钾用量.试验结果表明,在中低产条件下,庆安县水稻氮磷钾适宜用量为:N 100~150 kg·hm-2、P2O5 60~90 kg·hm-2、K2O 75~125 kg·hm-2,氮磷钾适宜比例为1.7 ∶ 1 ∶ 1.3.在高产条件下,水稻氮磷钾适宜用量为:N100~200 kg·hm-2、P2O5 60~90 kg·hm-2、K2O 75~125 kg·hm-2,氮磷钾适宜比例为2.5∶1∶1.3.从产量和品质两个方面综合考虑,庆安县水稻施肥氮、磷、钾的适宜用量为N 100~150 kg·hm-2,P2O5 60~90 kg·hm-2,K2O 75~125 kg·hm-2为宜,过高或过低对产量和品质均有显著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18.
水稻对主要营养元素的吸收及合理施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对主要营养元素吸收的总量,一般都是从收获物中的含量计算出来的,产量不同,吸收养分的总量就不同。一般情况下,每生产稻谷和稻草500千克时,水稻对三要素吸收的总量分别为氮素7~9.6千克、磷素4.05~4.75千克、钾素9.15~19.1千克,氮、磷、钾的比例为2∶1∶(2~4)。水稻对营  相似文献   

19.
“3414”测土配方施肥对玉米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3414"测土配方施肥对玉米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N2P2K2(尿素、过磷酸钙、硫酸钾分别为456.52,750.00,363.64 kg/hm2)处理的玉米产量最高,氮、磷和钾肥对玉米产量均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其影响程度为氮肥磷肥钾肥;"3414"测土配方施肥可加强玉米对氮、磷和钾养分的吸收和转化,每生成100 kg玉米需吸收2.13 kg的N,0.65 kg的P2O5,1.72 kg的K2O,且吸收N,P2O5,K2O的比例约为1∶0.3∶0.8。  相似文献   

20.
1 冬小麦的营养特性 1.1冬小麦对N、P、K养分的需求量 根据塔额盆地的试验结果,每生产100 kg籽实,需吸收纯氮2.7~3.2 kg,磷(P2O5)0.8-1.1 kg,钾(K2O)2.9~5.3kg,比例约为2.7:1:2.7.其中氮磷主要集中在籽实,分别占全株总含量的76%和82%,钾则主要集中于茎叶,占全株总含量的7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